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穿衣服都闹别扭,简单应对孩子“起床气”

发布时间:2020-10-09 幼儿园穿衣服活动方案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衣服教案

育儿观念:穿衣服都闹别扭,简单应对孩子“起床气”

每次起床穿衣都要闹别扭,如何解决?

育龄段:1-2岁

育儿师分析:

宝宝到了1-2岁这个年龄段,自主意识比较强烈,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晨起床自己要自己穿衣服实际上是他表达主见的方式,所以每当妈妈给宝宝准备好衣服要宝宝穿时,他总会闹别扭,说不喜欢这件衣服,他自己想怎么怎么穿。所以,在穿衣服这件事上往往表现出一种纠结和矛盾的状态。

让宝宝参与选择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具备完全的自我选择能力,但是妈妈依然可以给宝宝选择的机会,二选一的组合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宝宝的。父母切记独断专行,硬性要求宝宝,促使他更强烈的反抗。

让宝宝参与到选择中来,选择两件衣服,问宝宝更喜欢哪一件,让他自己挑选。对于自己的选择,宝宝往往能愉快的接受。随着宝宝年龄增长,选择的范围可以扩大,让他形成自己的主见。

自己动手

1-2岁的宝宝精细动作发展不充分,难以掌握自主穿衣的技能,但他本身有强烈的自主动手的意识,父母可以给宝宝自己穿衣的机会,多给他一些时间和耐心。一旦大人开始催促和责备,宝宝就可能故意捣乱或者反抗,不利于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不过多批评

在孩子执意自己穿衣服而没有做好时,不要过多批评,因为宝宝还没有完全掌握独立穿衣的流程。如果上升到批评的程度,简单的事情处理转变成人际关系之间的交恶,把宝宝不熟练的行为定性为错误的行为,对孩子的不满也会强化他的叛逆心理。

加强精细动作练习

父母可以让宝宝多做一些精细动作的练习,比如多玩玩具或做些小手工,让宝宝的手指精细动作更灵活,对他穿衣时细节处理能力和流程的控制会很有帮助。父母要注重教育方法的多元性,不要仅为穿衣而穿衣,可以在生活的练习中提高宝宝的生活技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别老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育儿观念:别老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可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哟,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对孩子生气,即使真的生气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绪,如果忍不住爆发出来了,事后也要马上抚慰孩子,告诉他:“宝宝刚才不乖,妈妈好伤心呀,忍不住生气了,但是妈妈还是很爱宝宝的,宝宝只要改正了坏毛病,还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解析问题一:分析是什么事情让你生气,学会冷静处理

对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用生气来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出现反常的举动,比如突然不听妈妈话了,大哭大闹,家长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觉得很生气也要先压住火气,仔细想想孩子哭闹是不是有他的原因,用轻柔的语气询问他:是不是病了累了,还是在幼儿园受欺负了,了解情况之后,慢慢地抚慰孩子,在平复孩子心情的同时,爸爸妈妈的火气也慢慢消退了。

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乱扔东西,或者说粗话等等,也可以尝试着先耐心地引导他,告诉他“要将东西放回原位,而且小孩子要讲文明,不能随便说粗话,这些都是坏孩子的行为,大家都不喜欢坏孩子!”看到孩子认真地改正了,爸爸妈妈要及时地夸奖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听话就能受到表扬,也会高兴起来,看到孩子又是乖乖的了,爸爸妈妈怎么还会生气呢?

解析问题二:分析是孩子的行为错了,还是大人的理念错了

小孩子都有自己玩乐的世界,有他喜欢的游戏方法,这些都是大人不懂或不了解的,所以爸爸妈妈认为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他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不对的,就是可以这么做。这样一来,如果爸爸妈妈生气了,他就会更加疑惑,甚至怀疑自己,产生自卑了。

比如说,孩子正在用苍蝇拍打苍蝇,他是把它当作玩具玩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懂他的想法,觉得他是在玩脏东西,马上命令他:“快把这个脏脏的拍子放下去洗手,你要是不放妈妈就生气了!”这时候孩子会觉得妈妈连玩具都不让他玩了,好伤心啊!其实妈妈不妨尝试一下,跟着孩子一起玩,拿着拍子跟他一起拍,一边问他:“宝宝告诉妈妈,你在干什么呢?”

孩子在给妈妈讲解的时候也会产生成就感,能够培养他的小自信,而且听到孩子乖巧的解释,妈妈的心情也会变好呀!玩过之后再带孩子去洗手,并告诉他:“苍蝇拍是拍苍蝇的,上面有好多好多细菌呢,宝宝以后如果一定要玩的话,玩过后一定要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知道吗?”这样既能满足孩子游戏的愿望,又能让他长见识,一举两得。

解析问题三:分清楚大错小错,不要轻易用生气制服孩子

许多家长总会时刻盯紧孩子,只要孩子犯了一点小错,或者有什么不好的举动就马上制止,想从根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但是这样做反而更不容易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消失。而且如果爸爸妈妈一直管制着孩子,他一犯错就用生气来制服他,反而会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较弱的孩子会变得内向自闭郁闷,而开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会变本加厉故意使坏捣蛋。

其实,如果孩子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爸爸妈妈大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尝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犯错了。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想伸手抓饭吃的时候,妈妈沉住气,不要立刻制止他,让孩子看到抓饭的后果就是把饭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饱,那么他以后就会乖乖地用勺子吃饭啦。

等孩子长到五六岁后,开始慢慢懂事了,爸爸妈妈就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引导他,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告诉他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错误拿出来分析,帮他改正坏习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教导才能让孩子能耐心听完,认认真真地改正错误。

解析问题四:用生气来硬碰硬,则会形成反作用

面对爸爸妈妈生气,比较调皮的孩子也会使出绝招,学着大人一样用生闷气的办法来要挟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家长们再无奈地妥协,就容易让孩子形成要挟大人的坏习惯,以为生闷气爸爸妈妈就拿他没办法了,反之,如果家长们继续生气,跟孩子硬碰硬,也只会让矛盾更加激烈,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好心态,先不要生气,不给孩子要挟大人的机会,同时,爸爸妈妈也要尽量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并加以赞赏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信任,给他树立美德的机会。比如孩子如果不肯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诉他今天不洗就算了,但明天要洗,这等于期待孩子能做到说话算数,是对孩子信任的具体表现,孩子都很重视爸妈对自己的信任,一般会乐意第二天洗澡的。

爸爸妈妈要生气时,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之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看看孩子是需要关心抚慰,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导,对症下药,既能够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大人们生气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经历。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育儿观念:对孩子“藏起一半的爱”


育儿观念:对孩子“藏起一半的爱”

前阵子在看王xx老师的一本《让孩子积极快乐起来》的时候发现,书中有一段内容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现象——溺爱。可能以前不觉得,看见身边溺爱孩子的家长也有很多的不理解,现在快身为人母的我,也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对孩子特别的爱。但我始终觉得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所谓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说只给子女一半的爱,也不是减少对子女关爱的数量,而是以隐蔽的形式收起溺爱的部分,以更深的内涵去爱子女,注意培养其健康地成长,而不是把爱挂在口头。

因为总发现身边的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因为是隔代教育了,对自己的第三代也是特别的溺爱,可能自己还并不觉得是一种溺爱,是一种正常的爱,可是往往他们没有发现的是无形之下给孩子带来的不健康因素。从身边接触、教育过的孩子例子来说:孩子被外公外婆宠着、呵护着,从不去打他骂他,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不能逾越孩子父母的责任,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逾越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从而导致孩子现在脾气暴躁,一有不顺心的或者不依自己的就会随口乱骂乱打,虽然孩子外婆偶尔也会打孩子,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孩子的习惯已经似乎改不掉了,而孩子父母亲呢,就会觉得是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其实都有责任。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不是说买一件衣服,吃一顿kfc就是对孩子好。而如何去关爱孩子,如何使孩子在关爱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赢得佳玉人生的美好品德和能力,当是父母必须注重的关键所在。因为大人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孩子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人,而这些孩子会认为生活就是我行我素。他所注意的只是他自己,而不在乎别人有什么需要和要求,更谈不上与别人合作。有时候就会发现班上有些孩子在拿到玩具后不愿意与人分享,甚至还会抢别人手中的玩具,抢不到就随手想去打同伴。而当这类型的孩子真正长大了,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无力调整、保护自己,这么大一个世界到哪儿去找那么多“哄”他的人呢?当然父母也不能一味的想用暴力去解决,也不要盲目的责备。因为经常打骂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应建立“统一战线”,两人之间应该多商量,决定在哪些方面做出让步,然后一起向孩子透露父母的决定。要让孩子养成尊重父母的习惯,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像朋友一样聊天,作为他的好伙伴或者进入他在游戏中的角色状态等等,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我看来,对孩子就是要藏起一半的爱,有些爱放在心里就可以了,因为这些心里的爱是隐形的,会无形中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透露出来,而当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种无形的爱,知道父母是这样子爱他们的,当然现在的很多80后夫妇都是知识化的一代,相信在师幼互动、家幼互动、家园互动这些方面能够让孩子都积极快乐起来,也相信孩子们都是最棒的!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长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种类型:包办一切

现象:父母一早起来做早饭、准备衣物、准备书包、反复提醒时间,以及这一天在学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从来不着急,反正如果耽误一会儿,父母会想办法(出租车是最好的选择)。致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没有独立性。

对策:应把责任交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二种类型:预留时间太短

现象: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直到最后时刻才叫醒孩子。孩子常常埋怨:“早干什么去了,要是迟到你和老师说去!”

后果:身体没有完全醒来,造成一天精神不好。同时,这样的孩子不会承担责任,致使责任心不强。

对策:用闹钟分清责任,把责任交还给孩子。

第三种类型:时间上欺骗

现象:7:00起床6:30开始叫孩子,孩子知道规律后会自己给自己留时间。明明是6。30,父母却说成已经6;50。这种欺骗没有一点儿作用。

后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拖拖拉拉。

对策:实事求是,并且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给孩子“一杯清水”,而不是“一杯充满泡沫的啤酒”,逐步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第三种类型;恐吓唠叨制造噪音

现象:“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这么不懂事!”…………

后果:轻则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重则孩子对父母的权威提出质疑,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身心有极大伤害。

对策:多半这样的家长不是合格的家长,亲子关系比较糟糕。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

叫孩子起床的正确步骤:

1.拉开窗帘,让阳光近来(光线刺激唤醒眼睛)

2.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降低温度唤醒身体)

3.坐在床边,盯孩子一分钟(享受人生幸福时刻孩子浅意识会知道享受“爱”

4.抚摩孩子(抚摩孩子头、后背、四肢“幸福感”+“爱心”唤醒皮肤)

5.语言表达(“早安,7点了,该起床了”时间要准确,不欺骗孩子)

6.允许讨价还价(“再睡5分钟”让孩子感到占便宜说话算数提前约定,有奖有罚)

7.自己承担后果(“再睡5分钟”违反约定,不再提醒,承担后果起床是责任心的培养)

8.随着孩子长大,逐步养成孩子自己起床的习惯

给起床——“上个高度”

很多孩子能自己起床,只是家长从来没有给他机会....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别老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育儿观念:别老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
    2020-09-19 阅读全文
  • 教孩子穿衣服 今天下午,我一上班便来到幼儿寝室,只见他们一个个跟“熊宝宝”似的呼呼作响,睡得香极了。虽然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还真不想惊扰他们的美梦,但想想接下来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只好把他们叫醒,我轻轻地叫了一声:...
    2020-12-0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
    2020-10-1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对孩子“藏起一半的爱” 育儿观念:对孩子“藏起一半的爱” 前阵子在看王xx老师的一本《让孩子积极快乐起来》的时候发现,书中有一段内容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现象——溺爱。可能以前不觉得,看见身边溺爱孩子的家长也有很多的不理...
    2020-10-13 阅读全文
  •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长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种类型:包办一切 现象:父母一早起来做早饭、准备衣物、准备书包、反复提醒时间,以及这一天在学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从来不着急,...
    2020-10-1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老对孩子说“我生气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

2020-09-19 阅读全文

今天下午,我一上班便来到幼儿寝室,只见他们一个个跟“熊宝宝”似的呼呼作响,睡得香极了。虽然到了起床的时间,我还真不想惊扰他们的美梦,但想想接下来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只好把他们叫醒,我轻轻地叫了一声:...

2020-12-0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

2020-10-1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对孩子“藏起一半的爱” 前阵子在看王xx老师的一本《让孩子积极快乐起来》的时候发现,书中有一段内容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现象——溺爱。可能以前不觉得,看见身边溺爱孩子的家长也有很多的不理...

2020-10-13 阅读全文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长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种类型:包办一切 现象:父母一早起来做早饭、准备衣物、准备书包、反复提醒时间,以及这一天在学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从来不着急,...

2020-10-1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