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发布时间:2020-10-22 教育孩子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园孔融让梨说课稿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培智部五班的孩子现在很多都能够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少部分孩子由于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这就使有些孩子对家长、对老师、对保育员很依赖,不愿自己动手去做,只想依靠别人。班上的烨烨同学就是一个特别娇惯的孩子。常听烨烨同学的爸爸和我说过:“烨烨在家的时侯,衣服都是他爸爸给穿,吃饭等都是爸爸给喂”可是,在学校里,孩子那么多,保育员陈奶奶有时照顾不过来,像烨烨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也和在家一样,保育员陈奶奶就会忙不过来,那岂不是“天下大乱”,再说,如果真那样也会感冒的。

再举个烨烨同学的例子吧!每次孩子们吃饭烨烨都是说:“我不吃,我不吃,我在家吃了,我饱了……”等等话语。我知道他怕麻烦,因为在家吃东西的时侯,很多时侯都是爸爸或妈妈喂她。看到烨烨这样,保育员陈奶奶只能哄着她吃,鼓励她,但是我都是要陈奶奶让她自己使用勺子,就是为了锻炼他的小手能力。看到烨烨这样保育员陈奶奶和我也很着急,所以我就与家长沟通,幸好家长也能听取保育员陈奶奶和老师的建议与我们配合,我们教师也会在学校多教导她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我们也会给她讲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开导他。通过多次的努力,在学校里她也不用教师帮她穿衣服了,也不是最后一个穿完衣服的孩子了。

通过烨烨这几件事,我认为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是可以改正的,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动手,发现小手的奥秘,懂得小手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导:一个男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可上了一段学后又被学校给辞退,之后,他又去考了多次,可结果都和之前一样。别人都很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按理说清华大学不易考,他次次都能考上,应该是很优秀的,可为什么学校就是不收他呢?原因在于他缺乏自理能力,除了学习外的任何事情他都不会,甚至连一双袜子都不会洗.事后他的母亲告诉了记者,在家中,他们只是一味的要求儿子只要好好的学习就行,其他的事情他完全不用去理会,父母会帮助他打理好一切。而这样的结果却导致儿子成了一个除了读书外,什么都不会做的人。现在的他们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一切从头教他做起!

我们姑且不论这则故事是否真实,但它教育我们的意义是真实存在的。现在的家长们都普遍溺爱孩子,认为孩子还小,做父母的要为他们做好一切,包括穿衣.喂饭等等。等孩子再大些后,做家长的只要求孩子能好好去学习,其他都无所谓,父母帮着料理就好.家长们所不知道的是,雏鹰之所以能够展翅飞翔,是因为挣脱了鹰妈妈保护,那样才能感受到飞翔的美丽;茁壮成长的树苗离开妈妈的庇荫才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与养料;蹒跚学步的孩童独立支撑身体的平衡才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过多的保护并不能带给所爱的人真正的幸福,放开手才能让每个人都回归到正确的位置,寻找真正的方向,得到正确的发展!

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拥有主见,独立思考?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没主见”,自认为摊上了不争气的孩子。其实,这个问题的源头在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教。

如何让孩子变得有主见、独立思考呢?不妨学习以下”批判性思考“:

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有用得着批判性思考的地方。

想想看,有无数的电视、小说、电影甚至新闻,都是在表现有人作了决定以后,处理那些随之而来的,可能预见到也可能没预见到的结果!这引出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如何利用批判性思考,做出最好的决定。

我们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很善于批判性思考。

我们希望政府领导能够尽最大可能,保证我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

我们希望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老板能力挽狂澜。

批判性思考的核心是不断寻找真实可靠的信息,以指导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有时候这个任务是自己给自己的,有时候寻找信息的任务是别人给我们的,老师、父母、朋友或是老板。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出现于儿童时期,成熟于成年期,但是需要经过反复练习。需要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用公正的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做总结。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

建议1:观察你的孩子如何形成事物运作方式的理论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在旁边观察,看他想要了解什么。游戏时孩子实验自己想法的方式。我们也会这么做,不过通常都在自己的大脑里实验,而孩子们则会把想法反应在行动中。

建议2: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有学习的动力——好奇心,但是父母的行为能够增强或减弱他们的好奇心。如果一件事情与他们预先的想法不一样,或是“没有办法证明到底哪个想法才是对的”,孩子会特别好奇。尤其是在他们想要找出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时更是如此。

为了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他们自己想要修好什么东西,不要太着急地过去帮忙。因为处理这些复杂情况正是培养批判性思考的好方式。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帮孩子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自己解决问题。比方说,如果孩子在拼拼图,有一块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不要拿过来帮他拼,要和他一起找找线索,看看这块放在哪里比较合适;“这块拼图是蓝色的。你看看图上哪个部分是蓝色的?放那儿看看合适吗?”

建议3: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本书中,我一直在讲“柠檬水摊”的重要性,名字来自我的女儿劳拉六七岁时对柠檬水摊的热爱。后来她把这份热爱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开始去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生活。

所以,他们班刚开始学习纽约城早期历史的时候,7岁的劳拉就开始找荷兰在曼哈顿殖民时期跟女性有关的一切资料。他们班级学到埃及、中国或是古希腊时,她总是在论文、读书报告、课堂报告和表演中加入当地女性的话题。这样她就抓住了一个点,不断深入学习下去。

建议4:成为专家——给孩子确切可靠的知识

不断了解孩子已经到了学什么知识的阶段,鼓励孩子问问题,回馈给他们正确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起到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示范作用。

这个过程包括,如果有的知识不知道或是不记得,可以去查资料。不管他们的问题有多难,都去查查看。

建议5:帮你的孩子找到其他可以学习的“专家”

孩子年龄越大,就越知道应该向谁去寻求建议。想想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把他们当作某方面的专家,可以跟你的孩子分享他们的知识、经历和热情。我的朋友曾经跟我的孩子讲过制陶技术、寻找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埃及历史、地震的知识、中式康复训练、画蜡笔画等好多有意思的事情。

建议6:帮助孩子判断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

请记住,孩子判断他人信息可靠度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一开始只了解别人也许是不知道,后来才开始明白也许别人是在有意无意地撒谎。如果你觉得孩子得到了一个错误信息,帮他学会分辨流言和现实。你可以问他们:“你怎么知道这个消息是真的?”尤其是孩子大一点以后,帮他们学会查找证据,在可靠的地方寻找信息,比如书或者是靠得住的网站。

如果你觉得有人撒谎了,帮孩子找出事实。但并不是到此为止,进一步鼓励你的孩子找出这个人撒谎的原因:“你觉得他是不想给你留下一个好印象?希望你喜欢他?”可以在教会孩子说真话的同时帮他们理解别人撒谎的原因。

建议7:提高关键的观察能力

我们跟学龄前儿童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可以跟他们仔细分析广告,像那些电影评论一样,可以聊聊这些:

这个广告想要卖的商品是什么?

你觉得这个广告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广告方式?他们是不是想给你所有的酷小孩都穿这个牌子的衣服的印象?他们用来吸引顾客的东西是攀比心理、冒险还是幽默?

你觉得这个广告有用吗?你看了广告以后能记住商品的名字吗?你想买吗?为什么?

这个广告说得对吗?他们的广告词说的是事实吗?

菲利普上高中的时候,他觉得电视上的青少年男孩的形象都特别单一,他很生气。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电视旁边放了一个本子,分别记录以正面和负面形式表现男孩们次数有多少。这就是批判性思考!

建议8:帮孩子理解那些混乱的情况

对很多孩子而言,像菲利普一样自己选择项目研究是个相当不错的点子,因为大多数孩子肯定都有自己的情感诉求,这个项目能帮他们分清不同的原因。每天的生活中都有很多机会让孩子思考,不要匆匆忙忙地下结论。

建议9:如果遇到教育子女的难题,使用批判性思考来解决问题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用下面的方法解决问题,你们就使用了大脑的执行功能,也让它得到了锻炼。

1.找出问题到底是什么。问一系列的问题:我在做什么?我想让事情怎么样?有哪些办法可以让我把现在的情况变成我想要的情况?

2.找到你的目标。因为解决问题总是和目标有关,所以找出你自己的目标或是你给孩子的目标非常重要。如果你在教孩子自己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那就帮他找到目标。

3.找出二选一的解决方式。找出解决方式需要我们抑制住自己“按照以前的做法来做的倾向”。也需要我们灵活思考,找出不同的可能性,还需要一些想象力。

4.想想这个两个办法会有什么结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他人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解决办法,不要考虑自己的想法。

5.找出一个办法来试试。这个当然需要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6.评估结果,如果这个办法不行,再换一个试试。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带宝宝展开大战,抢到的人如获至宝,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大人们更不会让宝宝受一点委屈。曾看见有个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摔倒了,家长说:“都怪地不平,都怪地不好,打它!”家长狠狠地跺了地几脚,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力跺了几脚地,正准备要哭的孩子就转悲为喜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是一个哄孩子好办法,但是却会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个家长带孩子去坐滑梯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在孩子的后面滑下来,用脚碰了孩子一下,孩子大怒,追着那位小朋友就要打......

其实家长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都希望孩子快乐,然而,快乐也有很多方式,这种复仇带来快乐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让孩子学会宽容,似乎是每个家庭都容易忽略的教育,然而宽容却是一个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美德。什么叫宽容呢?宽容很简单,在生活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便会获得包涵谅解,这就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信任,但不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拥有它,会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一位母亲带孩子去外国旅游,结果由于随团的孩子较多,导游小姐一时疏忽将孩子落在了网球场,等找到孩子时,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也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小女孩踮起脚尖,轻轻地亲吻蹲在地上的导游,并柔声告诉她:“别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确实让人感动,相信她的孩子也会成长一个宽容的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教育自己儿子时这样说:“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也许和平与安静很珍贵,不过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它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让孩子学会宽容,也是学会了爱自己。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程新轩小朋友是今年来的新生,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给我的印象是:小小的、黑黑瘦瘦的。妈妈说:“孩子在家很娇气,体质差,挑食,不吃饭,每次喂饭需一个小时,来这里主要是想锻炼一下他的自理能力,不过妈妈还是很担心孩子的吃饭问题”。她跟老师说:“孩子不吃饭,还得麻烦老师喂一下”。我点了点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心想:到了中班,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动手吃饭,应该他也不例外,一定要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这天,吃饭的时间到了,程新轩小朋友果然坐在那一动不动,还在那掉眼泪,并小声说:“我要妈妈,我不吃饭。”我当时没说什么,等我把饭菜分完一边鼓励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的饭菜真好吃,你们每一个人都很棒,现在看谁能把自己的小肚子喂饱,因为这样小朋友才能长高,变聪明”。老师简短的鼓励,小朋友吃得可有劲了。

于是,我走到程新轩面前说:“你肯定也是最棒的,孩子,来,老师先喂一口,然后拿出你的小手,把你的肚肚也喂饱吧!吃完了,老师奖励你一颗大大的星星”。他含着眼泪不熟练地拿起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吃了起来,老师在一旁又表扬了一番。在放学时,又在妈妈面前夸奖了一番,他那小小的脸蛋露出了一丝丝得意的笑容。

现在已一个多月了,小轩轩吃饭虽然有点吃力,有时候会洒到桌子上,但对他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现在吃完饭总会告诉老师一声:“老师,我吃完了!”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哪怕是摔跤,我们也只需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教”自己


一个晴朗的上午,幼儿园迎来了新一批上亲子园的孩子,他们都是提前来幼儿园熟悉环境、体验生活的。运动活动开始了,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玩抛球的游戏,场上有两位妈妈引起了我的注意。

菲菲妈妈在很认真地教菲菲往上抛球,可菲菲就是不理她,始终在自己玩球,妈妈边往上抛球,边着急地喊着:“宝宝,照着妈妈这样往上抛。”“宝宝,你看妈妈抛得多高呀,宝宝照着妈妈这样往上……”“宝宝,别玩了,快学妈妈这样用力往上抛。”虽然妈妈着急地边喊边做着动作,可孩子始终没有跟着妈妈做过一次往上抛球的动作,依然照着自己的想法在玩球。

佟佟妈妈也在认真地教着孩子,佟佟同样专注于自己的踢球动作。妈妈见孩子没有和自己一样做动作,就走过去看着孩子踢球,并在旁边表扬:“佟佟真棒,竟然会用脚踢球了。”佟佟一听妈妈在表扬自己,马上抬起头对着妈妈开心地笑了一下。妈妈马上抓住时机:“佟佟这么棒,一定还会用手玩球吧?”听妈妈这么一说,佟佟马上把球用手捡起来,并开始往前扔球。佟佟妈妈并没有马上示范今天想要“教”的玩法,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往前扔球,扔了几下,孩子开始和妈妈对扔球,这时妈妈故意将球往上一抛,大声喊道:“佟佟,快接住哦。”佟佟听见妈妈的要求,马上跑过去接抛上去的球,虽然没接住,但孩子特别高兴。这时,妈妈说:“佟佟往上抛,妈妈来接。”佟佟高兴地往上抛球,妈妈故意没有接到球,并竖起大拇指表扬佟佟:“佟佟真厉害,竟然能往上抛球了,而且比妈妈抛得还高呢!”佟佟高兴地又开始继续往上抛球,而且一次比一次抛得好。

同样是“教”,为何相差甚远?问题就出在这个“教”字上。

从古至今,我们常会把施教者看作主导方,受教者则是被动学习方。虽然受西方理念的影响,我们也在尝试逐步改变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将受教者看作平等一方,但真正付诸行动时,我们的示范、要求都很明确地规定着孩子需要做什么、要怎样完成,一旦不按照施教者的想法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孺子不可教也。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保持成人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平衡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菲菲妈妈扮演着施教者一方,不停地教孩子应该完成的动作,忽视了菲菲本身对皮球的好奇心,最终孩子不但没完成今天的任务,反而扼杀了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佟佟妈妈则截然相反,从尊重孩子开始,循循善诱逐步递进,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很好地完成了学习内容。从她的做法中可以归纳出三点。

1.尊重孩子的兴趣、

佟佟对踢皮球很好奇,这时妈妈并没有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给他时间去探索,自己只是在旁边安静地观察。这不仅给了孩子探索时间,也给了妈妈思考用何种策略去引导孩子学习的时间。

2.肯定孩子的行为。

整个活动中佟佟妈妈始终运用的是鼓励、表扬的话语,且表扬和鼓励并不空洞,后面总会附上具体内容。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肯定,也促使他想要做得更好,以博得妈妈的进一步肯定。从而出现了孩子愿意主动跟着妈妈玩球的行为。

3.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佟佟妈妈从孩子用脚踢球开始,利用他对球的好奇心,逐步从用脚玩球引导到用手玩球,再从用手扔球引导到向上抛球,孩子始终是活动主体,是一个主动学习者,这也给孩子很大的探索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完成当天向上抛球的动作技能。从当天的活动来看,我们只是看到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很好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从长远来看,正是因为妈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才会促使孩子对更多的事物有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发展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养方式的逐步改进,儿童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答案,让学习活动变得不再枯燥。但这不是否定施教者的影响力,而是我们从直接的“教”,逐步变成引导性的“教”,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一步步寻找所要的答案,让孩子学会“教”自己,这种主动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做决定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做决定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服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欠反应,早上本来就

忙,时间又紧,可却在床上指挥要穿这穿那,他们也不管天气的冷热,讲道理也不听,眼看时间到了,

孩子的脸还没洗,头也没梳,大人只好伸手,硬把孩子衣服穿好,抱着就走。

其实,这充分体现孩子已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也拥有和我们一样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不能因为他小,就替他做主。

我觉得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里来选择,这样既体现了他的民主,

也达到了大的要求。

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谈判,让孩子自己心甘情愿的来接受并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一切都是自

己争取的,不是大人的规定、限制,所以他会很乐意的接受。

所以,我们大人应放下成人的威严,听听孩子的心声,远离强迫,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

育儿观念: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育儿观念: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11月怀着激动地心情再次走进女儿的学校参加她的家长会,这是女儿入小学以来第二次参加她的家长会,第一次家长会带给我的是太多的感动,而这一次我期盼的是了解女儿在校的表现,但这次家长会带给我更多的说是震撼一点不为过。

活动一开始还是像以往一样观看一段教育视频,是由一位父亲介绍他育儿的成功经验,而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班主任老师对于孩子们那份爱。在班主任老师表扬班里的孩子们时,她说到了这样一件事,她把亲戚出去旅游带回来的特产分给班里的孩子们时,很多孩子拿出餐巾纸把东西包好不吃,当老师问她们为什么要包起来时,孩子们告诉老师说要回家带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吃,说到这时坐在旁边的女儿对我说:妈妈你回来晚,我带给爸爸吃的。当时我就觉得女儿有这样一位老师是幸运的,难道不是吗?在现今社会,情感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我们纵观现在的新闻,网络上讲述的有多少孩子由于仇恨父母对他的管束,而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如果他们心里有感恩的情怀,他们不会这样狠心,不会这样偏激。为此同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己很快想起了自己教育方式的转变,让我的孩子们也学会感恩是我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我班虽然外来工子女居多,但在家也都备受家人的宠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只有收获,没有付出,他们缺乏感恩,缺乏对家人的爱。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入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阿姨请假后,我和颜老师两个人很忙,又要轮流上课,还要做好教室的卫生工作,可这样的辛苦没有换来孩子们的回报,他们还是我行我素,依然要老师不断地提醒他们该怎么做。我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交流告诉孩子们最近阿姨生病,老师又要带好他们,又要做好卫生工作,很辛苦并把自己的身体感受也一并告诉他们,没想到居然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有的孩子吃完饭主动帮我收拾盘子,有的吃饭也比以前干净了,甚至有一个家长在放学的时候拿来两卷垃圾袋,当时的我充满了感动,因为我只是随口和颜老师说我们班级没有垃圾袋了,就有孩子记住了,虽然这些不足以说明我的孩子们有多么会感恩,但在我的眼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关怀,对班集体的那份浓浓的爱。

学会感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会用我的爱让孩子们对身边每个人学会感恩,用我的行动感染我的孩子们,希望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让我们马幼的孩子学会爱人,学会感恩。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能够独自料理个人生活、独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的能力。孩子有主见吗?喜欢模仿别人吗?孩子喜欢独立解决问题吗?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吗?……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幼儿的独立性的。其实,孩子从2、3岁起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意识将会越来越强烈,并表现在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引导或是培养的话,那么幼儿的独立意识就会停滞不前,他们的独立性也将无从谈起。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是我们学校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们主要是结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的。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

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如何,是反映其独立性发展的重要侧面。虽然独立生活能力并不等同于独立性,但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往往首先表现在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中。因此,我们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抓手,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比如用餐时,我们引导孩子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饭、一口菜,爵烂了咽下去,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式以及亲切的口吻等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又如有些孩子玩过玩具后不会自己收拾整理,离开座位时不会塞椅子……我们就采用督促、奖励等形式要求他们自己进行收拾、整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生活起居都不能负责的孩子,将来又怎么能要求他对工作、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呢?事实证明,从小让幼儿逐步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自然、全面发展,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从幼儿刚入园开始,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并慢慢培养他们独立进餐,独立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生活自理能力,还鼓励幼儿做我们的小帮手,如到别的班级借还物品、去办公室取放东西、做值日生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孩子其实是很喜欢自己做事情的,当他干完了一件事情时,他会很自豪地说:“看,我多能干!”或“我也会做这件事。”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是公益活动,如带幼儿拾落叶、学做小小清洁工等,尽可能多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虽然有时在幼儿学习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会出现给我们添乱、帮倒忙的现象,但我们还是给予他们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决不随意挑剔指责,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一个缺乏独立性的人,往往在作判断、决定时要依靠别人的头脑,在行动上也几乎完全依靠别人的指导、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行动。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依赖别人,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生命中注定有一些困苦是要独自承受的。如果在小的时候养成了过分依赖别人(如父母、亲人、师长、朋友等)的习惯,那么在今后的岁月中,就难免在需要自己承受困苦的时候不堪一击。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听故事、玩游戏,等等。在区域活动以及创造性游戏中,我们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设计,角色的选择,在游戏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时,我们并不是立即出马替他们解围,而是给他们一个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鼓励他“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许多时候,对孩子不加帮助,反而是最好的帮助。这样放手让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反而能帮助幼儿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家园互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充满挑战、竞争和较量,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护着帮着,包办代替,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很难进行。因此,我极为重视家长工作一头,经常推荐给家长看一些包办代替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合作,并给予他们一些家庭教育培养的方法。

首先是对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如果从小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赖父母,形成一种“安全感”,那样反而容易出大事。家长们认识到这一点后,从理念上发生了改变,同时也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中。比如有的孩子在家不肯自己吃饭、穿衣等,家长会悄悄和我取得联系,再由我和孩子作巧妙沟通,收到了一定成效。

其次是让孩子做点家务事。小时候让孩子做些家务或者学会做些家务,对孩子来说,不但不是虐待,反而有莫大的教益。如今的家长都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家长们鼓励孩子在家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为父母洗个苹果,拿杯水;吃饭时,发发碗筷;父母在扫地、洗衣时,让孩子帮忙拿拿簸箕、肥皂之类的东西。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再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做得好!”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同时独立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培养。

最后,我们还应注意陶冶良好性情。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在幼儿园中,我们教师更是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这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他们自己去创造,作为教育者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独立习惯,特别是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

古人云:“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它告戒我们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不要像那些依附攀缘的寄生植物,经不起风雨的侵袭,而要像独立向上的小树,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长为傲立挺拔的参天大树。而我们需要的也正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孩子。华服美食不是爱,包揽替代也不是爱。让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收拢起庇护幼儿的羽翼,“逼”他吃苦受累,使他们在磨砺煎熬中成长以至成材。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导:一个男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可上了一段学后又被学校给辞退,之后,他又去考了多次,可结果都和之前一样。别人都很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按理说清华大学...
    2020-10-14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学会独立 大班很多孩子现在都很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很多孩子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 这就使有些幼儿对家长、对老师很依赖,不愿动手去做,只想依靠别人。 韩啸就是一个特别娇惯的孩子。 记得...
    2020-11-1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拥有主见,独立思考?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没主见”,自认为摊上了不争气的孩子。其实,这个问题的源头在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教。 如何让孩子变得有主见、独立思考呢?不妨学习以下”批判性思考“: 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
    2020-10-22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
    2020-10-0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程新轩小朋友是今年来的新生,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给我的印象是:小小的、黑黑瘦瘦的。妈妈说:“孩子在家很娇气,体质差,挑食,不吃饭,每次喂饭需一个小时,来这里主要是想锻炼一下他的自...
    2020-10-13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导:一个男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可上了一段学后又被学校给辞退,之后,他又去考了多次,可结果都和之前一样。别人都很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按理说清华大学...

2020-10-14 阅读全文

大班很多孩子现在都很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很多孩子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 这就使有些幼儿对家长、对老师很依赖,不愿动手去做,只想依靠别人。 韩啸就是一个特别娇惯的孩子。 记得...

2020-11-19 阅读全文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没主见”,自认为摊上了不争气的孩子。其实,这个问题的源头在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教。 如何让孩子变得有主见、独立思考呢?不妨学习以下”批判性思考“: 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

2020-10-22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

2020-10-0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尝试 程新轩小朋友是今年来的新生,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给我的印象是:小小的、黑黑瘦瘦的。妈妈说:“孩子在家很娇气,体质差,挑食,不吃饭,每次喂饭需一个小时,来这里主要是想锻炼一下他的自...

2020-10-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