中班语言游戏教案《一只老鼠不成行》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 幼儿园老鼠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制作绘本。
2.喜欢绘本阅读活动,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
3.体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PPT、四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一个人在家或一个人玩时候的感受,知道一个人玩时很孤单、很无聊,心情也不是很好。
二、观察图片,尝试制作绘本。
1.出示绘本题目:一只老鼠不成行。
了解绘本题目的意思:一只老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队伍。
2.观察PPT3:“我是一支小队伍。一二一,齐步走!”小老鼠威乐梅欢呼着。但是妈妈却说:“傻孩子,一只老鼠不成行啊。”
3.观察PPT4: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情绪,有一滴泪珠在脸上,一个人还是感到很孤单:“妈妈真坏,我要一个人出去转转。”
4.请孩子帮忙制作以下的绘本,要求5人一组,合作完成。提醒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5.幼儿制作完成,派代表来讲述这样排的理由。
三、完整欣赏绘本。
四、讲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有趣事情。
五、游戏活动:听数字抱一抱。
播放轻快的音乐,一起跳舞,教师在音乐停顿处说数字,然后幼儿根据数字抱在一起。体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中班语言游戏教案《三只松鼠》
【读本分析】
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小故事,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时,都会觉得故事中穿黄衣服的小松鼠最值得学习,因此他不三心二意,做事情有始有终,不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而半途而废。此外,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好的挖掘点,很多小朋友受发展水平所限,不能很好地处理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丰富交往技巧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读本还涵盖了数量关系的认识(一只比一只少的情节设计)和语感培养(重复的有节奏的语句),并把二者巧妙地融于故事情节的设计和讲述中,让故事在变化中有重复,利于发展孩子的语感和文本预测能力,读起来更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2、学习正规的书面语言,发展语言韵律感。
3、进一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感和文本预测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做事情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大书、小书、PPT。
【教学过程】
一、教师完整、快速地展示一遍大书,师幼共同回忆故事内容。
1、问:三只松鼠出去采松果,途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2、最后剩下了谁?
3、最后小动物是怎么样做的?
二、集体阅读大书,整理故事。
逐页进行指导。
三、总结分享。
1、这本书教书面名字?
2、一遍提示幼儿回忆故事,教师一遍完整讲述故事,中间部分词语可让幼儿进行讲述。
四、幼儿阅读小书。
五、讨论。
1、你最喜欢哪只松鼠,为什么?
2、如果大家一起商量做好一件事情,你想途中去玩或有其他的事情,应怎样征得同伴的同意呢?
【活动反思】
我在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大胆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体验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幼儿能大胆讲述,并且初步理解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活动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孩子们的反应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幼儿能仔细观察画面的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比较连贯地讲述画面内容,而且讲话比较有层次性。但在活动中有一些细节的东西还需关注。如:在让幼儿上来扮演小动物时,最好佩戴胸饰,使孩子们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合理想象。
小班语言教案:七只瞎老鼠
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七只瞎老鼠》,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设计意图】
《小手摸一摸》是小班的一节教学活动,活动通过让幼儿摸一摸,感知事物的特征,根据已有的表象经验,再现事物,并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看不见只能摸一摸的要求下,如何摸是幼儿应该掌握的技巧。绘本《七只瞎老鼠》改编自成语盲人摸象,她告诉我们:只知道事情的一部份,就自以为是,是会闹笑话的;要了解全部的事实真相,再下结论,才是有智慧的。我把《小手摸一摸》与绘本《七只瞎老鼠》相结合,《七只瞎老鼠》通过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征,有趣的故事,以及极富想象力的画面,在带给孩子新奇的同时,又轻松地将原本成语中的深刻寓意,简单明了地传递给了幼儿。在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寓意后,最后一个环节的小手摸一摸便会变的简单,这样把原本简单枯燥的一节教学活动变得既生动有趣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是这节课变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颜色。
2、初步了解量词的使用。
3、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不能只看到一样物体的一部分就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全部的事实真相,再下结论。
【活动准备】
ppt 、老鼠图片 、大象拼图、装有明显特征物体的箱子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猜猜看这本书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幼:老鼠
师:老鼠一共有几只?
幼:6只、7只。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如孩子没有看见那只露着尾巴的老鼠可有意识的引导)。原来是七只啊,今天的故事就和这七只小老鼠有关,故事的名字叫《七只瞎老鼠》。瞎老鼠?你们知道,“瞎”是什么意思吗?
幼:回答
师:“瞎”就是看不见的意思,七只看不见的老鼠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一起来听听故事《七只瞎老鼠》!!!
二、听故事
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故事。
(讲到七只老鼠决定要去调查这个怪物。引导幼儿观察老鼠颜色)。
师:星期一红老鼠出发了,它来到了怪物的身边,摸呀摸呀,原来是一根红色大柱子呀!红老鼠回去告诉了他的同伴:“哎,原来那是一根红色的大柱子!”
师:同伴相不相信他说的话呢?
幼:相信或不信
师:继续往下看。原来他们不相信,星期二绿老鼠出发了,绿老鼠摸呀摸,原来是一条绿色的蛇。绿老鼠回去后告诉其他的老鼠:“原来那是一条蛇”。
师:星期二老鼠们又派谁去调查这个怪物了?
幼:绿老鼠
师:她调查的这个怪物是什么?
幼:蛇。
师:是几条蛇?(一条)什么颜色的?(绿色的)。你连起来把话说完整应该是(一条绿色的蛇)
师:可是其他的老鼠仍然不相信,于是,星期三,黄老鼠又出发了,他告诉其他的老鼠:“那是一支黄色的长矛”。教师解释长矛的意思(长矛,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用来打坏人,打敌人)[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5篇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内容一文。让幼儿了解城市生活与乡下生活的差异,通过讨论,知道要保护环境,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形象,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乡下,城市的印象,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案一】
教材分析: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古希腊奴隶伊索所作。《伊索寓言》是全世界儿童的经典读物,其短小精悍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构思精巧,语言幽默,许多内容具有永恒的价值。故事讲述了一件城里老鼠到乡下老鼠家做客和乡下老鼠到城里老鼠家做客的有趣事情。
设计思路: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生活在城市,从幼儿园回来不是待在自己家就是在公园玩,对于自然界的东西都很少接触了,限制了孩子的视眼,所以就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城市乡下的形象以及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形象,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乡下,城市的印象。
2、了解城市生活与乡下生活的差异,通过讨论,知道要保护环境。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
2、难点:能用语言和动作表演整个故事。
教材准备:
1、实录:乡下生活,城市生活、背景图:城里,乡下
2、小图卡:面包,奶牛,小麦,田间,汽车,简单的家具,豪华的家具。
3、课件: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
4、场景:宽阔的道路
教学设计:
(一)观看实录,了解乡下,城市的形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去两个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出发吧。走设计的宽阔马路,观看视频师:你们刚刚看到什么了?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见过吗?这是在哪?
幼:看到了很多人,很多车……
师:热闹吗?漂亮吗?
幼:漂亮,好玩。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热闹,繁华车多的地方我们叫它城市。乡下介绍也照上方法进行。
(二)欣赏故事《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
师:有两只老鼠他们也去乡下和城里玩了,他们在城里和乡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歌故事吧。
教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并回答问题。
师:乡下老鼠邀请城里老鼠做客,在乡下,城里老鼠看到了什么?
幼:城里老鼠看到了绿幽幽的稻田,
师:乡下老鼠拿出什么好吃的给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喜欢吃吗?
幼:玉米,土豆,城里老鼠不喜欢吃。
师:后来城里老鼠又为什么邀请乡下老鼠,幼:因为城里老鼠过不习惯乡下生活。
师:城里老鼠家和乡下老鼠家一样吗?城里老鼠又是怎样招待乡下老鼠的?
幼:城里老鼠拿来了奶酪,玉米,鸡腿
师:乡下老鼠喜欢城里生活吗?乡下老鼠在为什么不待在城里?
幼:因为城里生活乡下老鼠不适应。
师: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家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喜欢城里老鼠吗?
小结: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有自己的优点,弊端,大家应该相互尊重。
(3)讨论城里和乡下的环境,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你们是喜欢城里老鼠家还是乡下老鼠家?为什么?
幼:我喜欢城里老鼠家,因为城里很干净,交通方便。
师:可是城里车太多,空气都受到污染,小朋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好点呢?
幼:多坐公交车,少自己开车。
幼:我喜欢乡下老鼠家,因为乡下老鼠家空气清新。。。
师:可是乡下路不好,交通不方便,科技不发达,那该怎么办?
幼:把路建好。
幼儿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小节:城里科技发达,可是经常交通堵塞,空气受到污染,可是乡下空气好,这一点不好,我们城里人要和乡下人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关心这样才会让我们城里乡下都会进步。
(三)游戏猜一猜,摆一摆。
师:刚刚我们去了乡下和城里,知道城市和乡下是怎样的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请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城里人,一部分小朋友扮演乡下人,拿着小图卡把小图卡送到对应的地方。
最后放音乐一起跳兔子舞。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生活在哪里?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为什么?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的情趣。
2.通过和同伴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尝试进行大胆的表演和讲述。
活动准备:
1.课件《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2.老鼠手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你去过乡村吗?你喜欢乡村吗?城里有只老鼠也要去乡村做客呢,它会喜欢乡村吗?
二、分段欣赏欣赏故事。
1.播放课件【第一段】。
城市的老鼠到乡村后感觉怎么样?它喜欢乡村么?为什么?
乡下老鼠每天吃的什么?城市老鼠呢?
2.播放课件【第二段】。
乡下老鼠刚到城里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
在它们吃饭时发生了什么事?乡下老鼠为什么要回乡村去?
二、进一步熟悉故事,尝试模仿角色对话。
1.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完整欣赏故事,并模仿两只老鼠说话的神态和声音。(高兴的、不以为然的、惊讶的等)
2.熟悉故事后,鼓励孩子边说边做适合的身体动作。
三、比较乡下和城里的不同。
1.你在乡村住过吗?在乡村生活和城市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
(我喜欢乡村,因为……;我喜欢城市,因为……。)
活动延伸:
1.表演区游戏:《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播放课件【打印头饰】。
2.教师可先扮演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幼儿们扮演一群乡下老鼠。
3.熟悉情节之后,由某一个幼儿来扮演城市老鼠,教师和其他幼儿扮演乡下老鼠。(具体游戏开展,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掌握情况灵活组织)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2、了解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生活方式,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
1、动画光碟。
2、城市和乡村的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提问: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发现城里和乡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今天城市老鼠要邀请乡村老鼠来家里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讲述故事。
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啊?”
提问:“你觉得它们之间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
二、欣赏动画
提问:“城市老鼠来到乡村后喜欢乡村生活吗?为什么?”
“乡村老鼠也接到了城市老鼠的邀请,那它来到城市遇到哪些事情?它喜欢城市的生活吗?
师:“城市和乡村都有自己最美丽的地方,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城市和乡村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小老鼠,你更喜欢哪里的生活?为什么?”
三、孩子自由回答,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
四、孩子自由表演。
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都很精彩,都说出了自己的喜欢城市和乡村的理由,相信只有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本节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安排上能科学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通过欣赏城市图片和乡村,引领幼儿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孩子的表演是整堂教学活动的亮点。同时使孩子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案四】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感受城市和乡下的不同生活。
2、能够通过辩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了解城里生活和乡下生活的差异性,懂得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电子图画书《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活动过程:
一、阅读前准备:
老师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问一问孩子们对于城市和乡下的认知,把孩子们说的一些关键性的话语记录在黑板上,在了解孩子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活动。
二、第一遍阅读故事:
1、大声朗读一遍故事的内容,掌握好节奏,在比较复杂的地方稍微停顿一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画面完全呈现,包括文字)
2、阅读完毕后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和谁?”“它们住在哪里呢?”,然后提出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吃了什么东西?”“老鼠们躲在哪里?”,如果孩子们回答不上来,就建议再仔细地读一遍书。
三、第二遍阅读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放大画面,请小朋友找一找,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不一样的地方。(如城里老鼠戴着眼镜、穿着红色的西装、拿着包,乡下老鼠穿着蓝色打补丁的裤子等等,可使用电子画笔将细微的地方圈出来,也可以让小朋友来操作)
2、老师可以放大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表情,问一问小朋友它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呢?
3、请小朋友回忆并思考,现在看到的城里的样子和刚刚看到的乡下的样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4、看看老鼠们的表情,想一想它们为什么害怕呢?
5、故事的最后,乡下老鼠回家去了,想一想,它为什么要回家呢?
四、复述故事,并进一步挖掘故事的深意:
1、老师可以将配音去除,请小朋友们看着画面试着来讲故事(文字部分可保留),每个小朋友讲一幅画,连续下去。
2、利用故事里的一些音效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如“汽车的鸣笛声”、“关门声”、“人的脚步声”表示在城里,“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表示在乡下等等。
3、鼓励幼儿大胆地展开想象力,创编新的故事,如当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再次相遇,而它们各自住的地方又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个时候,它们会怎么样呢?帮助幼儿构思合情合理的情节,续编故事。
五、小结: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体会,不管是生活在城里还是乡下,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是没有“对”和“错”之分的,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好。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探寻城里和乡下的差异性。
2、找一找自己家乡的美丽的地方,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教案五】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2、通过辩论,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了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差异,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
城市图片与乡村图片各一;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要请我们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呢!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
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这两张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三)分段讲述故事,在辩论的形式中理解故事内容
1、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一天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住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2、讲述故事第一段,幼儿讨论
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得住得都不习惯)
3、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再次进行辩论
(1)乡村老鼠喜欢哪里的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住得舒服,但太不安全了)
引导:乡下老鼠为什么紧紧拽着城里老鼠的胳膊?它怕什么?
4、讨论: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四)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
你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乡村的生活?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为“城市队”,喜欢乡村的小朋友为“乡村队”)
师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这就要看我们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了,你们说对吗?
(五)结束
我们都住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但是到底这里有什么好的地方吸引我们呢?
逛逛我们的乡村,找找我们乡村美丽的地方吧!
附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过腻了现在的生活,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
城市老鼠来到乡村,立即被眼前的美景看呆了:太阳公公正对着它咪咪笑!小鸟对着它喳喳叫,好象在说:“欢迎,欢迎!”果园里长着大大的果子;草地上开着美丽的鲜花;稻田里长着绿油油的麦苗。一阵风吹来,新鲜的空气让城市老鼠觉得全身都舒畅:“啊!真舒服呀!”来到乡下老鼠的家,乡下老鼠非常高兴。它搬出了稻谷、玉米、土豆……好多好吃的,对城市老鼠说:“兄弟快请坐,放开肚皮吃吧,这里有的是食粮。”城市老鼠捧起玉米啃了啃,皱者眉头说:“兄弟,太硬了!我都吃不习惯呀!还是让我带你到城市里去走走看看吧!”
乡村老鼠跟着城市老鼠来到了城里。呀!城市真漂亮: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城市真热闹啊:来来往往的汽车和人们、滴滴答答的喇叭声和人们嘻嘻哈哈的吵闹声。乡下老鼠心想:真厉害呀!它们竟然能建起这么高、这么多、这么漂亮的高楼大厦,真了不起!乡下老鼠正准备大摇大摆地往马路上走,城市老鼠一把抓住它说:“小心,有车!”这时,车子“唿”地一声从它们眼前开过。乡下老鼠吓得直发抖,紧紧地拽住城市老鼠的胳膊。城市老鼠拍拍它的肩膀说:“别怕,别怕,跟我走!”不一会儿,它们来到城市老鼠的家。乡下老鼠看得眼睛都发直了:“哇!好气派呀,还铺着地毯呢!”城市老鼠说:“走,咱们到餐厅里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走进餐厅,只件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谗得乡下老鼠直流口水。它正要咬一口红苹果,突然主人走了进来。城市老鼠一下子躲进洞里,对着吓呆了的乡下老鼠直叫:“快,快,快躲起来!”乡下老鼠急得团团转,连滚带爬地躲进了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记了饥饿,它用发抖的声音说:“我还是回去吧,我不吃了。乡下平静的生活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去过的快乐!”说完,乡下老鼠便离开城市回乡下去了。
幼儿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
中班语言游戏教案《小灰鼠变身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火辣辣、酸溜溜、甜蜜蜜。
2.借助作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做原来的自己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知道酸、甜、辣的不同味道。
2.与故事相配的课件。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
难点:能感受整个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出故事
1.出示小灰鼠: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看,我浑身上下都是灰色的,所以大家都叫我小灰鼠。提问:它叫什么名字?(小灰鼠)
2.我吃腻了原来的食物,想去尝尝外面不同味道。(小灰鼠想干什么?)
(二)学习故事第一段
变身记一:辣椒店学习词:火辣辣
1.小灰鼠走呀走,来到了哪里?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这个里面是什么味道呢?
2.你吃过辣椒了吗?吃了辣椒后你会怎么样?请幼儿演一演吃辣椒后的表情。
3.你猜猜看,小灰鼠会喜欢辣味吗?
(小结:小灰鼠刚想尝尝辣椒的味道,可是呀,还没等小灰鼠开口,一股浓浓的辣椒味直钻鼻孔,辣得小灰鼠张大嘴巴,眼泪鼻涕都往下掉,打出一个大喷嚏,连忙离开了辣椒店。)
变身记二:醋厂学习词:酸溜溜
1.小灰鼠离开辣椒店,看见一座玻璃房,让我们猜猜这会是哪里?(幼儿自由猜测)
2.你们都没有猜对,老师把玻璃房里的东西放在教室的四周,请你们先去闻一闻,再尝一尝,用好听的话告诉大家你闻到了什么?它尝起来怎么样?
3.原来在醋厂,吃什么都酸溜溜的,快把牙齿酸没了。(学习词:酸溜溜)
4.平时你吃过什么酸溜溜的东西了?
变身记三:糖库学习词:甜蜜蜜
1.小灰鼠吃了火辣辣的辣椒,尝了酸溜溜的酸醋,都没有自己喜欢的,小灰鼠究竟喜欢什么味道呢?你们猜猜看。
2.正在小灰鼠纳闷的时候,刮起了一阵大风,把小灰鼠刮进了糖厂里,小灰鼠开心极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学习词:甜蜜蜜)
3.它现在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哦,小灰鼠吃了甜蜜蜜的糖后,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4.小灰鼠开心极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吃成了甜鼠。
(三)学习故事第二段
1.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段: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到街上去,蚂蚁看见了,嚷着要吃他的甜脚,甜鼠慌忙找来鞋子穿上。蜜蜂闻到了甜味,嗡嗡地飞来,要吃他的甜手甜脚,甜鼠慌忙戴上帽子、手套。
提问:变成甜鼠后的小灰鼠上街,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有人总在你身上摸来摸去,这里弄弄,那里弄弄,你会有什么感觉?
3.小灰鼠着急地说:好难受呀,好难受呀,快来帮帮我吧。小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吗?幼儿自由猜测。
4.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中谁帮助了小灰鼠。河边的小青蛙看了呱呱笑:“这样多难受呀,快到小河里洗洗吧!”小甜鼠听了小青蛙的话,“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洗了个澡,他又成了原来的小灰鼠。
(四)完整倾听故事
老师把小灰鼠变甜鼠的过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小灰鼠变身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活动延伸:
小灰鼠已经在小河里洗了个澡,从此小河变成了甜河,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了以后,可高兴啦,都来喝河里的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