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扑通跳下水》 幼儿园教案《扑通跳下水》
发布时间:2020-10-12 幼儿园跳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扑通的说课稿 幼儿园跳的游戏小班教案《扑通跳下水》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乐意倾听老师讲故事,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扑通跳下水》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胆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大纸箱一个:上面开一个比较大的口,面对幼儿一面布置成一个小水池;
2、卡纸立体动物三个;(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3小青蛙、鸭子、乌龟头饰若干;
4泡沫垫子,在场地上布置一个小水池
活动过程:
1、用三只小动物表演游戏给小朋友看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2、分别表演三只动物“扑通”跳下水的过程:提问:a小青蛙呢?b谁不见了?小鸭子?c小乌龟?
3、将三只动物重叠拿出纸箱问:第一个是谁?第二个是谁?第三个是谁?幼儿练习完整句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4、老师重复一遍故事,幼儿随老师一起玩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百科: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些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小班教案《扑通》
小班教案《扑通》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跟着老师表演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扑通》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引发幼儿乐意跟着老师表演故事。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手一个小动物胸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讲第一句故事边做动作,同时提问:
——“一只小鸭子,嘎嘎嘎,嘎嘎嘎,扑通跳进小河里”
请问:是谁来了?来了几只?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又是怎么叫上午呢?小鸭子呢?(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不见了,没有了,跳进小河里等等)
2、“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扑通跳进小河里”
请问:谁来了?什么颜色的?怎么叫的?小青蛙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一只小乌龟,爬爬爬,爬爬爬,扑通跳进小河里”
请问:现在是谁来了?它是怎么来的?谁来学一下?小乌龟后来到哪里去了?
4、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幼儿再次听一遍故事。
二、表演故事
1、现在我们来表演一下,请幼儿在座位上跟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表演。
2、出示胸饰(小朋友表演得真棒,看,现在小朋友来做小动物,请幼儿将胸饰贴在胸前),老师讲故事,请表现得好的幼儿贴上胸饰上来表演。
3、重复游戏一次。
4、教师和幼儿边讲故事边和幼儿集体表演一遍。
三、结束
小动物都玩累了,口渴了,我们一起回家和牛奶吧!走出活动室。
幼儿百科:扑通,象声词。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扑通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胆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二、活动准备:
1、大纸箱一个:上面开一个比较大的口,面对幼儿一面布置成一个小水池;
2、卡纸立体动物三个;
3小青蛙、鸭子、乌龟头饰若干;
4泡沫垫子,在场地上布置一个小水池
三、活动过程:
1、用三只小动物表演游戏给小朋友看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2、分别表演三只动物“扑通”跳下水的过程:提问:a小青蛙呢?b谁不见了?小鸭子?c小乌龟?
3、将三只动物重叠拿出纸箱问:第一个是谁?第二个是谁?第三个是谁?幼儿练习完整句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4、老师重复一遍故事,幼儿随老师一起玩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跳过雨水洼》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跳过雨水洼》》
小班教案《跳过雨水洼》适用于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学会按箭头方向前进,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发展双脚跳、单脚跨的动作,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跳过雨水洼》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发展双脚跳、单脚跨的动作。
2、遵守游戏规则,学会按箭头方向前进。
3、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教师在空地上布置好“雨水洼”场地:用纸箱剪好或用粉笔画好“水洼”的轮廓和脚印,用红色即时贴剪成箭头形状,摆出行进的方向。
1.以儿歌《门前一片雨水洼》,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跟念儿歌:雨停了,天晴了,门前多了片雨水洼。双脚跳,单脚跨,过了水洼就到你家。
(2)引导幼儿观察,“水洼”,讨论“两个脚印”和“一个脚印”的不同含义,以及箭头表示的方向。
2.引导幼儿玩游戏:越过雨水洼。
(1)想想好办法。
下过雨,地上都是一个个雨水洼,怎么才能既不弄湿鞋子,又能马上到达朋友的家呢?
(2)引导幼儿观察箭头所指方向,学看标记。
(3)请一个幼儿跟着教师跳一跳,其他幼儿仔细看,注意看怎样才能不掉进水洼里。
(4)组织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向朋友的家行进。
(5)活动反复进行数次。幼儿可分两组,一组当拉拉队念儿歌,另一组跳跨行进,教师注意活动量的调整。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水果扑克牌》
教学目标:练习10以内的加法,提高幼儿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大扑克牌9张。
幼儿材料:水果牌36张(1-9)、大王1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水果牌,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集体游戏“凑10”。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让幼儿将自己的36张水果牌打乱顺序洗好扣放成一摞。
2、教师出示一张大扑克牌,幼儿翻开水果牌最上面的一张看是否和教师的大扑克牌数相加后得10。
3、如能凑成10就把这张牌放在一边做为赢卡,如不能凑成10则不动。等待教师下一次出大扑克牌。
4、游戏结束时,比一比谁的赢卡多。
三、幼儿游戏“凑10捉王”。
1、教师讲解玩法。
玩法:将36张水果牌打乱顺序洗好后捉着分发成四摞,每摞8张,将大王随意放在其中一摞牌的最下面,剩余4张水果牌留在手中作为机动牌。
然后分别翻开每摞最上面的牌,用4张牌中的任意几张相加或相减凑“10”,如果能凑成“10”就可以拿走这几张牌放在一边,再继续翻开拿走的那几张牌下面的牌,继续“凑10”,直到露出大王为止。
如果翻开的4张牌不能凑成“10”,可翻开机动牌帮助凑数,如果还不能凑成“10”,则表示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捉王失败。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掌握游戏的技巧,如果用两张或三张扑克牌都能凑成“10”时,应选用三张扑克牌,这样才能争取有机会翻开更多的牌。
四、教师针对游戏情况进行总结。
自评: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掌握简单统计方法、建立初步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
活动主要分两部分展开,在师生共同活动“凑10”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活动的目标。
在幼儿独自进行“凑10捉王”游戏时,难度提高了,要在4张牌中任意几张相加或相减得10,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兴趣很高,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也掌握得较好。
在巡回检查中,对个别未能掌握游戏玩法和规则的幼儿,在边操作边交流中启发引导他们掌握游戏的技巧。当幼儿熟悉了玩法之后,他们对数的分解和组成有了浓厚兴趣,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