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不要谈“玩”色变
发布时间:2020-11-03 幼儿园家长玩的游戏 游戏幼儿园怎么玩 幼儿园七色花说课稿游戏就是玩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
而家长们却往往谈“玩”色变,总害怕孩子会“玩物丧志”,玩得不做正事,于是孩子们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似乎越来越会学习了,而玩却越来越“弱智”了。其实“玩”也是一门学问,有目的、有计划地玩,不仅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而且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优良的品质。
在幼儿园老师组织了很多“玩”的机会,如“自主性游戏”,在玩的同时孩子还和很多其他人接触
,“妈妈”、“”爸爸、“姐姐”、“医生”、“小老师”……这些小小的角色也能让孩子们在这个小社会里混的有模有样的。再如,每天午间自由活动的玩,孩子们大部分玩自己带的玩具,有时候没有玩具老师随意给的一张废纸也能让他们快乐很久。这时,孩子们最喜欢老师这个玩伴,老师不仅提供孩子玩的材料,还能和孩子一起玩飞机,一起折电话打电话,更多许多意外的惊喜……
我就是最喜欢给孩子一张纸的老师。午间休息,我把平时收集来的各种纸裁剪成长方形正方形给有不同需要的孩子,“老师,我们来折钢琴吧!”“老师,我要折飞机!”“老师,我也要一张正方形的纸。”“老师,他把纸撕坏了。”对了,按需分配,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吧,坏了就再来一张,多快乐啊!我会折几个有难度的,兔子、亭子,孩子们会赖着我不走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老师肯定会送人的,送给谁呢?没有要求,有时候上课谁乖了就送给谁,谁回答问题又好又多送给谁,谁有进步了也能送给他,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谁亲我一下就送给谁,这时候孩子们就缠着我啦,怎么也轰不走哦!最坏的心情也被这群孩子的美丽赶走了。
好好把握中午的太阳吧,让玩也能成为你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们不知道的是,玩耍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家长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可能很多家长都会忽略这件事情。
当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把孩子的玩耍时间变成学习时间时,孩子可能会失去了一些成长的快乐!
玩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生理发展方面:游戏提供儿童运动的机会,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情绪发展方面: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带给儿童快乐、愉悦的情绪,发展乐观进取的个性。
-心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引发想像、创造的能力。
-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游戏可以提供儿童与玩伴接触的机会,学习合作、互助、团结等品德。
玩耍对孩子有很多方面的帮助,粑粑麻麻可以多给孩子制造一些玩耍时间。
玩耍的好处玩耍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持久专注力,还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思维和专注能力孩子们在玩耍时完全沉浸在游戏世界里,边玩边喃喃自语,完全做到了身心合一。通过这样的练习,他们学会了专注和一心一意。
如果鼓励孩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玩同一件东西,他们就会学会灵活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发展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有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学习分享、认可和合作,孩子们学会如何融入团体,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学会交往的技能玩耍,不仅让孩子体验快乐情绪,有助心理健康发育,孩子们还能从中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在合作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掌握一些与他人交流、沟通等社交技能,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建立相互信任、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社交技能的发展。
如果一个孩子交往技能比较差,就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多疑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如果这些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可能导致退缩性人格。
激发孩子的创造性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不可能把一张纸片在手上把玩、折捏半小时或者1小时以上;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也不可能在短短1小时内一会儿变身坐诊的医生,一会儿变身拎着公文包上班的家庭“顶梁柱”,很有可能他还会变身小狗、大象或者是一头怪兽……
玩耍的好处非常之多,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给孩子自由的玩耍空间和时间
NO.1、给孩子充分玩的自由。别让太多的兴趣班挤掉孩子玩的时间,否则不仅不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培养,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逆反心理。
NO.2、给孩子宽松的玩的空间。只要没有什么危险因素,孩子玩耍时,家长尽量不要干涉。
NO.3、鼓励孩子玩力所能及的游戏,指导进行力所不能及的游戏。小孩从力所能及的游戏中,能获得许多成功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请爸爸妈妈一定不要限制孩子玩耍,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长大。
家长谈家教:我要儿子“长、宽、高”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说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意志坚强而有毅力,同时还有宏伟的目标,远大的抱负,作为家长对孩子也应这样要求。我对儿子的要求既不是让他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亦不要求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名扬四海、誉满天下,而是要求他有立体形象,即做到“长、宽、高”。
所谓“长”就是要有专长。儿子念书时就偏科,理化跟不上,文学比较好,时常写得小文章,有的发表在《中学生博览》上,也有的发表在省市报刊上。但作为学生,不全面发展是不行的,所以他选择了参军。部队是学武的,他的文学特长怎样发挥呢?于是我与他勤沟通、勤鼓励、勤督促,让他在写作上下些工夫。
儿子写给家的第一封家信,经我修改后在省报上发表了。这是个鼓舞,从此他自己便接连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文章,在警校读书时甚至还出版了散文集《迎迓青春》,还先后立了4次三等功。虽然在这个“长”字上,我这个作父亲的稍有些满意。但还是要求他要钻劲儿长、韧劲儿长、一直长下去。
所谓“宽”,就是心胸开阔、宽弘大量。这一点不是等长大了才培养,从小就要塑造、引导。
比如教他忍让。小时免不了有争嘴、打架的时候,每遇此事,我都和儿子讲,行路相撞,退一步天高地阔,与人相争,让三分心平气和,吃亏是福,知足常乐,能忍自安。所以,儿子在学生时期虽说没受过“胯下之辱”,但大大小小的欺侮还是受了一些,他都沉着冷静地应对了。到了部队,训练紧,管束严,有些受不住,我便教育他,有大志成大器者必须有吃大苦、耐大劳、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的过程;同时教育他心中有大家,装大家,一心为国家的思想。
到地方工作后,我常教儿子仍然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在晋级上、工资上、福利待遇上都要让,不要争。对朋友、对同事能理解、有涵养、会包容、不计较、有气度、有容人之量,这实质就是“宽”。只有这样才能有威信、有人缘、有朋友、有广阔的生活空间。
所谓“高”,就是做人素质要高,做文品位要高,做事效率要高。我有一个观点,教育子女“不成才便成人”,就是说,培养到最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虽成不了大才,也必须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层次、有教养的人。
儿子不负众望,如今在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虽说“长、宽、高”还没完全达到要求,但他还是孜孜不倦地向“长、宽、高”的方向努力着、奋斗着、实践着。
为了让儿子经常想到父亲对他有“长、宽、高”的要求,我请一位书法家写了“长”、“宽”、“高”3个大字,并加上注释,挂在了儿子的卧室,作为座右铭,希望他能在这“长、宽、高”中实现自己的“立体人生”。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
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