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发布时间:2020-10-31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此话真乃真理。如果你持之以恒的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久而久之,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自从孩子三周岁多一点,我们就给她买了旱冰鞋,孩子不到三天就学会了,可见学习的速度是令我们大人望尘莫及的。在学习之前,我就很认真的告诉她:“宝贝,你知道吗?学习滑旱冰是一定会摔交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摔交才是不正常的,你能明白吗?”她很认真的点点头。所以,每次孩子摔交之后,她都会抬起自己的小脑袋,很可爱的对我说:“妈妈,摔交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怕疼。”“对啊,很正常。不摔交是学不会滑旱冰的。”我微笑着答道,“你要多练习啊,因为熟能生巧!这样你才能滑的很好啊!”现在的她,几乎不墩屁股了,呵呵,有进步了。
可能是受学旱冰的影响,我发现孩子有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成雨在练习拍球和跳绳、还有下腰的过程中,热情不减,而且经常对我说的几句话是:“妈妈,我练练就会成功的,是吗?”“妈妈,你看,我有进步了吗?”“妈妈,你看我能下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很夸张的显出特别兴奋的样子对她说:“是啊,只要你肯练习就行。”“啊,我的宝贝好棒啊,已经学会下腰了,真了不起!”
就说成雨的下腰吧,本来我就认为,像她这样胖乎乎,身子比较沉的孩子,学习下腰是很困难的。所以,当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练习时,我也马马乎乎,不指望她能学会。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看我能下腰了,我真的会了。”我还以为她是闹着玩的,也没太在意,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当她的身子像一座桥一样弯下时,我的眼睛都看直了,怎么可能呢?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不过,为了激励孩子,我马上为她的表演鼓掌。为了证实她是自己下的腰,我说:“成雨,你能再给妈妈下一个,好吗?”“好的,妈妈你看好了?”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只见,小家伙用手轻轻的托住腰部,身子和头慢慢的往后仰过去,然后双手撑地,一座美丽的小桥出现在我面前。看到这一场景,我忍俊不禁地问道:“宝贝,你什么时候练会的?”成雨笑而不答。“你真是太棒了,你是妈妈骄傲。”我只想一个劲儿的夸她,因为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成雨的跳绳也是逐渐的进步。我记得上星期三回家时,她只能跳二十四个。等周六回家,她已经能跳五十多个了。也许,孩子是为了博得大人的夸奖;也许,孩子是想炫耀一下自己;也许,孩子的脑子里已有这样的观念:只要我练习练习,什么我也能学会。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只要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并且想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做家长的就要全力支持他们,相信奇迹会出现。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给孩子一点鼓励,他会还你一份惊喜
给孩子一点鼓励,他会还你一份惊喜星期天从广场溜冰回来,xx约两位同学去家里吃晚饭,其中一位同学想在家里看动画片说不去了,另一位说星期五的作业在学校忘了抄,让xx把作业本借给他抄下,他要赶写作业。本借作业本的事,上午同学妈妈就有说过了,这会我也把作业本带在了身上。这时xx却改变了主意说:“妈妈让同学去我们家抄作业吧,你若把作业本给他回家抄,作业很多,他一定完成不了,那星期一又会被留堂的。”xx说的也有点道理,因同学妈妈一直反映说他同学作业写得很慢。我也想看看这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作业速度提升不起来,本早就想让这同学去我家的,因为自己一直很忙没时间,今天还别说真是个好机会。于是我跟xx同学的奶奶商量了下,让孩子去我家。
xx通常会在家里来同学或小朋友时,最兴奋,总喜欢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对方玩,但今天同学是要去抄作业的,我想有必要提前与xx协商,让他配合下,不要打扰同学做作业。趁xx同学上楼换鞋时,我问xx,呆会你同学到我们家里后,你准备做什么?。xx回道:“我来做晚饭,你辅导我同学写作业吧!”xx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晚饭他来弄,有点不太相信。虽然一年前xx有做过饭,但直从他奶奶来过后,就再没碰过锅勺了。即然他都这样说了,那就给他来点鼓励吧!于是我故意非常感到惊喜地说:“真的,xx这么棒,那妈妈有福了。”xx听了还来了句让我很感动的话:“妈妈,你辛苦太久了,以后星期天就都由我来做饭吧!”
回到家,xx把同学带到他房间,并把书桌收拾好,拿作业本让他同学做作业,然后对我说:“妈妈,你就坐在我同学旁边看书吧!”xx让我如同陪他写作业一样,在旁边看看书,等他同学有不懂的地方时辅导下。我听从了安排,坐了下来。xx回到厨房开始做起晚饭来。我担心他不会用刀,跑去准备给他做个示范,却被xx推了出来,说:“你不用来这,今天这饭我一个人弄,你不要插手,你去陪我同学就行。”说完还拿起围裙围在了自己身上。看着xx这么有把握,我也就退回,来到xx同学旁边。
在陪xx同学做作业时,发现小朋友是坐姿不对,他喜欢把双脚跪在椅子上,这样整个受力点都在胸口,于是写的字不但大还非常慢,后我把坐姿给他示范了一遍,让他重新坐下,但由于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没几分钟,他又把脚跪在了椅子上。我若老纠正他,会分散小朋友写作业的专注,那今晚的作业就不知要做到什么时候了。我想还是给孩子点鼓励吧!当我看到他再次把脚放上来时,我就故意夸张的说:“阿姨这次发现你把脚放上来,比上次晚了几分钟,你若一次比一次都晚几分钟,你慢慢地就不会再把脚放上来了,你试着控制下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行的。”果真他一次比一次的时间隔得长了点,并且当他把脚放了上去,只要我在他旁边,他就会马上把脚自觉的放下去。因我担心xx在厨房不安全,所以两头跑偷望着。
一小时后,xx说开饭了,当我来到厨房时看到,灶台磁砖上到处洒着菜,并且肉还没炒熟,我借着端菜的借口把肉重炒了一下。虽然一大条玉米被xx削得只有一小碗,玉米的精华却躺在垃圾桶里。但我看到xx真的动手做了这餐饭,很高兴,并且青菜炒的比我炒的还美味点。
xx同学听到饭做好了,就跟我说:“阿姨,我能不能吃了饭再做作业?”我很干脆的回道:“当然可以,吃了饭才有精力来做作业,这样你写作业速度才会更快。”
开饭时,我对两小家伙说:“吃饭老规矩,坐好,不可多说话。”开始两小家伙做得还不错,后等xx吃饱了,xx同学坐在餐桌前也就不安份了,他也想不吃了。这时我故意说,我俩比个赛,看谁吃得快。孩子听了来了劲,几口把碗里的饭解决了,虽没再加,但碗里的还是吃干净了。
饭后xx同学自觉得把抄写的作业抄完了,另要求由家长出20道应用题我代出的没做。作业的时间太长了,我若压着他做,孩子一定会礳磳,干脆让他们看四十分钟电视。
本以为今晚xx说做饭,只是说说,没对他抱很大的希望。xx同学抄作业,我还以为会抄得很晚,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料时间。两个小家伙,都表现的非常棒,让我很意外。看来适当的给孩子一点鼓励,孩子真的会还你一份惊喜。
你这样夸孩子,他就不会再努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夸孩子,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理念当然没错,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夸什么、怎么夸其实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如果运用不得法,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孩子不能这样夸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夸孩子“真聪明、真漂亮、真帅!”
不能夸孩子漂亮是因为漂亮是先天遗传,而非孩子后天努力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说,要感谢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与“漂亮”这个词具有类似特点的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帅”,比如“聪明”等。这些先天的优势,不应该成为孩子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因为它很有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养成骄傲自大虚荣浮躁的不良习惯,以为单靠外表、靠小聪明就可以获得回报,从而承受不了挫折与失败,导致抗压性也就是逆境商数(AQ)降低。事实上,心理学上有个研究,颜值高也就是漂亮、帅的人通常更容易占到便宜,因为人们往往更乐意与这类人打交道,甚至很多人会觉得颜值高的人更聪明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拥有这些所谓“先天优势”的人更容易沾沾自喜而忽略应有的努力与付出。所以,如果你从小就这样夸孩子,岂不是更害惨了孩子?
二、孩子应该这样夸不能夸孩子的先天优势,那夸什么呢?
夸后天就对啦!你可以夸孩子自身的努力,夸他通过努力所得到的进步,夸他通过努力所修炼出来的内在的美好特质,比如善良、诚实、有礼貌、懂得分享等。总之,“努力”,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到底应该怎么夸?给大家5点建议。
1、夸行为而非结果
表扬孩子过程中好的行为,而不是事情的结果。这种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地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自信。比如孩子考了100分,你就可以表扬孩子:“你这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进步很大,你自己从中获得了自信,爸爸妈妈也很为你高兴。”而不是“你考了100分,爸爸妈妈很高兴!”“学习很努力”是行为,为什么不提“100分”这个结果呢?因为不建议大家在孩子面前过于强调分数,让孩子把重点放在努力学习的过程和行为上就好,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就自己去刷碗,结果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以后也许就不敢尝试了。要看到孩子“努力自己动手刷碗”的行为是好的,是值得表扬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冷静地先夸奖他:“你想自己做事,这个很好,妈妈很高兴。”当然,在肯定孩子的行为后,你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厨房地滑,碗也很滑,下次要小心点哦!”这样一来,孩子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以后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
2、夸具体而非泛泛或夸张
不要总是泛泛地对孩子说“很好、你真棒、你真乖!”之类,这会导致孩子听了后没什么感觉,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方向,因为他不知道你到底夸的是他哪里。也不能用太过夸张的程度词汇如“你最棒!你最牛!”之类,这容易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盲目自信甚至自大自满。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你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如果你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下次孩子就会更用心做好这件事。
表扬孩子的常用句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我”开头,强调家长的满意与欣赏,比如:“我很高兴,因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一种是以“你”开头,强调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比如“你真棒!因为你按时上床睡觉了。”
3、当众夸比私下夸效果更好
咱们中国人向来含蓄内敛,就连外人夸自己孩子时,也总是不好意思接受,必定要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来回应,以示谦虚,更别说当众去表扬自己的孩子了。殊不知,“表扬可当众,批评最好单独”,当众夸奖能让孩子感觉更有面子更受重视,因而激励效果也更好。你不妨想想自己被当众表扬时的那股欢喜劲,自然就会“己所欲,施与孩子”了。
具体来说,当众夸有2种方式,一是夸孩子真实存在的优点和行为,一是夸孩子暂时不具备但你希望他拥有的优点和行为。后者虽然是句“谎言”,但“善意的谎言”所饱含的信任与期待的力量,往往会具备“点石成金”的神奇魔力哦!
4、语言+非语言效果更棒
表扬孩子时,不要光用语言,要记得多配合你的非语言表达,让表扬的效果翻倍哦!比如,距离孩子近一些,身体前倾,温柔含笑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视能表示你的郑重其事,让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而近距离和身体前倾、微笑,都能够更好地感染到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与欣赏。如果你能再有一些亲昵的肢体接触动作,比如拥抱、摸摸脑袋、拍拍肩膀、摸摸脸蛋甚至亲吻等,都能强化表扬的效果。因为孩子除了感受到你的表扬,还能感受到更多被你的珍爱,从而强化内在的安全感。
5、控制好夸奖的频率和程度表扬再好,也需要合理控制。一味地每次必表扬、表扬必“高调”,让孩子只生活在赞美声中,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爱慕虚荣,不表扬就不努力,批评就更听不进去了。
三、到底该如何把握尺度呢?
其实,表扬孩子的进步,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一开始,当孩子的行为向这个目标前进时,即使进步很小,你都要马上提出表扬。接下来,孩子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之后,你就要逐步提高对行为的要求,降低表扬的程度,同时减少表扬的次数、拉长表扬的间隔时间。最后,当目标完全达到,孩子新的行为习惯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你只要间歇性地偶尔给予表扬就可以了。这样,你才真正帮助孩子完成了从他律到自律、从外驱到内驱,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
放开手,孩子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放开手,孩子会带给你很多惊喜其实这次闺女去英国,我还是有点担心的,我倒不是担心她自己照顾不好自己,主要是在出发去英国的前两天,她突然说下巴疼,带她去医院检查,大夫说她扁桃体发炎,淋巴也有点儿发炎。闺女是个吃药特别费劲的孩子,平时有点儿感冒发烧啥的基本都是扛着,很少吃药。但是这次她必须得吃药了,如果在国外病得严重了可就麻烦了,不仅是自己受罪,也给随团的老师找麻烦。
好在这次闺女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我们的劝说下,虽然很费劲,但是还是坚持把药吃了。而且出发前,自己就把药放到了箱子里,而且跟我保证说,如果自己觉得不舒服就会吃药。看来关键时刻闺女还没掉链子。
记得第一次接到闺女电话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在飞机上吐了。原因是,她在飞机上要吃药,但是她忘记这个是什么药了,当时就把药含在了嘴里,因为药的怪味儿再加上飞机上不知道空姐喷了什么东西的味道,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导致丫头吐了。我问她衣服吐脏了吗?她说,吐脏了,校服脏了,羽绒服也脏了。我有点儿担心闺女弄不好,她说,妈妈,没事儿,我明天问问老师,如果还穿校服的话,我就自己洗一洗;如果不穿校服了,我就不洗了,先擦擦,回家再洗吧。羽绒服我就用湿纸巾和毛巾擦擦就干净了。嘿,我这闺女,还挺能干。当天晚上,闺女还告诉我,妈妈我已经烧好水了,放凉了我们就能喝了,我这闺女真是长大了。
孩子们回来以后,我听有的家长说,我家那孩子(男孩儿),带去好几身衣服,一件都没换,就一直穿那一身衣服。看来男孩和女孩就是不一样,我看我这个闺女隔两天就换一身衣服,每身衣服都搭配地挺好看,头发每天也都自己梳得整整齐齐的。
这次闺女出去我唯一不满意的一点儿就是,一个字都没记。本来我们说好,遇到有意思的事就写下来,既是对自己出游的一个记录,也是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可是人家懒得一个字都没写。我们通话的时候,她经常提到和她同屋的那个小朋友在写东西,问她为啥不写,人家说,不想写。嘿,这孩子,就是一个懒!
这次闺女去英国,带了相机和手机,我还一直担心,别丢一样。还好,这些稍微贵重点的东西人家都带回来了,而且相机基本都没用,唯一丢的东西是雨伞。可能是因为英国老下雨,所以雨伞总是要随身带着的原因吧。
这次出去,闺女还没回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的纪念品,包括钥匙链、羽毛笔、巧克力等。人家竟然还买回来两本书(其中一个是带书的乐高玩具),不过,这书拿回来就扔到书架上去了,根本没看!还有一个纪念品恐怕谁也想不到,那就是人家给自己买了一个小的化妆盒,里边腮红、眼影的什么都有,我真是服了她了!
看来不要总是担心如果没有家长的照顾,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其实,适当地放开手,孩子总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有时候她们的自理能力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相信孩子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两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碗吃饭,一不小心,碗掉到了地上!这是周周第一次打破碗,她非常惊恐地看着满地的碎片,哭了。当孩子看见一个完好无缺的碗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变得支离破碎时,心中一定是非常懊悔和自责的,他们喜欢完整,不喜欢破碎。我宽慰周周,“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打扫碎片就行。”
我的宽慰让周周放松了许多,我们一起清理完碎片后,我又给周周拿了一个瓷碗,并鼓励周周自己想办法,要怎样才不会打破碗。周周见我如此信任她,又给她一个瓷碗,非常开心,笑容回到了小脸上。这一次,她是非常小心地把碗放到桌子上,左手小心翼翼地扶着碗,唯恐再一次把碗打破。在那以后,周周很少打破碗。相反,那些平时用不锈钢碗或者是塑料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因为他们的家长不信任他们,没有给他们用过瓷碗,令他们没有“陶瓷易碎”的经验。
在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是故意的。碗被打破了,可能是由于他们小手的笨拙,没拿稳才会打破。他们打破一次碗后,就会小心翼翼地使用他们的碗,想办法不再把碗打破。倘若因为孩子打破了一只碗就不给他们使用瓷碗,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使用瓷碗,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他们会觉得,“我可能只会给爸爸妈妈添乱,损坏爸爸妈妈的东西,我真是太不能干了。”久而久之,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
我们成人在单位有了失误,如果主管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修正失误,会不会感受到主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心里会不会心存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弥补失误?倘若主管不再给机会,而是把事情交给别人,我们是不是会觉得非常挫败,觉得主管不再信任自己?孩子的内心和我们一样,他们能觉察到我们的细小行为流露出的信息,只是他们不会表达,但是其影响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我们不仅让周周用瓷碗吃饭,而且让周周帮我们收碗。这项工作在周周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让周周收碗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打鼓,担心她没走稳摔倒了,摔破几个碗是小事,倘若让碎瓷片割破脸就糟糕了。我偷偷地跟在周周身后,准备在周周要摔倒的时候随时保护。谁知周周发现了我,把我赶开,“不要妈妈保护!”是啊,既然让她收碗,为何又不相信她,还要亦步亦趋地跟着呢?我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揪着心退到了一边。第一次收碗,周周其实也是紧张而又激动的。她小心翼翼地两手端着碗,慢慢地一步一挪往前走,从餐厅到厨房,只有几步路,周周却走了差不多1分钟!当她踮起脚把碗放到了厨房的案板上时,周周激动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这个词是周周最早学会使用的词之一,她也早早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如果决定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怀疑孩子是否能做好,一定要相信孩子,真正地放手。不要把紧张和担忧挂在脸上,而要埋藏在心里。
不过,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比如2岁孩子收碗,一定要确保地面不潮湿,孩子的鞋是防滑的,挪开周围的障碍物,以防孩子万一摔倒磕伤。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偏弱的,但是总以孩子还小为由,件件事情都由成人包办,甚至小便,大人会抱着去小便;吃饭自然也是成人喂。使得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带好好几套的换洗衣服,在园的吃饭也是需要老师喂才行。对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我对这位孩子家长教育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与该家长的交谈中了解道:家长认为孩子在班中年龄小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其实这位孩子家长的想法不难理解,因为小的缘故,而没有达到能力上的要求,等他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学会的。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家长一味地剥夺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那么他不是始终都不会了吗?其实不光是这位家长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把孩子本该会做的、能学会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该学会的事情,孩子还是没有学会。那么就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也就有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外地上大学,不会自理,而哭着嚷着要回来的现象了。
二、不要因为想当然,而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想法
从这位家长的交谈中还了解到:让孩子学习了自己小便,可是他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可以看出家长有这份培养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心,但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就觉得是因为孩子小,还没达到会的标准,所以就不学了,干脆家长一手包办,等他长大一点以后就会自己学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有着想当然的心里,他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他以孩子学不会的想法,想着自己应该包办做的事情。所以我想对家长说: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想法吧。其实虽然小,很多孩子学习新本领、认识新事物的欲望还是很强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一手包办而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许一次孩子没有成功,二次还是失败,说不定三次、四次以后孩子就学会了呢!所以我想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多给予一些锻炼的机会,那么成功也许就会在眼前的。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孩子也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多、能力强,而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少,能力弱呢?我想很大的因素还是家长。只要我们家长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对家长说: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是可以的!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讲道,目前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孩子基本上不学习了。我又问道孩子其它方面的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对经济很有头脑,已经从游戏卡方面挣了1000元钱,而且非常关心他们每天的生意和营业额。我问起生活方面的问题,家长说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做,朋友的交往也很单纯。就是很关心经济,也很关系父母的工作,因为父亲是领导,所以总有人来找,并且孩子对业务、工程的操作手法很熟悉。所以家长第一担心学习成绩,第二担心孩子的思想太社会化。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讲述,我总结了家长介绍孩子的过程中的几个特点,1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次数我数不清。2他们没有表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任何的不足,只是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关心不够罢了。3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生活作风的要求几乎没有,或者只满足于不偷不抢不打人而已。4他们多少为孩子的经济头脑和社会化意识感到自喜,全然没有意识到危机。
当我对孩子做了初步的判断后,家长希望我和孩子见一次面,我答应了。但我没有意识到我将遇到一次非常困难的对话。整个接触过程,孩子没有对我表示多大的兴趣,这是我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基本上所有见过我的孩子对比较和我对话。这是很反常的。看来我对此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在谈话中间,我问了一个问题,我问:在你认识的人中,对你来说,你认为谁最重要?孩子随口答道:没有谁!我以为我的问法让孩子有误会,我说:干脆这么理解我的问话吧,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死掉了,你会最伤心?没有想到孩子依然会说:没有谁!
从他冷漠的表情和冷酷的回答中,我只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很简单就能解决的。惟有的一个问题让我不至于让我对他太失望,就是我讲到,你的母亲曾经因为你而哭过,然后他不太相信地问我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而哭,我一一作答。说完后我问他你是什么感想?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一句:感觉有点惭愧吧。虽然语气还是有点轻飘,至少我还知道一点,他总算还有廉耻之心。对话中我还问道一个问题:你爱玩什么?他说,也没有什么!爱玩电子游戏!爱睡觉!我想:真可怜,连爱好都那么微薄!
这样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恭维的氛围,物质上没有实现不了的,精神上满足也很容易得到,因为没有人敢批评他!
这样的孩子根本上拒绝进步,虽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他们缺乏勇气面对自己的懦弱和懒惰,他们缺乏信心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机遇来解决他们的困境。
这样的孩子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缺乏爱心。所以对父母也缺乏最基本的爱。
孩子不爱父母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给他们爱的能力,没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父母只是把爱给了他们,他们只是从爱中感受到了舒适和温暖,但他们以为这爱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生只会享受爱,而不能去爱。第二是由于父母的不当做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父母的感情往往是爱恨交加。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思想不稳定,精神冲动,容易做出一些惊世骇人之举,也是缘由此。基于此,如何期望孩子对父母有多少爱?
试想,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应有的爱,怎么会关心父母的疾苦和忧虑?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会对父母保持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指望他关心你对他关心的事情?缺乏爱心的孩子有没有责任心!一个对家庭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对自己的集体缺乏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缺乏责任的人,你能期望他能做什么呢?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爱别人,连自己都不爱!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不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不管你是否需要学习,是否已经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学习毕竟是很苦的。
我常讲一句话,孩子最是讲义气的。而成人说是讲信用其实比起孩子来说差远了。很多家长应该有所体会,老师的话他最听,因为他服这个老师,如果他不服这个老师,别说做作业,就是听课都懒得听。朋友的话最管用,有一句话这么说“辛辛苦苦一整天,不如哥们一根烟”说的就是老师因为某个事情与他谈了一天的话,可是由于朋友的一句话可能就给废掉了。如果孩子真的很服你这个家长的话,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话呢?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所以学习即便是苦的,但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和肯定,他愿意付出!那为什么要背道而驰?是因为他不把你的话当回事!就这么简单!
个人的目标是自己选择的,家长的责任是培养具备选择个人目标的能力!给他嫉妒、狭隘,他会卑微、懦弱,给他溺爱,他会自私冷酷。期望他是科学家,请给他科学的思维,希望是音乐家,给他艺术和美而不只是冗长的练习。
教育是否有效率和时间无关,是行动和模范起作用。很多家长很累很辛苦,总是围着孩子转,你说是不是很烦?有时候一件小事情、一句话就实现了。
有位哲人说过:说起爱,就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不仅要给孩子爱,还要孩子学会爱!要让孩子爱你,你一定学会尊重孩子!要让孩子尊重你,你要懂得信任孩子。
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培养让孩子爱自己的有效行动。这样的行动任何才能有效果,有效率,取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能够尊重,而获得尊重的办法就是信任!有了这些,再谈学习的问题见简单多了。
要想孩子聪明就与他聊天
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9个月至3岁的幼儿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所有家庭中,家长在防止孩子们发生危险及麻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提问及互相沟通方面,知识分子家庭与普通职工家庭有所不同。科研人员曾对42户家庭的儿童做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发现白领家庭中家长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一般蓝领家庭高两倍,比靠救济的家庭高4倍。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呈现出智商及学习成绩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父母能经常亲热地与孩子交谈,孩子有事情、有心里话才会对你说,你才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同时在交谈过程中把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传达给孩子。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及其理解力的增强,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交谈,及时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与追求等,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孩子一些幼稚或者模糊的观念,把孩子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要记住,与孩子说话是一种交流,一定的时间,平等的气氛,耐心的态度,都是必要条件。
不要逼孩子学习他不喜欢的东西
我现在总算知道女儿为什么不愿意上学了,小小班的时候她可喜欢去了,到了小班以后每天早上都不太高兴,尤其是星期六的时候她总要问:"妈妈,今天还学舞蹈吗?"只要学舞蹈她就会哭,一开始我没太在意这些,可是越往后越厉害了,这个星期放学后老师每天回排练舞蹈,老师教了多久她就哭了多久,嗓子都哭哑了,看着怪心疼的,我问她为什麽哭,她说:"妈妈,我不喜欢学舞蹈了,好不好啊."看着女儿那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说:好,我们不学了."到家以后,她又问了我好几遍,我想大概她真的不想学了,第二天早上刚醒,她就说:"妈妈,今天你告诉老师我不学舞蹈了."到了学校我跟孙老师说了一下,老师说:"现在只是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她不愿意学就算了吧."下午放学的时候老师说今天她可高兴了,也没有哭,表现很好.
我想可能以前我把女儿逼的太厉害吧,她不愿学的东西非得逼着她学,她还不敢跟你说她不愿意,我觉得我太对不起女儿了,自从跟她说不学舞蹈她可好了,就像她身上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看着她可高兴了,我以后再也不会逼女儿了,只要是她不喜欢的,我不会再逼她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