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经验:爱要说出来
发布时间:2020-10-03 幼儿园管理经验 幼儿园需要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教学经验我出生于70年代初,从小到大,没有从父母口中听过一句:“我爱你。”从记事起就不知道什么是撒娇,也从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我爱你。小伤小痛小病都是自己克服,好象没人去关心和问候一声,挨打挨骂好像也是家常便饭。
小时候,看外国电影,那里面的外国人,父母和孩子经常是爱不离口,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宝贝。”孩子对父母说:“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妈妈。”晚上睡觉时互道晚安,吻别。那时觉得很羡慕:外国人真是和中国人不一样呀。
曾经问过我们办公室的80后,是否她们小时候经常与父母相互说我爱你,她们回答说没有。但是他们大多是独生子的一代,父母虽然还不擅长口头表达爱,但是用实际行动表达的爱已经远远胜过语言,同样孩子也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而不会受到责备了。[泡泡演讲稿 wj62.com]
我的儿子生于21世纪
,通过养儿子我发现中国的传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儿子几乎每天都对我说:“我爱你妈妈,我好想你。”我也经常对儿子说:“我爱你,宝贝。”儿子经常给我们热烈的拥抱和亲吻。晚上睡觉前说晚安,有时还要抱着亲两下。当我们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时候,一点没感到不好意思,儿子对我们说“我爱你”时也是充满深情。这情景和外国人有没什么两样!假如放在我们的父母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他们那代人根本不会口头表达爱,有爱也是埋在心里,所以显得没有人情味。
孩子上小班时,有一天,放学回来对我们说: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并告诉我们:爱是要说出来的,不能埋在心里。那一刻我好感动,现在的教育真和国际接轨了。
也许老一辈的人,会看不惯我们的做法,嫌我们没有家长的尊严,可是时代在发展,世界文化融化同化总是向着更文明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经验: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育儿经验: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过分保护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从幼儿时代开始,就很少与外人接触。所以人多数孩千养成了内向、沉默寡言的习惯。特别是儿童时代,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自信心也不易建立起来。或许就连家长初次在众人面前致词或者讲话,也难免出现紧张的感觉。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大会主持人却始终表现得十分稳重,能够有条不紊他讲话。这是他们经过多次重复、“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只要习惯了、适应了,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这种水平。
首先,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参与接待客人,可使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对自己逐渐建立信心。有时还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独自看家,或者让他多干一些与外人接触的事。这样便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如“隔壁的玉叔叔说你是个很乖的孩子”。“客人们说你很会橱茶……”等等。
另外,你还可以了解一下孩子有没有好朋友。每当孩子拥有大量朋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安定的。他们往往不怕失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相反,孩子没有一个朋友,在班里象一个陌生人一样,沉默寡言就不可避免。这时家长可与老师商量一下,尽快让孩子交上一个朋友。
干家务活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可每天带孩子去采购东西家长可带孩子去商店买东西。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可让孩子帮忙,必要时还可让孩子自己挑选。
结识商店的售货员,如果商店的售货员已经知道了孩子的名字,可让孩子主动向售货员问好。
可让孩子自己去买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去他喜欢的东西,孩子一定会高兴地答应的。在孩子还没有习惯的情况下,每次最好只托他买一样东西,而且最好不需要找钱。
育儿经验:孩子“爱”的能力,从说“我爱你”开始
婚姻敏感期
同事小赵一早到公司的时候,眼睛居然是红红的。一见我面,就气呼呼的说:“这个白眼狼!我再也不疼她了!”细问才知道,原来是跟4岁半的女儿较上了劲。
原来,昨天晚饭后,小赵收拾厨房,老公葛优瘫着打游戏,女儿自己在客厅看一部什么公主的动画大电影,看完电影后,女儿说:“我啥时候能长大啊?我长大了就要跟爸爸结婚!”
小赵从厨房冲出来,油腻腻的手在围裙上一抹,顾不上关闭已经播放完了的电影,赶紧要把女儿的这个思想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那可不行!你绝对不能跟爸爸结婚!”女儿一脸天真懵懂:“为啥啊?我就要跟爸爸结婚!”
小赵看了一眼正乐得花枝乱颤的老公,气就不打一处来:“爸爸有什么好?挣钱的本事没有,家务活也不干,你将来可不能找这样的男人结婚!”女儿歪着头,反驳道:“不对!爸爸那么帅!对我这么好,我们俩结婚多好呀!”小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正在词穷的功夫,爸爸也忍不住自夸起来:“还是我家姑娘有眼光!”转头一看发现妻子眼神不对,赶紧补上一句:“跟妈妈当年一样有眼光!”小赵被父女俩气得说话都颤抖了:“反正你就是不能跟爸爸结婚!没有为什么!”
其实,孩子想告诉你
“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听完小赵的烦恼,我不禁莞尔。当学龄前的孩子突然宣布他的“结婚计划”时,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感到困惑和手足无措。
就如小赵一般“沉不住气”的妈妈,肯定会大跌眼镜,直接痛斥孩子“别胡说八道!”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对“结婚”“恋爱”想入非非了呢?
数据表明,不少孩子都曾对父母说过“我爱你”“我想和你结婚”一类的话,孩子的本意其实是“我想永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种既温暖又可爱的情感,其实是孩子渴望与爸爸妈妈建立一种稳定的联系。
所以,当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我爱你”之类的真情告白时,或频繁地问“什么叫缘分”“为什么要结婚”之类的敏感问题时,家长尽可以泰然处之,不必自己吓唬自己。孩子也许跟本就不懂得“结婚”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想表达爱你的情感。
但是作为妈妈,小赵却把平日里对女儿的付出、老公不帮忙的怨气,都投射在了女儿的一句“童言”之中,加上不少负面的个人解读,这才把自己气得够呛。也没有给女儿讲清楚背后深层次的道理,这是错误的做法。
我告诉小赵,这件事情上她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了,而且她的这种做法其实失去了一次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与其反应过度或者立刻开始否定,不如听听孩子的想法,并给予必要的引领。不要带着作为大人主观的怨念。趁机跟孩子进行一次关于爱情的对话,多好呀!
早晚都会遇到爱情,
不如早早教会孩子认清什么是“爱”
小赵依旧沉思在“这么点儿的小屁孩,懂什么爱情啊?要谈爱情,怎么不得青春期以后啊?”的问题中。
这种思想,其实也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观念,那么单纯天真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什么是爱?但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趁着年少时光教会孩子认清爱的种类和程度,未来他们怎么正确的爱自己或者他人呢?
不少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通过电视剧、手机、网络等渠道接收到大量这个年龄不该接收的成人信息,早早就了解了“不该知道的事情”,算是对孩子的一种“催熟”。跟孩子谈论爱情观,并不算早。作为三观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懵懂小孩,他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信息,所以难免进行一些拙劣的模仿。
比如,孩子在游戏中模仿公主和王子结婚,与模仿骑士跟恶龙打架,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游戏中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模仿和探索而已。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单纯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什么结婚啊谈恋爱啊,男朋友女朋友啊,都只是孩子对于自己得到的一些“信息”的普通反馈而已。
我们造不出一个“桃花源”,也不能隔绝外界信息对于孩子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父母主动给孩子讲解正确的友谊观、爱情观,与一些负面信息“赛跑”,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帮孩子处理好“婚姻敏感期”
才能在心理和意识上有提高
前面说过,小赵没有给女儿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不能嫁给爸爸”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这样不仅容易破坏家庭的气氛,也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温暖。那么,怎么做才对呢?
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当我听到你说要嫁给爸爸时,我非常开心,因为你像爸爸和妈妈爱你这样爱我们,但是结婚是大人的事情,等你长大后会遇到一个很棒很棒的男孩子,像爸爸妈妈这样经过恋爱、结婚,组成一个家庭,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婚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他长大成人以后,才会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未来貌似很遥远,3-4岁左右的孩子,除了爱说“我要和爸爸妈妈结婚”或者“我要把老师娶回家”这样的话,更多的是说“我喜欢幼儿园里的某个小朋友”。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的性别认识和人际交往意识也随之增强,他们开始对人群组合产生兴趣。而孩子们首先探索的目标,就是离他们生活最近的婚姻。
幼儿园阶段恰逢孩子的“婚姻敏感期”。一开始,孩子们会表现出对自己异性家长强烈的喜欢。之后,孩子会将这份喜欢过渡到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成年人身上。
到5-6岁左右,随着孩子对婚姻认知的完善,他们逐步意识到结婚具有年龄特征,于是会“爱上”自己的同龄小伙伴。至此,各种青梅竹马的故事便会上演。其实,当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对异性表现出爱慕之情时,这只是他们表达内心喜欢的一种最直接方式,简单美好,没有掺入任何杂质。我们同样可以告诉孩子,这只是友谊,还并不是爱情。
著名儿童专家孙瑞雪指出,孩子若能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今后对待感情和婚姻的看法就会理性、客观、包容。因此,处理得当的话,这将是一个让孩子为成长积淀力量的经历,能使孩子的心理意识和社会意识“上个台阶”。
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博士也说过,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礼物,是学习如何搭建亲密的关系与情感。孩子其实是非常善于观察模仿的。大人平日相处时的一举一动,会全部投射进孩子眼中,并给以相似的反馈。婚姻敏感期,是孩子学习表达感情的黄金时期。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爱和被爱,需要我们父母从自己做起。相亲相爱,笑语盈盈。和谐的家庭氛围,便是关于婚姻的满分答卷。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爸爸妈妈彼此深爱。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必将是一个“爱能力”满格的人。
家长教子经验:教育女儿经验谈
其实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希望她快乐的生活,所以每个家庭都有许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经验。我也介绍一下我在教育女儿方面的一点点经验。
一、保持家庭和谐、让孩子享受快乐。
作为家长,当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那刻,我们就暗下决心,不管孩子的将来如何,最起码我们一定要努力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快乐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好、生活好的前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在她的照片上给了她一句祝福:快乐成长、快乐生活。所以我们尽量给她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从来不大骂、体罚孩子,即使在她做错事的时候,也很少向她发脾气,我们会和她谈心,告诉她事情的好坏。以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如:第一次给孩子买玩具,玩一次就摔坏了,我们就给她再买一个,同时告诉她,如果不爱惜自己的东西,下次只能隔很长的时间在给她买。这样孩子就知道了要爱惜东西。随便摔坏是要接受惩罚的。
二、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
我的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她。所以只要我们外出、我们都会带上她,让她接触各种大小场合。有时孩子不愿去,我都会和她商量。说服她。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我们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孩子受益终身。要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就要积极给孩子创造条件。比如;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增强她的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启迪心态。
四、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加强自信。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天性。我的措施是加入她,和她一起玩。无论是玩什么游戏,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简而言之,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她没有明显的帮助,千万不要轻易的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
五、完善自我,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1、对孩子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2、要求孩子少看或不看电视的时候,自己首先不看。
3、工作、家务之余,多读书。
4、当家长在孩子面前做错事的时候,主动向孩子道歉。
其实每个家庭对孩子都有独特、新颖的教育方法。说实在的话,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说:“世界最难事之,就是教育还孩子”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对女儿的教育,我们有时有苦恼的时候,因为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开始对周围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她的自信、自立。同时也告诉她要有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
以上只是我作为一名年轻家长的不成熟的教育方法。望大家指导,给予我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
激发孩子创造力来自外国经验
激发孩子创造力来自外国经验
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每个孩子都具创造力,父母、老师、孩子结成三位一体对其进行引导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他们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是:
1、鼓励孩子扮演演戏角色。
长让三五个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诵莎士比亚的著名片段,朗诵名诗是很常见的,有时还让他们自编自演哑剧、小品和滑稽剧等。
2、鼓励孩子做小实验、搞小制作等。
许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实验角”。“小科学迷们”做实验、搞制作、种花、植树、饲养小动物等,许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创造发明比赛。
3、鼓励孩子自制不花钱的礼物。
在孩子需要送给别人礼物时,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制作礼物,而不是花钱买,如新年贺卡、祝贺生日卡的节日小工艺品等,这些小礼物新颖、独特,饱含着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福。
4、放手让孩子自办家庭小宴会。
家长允许孩子邀请邻居家的小伙伴和同学来家里办家庭宴会,房间的布置、装饰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设计,招待饭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选购的,孩子还跟妈妈一起下厨,并给自己做的菜肴起艺术名称,通过这些小宴会,孩子学会了交际礼仪和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5、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
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布置一些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星球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象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6、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游戏。
搞一些单词连接、智力测验之类的游戏。他们鼓励儿童讲笑话、做各种运动游戏等。
7、利用周围的环境诱发儿童的好奇心。
例如:
有时可以让儿童看一看,是否电视机出了故障?插头是否插好?看看家里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的?
8、向儿童提出“假如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等问题。
例如:
“猫掉在井里怎么办?”等等,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9、让儿童集中精力做事情。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不妨让儿童多做些手工,例如削木头、针线活儿、纺织活儿等。
10、采用创造性解问题的方式。
讲授科学知识,不妨一起商量在失重的房间里绘画的方法。在儿童睡前活动时间里,不妨让儿童猜猜,17世纪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
11、示例直观模型。
如让儿童雕塑鸭子,就领他们参观海洋馆的鸭子展览或者博物馆的鸭子雕塑等。
12、为儿童的想象力加油鼓掌。
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如在家里捏粘土团或者面团给儿童看,让儿童照此做各种形状,然后晾干,涂上颜色,交谈时给儿童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告诉其出处或者作用及方法。
13、要常向儿童发问。
比如:
“结果怎么样?”“与什么有关?”等问题。这样,儿童自然会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力往往就是这一瞬间产生的。
家教经验:幼儿看电视须知
家教经验:幼儿看电视须知
幼儿看电视须知:不少家长反应,7~8个月的婴儿就爱看电视了,1~3岁的幼儿更不用说了,孩子看电视时会比较安静,不让看就会哭闹起来,通过看电视,尤其是少儿节目,对小儿的智力开发、进行早期教育,是有帮助的。从保护婴幼儿视力的角度出发,要注意以下几点:有些家庭为了怕孩子乱动电视机开关频道,把电视机放得很高、很偏,这是不对的。这么看电视,看了一段时间,一定会感到脖子紧张、眼睛很累。应当把电视屏幕的中心与婴幼儿视线等高,长时间在侧方看电视,还可造成斜视。有的家长把婴幼儿抱在离电视机很近的地方来看,这也不对。虽然许多专家测试,电视机所发出的微波,对眼睛没有直接伤害,但太近看到屏幕上出现一条条扫描线和闪光点,不仅图象不清晰,也很累眼睛,因为婴幼儿辐辏能力尚未发育完善,时间一长,物像就会模糊不清,眼球会觉胀痛,并有视疲劳。看电视的距离,大致是荧光屏对角线的4~6倍。有一个简易方法可以试试看,一只臂向前伸直,手掌横放,如手掌恰好把电视屏遮住,这个距离就差不多,大概2米左右。另有一点也很重要,不要凝视太久,较长时间连续观看,特别是婴幼儿看电视时间更不能过久,对较长的节目,中间可穿插一些其他活动如远望等,有利视力的调节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