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别让早上好成为孩子的负担

发布时间:2020-10-23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育儿观念:别让早上好成为孩子的负担

一大早,在楼梯上遇到了婷婷。“早上好!”我微笑着向婷婷和婷婷妈妈打着招呼。婷婷抿着嘴笑了,害羞地低下了头。

“婷婷,问老师好!”婷婷妈妈拽了拽婷婷的衣角说。婷婷抬头看看妈妈,又抬头看看我,不肯说话。我急勿勿地向办公室走去,一边走一边打趣地说:“婷婷害羞啦?!”婷婷妈妈很尴尬地看着我说:“这孩子,怎么不叫人,太没有礼貌了!婷婷,快叫老师好!”婷婷仍然没有说话。婷婷妈妈急了,她一把拉过婷婷,在楼梯上停了下来:“快,问老师好!不问好今天咱们就不上楼了!快啊,你怎么回事!”婷婷有了反应,她的头垂得更低,肩头开始颤抖,她低声啜泣起来。

“怎么还有这种孩子,叫你问个好有多难啊!这么没有礼貌!还哭,不知道什么叫丢人!……”眼看就到晨间活动的点了,婷婷妈妈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而且事情因我而起,我怎么也说不过去。我忙走过来打围场:“其实没什么,婷婷和老师是好朋友是不是?婷婷刚才已经用眼睛和我打过招呼了,对吧!我们去做游戏吧,小朋友都等着我们呢!”

“不行,不问老师好,你就别想让我来接你,妈妈不要没有礼貌的孩子!”妈妈余怒未消地一把拉过婷婷。

婷婷啜泣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她从嗓子眼里挤出了一句:“老师好!”说完这句话,她像是委屈突然释放出来,大哭起来。

“好了,这才是好孩子。”婷婷妈妈心满意足地说,“婷婷是个好宝宝,可有礼貌了!好了,妈妈走了,下午给你买好吃的!”婷婷妈妈说完,转身离去。

“老师早上好!”每天早上,我都听到孩子们甜甜的问候,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可是今天的那句“早上好”却如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一句问候的话,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宁愿不要这句话,宁愿婷婷害羞地一笑,甚至宁愿婷婷不理我,也不想在这种情况下听到她的“老师好!”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婷婷妈妈的用意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教育形式是否恰当呢?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孩子的感受呢?是的,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将使孩子终生受益,然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急功近利。好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好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以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吗?

不管我们什么时候进行教育,我们都要以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前提。因为孩子心理的健康,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它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因此,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赏和重视,以获得更多表现和成长的机会。但是,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人见人爱”。

孩子如何才能受到老师的宠爱?这学期,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家长林女士留言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讲述

女儿在学校好像不太受重视

林女士(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

女儿贝贝今年升小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别说孩子,就是我这个当妈妈的都有些不适应。虽然开学一个月了,可我每天还是觉得“鸡飞狗跳”。我们每天除了自己上班外,还要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有点“冲锋陷阵”的味道。回家,还要陪着孩子做作业……反正一个字:累!

这几天,好不容易等到国庆长假,终于可以小喘一口气了。可静下来的时候,我心里却有着隐隐的不安:前些天,贝贝回家提起老师叫×××同学表演节目、叫××同学参加什么比赛,当我问及“那贝贝有没有参加什么活动啊”,贝贝摇摇头,一脸落寞的样子。

隐隐地,觉得孩子好像不是很受老师的重视。

我知道,贝贝比较胆小,是个内向、文静的孩子,也不喜欢表达。在那些活泼、大方的孩子面前,她就显得特别默默无闻。其实,这跟我的教育观念有关,我总觉得女孩子文静一点比较好,所以,从小我就向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但这样的个性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欣赏。

开学这一段时间来,我们一家人都在围着孩子转,孩子在学校具体表现如何,我只和老师通过一次话,而老师只是说贝贝很乖巧。

一个朋友提醒我说:是不是你跟老师沟通得太少了?如果你自己对孩子都不够重视,又如何让老师重视你的孩子?

话说得也挺有道理,沟通看来也是必需的。不过,我担心一个班级四五十号孩子的家长若都给老师挂电话,老师就要忙不过来了。

只是,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

点评

自信活泼的孩子更易受关注

在教育日趋发展的今天,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普遍都很高,自然也就提高了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家长们都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成功的体验,自信与快乐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巨大动力。他们从别人的肯定中得到自我的肯定,从别人的赏识中做到自我欣赏。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宝贝,把孩子送进学校里,家长希望老师赞赏和重视自己的孩子,争取比别人更多的表现、成长机会,虽说是人之常情,其实也是家长爱面子的一种心理表现。

作为家长,如果把期望过度投射给孩子,会使孩子成长中心理负荷太重,不容易体验到成长中的自我满足,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家长是否负责任,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

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的,因为若没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自信活泼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引人关注,因为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会获得相对多的上台机会,老师也容易发现其优点来强化巩固。即便是他们身上有不足,也因为外向的性格能让老师更快地知晓,有的放矢加强教育。

如果孩子较为文静胆小,不爱说话,老师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样在集体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的进步就不会那么明显。

建议

引导孩子自信自律融入集体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成为老师的宠儿?吴玉琼老师建议:

认清真相专爱表现,未必好事

比如您的孩子课堂上老爱抢发言,别人发言他根本不听,这可能就不大妙了。倾听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静听和沉思为前提的“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要关注孩子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正面鼓励,强化好行为。

告诉孩子红花绿叶,一样重要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能力应有恰当的认识,并给予合理期待,不急,不比,不提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坚持且乐在其中。让孩子在班级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若有班级活动一定要支持孩子参与,有上台表现的机会就全力以赴展现自己,承担台下观众的角色就做好鼓劲加油的工作,让自己成为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体会投入集体生活的快乐。

告诉自己学会接受,学会等待

这里的接受,是全身心无条件接纳孩子。不管是生性活泼的,还是文静内敛的,爱孩子就要爱他本来的模样。父母要懂得赏识孩子的长处,学会抓欣赏的时机,讲究赏识的艺术,由衷的赏识会让孩子感受被肯定的快乐。

如果孩子天生胆小,性格文静,不爱说话,那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心理,教给其待人接物的技巧。参加活动前多做训练和准备,让孩子充满信心去迎接陌生人或者环境,避免手足无措的情形发生,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获得更多愉悦。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赏识教育是学会赏识别人和赏识自己的一门教育艺术,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人的努力

,而不是聪明与否。因为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会决定一个人一世的命运。聪

明与漂亮都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后天的,应该予

以肯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

种安全感。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要做到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学

会从多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孩子、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

心理状态。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鼓励和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老师

和家长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的正面表现,促使他努力做得

更加完美。

二、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微不足道的优点

老师和家长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如果我们老把眼光

盯在孩子的过错上,孩子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

向发展。在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要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要细

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良的行为习惯

三、沙里淘金,赏识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为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偶尔也会犯一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

的错误,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怎么能够避免犯错呢?发生这样的事情时,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头脑冷

静,客观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错,至少有令人欣慰

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求上进。我们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们的心理需

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

四、独辟蹊径,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

健全人格的深渊。老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

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当然,赏识也应有度,不分青红皂白的赏识,会使孩子混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盲目自信。

有时要在赏识中来一点惩罚,让孩子在挫折中反省自己。其实,大凡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

内心都有要接受惩戒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

求的。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说的话就是圣旨,家长们也习惯了对孩子处处谦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母爱,父爱的温暖。久而久之,孩子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我就应该吃最好的,我就应该玩我最喜欢的,我就应该是这个家庭的核心……

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场景。公共汽车上,坦然的坐在座位上的是孩子,母亲却在旁边毫无怨言的垂手站立;饭桌上,最好吃的饭菜孩子一伸手就拉到了面前,家长也就自觉的缩回了伸向那菜的筷子;电视机前,妈妈正在饶有兴致的看电视剧,孩子进来了,不由分说的换成了动画片……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也许有些家长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处处让着孩子”。

其实,一个孩子站一路或坐一路对他的身体发育可以说是毫无影响的,但养成贪婪、自私的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孩子变得贪婪起来,谦让的想法少了。一旦要让他做出一些让步,他就会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别的照顾,他就会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对被关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

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为了满足五岁的儿子的愿望,在寒冬腊月,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去买香蕉,当母亲说想吃一口香蕉时,儿子却一把抢过香蕉说“这是我的,你不能吃。”

这就是你那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这就是你那用一切温暖培育出来的花朵!母亲掩面而泣,但她是否知道,孩子这么自私都是她长期自我牺牲,处处让着他的结果。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照顾,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谦让,孩子已经认为那才是最合理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学会关心,让孩子从小就在爱和贪欲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孩子学会了爱,第一个爱的会是我们,孩子学会了贪婪,第一个伤害的也会是我们。这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也无需处处让着他,要让他们从小树立起平等的意识。所以,当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吃一个”的时候,请接受它。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别让孩子在抱怨中成长 育儿观念:别让孩子在抱怨中成长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
    2020-09-2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因此,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赏和重视,以获得更多表现和成长的机会。但是,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人见人爱”。 孩子如何才能受到老师的宠爱?这学期,孩子刚上...
    2020-09-1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
    2020-10-1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赏识教育是学会赏识别人和赏识自己的一门教育艺术,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人的努力 ,而不是聪明与否。因为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会决定一个人一世的命...
    2020-10-1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
    2020-10-0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让孩子在抱怨中成长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

2020-09-24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因此,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赏和重视,以获得更多表现和成长的机会。但是,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人见人爱”。 孩子如何才能受到老师的宠爱?这学期,孩子刚上...

2020-09-1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

2020-10-1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赏识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赏识教育是学会赏识别人和赏识自己的一门教育艺术,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人的努力 ,而不是聪明与否。因为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会决定一个人一世的命...

2020-10-1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

2020-10-0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