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游戏
发布时间:2020-10-30 幼儿园风的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风 幼儿园风教案我经常带孩子们去室外感受风的存在,体验与风游戏的快乐。
在快乐的游戏中,有的孩子问我:“老师,为什么有的时候有风,有的时候又没有风呢?”“为什么有时刮大风,有时刮小风呢?”“风向标是怎么回事?”……为了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对“风”有个简单的认识,我开展了“风”的系列活动。
“风的游戏”是其中的一部分。
首先进行的是玩风车的游戏。
孩子每人折一只纸风车,然后随着《大风车》的音乐在室外游戏,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有的跑起来,有的用嘴吹,有的找来硬纸板使劲扇,小小的风车都转起来了。
看着转动的风车,孩子们笑了。
佳佳跑到我身旁问我:“老师,为什么一跑风车就转呢?”还未等我开口,月月抢先说:“因为一跑就有风,有了风,风车就会转。
”盟盟说:“为什么一跑就会有风呢?”“上次老师讲‘空气在哪里’时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空气,我们一跑,空气一定会动,空气一动就会有风。
”听了小智的回答,我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风是怎样形成的,我用课件向幼儿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一只可爱的小鸭扇动翅膀在跳舞,它身旁的小蚂蚁对它说:“你的翅膀真好,能变出风,让我感到凉凉的。
”然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小鸭翅膀能变出风,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出风呢?”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书、电扇、空调、针管、打气筒等物品。
接着,我又说:“请你用这些东西变出风来给大家看。
”我事先准备了塑料瓶、硬纸板、图书、气球、针管、吸管、迷你小电扇、小飞机等材料,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变风,并交流不同的玩法。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艳艳,起先她选用针管来回推,发现风不明显,她就将气球口套在针管口上攥紧再推,这时她发现气球一鼓一瘪,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小石,小石很感兴趣,两人一起玩了起来。
此时,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适时引导孩子们深入游戏,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yjS21.COM
最后,结合孩子们的需求,我设计了“让它们跳个舞”的游戏。
投放的材料有:挂在窗棂上的纸彩链、柳条、花朵,放在水中的小帆船,放在下面有进气口的纸箱里的气球……活动中,孩子可以自选工具“送”风,让喜欢的东西“跳舞”。
有的孩子用小扇子为柳条送风、为纸屑送风,有的用吸管为小船送风,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为气球送风了,他们用力扇纸箱口,风传到气球处,气球便会上下飞舞起来……孩子们在玩中获得了知识,在探索中增长了才干。
他们根据游戏中的发现及生活经验,联想到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在“我、泡泡与风儿共游戏”中暂告一个段落,但孩子们对风的探究、发现还在继续。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大班下学期游戏手记:洗发风波
“哎哟,你把我的头发弄得好痛呀……我不要你弄了。”我看见娃娃家的妈妈梦梦在气呼呼的对理发师妍妍说。妍妍一脸无辜的表情:“我不是故意的呀,你的头总是动来动去的,你叫我怎么弄呀!”听了她的话,梦梦说:“你看你洗头也不会,我叫婷婷洗吧。”但是后来发现婷婷也不太会,她先是很乐呵呵的给梦梦头上抹了很多“洗发露”,然后就开始不停地在她的头上揉呀揉的。没多一会,梦梦的头发就被揉得很乱很乱了。她就更加生气了,坐不住了,站起来就说:“我不要理发了。”就气呼呼地走了,留下妍妍和婷婷两个人呆呆的看着梦梦离开的身影,两人的表情很是沮丧。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因为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虽然已是大班下学期了
,但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孩子还没有掌握洗头发的技巧。有时他们可能只是比较喜欢这样的一个过程,如婷婷就是比较喜欢给别人抹上“洗发露”,然后不停揉搓这个过程。而顾客梦梦已经有了一些去理发店的感受,比如理发时应该是舒舒服服的。因此就有了上述的矛盾冲突。
动手能力差的幼儿缺少洗发技巧,他们还要接受一些必要的指导。同时要让理发师多与顾客交流,知道在洗头理发时要询问顾客的感受,这样才能使他们做得更好,使游戏开展得更加有趣。
“出格”的游戏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而他们的许多游戏情结往往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
4月20日那场突然来临的地震给雅安市芦山镇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悲痛。星期一上课的时候我给孩子们播放了地震救援情况和现场情况的视频,孩子们静悄悄地看着,看到废墟中寻找亲人们的那些人的哭声孩子们悄悄地流泪了,流泪了……为生者喜为死者悲,我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要懂得感恩知道奉献。
然而在一处沙地游戏中,孩子们竟然玩起了烧纸钱,祭拜的游戏,看到孩子们玩起这“出格”的游戏,我有了不动声色去探究的欲望。
三三两两的孩子配合默契的玩着游戏,有的挖坑,我以为他们又是在挖地道了;有的在沙盘上布置鲜花,我感觉他们又是在做蛋糕了;有的跪在沙地上,我赶紧跑过去指责他们这样不将卫生的习惯,可是一会儿他们又跪下了……我实在无法忍受了,冲过去问了究竟,他们的回到让我目瞪口呆,他们说这是在祭拜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人的。是啊,我们就是这样生活在一起的大集体啊,很多经验也少来源于生活啊。生与死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一下,也是未尝不可啊。
孩子们的善良和天真真诚的打动了我,我带领所有的孩以他们认为的祭拜方式中集体默哀一分钟,以表达我们对地震中不幸的人的一份心意。回到教室之后,我们又讨论了一下这个游戏,同时又和孩子们谈谈清明节的扫墓活动。
我们是真真实实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身边的大大小小的,喜喜悲悲的事情无法避免的遇到,听到,那么就让这些事情顺其自然的让孩子们去听闻去了解下吧,真正的生活经验就是这样形成的。我想遇到一些有些几乎反常的时候我们不必急着去阻止,去说教,给孩子一个施展和发泄内心的空间,我们只要细细去体会,去静静观察和了解吧!孩子需要这样愿意等待和理解的老师!
游戏的妙用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游戏的妙用”,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四岁的儿子很爱收集东西,糖纸、钉子、扣子、烟花筒……这几天,他总爱把这些东西放在墙角处的沙发上玩,弄的沙发上又脏又乱,像个垃圾堆.丈夫一再大声训他,甚至照屁股大两巴掌,惹得儿子大哭大闹,可最后儿子的垃圾堆又回到原处.
晚饭后,我和儿子玩起了游戏:我扮教师,他当学生.我敲门,儿子边开门边问老师好.我坐下后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赵鹏家里真漂亮,只是墙角处怎么像个垃圾堆呢?”他说:“这都是我的好玩具.”我接着说:“玩具玩完了,放在沙发上,不卫生也不好看,你说这该怎么办?”“妈妈,咱快把这些东西放到箱子里吧!”儿子蹦跳着找来箱子,我们一起分门别类放好玩具.最后,我们又在那空着的沙发拐角处放上了一瓶美丽的塑料花,儿子高兴得直拍手.
这件事的解决,出乎意料的轻松、愉快.这使我想起了陈鹤琴先生说的话:“积极的诱导胜于消极的命令.”
丈夫回家见了,伸出大拇指:“还是幼儿教师办法多.”
不知道本文“游戏的妙用”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好玩的游戏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不能一下子就带到户外开展游戏,我想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方法,先在室内教给幼儿游戏方法,了解每一游戏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遵守游戏规则。我教给幼儿游戏“滚皮球”,玩法是:全体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教师做发起人,拿一个皮球往任意一个幼儿方向滚去,接到球的幼儿用手继续把球滚到他选中的幼儿,如此进行下去,规则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小椅子,不能用脚去踢这个球。在多次的游戏后,幼儿已能掌握方法了,会自己玩,也能遵守规则了,同时也爱上了这个游戏;一段时间后,我又教幼儿玩游戏“木头人”,玩法是集体念儿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还有一个不准笑。”儿歌刚念完,幼儿马上摆出一个造型,看谁坚持的时间长一点,就胜利了,像真正的木头人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总有几个孩子不能听指挥,自顾自地,不能听从指挥。相对上一个游戏来说,这个游戏就比较静一点,孩子们的兴趣就稍稍逊了点,,于是这个游戏次数我们就玩得不多。这天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揪尾巴”游戏,玩法是:把布棒塞到裤子腰里,垂挂下来,就成了动物的尾巴,先是老师示范把尾巴赛好,告诉幼儿,我是一只猫,请孩子们扮演小猫,跟我一起发出猫的叫声,接着我又请两个机灵的孩子扮作坏猎人,来揪我的尾巴,我使劲闪躲,避开他们伸过来揪我尾巴的手,于是在我和这两个孩子的协作配合下,其余孩子明白了游戏的方法,就开始游戏了。反复的玩中,幼儿掌握了游戏。之后,在此基础上,我又向幼儿展示了这种布棒的另一种玩法,把两根布棒的两端的雌雄贴粘住,变成了布圈圈,我带着两个幼儿站到了布圈圈中成一纵队,手捏住布棒,跟着老师学做汽车驾驶员,开动了,绕着场地的空间开着。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游戏。
在组织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几点值得注意:1.技能方面的掌握循序渐进,逐一增加.2.运动量的度要适中。3.一物多玩,让幼儿体验创新玩的乐趣4.在活动中,游戏兴趣不一,有个别幼儿不愿参与,有个别幼儿没叫到他,他也要上来玩,个别幼儿玩过还不肯走。我还发现小班幼儿多数孩子在兴奋的时候,总免不了用力跺脚,虽经老师提醒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免不了有几个幼儿还会这样。因此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我会让幼儿尽情发泄一下,然后再次投入到游戏中。
我想在以后的游戏中,快乐肯定还会多多!学到的本领也会多多!
理发店的游戏
曹宇陆选择了理发店的游戏,姚铭作为小客人来到理发店,朱语馨看到客人来了以后,就拿起理发刀开始给客人剪头发,剪了一会以后,就拿吹风机开始把头发吹干。接着又拿起洗发水涂在客人的头发上,并且进行揉搓。曹宇陆这个时候,也拿起洗发水涂在客人的脸上,抹了几下。并且也拿起剪刀剪来剪去。两个人没有任何的交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朱语馨和曹宇陆都运用了理发的工具,并且做到了剪头发、吹头发等环节,说明她们对理发有一些认识,但是理发的顺序颠倒了,说明她们的理发经验还不十分的丰富。
曹宇陆拿着洗发水涂在客人的脸上,说明她不会正确的使用理发的工具,对于工具的用途还不知道。
两个人在游戏中没有任何的交流,是由于他们还布置到如何分工合作,也是经验缺乏的体现。
老师可以请孩子们观看理发的视频
,来丰富幼儿的理发经验。或者可以请有理发经验的幼儿来说一说是怎么理发的。
手指游戏的快乐
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同时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对大脑发育、思维发散、智力发展、提高神经灵敏性、协调动作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最近几天孩子们对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饭后孩子们在区角活动时也会不由自主的玩起和李老师玩过的“乒乓球”、“红红和黄黄”、“黑猫警长”等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看,他们几个在玩“炒豆豆”的游戏呢,说到“酸溜溜”时,孩子们都兴奋的或躲或抓,胜利的小朋友都高兴的欢呼着……可以看得出手指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这些游戏玩得熟练了之后,孩子们有时候都不由自主的摆弄自己的小手,我也怀着好奇的心问他们:“这是干什么啊?那是做什么啊?”于是在明白孩子们的手指动作之后,我们一起给它编上故事情节和儿歌,我们对自己的创编还颇有成就感!这就是我们的小作:“大门开开进不来,小门开开进不来,前门开开进不来,后门开开进不来,中门开开,欢迎小朋友们进来做游戏!”孩子们通过口念儿歌,手做动作,脑想故事情节,在心情愉快的手指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所以开展手指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开发幼儿的脑功能,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好玩的运水游戏
孩子们发现教室的中间摆放着许多盛着水的小脸盆和一些毛巾、海绵、塑料工具,都觉得很好奇。豪豪看见了,就赶紧跑过来问老师:“老师,你准备这么多水干什么?要做实验吗?”我神秘地对他说:“等会你就知道了。”等孩子们观察了玩水的工具、听清楚了我提出的玩法要求之后,女孩子就先开始进行“运水”的游戏。许多女孩子都选择了用毛巾来运水。在女孩子运水的时候,豪豪看得很仔细,他看懂了尧尧的方法:用毛巾来运水,同时他也发现了尧尧运水过程中的问题,他对尧尧提出自己的建议:“你的毛巾会滴水,地上都是水。”要用手捂住毛巾。尧尧听到了,赶紧就用手去捂住,不一会儿,还是有水滴下来。
女孩运水结束后,就轮到男孩子了。豪豪运水的时候,他就很小心地将手捂住毛巾,可是,湿漉漉的毛巾中还是会有水从手指缝里面滴落到地上。豪豪立刻去拿了一个塑料的小盆子,将盆子放在毛巾的下面,这样,水就滴到了盆子里。后来,孩子们又尝试用海绵、塑料工具、空瓶子来运水,发现运水过程中都会有水滴落。
根据孩子们在运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请幼儿思考一个问题:在运水的过程中怎样让水不滴落?有的说:“水要装得少一些,这样就不会流到外面。”有的说:“走路的时候,身体不能够晃动,走的速度要慢一些。”孩子们在讨论了方法之后,就又开始了运水的游戏,这一次,孩子们在运水的过程中显得很小心翼翼,地面滴落的水明显少了。有的孩子还主动与自己的同伴合作运水,加快了运水的速度。
活动结束的时候,我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有了比较多的想法:运水的游戏很好玩,下次还想玩;运水让自己感到有点累;我喜欢用海绵运水等。
孩子们平时是很喜欢玩水的,但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目的性的玩水。在这个“运水”的游戏中,向幼儿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要把水从一个脸盆运到另一个脸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选择不同的工具来运水。从中也了解了塑料工具可以装水、海绵和毛巾可以吸水的道理。
当发现问题之后,组织幼儿一起思考解决的办法,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孩子们从失败中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在进行实践,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
秘密游戏的魅力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总有一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吃手、有的用手拉周围的小朋友、有的坐在小椅子上摇来摇去、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随便讲话、、、、、、虽然每次活动前我都向幼儿提出常规要求,可是活动刚开始一会儿,就出现上述情况。如果当时点名提醒幼儿,不仅会分散其他幼儿的注意力,破坏活动的完整性,还会伤害这些幼儿的自尊心。但如果不提醒,又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用眼神和手势来提醒他们。
午餐后,我分别找这几个在活动时经常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的幼儿,与他们建立了秘密动作游戏规则。如对芳芳说:“老师两手放在腿上,就是告诉你要坐正。”告诉婷婷:“老师将食指放在唇边,就是让你安心听讲,不要讲话。”告诉聪聪:“老师注视你并摇头,就是让你不要咬住嘴唇。”告诉天天:“老师一挺胸,就是告诉你不要趴在桌子上。”等等诸如这些眼神和身体动作的使用。因为我与幼儿之间有了这些秘密的动作游戏规则,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他们就会时刻注意我的眼神和手势,慢慢地会按着我的眼神、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活动结束后,我也及时地鼓励他们。由于秘密动作游戏只在我与几个小朋友之间进行,他们觉得游戏有特殊的魅力,所以效果也比较好。过了一段时间,有几个幼儿真的很快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养成了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的眼神和手势成为一种无声语言,对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又保证了活动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