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儿歌从兴趣入手
发布时间:2020-10-30 幼儿儿歌故事 幼儿园教案儿歌 幼儿园儿歌说课稿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
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5、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的功效
晨间谈话,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谈话活动。
我校幼儿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使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将大幅度提高,老师也会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们经过一周的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老师在晨间交流了。
晨间谈话可以渗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如何穿衣服,给孩子讲解不乱扔纸屑的好处,让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动脑筋,大胆讲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了进步。
老师和家长的心里都高兴极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教育随笔:从兴趣入手学儿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极力追求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我从一下两点教授幼儿轻松容易的学习儿歌:
1、追求声情并茂,强化文学作品中的语气语调如果将文学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现于幼儿面前,是不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了让幼儿很快地溶入文学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我会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在朗诵过程中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同时,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以及形象生动的教具运用,使幼儿在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根据语言加动作表演,带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诗歌“春天的秘密”时,发现这首诗歌重复较多,而且很长,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歌有点难,首先分段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我对幼儿的动作加以纠正,让每段都有标准的动作,我把自己创编的进行示范表演,幼儿根据诗歌和教师的动作进行朗诵,引导幼儿可以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这样来表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幼儿动作形象,有的动作滑稽逗人,这首诗歌用了十几分钟,幼儿就能表演和朗诵了。
教育笔记:《从兴趣入手》
教育笔记:《从兴趣入手》
在最近的一次书写数字时,平日里活泼好动的乐乐显得很提不起兴趣,手里拿着铅笔和橡皮就是不写。
我走过去细声的问了他:“乐乐,你能写一个给老师看一看吗?”乐乐显得很没有信心,小声的说了句:“老师,我写不好。”我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轻轻的蹲了下来,对他说:“你觉得这些数字都像什么呢,比如6是不是像一个哨子,8是不是像一个葫芦,你想不想试着来写一写他们呢,老师再教你一次,这一次你要认真学哦!听我这么一说,仿佛激起了乐乐的学习兴趣,开始认真地写了起来。
在学习中,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幼儿往往对身边熟悉而且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并且会愿意用心参与。而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资料,要求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而我认为,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育目标。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寻找课程
今天是雨天,和平时一样,两组幼儿在教室玩耍,而我就带着另两组幼儿来到走廊,进行体育锻炼。
当我请幼儿整队进行挑选玩具时,有小朋友叫起来了:“老师,有虫子”“老师,你看钱炜,他在抓虫子”为了让体育锻炼正常的开展,我请钱炜将虫子放到旁边的花坛里了。然后,我进行简短的讲评,教育幼儿:刚才我们看到的小虫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螳螂,螳螂是益虫。虫子分两类,一种叫益虫,一种叫害虫,比如苍蝇和蚊子就是害虫,它们会传播疾病,他们叮在食物上,我们的事物就会变得不好吃了,吃了,我们会生病的,而螳螂是益虫,它会捉害虫的,会捉蚊子,是对我们有用的虫子,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似乎知道了。简单的讲评过后,我们继续拿着体育器材进行锻炼身体。
可是,我发现,幼儿的注意力已经被这只螳螂深深地吸引了,时不时的围到花坛边去看看,当我正想去打断他们时,一个念头出现在脑中,为什么不顺着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一起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可爱的动物呢,于是,我把幼儿全部召集到花坛边,一起和幼儿仔细的观察起来了:“小朋友你们看看,螳螂是什么颜色的啊?”“土黄色”“有点像藕的颜色”“小朋友说的不错,可是你们知道螳螂有很多种的,有的是褐色的,还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有花斑的呢。”“我们在看看螳螂的头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的”“它的身体怎么样啊?”“长长的”“你们仔细看,它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啊?”“有两个长长的东西”“那是螳螂的触须”“再仔细的看看它身体前面的大腿,你看到了什么?”“有大腿上有很多的尖尖的刺”“对了,螳螂就是用这个来捉虫子的。”随着提问的展开,幼儿开始认真的观察起这只小螳螂来,不是一句句好听的话出来了,让我不感叹幼儿的想象力的观察力。
你看,幼儿兴趣需要老师好好的利用,因为它随时可以变成你生成教育的一种契机,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随时捕捉这种教育的契机,更加要善待这种契机,利用这个契机进行教育,那么,我相信教育的效果会更加的棒,同时幼儿不但满足了自己的兴趣需要,还培养了幼儿热衷观察,发现问题,发现自然界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从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出发
午睡一直是幼儿园比较难管理的环节之一,尤其到了冬天孩子们穿的衣裤多了穿、脱、整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当教师在帮助某个幼儿时,就照顾不了全体了,这时往往容易发生场面混乱的场景:幼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教师一边忙着帮助幼儿脱衣服,一边不停的提醒幼儿如何如何……弄得大家都很累。
如何在冬天让孩子赶快摆放好自己的衣、裤、鞋、袜并安静地躺进自己的小被窝就成了急于解决的问题。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另我茅塞顿开。
活动室里曾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但是有几个孩子管不住自己一会和旁边小朋友聊天;一会又转到后面;一会偷偷拿出兜里的小玩具玩了起来。
当曾老师提问后,几个孩子马上举手了,没有被叫的孩子急不可待了,站起来说自己的答案,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
这时曾老师没有呵斥孩子的行为而是对孩子说:“我来看看,谁能做总司令管好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手、脚。
”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小眼睛看着老师,认真的上课,活动结束后曾老师表扬了孩子。
午睡时间到了,我以提建议的方式说道:“孩子们早上老师看到你们都在做总司令管住自己做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当衣服、裤子、鞋子的总司令好吗?”这样一来,马上得到了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睁大眼睛,期待我说开始,见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也信心大增:“我们中午睡觉的时候要照顾好自己的东西。
我想知道球鞋应该放在哪里?”“球鞋放在鞋架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拖鞋放在哪里?”“拖鞋放在小床前面。
”“那衣服和裤子呢?”“放在小床上。
”借着孩子们的热情:“说得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照顾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看谁能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里。
”在这一情景的感染下,孩子们轻轻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很快睡到自己的被窝里,这一天的午睡管理就在有趣的情境中轻松开展了。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做总司令。
从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出发运用到生活常规中,教师把握了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管理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成为它们的总司令,这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精神,符合纲要精神“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
让幼儿充满兴趣的进入活动
在诸多感觉中,尤为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能够非常直接,非常明了地认识事物,觉察事物之间的差别,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不经意的“看”而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因为,周围的一切日复一日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已经不再新异,不再引起我们注意的兴趣。怎样让幼儿这种随意观看的习惯,培养起良好的观察力呢?
在“亮眼看世界”的主题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走在大街上》《豆豆标志设计室》《小闹钟》《猜猜我是谁》让幼儿在尝试看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所看到的映像,思考自己看到的想像。这些活动都是围绕幼儿生活的地方开展的,从社区到周围的生活,使幼儿充满兴趣的进入活动,通过各种观察让幼儿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意义,处处都有新奇。从社区走到大街上看看、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它标志,再知道一些不同的职业,随着主题的进行,幼儿在认识能力及其他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在《豆豆标志设计室》活动中,我先拿了一张肯德基的宣传单,让幼儿找找肯德基的标志:很多幼儿都能很准确的找到,从而懂得了标志的含义。在设计过程中我并没有把设计的范围给框定,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各种各样的标志,然后向大家介绍设计的方案,设计的标志所代表的意思,以及运用在什么地方等,结果幼儿的设计出乎我的意料:莫非小朋友画了一只高跟鞋,说这是卖皮鞋的店;小涛画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说这是给厕所设计的标志;成成小朋友画了一付眼镜说这是眼镜超市等等。
总之,幼儿在此活动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绘画能力、表现力等都有了不同能力的提高。
幼儿观察记录:高高兴兴入园
幼儿姓名:dwx
观察者:丁老师
观察时间:8:05-8:12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园活动时情绪的安定。
观察内容: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
背景描述:dwx在开学初的这些阶段,晨间入园时总是表现的有些不开心,有时甚至会流眼泪,但妈妈离开后就能很快地融入集体,参与到区域的各种活动中去。
事件描述:
早上dwx是妈妈送来的,一路哭到教室门口。老师把她领进教室,她远远看着妈妈离开,欲言又止的样子,停顿了三秒钟,转身缓缓走到我跟前,脸上还留着点点泪珠,轻声说:老师,你跟妈妈说要第一个来接我。我答应了。她用右手手背擦了擦眼睛,转向晨检牌走去,她找到自己的卡槽用右手插好晨检卡,紧接着走到后门口,踮起脚尖挂好自己的书包,将毛巾放在窗台上。做完这些事,她又从教室后门一直走到位于前门口的阅读区去了,这时的她,眼里已没有泪水,表情平静,她先是站在桌子旁安静地观察其他两个孩子,看了五秒钟后她伸出右手够书柜上的书,手指挑了三秒钟,最后选了一本《小红帽》,这时她把书放在桌上,微笑着对A宝宝说: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于是她把书放在自己面前摆正位置,转过身右手拉开椅子坐了上去,安安静静地和A看起来,看到大灰狼被猎人惩罚时,她和A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1.分析与评价:
根据《指南》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身心状况”中,dwx在“情绪安定愉快”方面已经能够较快地缓解不高兴的情绪。
dwx在入园时表现的情绪较低,但她并没有胡乱发泄,而是愿意平静下来,安静地跟老师交谈,表达心里的想法。在进入教室后的七分钟时间里,她先是自己将物品摆放整齐,然后自主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寻找同伴活动,自己转移了精神和注意力后,逐渐将不良情绪排除,很好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情绪也随着活动的进行慢慢转至愉快和轻松。
跟进与策略:
继续跟进观察,尽量给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对幼儿园和老师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引导家长尝试在家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表达,发现情绪状态不好时,主动询问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她化解消极情绪。
怎样启蒙幼儿的科学兴趣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策略地引导孩子的兴趣
1、引导观察自然、激发幼儿兴趣
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它的神奇美妙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教育素材。为此,我尽量创造条件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并因势利导,适时开发。秋天来了,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树上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树叶象蝴蝶一样飞落下来,人们穿上了毛衣。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草等动植物的家,当幼儿自己发现时,兴奋不已,探索兴趣更加强烈。我带学生到野外观察蚂蚁的住处,生活习性,以及怎样搬运粮食。观察金鱼怎样游泳;鸟儿在空中怎样飞等。
2、用实验激发科学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试”。用实验的方法,使幼儿在直接体验中学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如认识盐和糖,给每个幼儿准备二个杯子,一盒盐和一盒糖。盐和糖都是白色的晶体,让学生观察颗粒,用舌头尝一尝味道。孩子们联系以往的生活常识很轻松地认识两种物质的特征。再如:认识磁铁的性质时,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盒,里面装有纸、木头、铁钉、塑料等。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吸铁的特征,然后就用磁铁玩起了“钓鱼比赛”、“龟兔赛跑”等游戏,从而巩固了关于磁铁特性的认识。
3、每周说说新发现
每周六,我都让大家来说一说新发现,如“起重机的力气为什么那么大?”、“火箭为什么上天时冒烟?”、“金鱼睡觉时为什么不闭眼睛”。渐渐地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交流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增强了探索兴趣。
4、娃娃情趣记录本
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发现,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进行表述,这就是“娃娃情趣日记”。有的幼儿在记录本中画下了大雨点和小雨点落在水中的情形,他说:“我发现雨点落在水中,大雨点是大圈小雨点是小圈。为什么呢?”、“下过雨,为什么会有彩虹?”、“我想发明一辆吸尘车吸完空气中所有的灰尘,让大家都能吸新鲜空气。”就这样,我领学生观察——探索——再观察——再探索,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创设适当的科学教育氛围
为激发幼儿爱科学的兴趣,我还在生活中寻找有利的环境。如,带幼儿到室外看一下树什么时候有影子,上午、中午、下午的影子一样吗?在自然角,我以“吃这些蔬菜的什么?”“这是什么制品?”等为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在墙上贴上各种小动物,让小朋友想一想,这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贴上小朋友坐宇宙飞船去航行的画,让幼儿想想长大干什么?在每次探索中,我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表达创造,因此,幼儿的情趣始终围绕操作的中心,学得积极主动。总之,要为幼儿提供大量能引起兴趣并便于他们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供他们随时去观察、去发现,从中启发诱导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抓住幼儿兴趣,捕捉教学契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抓住幼儿兴趣,捕捉教学契机”!
连续下了好久好久的雨,孩子们的心情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课时总显得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
在课间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气球,大家都在抢着拍,我发现了孩子们对拍气球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在室内创设了“打气球”这个内容。
我用椅子在教室中间,把教室分成两半,一些幼儿站这边,一些幼儿站那边,进行打球比赛。
由于这是一个新游戏,所以孩子们很感兴趣,来玩的幼儿很多,在玩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我还不时地和幼儿一起完善游戏规则,如看见有许多孩子不断用手去接球,我们就规定不可用手接,要用手拍打到对面;又发现许多孩子都关注一个球而另一个球打过来时却没有人去接,于是我们又增加了一个规定,不能让气球落地,否则就算输了。
在规定不断完善后,孩子们打球的兴趣更浓了,活动量也增加了,就连平时不愿动的一些孩子也玩得满头大汗。
这个游戏不仅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孩子的视觉运动能力和动作协调灵敏性都得到了提高,也使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有了改变,不再显得无精打采了。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运动活动中,只有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才能生成有价值的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轻松、快乐的溶入到活动中来。
不知道本文“抓住幼儿兴趣,捕捉教学契机”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