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对待动物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0-10-16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幼儿园可爱的动物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我喜欢的动物育儿观念:对待动物的态度昨天,和宝宝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的妈妈聊了一个上午。让我最为欣赏的是,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对待“动物”的亲近态度。她们家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狗和猫成了他们家庭的一员,给他们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她的女儿和动物园里的蟒蛇有过十几分钟的亲密接触,在家里也养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外面捉过蚯蚓、小青蛙、蜗牛。天那,听她描述的各种情景,我觉得很意外。我总担心外面的蜗牛之类的小动物上有寄生虫,不是听说过那种福寿螺有很多寄生虫吗?所以我不敢动这些东西,我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孩子。我问她,家里的狗和猫从来都没有伤害过孩子吗?她回答,从来都没有。孩子和动物有着天然的亲密感。她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有趣的故事。比如,在松软的地里种小树苗。狗狗就用爪子刨坑,女儿把树苗放到坑里,妈妈再把坑封起来。人和狗有着默契的配合!女儿有时候一下子扑到猫的身上,猫只是喵喵地叫着求助,但从来没有伤害过女儿。而且,家里养只猫很幸福的。她说,你看,猫总是很舒服、悠闲地生活,这种态度会感染人的。听她说着,我就有了养只狗或者猫的强烈欲望。当我提到,在小区里,宝宝看到人家的狗迎面过来就会下意识地躲开。这位妈妈告诉我,一般狗是不会伤害人的,只要你用友好的眼神看着它。如果经狗的主人同意,可以向狗友好地伸出手,它会舔舔你的手。有了这个经验之后,昨天下午和晚上,我和宝宝散步遇到了两次狗。宝宝下意识地躲开了,而我蹲下来,友好地看着狗,故作镇静地伸出手到它的嘴边。狗没有舔我的手,而是闻了闻,摇摇尾巴走开了。主人说,它摇尾巴代表对你友好。宝宝在一边看着妈妈这么做。我想,他头脑当中一定会有变化。我希望,在我的影响下,他对狗的态度会有所改变。我想,等到合适的时候,我一定会养只狗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一天下午放学时,小宇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她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早晨,小宇爸爸送孩子入园,孩子下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夹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爸爸见没有什么事,于是就直接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了,没有与老师交流孩子受伤的事,反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了,告诉她孩子的手被车门夹了,没什么大碍。放学时,小宇妈妈来园接孩子,小宇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涵涵小朋友打我了,还将我的手指打了一个大疱,老师批评了涵涵,涵涵跟我说:对不起”,小宇的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这孩子怎么能说谎呢?便及时与我进行了沟通。我听了当时也感到震惊!但我又一想,不能简单地、武断地认为孩子在说谎,便和小宇的妈妈进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以将想象当作现实了,涵涵小朋友经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人交往出现攻击性行为。小宇手指被夹的时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责怪,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涵涵的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过失,成人应该原谅孩子的过失行为,教给孩子避免发生过失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责怪。
二是:孩子受了伤可能很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同情和关心,可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或是反而有责怪的现象,于是孩子便找个对象跟自己说:“对不起”,进行自我安慰。对于感情细腻、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给予孩子同情和关心的同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鼓励孩子勇敢起来。另外,老师对某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过多批评,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负面影响,是老师教育过程出现的失误,发现问题后老师就忘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我的分析,小宇的妈妈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知道如何去做了。
要教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家长或老师应善待他们的谎言,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孩子有了错误,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们的做人之道,并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不用打骂、惩罚、斥责等消极的方法对待孩子,或避免他们以谎言应付家长或老师,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是因为家长或老师的原因造成孩子说谎,家长或老师应检讨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并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思维和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孩子说谎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成人应该细致了解从细微处入手,从而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育儿观念:如何对待孩子的假日症
1、张弛有度的假日活动
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放假可以允许他们多看一会儿,也喜欢游乐场的游戏。但也要学会节制自己,和家长沟通、安排内容丰富而有度、帮助孩子有计划的学习做事。
2、培养“任务”意识
家长带幼儿旅游尽可能提早一天回来,以便及早消除身体上的疲劳。通过一天的调整使幼儿的生物钟恢复。
3、一个小小的“约定”
放假时和幼儿达成协议,在放假期间把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来园后和小朋友一同分享。
4、注意安排作息时间
父母要注意假日为幼儿安排合理作息时间,早起早睡、中午休息等。如果没有合理的作息,幼儿来园就很不适应。
5、不暴饮不暴食
假期孩子最容易出现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来到幼儿园就会出现肚子不适的现象,影响孩子在园一日活动。要在假期为孩子进行合理饮食,不吃生冷食品、有规律的进餐。
6、不过度疲劳
假期家长会带孩子到各地游玩,幼儿运动量较大,精神过度亢奋,家长需要给予适当调节,有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恢复体力,还要在游玩时注意幼儿衣着,以防止孩子感冒。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嫉妒心
我们班的宝宝年龄都在2-3岁,这个时候孩子的嫉妒心理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在自我意识萌芽的同时,每个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嫉妒心。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1、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了解幼儿嫉妒的原因。
幼儿往往会对于拥有自己所没有物品的同伴或者受到老师表扬的同伴表现出愤怒,这时教师需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大声呵斥他。
2、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正确评价每个幼儿。
每个幼儿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恰当的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可以肯定他其他方面的优点,告诉他哪一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幼儿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3、转化幼儿消极的嫉妒心理。
采取积极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向转化。如核桃看到红花栏里自己的贴纸比别的小朋友少,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说:“瞧,你已经有三个小红花了了,再有一颗爱护玩具的贴纸就可以跟其他宝宝一样多了,加油哦!
4、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如:讲故事、做游戏,使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各方面都胜过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育儿观念:如何对待孩子发脾气
我们班的宝宝都比较小,自我控制力还比较差,再加上在家里被爷爷奶奶惯着,平时都比较容易发发小脾气,面对这些宝宝发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办了?
1、置之不理
孩子发脾气时,你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会受到鼓舞继续闹下去。这是最见效的方法。气头上的孩子,大人的说理、搂抱都不会太奏效。只要你沉住气,就是不理孩子。孩子在最终放弃这个行为之前会加倍的哭闹,你要坚持住,也可以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你不哭了咱们再一起玩。”不要多说。如果孩子哭闹的更厉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时把这话重复一次。孩子不再发脾气时,若无其事地欢迎孩子回来就行了:“过来吧,咱们去街上玩。”不要说:“你刚才哭真是太不懂事了,”一类话。
2、表扬和鼓励
孩子不发脾气时必须表扬他,但要注意说话方式。可以说:“你能安安静静地看画书,我很高兴,你真听话。”不要说:“你没有发脾气,真是好孩子!”不要强调“发脾气”这个词。孩子发起气时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为此应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获得你的注意和表达他的沮丧情绪。示范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你碰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现时,更要关注他,给以表扬。
3、尽量避免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场合和情境
如果任务或玩具太复杂了,孩子会因完不成、不会玩而沮丧,你可以把任务定得简单点,让孩子能够完成。必要时提供帮助。当孩子变得急躁时,你可以给他一点提示,或说几句鼓励的话,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但不要包办代替。应避免孩子过分疲劳或兴奋。要在他玩的筋疲力尽和极度兴奋之前,结束活动,以免孩子控制不住情绪。
4、不要让孩子发脾气来逃避责任
应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能帮助他逃避任务。向孩子讲清楚:他的任务若不干会给他惩罚;随他怎么发脾气,任务必须完成。如果孩子就是不完成,就给他应得的惩罚。惩罚之前先给他一些警告。惩罚之后让他继续完成任务。
6、马上就地解决
这是控制发脾气行为的关键。不要事后再惩罚孩子的行为。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育儿观念: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最高兴的事什么?那莫过于得到老师奖赏的“小红花”了,因为那说明自己某方面表现很棒,还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哦!这不,一上午,陈尹嘉小朋友就因为回答问题正确,积极参与表演活动等,一举拿下了三枚小红花,那个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午餐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在很香地吃着,而我却发现陈尹嘉小朋友吃饭时显得那么的漫不经心,有一口没一口在那捱时间。看到这,我催促了几次,再过来看看,也没见到多少进展。看到他额头上的三个小红花,决定利用这个来刺激一下他!于是我就说:“陈尹嘉,如果你午饭吃不完的话,老师要收回一个小红花,作为你剩饭的惩罚!”这一招果然有效!我刚说完,只见陈尹嘉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碗饭就被他“消灭”了。吃完后,他把碗朝着我扬了扬,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或许他为了再次向我证明他的实力,又去打了一碗汤喝掉了。
孩子表现棒是需要表扬的,但是,当他们“不棒”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对待呢?一般来说都是指责,说教,批评,甚至还有体罚的过激行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或不科学的方法。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对待孩子也要做到赏罚分明!而我们很多的家长或老师都是重于表扬轻于惩罚,以至于有的孩子只能吃表扬不能吃批评,我的这种把惩罚从表扬中扣除的方法,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犯了错就由好的行为相抵消,这样会让他更珍惜已经得到的荣誉,而避免犯错后重新失去它。我想,在家庭教育里也一样,好的行为可以有物质上的奖励,但要告诉孩子,要想保住得到的奖励或是再次获得某种奖励,那是一定不要犯错误的。
赏罚分明,就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教育者的一种态度,一种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一定会有自律地良性发展了。
育儿观念: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育儿观念: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与父母唱“对头戏”,父母讲的话,她置之不理,这就是所谓的逆反习理,很多父母为此叫苦不迭、束手无策,我作为老师也有这种感觉:教育学生易,而教育自己的孩子难。但从另一角度讲,这种逆反心理的出现也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历程,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管教百依百顺,逆来顺受,虽然从表面上看容易管教,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要么这个孩子的智商不高,要么缺乏独立意识。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引导不当,轻则影响父母与孩子的亲情,重则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我认为,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必须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分析孩子的“心理疾病”,再对症下药。
一、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的技巧。
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家长越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孩子就是越是想知道和得到。孩子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她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她的认识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她的这种心理要求。即使有些事情和有些东西的确不能让孩子知道和得到,也要向孩子讲明道理,多与孩子交谈,听取她的想法,使她能心服口服,切不可找各种借口推脱,如“这件事小孩子不要知道,你长大了就会知道了”,更不能采取“大棒政策”,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二、对孩子的管教要适度,既不能过于苛刻,也不能过分溺爱。有些家长习惯于给孩子设计一些“套了”,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这个“套子”,不能有任何的差错,这种做法不仅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而且疏远了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娇生怪养,有这样一种说法:“世上只有妈妈好,有爸的孩子象个宝,投进爷爷、奶奶的怀抱,外公外婆忘不了。”这种对孩子过分“宝内”,过于溺爱,对她百依百顺,孩子就会觉得家长都会听她的话,这样,她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长的言行不理不采,也会导致逆反心理。总之,对孩子的苛刻和溺爱都是滋生孩子逆反心理的肥沃土壤,必须坚决反对。
三、对孩子要平等相待,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可居高临下,采取“高压政策”。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她的独立也在不断增强,她不但要求得到同龄人的尊重,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因此,父母要放下长辈的架子,与之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尊重她的”人权”,与她谈话要亲切真诚,多用商量的口气,互相交换彼此的想法,少用命令的腔调.如果一味地采取”强权家教”和”专制政策”,孩子会感到厌烦,产生对立情绪,采取这种”高压”的做法即使暂时把孩子压下去了,那也是表面现象,以后她有任何想法都不愿意告诉父母,父母就很难打开她的心扉,长此以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疏远了,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做父母的所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