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开心就要大声笑出来

发布时间:2021-05-1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这天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后都在按组排队喝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爽朗的笑声从教室的最后面传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向后看,很奇怪为什么他会笑的那么开心,我也奇怪,这个时候我悄悄地走过去,伏在他的耳朵旁边说:“你能告诉老师你在笑什么吗?”他眯着小眼看着我,生怕说错了什么。看得出来他很害羞,我鼓励他说:“你会笑的那么开心,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吧?既然那么有趣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小朋友们都好奇哦。”他笑眯眯地说:“嗯,那我就告诉老师一个人!”他指着一个小女孩说:“我们两个在猜谁是第一个去喝水的,谁猜对了就可以让猜错的那个人做一件事,结果我赢了,哈哈哈哈哈哈……”

借着这件事,我对其他小朋友说:“大家想知道他在笑什么吗?”孩子们都睁大了小眼睛说:“想!”“如果想知道,你就要用一件你觉得开心的事来作为交换,只要你觉得开心就来告诉大家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就可以知道他为什么会笑了!可以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好!”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分享快乐的时间,比如:谁藏的东西在树下,被水冲走了;谁的鞋子破了个洞,就像一只大青蛙;……虽然每一件事在我们大人的眼里都觉得微不足道,可孩子们笑得很开心……当然,最后他到底是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已经不再是重点,在孩子们的眼里,分享自己开心的事,让其他人也开心,成了每个人最关心的事情。

这只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们就像天使,每一天都那么开心,无忧无虑。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快乐继续延续下去。

因为开心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孩子们,开心就大声笑出来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又过了一会儿,邵敏琪跑过来对我说:孙老师,朱致远拧我。怎么又是朱致远。我心里嘀咕着。当我看到他时,他只是低着头,像是等待着我的批评。我扪心自问:我是否应该采用另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我轻轻叫过朱致远:朱致远,刚才怎么了?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们都抢我手里的玩具,我不给,他们就抢。我就不给!我看看他手里的玩具:呀,真好看,我也想跟你玩,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我一边和他玩,一边自言自语:如果想跟你玩的小朋友都加入进来,咱们更开心了。朱致远听了我的话,很快就把刚才那几个孩子找来一起玩了起来。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为刚才的教育取得成功感到很欣慰,同时我也意识到:这又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对孩子们说:玩具好玩吗?孩子们齐声说:好玩。朱致远有玩具让大家玩,咱们谢谢他吧。于是,许多幼稚的声音一起说:谢谢朱致远朱致远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件事让我思考着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我们每天可能都在处理类似的问题,但每次我都没有认真想过:我平时的教育行为是否有问题?是否让孩子接受?孩子是迫于老师的严厉接受的,还是心甘情愿接受的?朱致远,你注意点啊!这句常说的话不是批评却暗含批评,暗中已经将朱致远放在犯错误的位置上。一时的效果换来的却是孩子与老师的陌生感,这样的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我们确实要思考: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教育随笔:葫芦娃快出来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这熟悉的旋律一出现就会勾起我们8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相比现在孩子们可选的动画片,那时我们能看到的动画片很少。却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动画片《葫芦娃》也很感兴趣。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们路过葡萄架,眼尖的家俊看到一个小葫芦挂在架子上,便兴奋的对身后的皓皓说:“这里面有会吐火的葫芦娃。”边说边模仿动画人物的样子。“那里有个会喷水的”皓皓指着另一个大一点儿的葫芦说。这时又有好几个孩子凑了过来,大家讨论起架子上的葫芦了。我站在一旁心想:孩子们可真可爱,看见几个葫芦就硬说里面有葫芦娃。这时,睿然冲进人群说:“不对,都是假的,这里面没有葫芦娃。”话音刚落,家俊和皓皓对睿然说:“这里面就是有葫芦娃!”几个持相同意见的孩子朝葫芦喊了起来:“葫芦娃快出来。葫芦娃快出来。”“这里面根本没有葫芦娃,只有老爷爷用七星丹种出来的葫芦才有葫芦娃。”睿然理直气壮说。“你说这里面没有葫芦娃,那这个葫芦里有什么?”小希抬起头问向睿然。睿然用小手挠挠头回答不上来了。就在睿然犯难的时候,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我这个局外人:“老师,你说这葫芦里面到底有什么?”“这葫芦里面当然是……”话说的一半我又咽了回去,用神秘的眼神看着孩子们,心想: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何不牺牲一个葫芦,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呢。我顺手摘了一个葫芦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不知道葫芦里面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好吗?”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围着葫芦坐下来,用焦急的目光等待着,我和王老师一起用工具把葫芦割开了,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葫芦喊到:“啊,原来这里面是小种子呀!”“真的没有葫芦娃”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有的用手摸摸,有的拿起葫芦里面的种子闻闻。把刚才在葡萄架下关于葫芦的疑问一一解开了。我们还在网上看了许多不一样的葫芦,大家发现葫芦长得样子还不一样。孩子们一起讨论葫芦的用处。最后我们重温了动画片《葫芦娃》。

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无邪的,他们看到葫芦就会联想的动画片的人物。面对孩子的问题,与其用语言直接回答,不如为他们创造条件,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小手去操作体会这一切。作为老师的我们应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为孩子打开通往大自然的大门,去领略自然界的奥妙。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取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取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齐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童童天真的问我:“老师,昨日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先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资料吗?我请小朋友选取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必须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样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透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比较,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小班入园的第二个周,我分到小三班和王老师搭班,我非常喜爱这群可爱的宝贝。我们班的杨曦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发现曦曦在餐点与运动后,会哭着要妈妈。我抱着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我又问:“要不要大便?”她点头。我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她又哭了。我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我与她妈妈约谈,了解到曦曦在家上厕所是用坐便器,在幼儿园是蹲厕,所以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曦曦又哭了,我蹲下轻声问:“曦曦你是想上厕所吗?”她点头。我带他上厕所,他又只拉了一点就站起来了。我对她说:“今天老师陪你,你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她点点头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连续一段时间,我们老师轮流陪她上厕所,很快他适应蹲厕了。杨曦曦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闪亮的一颗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在这个期间家长是否问过孩子的想法,是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我们班里的XX小姑娘,长得很可爱,嘴巴能说会道特别讨人喜欢,但是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早上学把年龄改大了半岁。刚开始的时候总爱哭闹,一会儿要回家、一会儿我想妈妈了,情绪一直不稳定。我们老师不停地给她做思想工作,才缓解了一些。“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在延伸活动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设计“有用的标志”要求孩子自己来完成,家长不得参与在一旁看就可以了,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标志,只有XX小朋友坐在座位上焦急地东瞅瞅西看看,不知如何让下手。这是只见妈妈开始大声训斥:“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不都不会,应该是……。”小朋友们自由活动时,传来了XX小朋友的哭声,我问他怎么了?她说:“XX不和我玩了”。

一天早上小朋友们都在做早操,只见XX妈妈拉着哭哭啼啼的XX说:“老师,不知道怎么了,孩子就是不想上幼儿园,就知道哭。”看到孩子不做操,这时妈妈急的将XX拉到一旁又开始“教育”起来了。

XX小朋友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女人,而且是一个急性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之间有差距时,就特别着急根本不去分析问题的原因。由于孩子年龄关系和其他孩子差距,妈妈常用“我不接你啦”“我不喜欢你了”“你怎么这么笨呢”等语言来训斥孩子,但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促使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敢给自己肯定,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于是我找到XX小朋友的妈妈谈话,通过谈话得知她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也为孩子制定了很多计划。当我问到XX你是怎么想的?妈妈有没有征求你的意见?XX摇摇头说:“没有”。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很多家长从没有听过孩子的“声音”,孩子的真实想法都被家长的好胜心、虚荣心埋没了。如此过高的期望,反而会适得其反,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地听听孩子的心声,多于孩子沟通、讨论、交流,让孩子可以敞开心扉的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换孩子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童年!

教育随笔:爱幼儿要润物细无声


一、寓习惯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期的习惯养成教育首先贯穿于在幼儿一日常生活,养成教育常态化,做到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抓住各个生活环节促进其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1、“有仁爱之心”是当前党和人民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对幼儿教师来说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发现在“四有”要求中,“有仁爱之心”是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升华,引导着每位教育工作者从用知识、用技能教育,向着用心教育的方向发展。在幼儿阶段,要真正成为“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就要用自己的爱心,关怀。呵护每一-位幼儿,蒂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发展用爱心为他们营造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爱心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在现代社会里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理解幼儿的心灵和尊重幼儿的人格。小班的孩子在午睡时总是胡闹,扔东西、大哭,搞得所有孩子都睡不好,后来发现她总是喜欢上衣帽间里,里面很黑还不让开灯,我猜想,这孩子一定是在家里没有安全感,于是我抱起了她,来到小朋友中间一起听我讲故事,慢慢的她安静下来,进入了梦想。还有一次我在看大班孩子午睡,一个幼儿不睡觉总喜欢上厕所,在里面自己呆好长时间不出来,我了解情况得知他平时总是在家里中午不睡觉,于是我利用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共同的教育他使他慢慢养成午睡习惯。

三、遇爱的教育与教学活动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教育方法上也应是“善”的。善的人格追求基于人的内在德性或潜能,而完成于个体的符合德性的教育生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过”出来的,“见”出来的,“听”出来的,在教学中做到“以善至善”,充分激发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设计了一个教育活动,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创设情境,感受爱的温度,用真情打动每一名孩子的心,充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什么是“以善至善”的教育。

教育随笔:不要心太软


又是午睡时间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依次轮流小便,然后陆续到午睡室午睡了。周可昕小朋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安静地上床睡觉,一会儿就进人了梦香,看着她熟睡的可爱笑脸,不仅使我想起了刚开学时的情景。

人园初,她爸爸就告诉我们,由于家人的宠爱,使她养成了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每天睡觉必须吸着奶瓶入睡。第一次进寝室,由于好奇心,小朋友们都自愿上床了,她也跟着上了床并很快睡下了,可一会儿就爬起来叫道:“我要吃奶,我要吃奶”,没达到目的就开始哭了,看着她那乞求的目光,我很想把奶瓶拿出来让她喝一点(上午入园时,她放在小书包里背来的),可转念一想,不行,要是今天让她喝了,那明天、后天``````怎么办?在家养成的坏习惯不能让她在幼儿园再继续下去,现在正是一个关健的转折点,一定要狠一狠心帮助她改掉这个坏习惯。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午睡,我就抱着她到另一间房里,和她说一些其他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并抱着她边来回走动边哼着小曲,很快地她就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后来的几天,虽然每天午睡前她都会说:“我要吃奶,我要吃奶”,但一天比一天有好转,她不再哭闹,只是嘴里说说,我就用各种方法引导她想一些别的事情,放学时及时与家长沟通,表扬并鼓励她的进步。就这样,经过两周的磨炼,她改掉了这个吃奶睡觉的坏习惯。

从这件事情上使我认识到:在处理有些事情时,不能心太软。记得上学期也有一个吃奶瓶睡觉的小朋友,由于我没能坚持“恨狠心”,使他在两个月后离园时还吃着奶瓶睡觉。平时我总认为我们托班的孩子太小,应多给他们照顾,多为他们着想,他们提出的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有时连批评他们都觉得不忍心。通过这件小事,证实了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该批评时就批评,该“狠心”时就“狠心”,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小朋友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教育随笔:我的牙长不出来了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逐渐换牙。一天在户外活动时,琳凡的一颗牙快要掉下来了,她用手一拔掉了下来,凯凯给他拿着,她自己去漱口。过了一会儿,一位小朋友着急地跑来说:“老师,琳凡的牙让凯凯给弄丢了,张琪哭了。”我赶忙走过去,孩子们正着急地满地找牙呢,琳凡更是慌得不知所措。琳凡哭着说:“妈妈说了,上牙要往床低处扔,下牙要朝房顶上扔,这样,牙才会长出来。瞧我这颗牙,就是因为弄丢了到现在还没长出来。”说完,又哭了起来。我笑着正要解释,凯凯递过一颗牙,另一只手捂着自己的嘴。原来正巧他也有一颗牙正要脱落,一狠心拔下来要还给琳凡。

我告诉孩子,新牙长得慢不是因为弄丢了旧牙,原因有很多,如缺钙呀、牙床较厚呀、营养不良呀等等。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这么认为,老师当时也弄丢过牙,你们看,老师的牙不还是长得好好的吗?听了这话,琳凡和凯凯如释重负地笑了。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班里绝大多数小朋友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而这些都源于他们家长的错误观念。我意识到,在保教过程中,不仅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给予细心呵护,而且还要结合家长的认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
    2021-07-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葫芦娃快出来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这熟悉的旋律一出现就会勾起我们8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相比现在孩子们可选的动画片,那时我们能看到的动画片很少。却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让我...
    2021-04-3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取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取材料进行比...
    2021-05-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小班入园的第二个周,我分到小三班和王老师搭班,我非常喜爱这群可爱的宝贝。我们班的杨曦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发现曦曦在餐点与运动后,会哭着要妈妈。我抱着她,...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闪亮的一颗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在这个期间家长是否问过孩子的想法,是否了解孩子的真...
    2021-05-31 阅读全文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

2021-07-04 阅读全文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这熟悉的旋律一出现就会勾起我们8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相比现在孩子们可选的动画片,那时我们能看到的动画片很少。却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让我...

2021-04-3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取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取材料进行比...

2021-05-2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笑容又回来了 小班入园的第二个周,我分到小三班和王老师搭班,我非常喜爱这群可爱的宝贝。我们班的杨曦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发现曦曦在餐点与运动后,会哭着要妈妈。我抱着她,...

2021-05-1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倾听孩子“心声”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闪亮的一颗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在这个期间家长是否问过孩子的想法,是否了解孩子的真...

2021-05-3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