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耐心才是真正的良方

发布时间:2020-10-06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的跳的游戏

我班有部份小朋友有挑食现象,叶子在我们班当中挑食比较严重的一个,因此我对他的关注就多了一点。有一天中午,我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小家伙非常的挑食,光吃白饭,对这个问题,他的爸妈也感到头痛。这可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决定试着一点一点的帮他改正。开始我喂他吃菜,但他看也不看,如硬是喂到他嘴里他就哭,一哭就呕,这个办法是行不通了,我便泡菜汤混在饭里,但这个小家伙还是感觉到了,立刻不吃。看着这小家伙苍白的脸,我心里觉得很难受,但我并没有灰心,仍坚持观察他的进步情况,留意他的一举一动。孩子特别喜欢表扬,周子谣也不例外,而且对“红花”情有独钟,针对他这个特点,我便在小朋友面前经常表扬他,并及时把他的点滴进步传达给他的家长。孩子们有了夸奖就做的更好。后来终于有一天叶子对我说:“丁老师,我以后每天都不挑食,你就喜欢我对吗?”看着她可爱的小脸蛋我愉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回首叶子的进步,我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使我明白,一个好老师,必须有良好的耐心,也只有耐心才是真正的良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老师是学生的“良心” | 爱是公正,爱是用心滋养,爱应该更大


《木偶奇遇记》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仙女将生命的魔法送给小木偶。小木偶醒过来问仙女:我是一个真正的小男孩吗?

仙女却说:“不,你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小男孩,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真正的小男孩的。”

仙女说了很多,小木偶却不太懂,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仙女告诉他:“你的良心会告诉你。”

小木偶不知道良心是什么。

仙女拜托蟋蟀先生成为小木偶的良心。

最后,小木偶在蟋蟀先生的帮助下,历经艰险,成为一名真正的小男孩。

看到这儿,我就在思考?

为什么仙女不让匹诺曹的爸爸当他的良心呢?而是让这个路过匹诺曹家的蟋蟀先生?匹诺曹的爸爸要比蟋蟀先生更爱他,更关心他的成长呀!

当我成为一名幼师之后,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如果让父母去当孩子的良心,这良心是很容易跑偏的,因为大多数的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时都是“偏心”的,有的甚至变成了溺爱…

如果我拿一张和朋友的合照给我妈妈看,她一定第一反应是找我在哪里,并且觉得这群人里就属她闺女最可爱。

同样的道理,当把孩子们活动的合照发到班级群里,家长看的肯定都是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会根据孩子在那一张照片中的表情“胡思乱想”。

“我的宝宝没有笑啊,是不是不高兴啊?”

“怎么别的小朋友都在那边跳,我的宝宝没有过去?是不是老师惩罚他啦?”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很多时候,大人的满满的爱往往让自己过于关注自己的孩子,而失去了旁观者的公平之心。当心偏了,就难以谈公正,没有公正,就无法做好孩子的良心。

假如在你的眼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中小班幼儿)A去摆放体育器械,B去帮A,A说不用了,B依然很热心,A推开B,B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1.如果你是A的妈妈(爸爸),你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B的妈妈(爸爸),你会怎么做?

3.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怎么做?

最常见的结果是这样的:

1.扶起哭泣的孩子,指责自己的孩子,别人帮忙,你还不领情。

2.护住自己的孩子,指责对方,并跟孩子说,下次不去帮他了。

3.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公平的看待和分析

这是在我们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对大部分人来说:

护住看起来最委屈的那一方,这是所有对孩子倾注爱的人的第一反应,哪怕是老师也无法避免。但有的时候,看起来“弱”的那一方有时并不一定有理…有的孩子天生就很坚强,不喜欢哭弱,但是他们真的很需要帮助。有的孩子一点也不弱,但是因为声音,因为长相,因为爱哭,总是被当作弱的那一方保护,这会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

作为幼师,我是这样分析的:

两个孩子都各有自己的出发点,但是行为中都有欠妥当的地方。

对于A来说:

对A来说,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是一件重要的不可打乱的秩序,B的做法让他非常痛苦。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不会用更合理的方式解决,只会下意识的做出一些行为,比如推搡,甚至打架。这是小孩子的本能反应而已,这不代表就是“不感恩”、“坏脾气”、甚至“暴力倾向”。他需要学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

对于B来说:

他很想帮助别人,非常热心,这是值得嘉奖的事情,但是做法也有幼儿独特的特点。A已经拒绝了B,但B依然要那么做,在大人看来这是“助人为乐”,可强行助人就是一种伤害。他们出于好心,但不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导致有时给别人带来了困扰。

作为幼师,当时我是这样做的:

我扶起B,确认B有没有受伤,然后告诉他老师知道他很难过,并肯定他的热心和善良,等他情绪逐渐平复之后,告诉他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强行帮助不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哦。

然后找到A,询问刚才的事情经过,确认A的想法,肯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同时告诉他要尊重B的帮助,可以说“谢谢你,我自己来就可以”等等,但是不能出手推人,这样也许会让B受伤的,你不希望他受伤对不对?

然后请A和B手拉手,协助他们和好。

也许我的做法不是最标准最完美的,但是作为一名幼师,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时是要努力寻找公正的。

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幼儿园老师接到的是第一棒,而幼儿园老师又是从家长那里拿到的接力棒。

孩子的年龄越小,越相信父母和老师的话,

我们的每一句话就越重要。

其他人的心可以偏,但老师的心不能偏。

希望“良心”没有假货。

魔术是假的,童心是真的


小与的爸爸从日本回来,给她带来了一跟魔术棒。她兴高采烈地拿到幼儿园里来,要给小朋友表演魔术。

吃饭之前有一小段空的时间,我就让小与拿出魔术棒来给大家表演。

只见小与煞有其事地拿出魔术棒,转过身,背对着大家,把魔术棒上的一根很细小的丝线套在右手的中指上,转过身,面对大家,伸出右手,魔术棒随着右手的晃动来回摇摆起来。若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那根细丝线。

没想到天天看了一下第一个叫起来:“假的,有根线挂在手上的。”被他这么一叫,其他孩子也叫起来:“哇,真的,有根线的”。我以为小与会不高兴,没想到她很平静地说:“是的呀,是有根线的呀

,这个就是玩具呀。”可天天还不依不饶:“那你给我我们变个小兔子出来”。小与很一本正经地对他说:“已经跟你说过了,这个就是玩具魔术棒,怎么能变出兔子来呢”!天天说:“那你就是假的,我不信!”我连忙对大家说:“其实魔术师在给我们变出小兔子,小鸟的时候,他也是事先把小兔子、小鸟准备好的,只是他们拿出来的动作非常快,我们的肉眼来不及看到而已。”这下他们不响了。小与就是小与,很大方地把自己的魔术棒给大家玩,细心地教给大家怎么玩。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玩魔术棒中去了。

何时才能真正走近孩子


昨天早上在门口值班,看着天天和妈妈一起来园,在妈妈的带动下,天天和保安问好后走到我面前:“天天,这是L老师吧?快跟老师问好。”我知道天天其实已经认识我了,他拉拉我的衣服,笑嘻嘻地说:“我不跟你做好朋友。”看这他一脸的天真,我禁不住有些怀疑:“我不跟你做好朋友”从他的嘴里传来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否因为家长、老师一再的强调“跟某某做好朋友应该怎样”有关呢?这是否也是他不想跟人交流的一种表达方式呢?

下午去带班,马递给我一颗糖,让我一会儿给天天,拿着这颗糖征得了同意后放进了他的口袋里,表扬了他并让他起来自己穿衣服,而我便去帮其他的孩子了,正当一个个给孩子检查衣服的时候,天天走来,问那颗糖放哪儿了,从另一个口袋里找出给他,他又开心的笑了。趁机给他塞好衣服

,他还是依旧喜欢拉我的衣服并拍打着:我就打你,不打她(指实习生)。我问:你不喜欢我这件衣服吗?答:我这儿有拉链,没有纽扣的。说话间,把衣服上的拉链拉上拉下了一番,又小手伸过来转了转我衣服上的纽扣,“你的拉链呢?”原来他也在关注我,找出拉链头给他看了看,他满意地离开了。这是几天来跟他相处最融洽的一次。

给女孩子梳好辫子后,发现天天已经喝完了果珍,看到旁边的面包,让他快吃,他告诉我这是小欣的,我信以为真,抬头搜寻小欣的身影,旁边的孩子说,小欣今天没来,这是天天的面包。蹲下来督促他吃面包,又给他倒了些果珍,不知怎的,他又说:“我就打你,不打她。”问他为什么,他依旧露着天真的笑脸不作答,又问,你跟我做好朋友吗?他主动伸出了小手拉着我的手,“我跟你做好朋友的。”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又冒出了这样的问题,或许是自己太渴望能成为他的朋友了,但他能真正理解吗?我不禁又反问自己。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走近他?

真是个心细的孩子


早上班里的潘云祥像往常一样被妈妈送到教室,他向我问声好之后没有跑去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而是站在我的面前,眼睛看着妈妈,好象有什么话要说,但是又说不出来.顿时他的妈妈反应过来了说:"对了,这是我家潘云祥给你带的吸铁."我看着她手里递过来的吸铁,我高兴地接过来,对潘云祥赞许地笑了笑,他这才挥手跟妈妈说再见,开心地跑去跟小朋友们玩了.

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昨天上课的时候,我把图片放到黑板时,发现吸铁只剩下两个,我就只能暂时从柜子里拿出磁性教具来贴,继续上课.

所有的孩子都看见了这一幕,却只有这个来时最安静,最不起眼的,甚至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今天他就给我带来了四块吸铁.这个腼腆的小家伙,还不好意思自己给.

我的心里顿时有种感动,为这个心细的孩子而感动.我当着全班的孩子表扬了他,因为我觉得,所有的感动都是值得赞美的.孩子显然很高兴,他也为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感动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怎样才是对的


今天早上,户外集体活动玩羊角球跳时,由于羊角球数量与我们班孩子数量有点相差,所以没有羊角球的可以拿跳马,一是为了防止幼儿等待无兴趣,二是加了强幼儿户外活动的密度。跳着跳着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后面的小朋友看到他摔倒了,立即停止跳动去扶他,他突然哭叫起来,他说:“老师,他推我。”其实这一切我都看到了,我就对他说:“小朋友没有推你,是来扶你起来的,老师看到了。”这蹦跳活动幼儿都很喜欢玩,活动量大,玩了一会,我就让他们休息3-5分钟。在这休息期间,我问他:“摔疼了么?”他说:“没有。”“那他怎么会是推你呢?他是扶你的。”我让幼儿讨论一下,把扶你的人说成是推你的人,那以后摔倒了谁还敢扶你呢,还有谁愿意和和你玩。小朋友们听了都说自己摔倒了,不可以说别人推的。他听了同伴的话一直低头不语。我马上意识到是不是平时经常提醒幼儿,后面幼儿的手不要碰前面小朋友,是否给他造成了误解。于是我马上又说给幼儿听,做错了没有关系,只要改正就是好孩子,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小朋友说:“对的。”又练了几次,就组织幼儿到教室里去。在进教室之前,我对他说:“小朋友说的对吗?”“对!”“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不要瞎说别人,做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知道吗?作为教师的我,真心希望每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分析问题,做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爱心 耐心 细心


我们班最小的宝宝杨媛茜是个不满三岁的小女生。她虽小,但是胆子很大。可她也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摸别人的耳朵。在平时也是个小机灵鬼,总是喜欢乱跑,坐不住,你叫她回来她也不听,有时还会撒娇的坐在地上不起来。我觉得象她这种爱跑,不听老师喊的宝宝。你要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如果你硬是强来的话,很容易造成宝宝对你的反感。刚开始我叫不听杨媛茜时我会说;“你不过来等下老师妈妈不请你玩游戏噢~·”可是这样她根本不听,然后我生气了,便会大声说;“茜茜宝宝,你在不过来,等老师妈妈过来了拉。”照样也还是不怕,当我走过去想牵她坐好时,她就撒娇的坐在地上不愿意起来,这让我很头疼。可是我发现,当我很耐心的去和她沟通时,她其实很明白事理,也很听话的坐好。我观察到她其实是想上厕所,或是听课太久了感到无趣时她就会想找东西玩,不想坐那里,就会到处乱跑。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方式及方法来发现及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只要善于观察及细心教导,就能够走进幼儿的内心,强硬制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那样做只能更令幼儿反感,不听老师的话。

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今天,在县职教中心有幸参加了孙光峰教授主讲的幼教培训,孙老师从教师的综合技能素质,到欢乐教育理念与课程设计,再到欢乐教育的模拟试讲与点评,娓娓道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孙老师抑扬顿挫和声情并茂的实例讲解中,变得生动有趣。让与会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但几个小时的培训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但收获孙老师馈赠的我们的“鱼”,更重要的是用孙老师赐给我们的“渔”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常做常新,充满活力。用孙老师的话来说:“社会需要创新型的老师,而不是教书匠。”

写到此,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从前有南北两座山,山上各有一座寺庙,每天两座寺庙都要派一个小和尚去山下的市场买菜。而这两个小和尚每次见面都会斗嘴。有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北寺院的小和尚:“你到哪里去?”北寺院的和尚回答:“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南寺院的和尚不知如何应对。不高兴的回到寺院告诉师傅。师傅教他说:“如没有脚,你到哪里”。第二天两个小和尚又见面了,南寺院的和尚问:“你到哪里去?”北寺院的和尚回答:“风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南寺院的和尚又不知如何应对,生气的回去了,师傅又教他说:“若没有风,你到哪里?”,这一次南寺院的和尚好像茅塞顿开,等第三天两个和尚见面时,南寺院和尚问:“你到哪里去?”北寺院的和尚回答:“我到市场去。”南寺院的和尚愤愤的离去告诉师傅。师傅望着他:“阿弥陀佛,观晚霞悟其无常,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沧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悟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是啊,教无定法,我们在借鉴和吸纳别人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处处留心,处处用心,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我们的创新,才能使我们成长的更快,才能使我们的幼教之路走的更宽,更远。

细心和耐心的作用


志扬从小由外婆带大,来园后总是哭着找外婆,听他家人讲,孩子喜欢看书。为了让他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便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每当他想姥姥时,我边拿几本画书给他看,很快就会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住,兴趣转移到书上了。有时他还给我和小朋友讲他外婆家的趣闻。他告诉我外婆家有一只小花猫,和他是好朋友。我很想念它。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一时半会很难适应,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和信心。于是我和他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过多地和他亲近。游戏时,拉拉他的小手,放学回家时,亲亲她的了小脸。

有一天,志扬神秘地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老师妈妈,你喜欢老师吗?他点点头。那你以后来幼儿园就不要哭了,老师喜欢不哭的孩子。”志扬又点点头。孩子们对于老师给予的爱,反应时很灵敏的,虽然来园才几天时间,但他们已经开始用他们的方式来表达老师的爱。作为教师,我有了初步成功的感受,并为之感到欣慰!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信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育儿心得:信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谈到育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写出了我们应平等的对待孩...
    2020-09-23 阅读全文
  •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今天女儿幼儿园组织采摘,不让家长陪同。爸爸和奶奶怕孩子太多,幼儿园老师照顾不过来,所以没让**去。 早上**刚一醒来就哭了,说:“特别、特别、特别想去采摘。”说起女儿想去采摘...
    2020-10-29 阅读全文
  • 知冷知热才是真正的好父母 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冷暖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的父母或者是老人看起来是知道冷热,但是最终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到底如何来控制孩子冷热的这种情况呢,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对这个方面...
    2021-03-10 阅读全文
  • 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前几天苏州高二女孩失踪的消息牵动全城,我们都在圈里转发,希望能够找到这个女孩。可就在上周,警方在运河路的一条河里找到了她的尸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震惊,家长也崩溃极了。好好地一个孩子,怎么就出现...
    2021-08-17 阅读全文
  • 这才是培养孩子真正兴趣的正确方法,你也错了吗? 孩子上了兴趣班,不久便不要上了,这怎么回事?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呢?我们如何避免找错孩子的兴趣? 有妈妈说,女儿2,3岁的时候很喜欢涂鸦,这里画画那里涂涂,到处都是孩子蜡笔的痕迹。妈妈很高兴,看...
    2021-08-0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信任孩子,这才是真正的爱 谈到育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写出了我们应平等的对待孩...

2020-09-23 阅读全文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今天女儿幼儿园组织采摘,不让家长陪同。爸爸和奶奶怕孩子太多,幼儿园老师照顾不过来,所以没让**去。 早上**刚一醒来就哭了,说:“特别、特别、特别想去采摘。”说起女儿想去采摘...

2020-10-29 阅读全文

我们都知道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冷暖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的父母或者是老人看起来是知道冷热,但是最终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到底如何来控制孩子冷热的这种情况呢,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对这个方面...

2021-03-10 阅读全文

前几天苏州高二女孩失踪的消息牵动全城,我们都在圈里转发,希望能够找到这个女孩。可就在上周,警方在运河路的一条河里找到了她的尸体。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震惊,家长也崩溃极了。好好地一个孩子,怎么就出现...

2021-08-17 阅读全文

孩子上了兴趣班,不久便不要上了,这怎么回事?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呢?我们如何避免找错孩子的兴趣? 有妈妈说,女儿2,3岁的时候很喜欢涂鸦,这里画画那里涂涂,到处都是孩子蜡笔的痕迹。妈妈很高兴,看...

2021-08-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