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学会拒绝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09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育儿观念:学会拒绝孩子
现代社会的许多孩子都经常发脾气,在公共场所有的孩子也会大哭大闹。因此许多家长非常头疼,多数这样的孩子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大声吵闹,直到父母投降为止。虽然父母担心这样会宠坏孩子,但有不知道应该如何拒绝孩子。
一般的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时不一样的,有这种哭闹习惯的孩子在幼儿园我就会事先和孩子约定好。比如:美术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很多,但是又要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沫沫小朋友就会说:“老师我想选择**材料。”但是有几个小朋友也会去选择相同的材料,沫沫就会抹着眼泪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要选择**材料,可是被他们抢走了。”从此刻开始,小家伙就会不停地哭闹,重复这句话,好像老师不帮忙就不行。其实沫沫得到了材料后也不是都会用到,有的也会浪费掉。这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很珍惜。而我呢,了解她的这一性格后,就提前约定:“沫沫,如果今天你遇到了很多和你选择一样材料的小朋友,你要耐心地和小朋友商量,不许有任何争执。如果不同意、做不到,这次活动你就不能参加。”经过几次,沫沫就会同意并做的很好。当沫沫真正做到了没有争执、顺利完成这项小人物,我就会给她一些表扬和鼓励。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学会“等待”不是想要什么就能立即到手,又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其中的道理,体会经过努力争取、等待,最终得到后那种兴奋地心情。(wWW.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刚开始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时候,沫沫也不能配合,总觉得老师就应该帮助她,应该从其他小朋友哪里要一些材料给她。所以用对待爸爸妈妈那种哭闹的方式来对我,经过几次,她发现这种哭闹的招数对老师并不起作用,于是就向我妥协,答应了我提出的要求。
其实,家长刚开始对孩子进行类似的训练,可能有些困难。孩子的哭闹往往令人非常不耐烦,但父母要硬起心肠。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百害而无一利,暂时“委屈”一下孩子是必要的,无论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最最重要的就是大人的态度,不许要十分明确、一致,孩子渐渐明白不能改变父母时,也就会转变他自己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孩子你要学会拒绝--我不愿意
育儿观念:孩子你要学会拒绝--我不愿意小区里很多门店都有那种弹珠游戏机。投一元硬币进去,就会吐出10个小钢珠。然后,把小钢珠投进制定的槽中,拉动手柄,小钢珠就会弹起来,然后落下来。如果恰好小钢珠经过亮灯的通道,就会以2倍、4倍、6倍、8倍不等的倍数返还出来。要是没有从亮灯通道里出来,就没有了。前天下午,我从幼儿园里接回宝宝,带他去一家店里买双凉鞋。这家店有两台弹珠游戏机。宝宝想玩,我就去老板那里换硬币。给了老板5块钱,他给了我5个硬币。本想着给宝宝玩一个硬币就可以了,结果他一下子把5个硬币抢过去了。宝宝便在一个游戏机上玩了起来,我在不远处等他。老板有两个孩子大约5~7岁的样子。他俩围在宝宝的左右,也很想玩。等宝宝拉动手柄的时候,他俩就帮忙把游戏机扳倾斜,以便控制珠子尽量从亮灯通道出来。如果真的从亮灯通道里出来了,他们一起高兴欢呼。“给我玩一个珠子吧,我刚才帮你了!”小姐姐说。“给我一些吧,我也帮你了!”小哥哥说。“给我点,给我点......”这两个小朋友嚷嚷着。“给你1个,给你3个。”宝宝把珠子分给他俩。这两个小朋友拿到珠子后,就到旁边的游戏机上玩。很快输掉了,又过来向宝宝要。宝宝在他俩的不断劝说中,又分给这两个小朋友了一些。就这样反复着。我在旁边看着,心想,“儿子啊,你的珠子快要被他们要光了。要是长大了,这样子会不会被人欺骗啊?”在小哥哥小姐姐又问他要时,突然,宝宝护着自己的珠子,“我不愿意分给你们了。”宝宝拒绝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学会拒绝,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孩子,当你长大后,面对不良的诱惑时,希望你也会这么拒绝;当你面对别人的甜言蜜语时,你也会分辨并拒绝。学会拒绝,会让你远离伤害。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小贿赂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小贿赂
昨天晚饭时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扰了我们,打开门,门口赫然站着的是他每天在楼下的小玩伴儿壮壮,壮壮的到来对奇奇奇来说自然是一个惊喜。同时壮壮带给奇奇的惊喜还有两块小蛋糕,奇奇兴奋地收下了,还强烈挽留壮壮能一起在家里玩一会儿,但壮壮说他是特意来送小蛋糕的,因为奶奶还在楼下等着他。
壮壮出其不意的到访,让我很是困惑,因为据平时对壮壮的了解,这可是个很小气的小朋友哟,虽然他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但平时奇奇在楼下想玩他的玩具他都舍不得分享呢,为何今天会这么大方地主动给奇奇送吃的来了呢?我很诧异地问奇奇:“壮壮大晚上的咋会为送两块小蛋糕而专门跑一趟咱们家呢?”奇奇不以为然地说:“因为这是前面他自己提出来送给我的,他说如果我选了他当体委小助手他就会送我两块小蛋糕,妈妈,我是因为他表现好才选的他,不是因为他送我两块小蛋糕而选的他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呀,知道真相的我这下可是没办法淡定了,小朋友之间这样贿赂的小行为我如何能去纵容呢?话说小朋友之间竟然也会因为某种目地而采取这样的贿赂小手段了吗?还真是不能小瞧这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我让奇奇坐在我对面,让他看着我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儿子,这两块儿小蛋糕的事儿妈妈要认真的和你谈一谈。我认为,这两块儿小蛋糕你是不可以收下的。”奇奇一听不愿意了:“为什么呢,妈妈,又不是我向他要的,是他自己提出来送给我的。”我说:“妈妈问你,你是不是很想吃这种小蛋糕呢?如果你特别想吃,那么想得到它们的可行方法只有两条,一是你可以用每周妈妈给你的零花钱自己去买,二是你可以把想吃蛋糕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然后爸爸妈妈买给你吃。你知道咱们家的规矩,即使是垃圾食品,但只要是你感兴趣的,我们都会至少买一次让你尝一尝的。”奇奇仍然很不服气,眼泪儿都快急出来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他送给我的我就不可以吃了呢?”我认真地和他说:“因为这两块儿小蛋糕并不是他真正分享给你的零食呀?这是他贿赂给你的小礼物,如果你收下了,你就有理由也说不清楚了。虽然你说你不是因为小蛋糕的原因而选择了他当你的小助手,但只要你收下了它,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呢?同学们会误以为你是因为要了人家的小礼物而做了不公正的事儿呢。”
奇奇小朋友仍然在纠结中。。。我继续开导他:“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有两句俗语是这么说的,‘贪小便宜吃大亏’‘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不管你将来做什么,都不要贪小便宜,只要不是真正分享给你的东西你都不可以要的,尤其是别人主动送给你的,但只要他是有条件的,你要学会拒绝掉。我们要行得端坐得正,做一个正直的人,才能让人尊重你,喜爱你!你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就把小蛋糕还给壮壮,好吗?”
最后,奇奇虽然有几分不情愿,但还是同意我把快要到嘴儿的小蛋糕送还给壮壮的奶奶了。处理完这事儿后,他便又恢复了开心的小模样。晚上入睡前卧谈时,我又刻意提起了这个话题,想加深一下他的印象,奇奇马上反应道:“妈妈,我知道了,也记住了,别人送的东西只要是有条件的我都不可以要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分享,放心吧,我以后不会这样了!”嗯,真的希望他能记住了哟,希望他能在小朋友的小贿赂面前经得起诱惑哟。
想起昨晚把小蛋糕还给壮壮奶奶时她说的话了,她不认为这是件多大的事儿,她觉得这蛋糕吃了也没有啥关系,她只是想让她的孙子兑现他的诺言。为了顾及情面,我还是笑呵呵耐心地和她解释:阿姨我觉得这真不是一件小事儿,出于这种原因送的蛋糕孩子是坚决不能收的,希望您不要生气,希望您也能跟壮壮解释一下,孩子错误的行为咱们家长是不可以支持的。估计那奶奶最后还是生气了,但我不可能就因为怕她生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故息,真心希望壮壮奶奶在回家后能仔细地再想想这个问题的,希望她能想得通,希望这件小事儿不会影响到两个小孩子间的友谊。
教育重在细节,要关注每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儿,因为再小的事儿都是给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的契机呀,我们家长都不要忽视。当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最好效果的。
教孩子学会拒绝
教孩子学会拒绝最近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总是和我要东西,说是她的好朋友xxx要的(大班的一个孩子)。索要的东西倒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头花之类的小东西上。我第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第二次也满足了她的要求,但是第三次我拒绝了。因为我看见那个女孩趴在地上从闺女的贴画纸上往下扣贴画,把她喜欢的贴画都拿走了(是那种贴在硬塑料纸上的塑料贴画,一张也没有太多。)。开始女儿没说什么,可是后来,她看到贴画都快没了,她开始着急了,说:“你别拿了,再拿我就没有了。”而那个女孩的妈妈就在旁边熟视无睹地聊天,根本不干涉她女儿的这种行为。所以当女儿再次提出,她的这个好朋友想要她头上戴的头花以后,我断然拒绝了。女儿还是不死心,和我说:“我和她说了,要和我的妈妈讨论讨论。”这丫头,还要和我讨论呢,但是我明确地说:
“宝贝儿,我不能答应你这个要求,第一,我买不到这样的头花了。第二,她需要东西应该和她自己的妈妈说,而不能总是让你和你的妈妈说,我不是她的妈妈,没有义务总是给她买东西。你还不能赚钱,不能总是答应送别人东西,等你将来自己赚钱了,你愿意送给谁东西都没关系,我不会干涉。”我不知道女儿听懂我的话没有,但是我希望她能够了解,她的这种善意可以会让这个小朋友养成经常和别人索要东西的坏习惯。
今天同事和我说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我拒绝的决心,我想我以后不会轻易满足女儿答应给别的小朋友的要求了。
我中午没事儿的时候和同事聊天,说起来女儿**总是答应送给别的小朋友东西的事。我说**小朋友这么点儿一个小人儿却总是送给别人东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总是答应吧,就怕**小朋友的要求会升级,不答应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同事就给我讲了一件事儿,这件事儿让我坚定了拒绝的决心。
同事说,她儿子的班上就有过这样的事儿。一个小姑娘的父母因为经常出国,所以会给她带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于是小姑娘经常把父母带回来的纪念品带到学校去。可是她的父母却发现,小姑娘带去的东西经常是有去无回,问她就说是被同学要走了,而且每次都是那一个同学把她的东西要走了。
开始的时候,父母还没说什么,但是总是觉得挺可惜的,因为他们给女儿带回来的纪念品仅此一份,被要走了就没有了,而且以后在去那个国家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惋惜归惋惜,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对女儿说什么。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个小姑娘的母亲很生气。
这次小姑娘带了一个纪念品到学校去,回来同样是不见了。母亲问起来,小姑娘说,这次是真的不见了,不是被人要走的,因为那个同学一直问她要,她没给。开始母亲没说什么,可是后来越想越不对,她怀疑是不是那个同学拿走了她女儿的东西。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母亲到学校找到了那个经常和女儿要东西的那个同学。她很亲切地对那个孩子说:“孩子,我家的xxx丢了一个xx,听说是你捡到了,你看你明天能不能给她带回来呢?那个东西对她来说很重要。你看,阿姨今天给你带了一个礼物来换那个东西好不好?”小孩子到底还是小孩子,第二天,那个同学真的把那个纪念品带来了。这个小姑娘的母亲的猜测没有错,她确实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
所以同事和我说,不要随便让孩子答应别人的要求,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对要东西的那个孩子也不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养成了经常给人东西的习惯,将来总是会受到个别小朋友索要东西,因为她根本没有学会拒绝;而那个经常要别人东西的孩子,如果能要到还好,得不到就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得到。如果还是得不到,那就有可能采取偷的手段,那会对这个孩子造成终生的影响。这样,家长无所谓的态度就会影响两个孩子的一生的价值观。
所以,经常被别人索要东西的孩子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而经常带回不是自己东西的孩子的家长就要注意了,请你了解一下这个东西的来源,真的是别的小朋友心甘情愿赠与的,还是你的孩子强行和别的小朋友要的,抑或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否则,你的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是“占了便宜”的心理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育儿观念:学会关注孩子
育儿观念:学会关注孩子
在提笔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很缺失,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她吃的好长的健康是我们最关注的事情,但孩子长大了,有了朋友、老师,和更多的人交往,开始慢慢独立,我们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让孩子吃好长好,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和能力的成长我们没有系统的想过要怎么办,不过即使在这样跌跌撞撞的育儿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多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果果脾气很犟,但大部分时候是个温柔可爱的孩子。在上小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她的脾气很坏,在家里表现粗暴,甚至会打爷爷奶奶,我就搂住她,温柔的问她怎么啦,当她说一些以前没有说过的粗暴的话时,我会问她是从哪里听来的,然后我就发现在幼儿园里有比较“厉害”的孩子打她,她不知道怎么办,把压抑的情绪在家里这个她熟悉觉得安全的地方释放,所以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立刻责怪孩子,要去了解发生了什么,孩子的坏情绪可能是在学校或者其它地方带回来的,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
告诉孩子和自己慢慢来。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是螺旋型,甚至会走两步,退一步。比如果果两岁的时候拼简短的9块拼图,她都觉得很难,我就和她一起拼,她觉得不想拼的时候也不强迫她,后来她会拼了,就大力表扬她,带着她拼更难的拼图,现在果果在大人的协助下能够拼200片的拼图。果果刚开始弹钢琴的时候,她的手指总摆不好,很着急,后来换了一个会鼓励她的老师,果果也多练习了几次,突然她就好像开窍了,进步就快多了,这样开始很慢后来突然开窍的事情发生好几次,所以在孩子学什么东西或者在掌握什么生活技能的时候,不要着急,告诉孩子所有人都是慢慢学会的,多练习就好了,陪着孩子一起坚持。
多表扬孩子。表扬的力量远大于说教和批评。果果有次和我从超市回来,我拎了很多东西,她主动帮我拎了一桶很重的牛奶,从停车场一直拎到家里,我很惊喜,不断的赞叹,她也很开心,很来她就经常主动帮我拿东西。还有一次,她自己整理了玩具,我夸她很厉害,她就把整个家都收拾的干净整齐。现在让果果收拾东西或者帮我做什么,她一般都会做好。
让孩子学会爱和关心别人。人的很多苦恼是因为别人比如配偶、父母、同事、朋友等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少索取,多付出,她就不那么自私,少一些失望,多一些自信和爱。有一个小例子,果果每天晚上都要我讲睡前故事,但有一天我喉咙痛,不想讲,果果很困,脾气就急了,一定要我讲,我告诉她妈妈喉咙痛,你要关心妈妈,果果还闹,我就坚持说果果你要关心妈妈,果果哭着说我也想关心你呀,但我不知道怎么关心你呀,我把她的手放在我的脖子上,让她轻轻的摸,然后告诉她妈妈感觉好多了,谢谢你帮助妈妈,她摸着摸着睡着了,但是她的小手还在一下一下慢慢得摸我的脖子。所以我们让孩子关心别人,不能只是说,要教会她具体的怎么做。在我们家,从6月份起,果果有了小弟弟,她很爱弟弟,经常关心和爱护他,果果明显的就变的更体贴和独立了,我相信果果一定会成为一个大方有爱心的快乐的人。
还有一些果果成长过程中的心得,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就像儿歌里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爱我,就多多的抱抱我,亲亲我,陪陪我,夸夸我”。
祝愿所有的翰林宝宝都健康快乐成长!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带宝宝展开大战,抢到的人如获至宝,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大人们更不会让宝宝受一点委屈。曾看见有个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摔倒了,家长说:“都怪地不平,都怪地不好,打它!”家长狠狠地跺了地几脚,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力跺了几脚地,正准备要哭的孩子就转悲为喜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是一个哄孩子好办法,但是却会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个家长带孩子去坐滑梯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在孩子的后面滑下来,用脚碰了孩子一下,孩子大怒,追着那位小朋友就要打......
其实家长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都希望孩子快乐,然而,快乐也有很多方式,这种复仇带来快乐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让孩子学会宽容,似乎是每个家庭都容易忽略的教育,然而宽容却是一个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美德。什么叫宽容呢?宽容很简单,在生活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便会获得包涵谅解,这就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信任,但不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拥有它,会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一位母亲带孩子去外国旅游,结果由于随团的孩子较多,导游小姐一时疏忽将孩子落在了网球场,等找到孩子时,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也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小女孩踮起脚尖,轻轻地亲吻蹲在地上的导游,并柔声告诉她:“别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确实让人感动,相信她的孩子也会成长一个宽容的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教育自己儿子时这样说:“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也许和平与安静很珍贵,不过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它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让孩子学会宽容,也是学会了爱自己。
育儿观念:教孩子学会合作
育儿观念:教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是进入社会、成为21世纪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幼儿期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为此,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教师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掌握基本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商量等与人合作的技巧,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1、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遇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与孩子多商量,提倡让孩子自己做主来解决与他人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2、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语言,懂得谦让与必要的妥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交往习惯。
3、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游戏,让孩子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成果。
4、利用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合作教育。家长可为孩子选择一些渗透合作教育的优秀幼儿读物,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理解、领会合作的重要性,并学倒一些与人合作的技巧。
5、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人合作。
育儿观念:教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教孩子学会宽容
有人说:懂得宽容的人是最可交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宽容,就是宽恕容忍,是指容纳异己和一些与自己想法不符的事情,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可当我偶然间遇上这一幕时,让我对宽容由来更多的感悟和理解。
上周末,我带着儿子去儿童公园,临近中午,孩子想去肯德基。周末的肯德基里分外热闹,有许多如同我一样带着孩子的身影。在大厅的一角,那个专门供孩子玩耍的区域里,聚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在玩滑梯。玩得正热烈,突然传来一个孩子大哭的声音,原来是个大概5、6岁的男孩,它在玩的过程中,也许是因为争抢或者其他原因,被人把脸上抓伤了一道痕。哭声聚焦了许多家长和孩子关注的眼光,而犯错的是一个大约3、4岁的男孩,妈妈正在批评他不该抓哥哥,让他向哥哥道歉,小男孩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劲儿的朝妈妈身后躲。
如果事情是这样正常发展,也许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可偏偏事与愿违。受伤孩子还奶奶带着的,奶奶对道歉毫不理会,一边顾着心疼自己的孙子,一边骂着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用,比你小这么多,你都搞不过,还让自己受伤了。你今天自己去还回来,不然就不用回去了。”临了还不忘说一句:“没用的东西。”
大孩子不知所措了,真的尝试去找那个抓他的孩子报复。这边的妈妈也不乐意委屈了,结果可想而知。一件小事引发了两边大人间的恶言相向,唇舌对骂。而两个孩子就在大人的吵闹中各自吓得大哭。
先不说这种行为对孩子幼小心灵带来的影响和伤害,大人是否知道有“言传身教”这个词语?是否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榜样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多为孩子想一想,教会孩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呢?
试问这样的父母:在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有着诸多光荣传统的大集体里,如果时常对孩子灌输的观念是“不能吃一点亏”,“谁欺负你一定要还回去”,遇到事情互不相让,大动肝火,互相指责,教孩子的都是“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观点,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宽容大度受欢迎的人吗?是有胸怀、有气魄,可以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吗?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从长远打算。孩子终归会长大而离开大人的庇护,要独立面对生活。而当今与未来的社会,是为生存激烈竞争的社会。想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就绝不应教他在一时一事上与人寸利必争。否则,只会因小失大。相反,应努力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和能容的度量,必求宽容谦让,力戒心偏性狭,贪图小利。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至大至刚,何所不克?”这话多么深刻而又富含人生指导意义。
作为目光远大的父母,只有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至大”、“至刚”的人,才能使其成为真正的强者,才能最终使其在激烈的生存竞争风浪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