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孩子受点罚无访
发布时间:2020-10-14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老师无道具游戏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受点罚无访昨天下午快下班时,xx同学的妈妈发来了群息信,说她去接放学的四个孩子,今有三个要留堂,xx是其中一个,说是课文背诵不来。我知道后想,这个留堂,留得真有火候。本来周未我就有提醒xx在家背诵下课文,但他贪玩不愿意。现老师就来惩罚了,应该会让他明白点,放假不但要玩,学习也不能放松。晚上我下班把xx从他同学家接了回来,我心里还惦记着xx留堂的事。而xx却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写作业前吃点水果。说真的若不是xx同学妈妈说了这事,我还真看不出他在学校受过罚。等了半天,也没见xx主动要跟我说的样子。我心里还想,留堂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是正常不过的事,家长也不能想得太多,但我又不想失掉一个可以引导xx的机会。于是我没话找话说:“xx,今天在学校过得怎样?学习愉快吗?”xx漫不经心的说:“一般般呀!没什么特别。”哦!我听了故意说:“可妈妈今天就过得不怎么愉快了。”xx听了,身子立马向我*来问道:“妈妈为什么不愉快呢?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我说:“是的,因为我们之前经常一下班就都走人了,现老板就规定,从今天起,都要延迟一个小时才能回家。”xx听了问道:“是因为你们不听话,老板生气了吗?”我说是呀!若以前我们轮流值班时,都自觉点,现也不至于大家天天都要延迟了。xx:“那看来妈妈的工作跟我们学习一样。今天也因为我没提前把课文背熟,被老师留堂了。”小样,终于引蛇出洞了。于是我接着问,那你被留过堂后,是怎么想的?xx:“以后得改,把书本复习好,不能再受罚了。”是吗?那你想好具体要怎样做了吗?xx:“我们校长说了,玩时得先把学习做好,我以后就像校长说的那样做。”说完没得有我说话的机会,就自觉地要求去写作业,并且写作业时速度比往常快了点。看来受了点罚,还有点长进了。
xx近段时间学习上有点放松,做作业时,我几乎放手没陪。但孩子要适应这个状态,还需要一点时间,自觉学习对于xx来说,还意识不强,但我没有过多的时间,并且我认为孩子的学习不能全依赖家长的旁敲。所以我认为这次的留堂对xx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反会让xx明白,学习上虽然妈妈不怎么严管了,但若自己放松,学校那关过不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最高兴的事什么?那莫过于得到老师奖赏的“小红花”了,因为那说明自己某方面表现很棒,还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哦!这不,一上午,陈尹嘉小朋友就因为回答问题正确,积极参与表演活动等,一举拿下了三枚小红花,那个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午餐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在很香地吃着,而我却发现陈尹嘉小朋友吃饭时显得那么的漫不经心,有一口没一口在那捱时间。看到这,我催促了几次,再过来看看,也没见到多少进展。看到他额头上的三个小红花,决定利用这个来刺激一下他!于是我就说:“陈尹嘉,如果你午饭吃不完的话,老师要收回一个小红花,作为你剩饭的惩罚!”这一招果然有效!我刚说完,只见陈尹嘉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饭就被他“消灭”了。吃完后,他把碗朝着我扬了扬,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或许他为了再次向我证明他的实力,又去打了一碗汤喝掉了。
孩子表现棒是需要表扬的,但是,当他们“不棒”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对待呢?一般来说都是指责,说教,批评,甚至还有体罚的过激行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或不科学的方法。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对待孩子也要做到赏罚分明!而我们很多的家长或老师都是重于表扬轻于惩罚,以至于有的孩子只能吃表扬不能吃批评,我的这种把惩罚从表扬中扣除的方法,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犯了错就由好的行为相抵消,这样会让他更珍惜已经得到的荣誉,而避免犯错后重新失去它。我想,在家庭教育里也一样,好的行为可以有物质上的奖励,但要告诉孩子,要想保住得到的奖励或是再次获得某种奖励,那是一定不要犯错误的。
赏罚分明,就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教育者的一种态度,一种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一定会有自律地良性发展了。
育儿观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育儿观念:接受孩子的不足
隔代教养是整个中国社会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加上独生子女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大人的眼中都是最棒的最好的。这就造成了家长们看不到孩子的不足,更接受不了来自外界的善意的批评。
班上有个调皮的女孩子,规则意识比较淡薄,话比较多,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上课的时候不停的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找身边的小朋友讲话,是个让老师很头疼的孩子。作为大班的孩子,需要为以后上学做准备,需要培养基本的规则意识,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于大班的小朋友,要求更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严格。但是大班的孩子有自己的脾气,有很强的个性,对老师的惩罚会不听,不服从。于是老师想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可是得到的却是这样一段话:“我家宝贝是最棒的,我家宝贝要哄着,她吃软不吃硬。”“我家宝贝还小,以前带过她的大人都说她很听话,很懂事的。”
对于家长心疼自己孩子的心理我很能理解,他们每天跟孩子相处,是最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他们最知道原因也最能理解,可是因为这位溺爱,他们忽视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不停的有人为他们犯的错误收拾残局?不是!是自己知道并克制自己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当然我说的这种情况也只是出现在个别的家长身上,而且基本是老人。常说隔代溺爱,因为宝贝自己的孩子,所以眼中只能看到孩子可爱的地方,耳朵只能听到别人的夸奖,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可以完全包容,对于别人提出的善意的建议和批评不愿接受,他们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但是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眼中都是很棒的。所以对于幼儿园老师的新的教养方式和他们的老式教养方式发生了冲突,这中间需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来调节。因为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
育儿心得:认可孩子的观点
育儿心得:认可孩子的观点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群众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加强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潜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潜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的发言。我觉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构成的关键时期,融入群众对她完整性格的构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要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他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创造一种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胡紫政此刻已经六岁了,说话、做事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什么事都有自我的观点和思想。
她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万分,但也不乏头痛的事情,性格倔强,自尊心太强。胡紫政很爱“面子”,这大概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见证,我觉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长,她是一天一天在长大,我们是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她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但相信和成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沟通是最重要的,鼓励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声的重要桥梁。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每个孩子也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要懂得欣赏他们最可爱的一面!
育儿观念:父母无意,孩子有心
育儿观念:父母无意,孩子有心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话不无道理。孩子与您朝夕相处,您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有时候,您无意中的一些言行,可能会使我们老师的辛苦付诸东流。因此,您可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我们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幼儿园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它代替不了家庭教育。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责无旁贷呦!
您不相信?请看——
镜头一:一天早晨,明明的母亲送他来幼儿园,一见到我就说:“老师,您帮我说说这孩子,让他把头发剪了,可他就不听,他最听您的。”我马上问明明:“明明,你怎么不听妈妈的话呢?”明明说:“我爸爸的头发怎么那么长?”
镜头二:有一天,红红来学校后,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今天当值日生好吗?”我笑着回答:“今天我已安排李玉值日了,你明天值日好吗?”第二天来园后,我便对红红说:“红红,今天是你值日,记住哦!”红红高兴地说:“老师,您真好,说话算数,可我妈说话老不算数,老说带我去公园玩,可一直没带我去。”
镜头三:一天,航航来园后,脱掉外衣,对他爸爸说:“爸,你帮我把衣服叠一下。”谁知这位父亲说:“你自个儿叠!”这时我才明白航航为什么老说脏话。
怎么样?相信了吧?有时,在您看来很不起眼的事,却能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那第一位家长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了儿子“崇拜的偶像”,第二位家长也许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对自己失去了信任感;第三位家长也许未察觉出自己已教给儿子不少不文明的话。类似这样的“镜头”我们见多了,说心里话,也伤透了脑筋。怎么办?您能不能这样——
以身作则。孩子模仿能力强,对他(她)敬爱的人更有一种天然的模仿倾向。但是,率真的孩子对美丑的辨别能力很差,如果您在思想上没有主动教育孩子的意识,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使孩子把您身上本来不好的东西当做好的东西加以模仿。
说话算数。孩子与您有血缘关系,感情最深,对您最信任。一旦失信于他,就会使这种信任感降低,甚至消失。
家庭氛围文明和谐。孩子骂人等不良习惯并非先天具有,也非后天一日形成,而是长期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所致。因此,凡有各种不良习气(哪怕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的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使孩子生活在文明的家庭环境中。
育儿观念:给孩子一点关爱
育儿观念:给孩子一点关爱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他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小W,一个中途转来的孩子,人高马大,因为成绩差,本该上高一年级的学生却被留了下来,记得刚开学的头几天,常常收不到他的作业,而且好几次对我说:“老师,你们这里读书真累。又不好玩。”我就问他,在老家是怎么读书的?他说,不用做作业,每天跟高年级的大同学PK打架。听了他的话,我的心就凉了半截,这样的学生怎么教?为此特意找来了他的妈妈,要求最起码孩子的家庭作业要完成。一段时间后,小W能把作业交出来了,但字写得不好,后来又跟孩子的妈妈联系,他妈对我说:“老师,他现在好多了能写字做作业,以前在老家从来不做的。”我说孩子是有点进步了,但我们还要让他做得更好。慢慢地在家长、老师两面盯下,小W的的学习稍有起色。但进入三年级后,可能由于作业量增多,作业的难度增加,小W又开始老毛病重犯,作业不认真,常常偷工减料,而且贪玩的现象日趋严重,多次跟他家长联系,他妈妈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孩子不听话,常跟妈妈顶嘴,而父亲虽能管住孩子,却不管。他妈妈一再地说:老师,麻烦你多操点心,我是实在没法了。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由于小W气力较大,我就让他负责中午用餐的搬桶和汤盆的发放,这件事他能有始有终的做好,而且等大家用完餐后,还能把桶和盆都放整齐。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借机找他谈话,表扬他对所做事情的负责任,而后话题转到他的学习上,其实他的脑子还是较机敏的,只是没有好的引导,再加上家长的放任。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他:对待学习要像负责班级用餐一样,相信你会做得很好,还多次打电话给他父亲,和他谈谈孩子的情况,希望能抽出时间管管孩子。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谈心,小W有了些许的进步,虽然成效不大,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小W会有长足的进步。
从小W的身上,不由得想到教育学生除了要付出耐心以外,更多的是付出我们的爱心。作为一个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弗洛姆说:“爱是一门需要用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书,要读懂这本书必须学会师爱,研究师爱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我们的教育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W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W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