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自己动手来学习
发布时间:2020-11-04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宝宝游戏 宝宝班教育笔记动手是宝宝获取知识经验必不可少的方式,杜威的“在做中学”、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都清楚地阐明了动手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过去,我国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学生都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看,其弊端已尽人皆知——培养出的人大多数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只会说不会做……
为扭转这种局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幼儿园逐渐出现了活动区教学模式。
如今,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全国大多数幼儿园所接受。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活动区教学日趋完善,课堂教学与活动区教学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关系。
活动区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活动区教学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直接灌输给幼儿知识,而是将所教知识物化到材料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经验与技能。
活动区教学的全过程均体现出幼儿选择材料的自主性、学习的操作性以及对知识的自我发现。
由此可见,操作材料或学具是活动区教学的关键,没有操作材料或学具,就根本谈不上活动区教学。
并且操作材料或学具的性质与数量直接决定或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
如何才能设计出科学适宜的操作材料或学具呢?这是近十几年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事。
她们的热情、她们的创造性、她们的奉献精神均通过她们所设计制作出的大量新颖独特的操作材料与学具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设计的《幼儿园区角操作活动150例》一书,展示了为小、中、大3个年龄班幼儿设计的包含生活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美工区以及综合区的一大批活动材料与学具。
这些学具并不昂贵,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却凝聚了幼儿教师的奇思妙想与敬业精神,显示了幼儿教师的心灵手巧与独具匠心。
更为可贵的是,她们围绕这些材料或学具设计出丰富有趣的活动,并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要点与指导建议。
这些来自实践的优秀成果,形象生动、极具创意、操作性强,可以为广大幼儿教师借鉴,用于自己的区角活动教学中。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让宝宝在家务劳动中学习
推荐劳动给衣服颜色分类
情景:今天要洗衣服了,首先把所有红颜色的衣服放进洗衣机的大嘴巴里,然后是黄色的,再是白色的……贝贝兴奋地按妈妈发出的指令在那里一丝不苟地忙乎。
提示:这是宝宝最喜欢干的工作,还可以做的是把晾干的衣服分类等等。
让宝宝兴奋的事情不仅仅是认识颜色,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给家里的事物分类。能够帮父母做一些“大人的事”,这会给宝宝带来自豪感和自信心。他会逐渐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
推荐劳动
把面粉放进盆里
情景:妈妈打算给妮妮做面食吃,就让她用小勺子把面粉盛到盆里面。妮妮高兴极了,可起初小勺子里的面粉不知怎么总是撒落在盆外。经妈妈指点后,面粉竟然就乖乖地都到了盆里。
提示:这项劳动并不容易,因为宝宝必须集中注意力,让小手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才能避免轻飘飘的面粉撒得到处都是。这是对宝宝眼睛和手指协调性非常好的锻炼。
在让宝宝做这项劳动时,两个容器不要放得太远。在宝宝一勺一勺运送面粉的过程中,其实一堂关于“数量”的入门级课程也在悄悄地进行中。
推荐劳动帮妈妈准备午餐
情景:该做午饭了,悠悠最喜欢吃番茄炒蛋了,妈妈让悠悠先拿2个西红柿,再拿3个鸡蛋。然后妈妈问悠悠:“鸡蛋和西红柿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共有几个?”悠悠很快地回答:“10个!”
提示:其实3岁的宝宝在喊出“10个”的时候,对数量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样的回答只代表着:宝宝已经饿了!不过如果宝宝经常参与这样的“饮食计划”,也就会越来越容易建立起数量概念。譬如可以经常带他数西红柿、青椒或豆角,宝宝就会很快告别小手指,靠眼睛来确定数量了。如果妈妈每天带孩子参与备餐工作,那就根本不用买那些学习数数的玩具了。
推荐劳动
使用迷你吸尘器
情景:那天,妈妈正准备用迷你吸尘器把沙发清洁一下,见豆豆看着吸尘器在发呆,就让豆豆一同参与。这可是妈妈允许豆豆使用的第一件家用电器,简直太棒了!豆豆太渴望知道这个“小胖子”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连“嗡嗡”的噪声也不能阻挡他探索的热情。
提示:学习使用吸尘器等小家电,是为了帮助宝宝感受控制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在这个过程中,能逐步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
推荐劳动
清空洗碗机中的碗
情景:晚饭后,妈妈用洗碗机将餐具清洗后,和往常一样,让雯雯把餐具从洗碗机的肚子里掏出来。雯雯拿时格外小心翼翼,然后还把盘子和盘子放在一起,杯子和杯子放在一起。
提示:这是锻炼宝宝集中注意力的一项练习。虽然这种小心翼翼的状态在生活中不会处处使用,但是如果经常性地锻炼,对宝宝的专注力和控制力是很有益处的。
让我们的宝宝“心灵手巧”
在今天的亲子班活动中,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带盖的瓶子。让宝宝学习拧的技能,并在瓶子里放入一些小珠子,小豆子让他们倒出来后再装回去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让宝宝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得到锻炼,而且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开开心心环节中,我提供给宝宝广告纸让他们撕。这一活动是对宝宝手指灵活度和精练动作的训练。教会宝宝把撕碎的纸朝空中抛洒,因为丢纸游戏不公训练手部动作,还能刺激礼堂追踪发展。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这些游戏的目标还不是很清晰,导致家长在指导的过程中态度也不够积极。宝宝们大都没有学会向上抛的动作,有个别宝宝直接就将篮子里的小纸片就倒在了地上。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又重新说了一次活动的目标,家长们才得以明白,活动的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在每次活动结束前我都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出要要求。让他们在家时可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对宝宝的游戏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如这次亲子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在家也可以准备一些课堂中的物品让宝宝玩。可以让宝宝打开装玩具的小盒子,把玩具拿进拿出。也可以从瓶子里倒出东西,再放进去这样宝宝不公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用手去指。这时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让我感动的宝宝
班里有个男孩子G,平时很调皮,但很聪明,也许是聪明的孩子大多都调皮吧。这个孩子虽然调皮,但却非常的懂事,爱自己的家人。有一次吃水果,每人两个小橘子,等发过一圈后,我发现G的橘子没有了,我就问他,橘子呢?他说:吃完了,我也没有多想。等到中午睡觉的时候,给孩子们脱衣服,在给G脱衣服的时候,我看到他的上衣口袋里鼓鼓的,就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没有什么。我说:给我看看。没有办法,他只好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我一看,是上午发的小橘子。我觉得很有意思,就问他:老师发给你的橘子为什么不吃而要放在口袋里呢?他张口就说:我想拿回家里给妈妈和爸爸一人一个。听了他的话,我突然很感动。想一想现在的孩子们,在家里吃的什么都是最好的,长辈们都把最大的苹果最好的肉送到嘴边,让他们觉得都理所应当,一点都不知道感恩,可小G却能够在吃东西的时候想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我真的觉得这很难得。我们教孩子们《弟子规》,他们会背诵,却不能说出每句话的含义,但今天,小G却用行动告诉我他做到了《弟子规》中所交给孩子们的孝敬父母的道理。我很欣慰,这更加坚定了我要把《弟子规》的真谛教给孩子们的决心。他们都是可爱的,都是善良的,都是纯洁的,我一定会用美好的一切将他们的幼儿园生涯填满。
让宝宝的小手变得灵活些
五月的天是温暖的,五月的天又是多变的。而5月21日这天,又是非常舒适和宜人的。今天,我们曹行中心幼儿园又迎来了早教亲子游戏。本次亲子游戏是专门为2-3岁宝宝精心设计的,游戏名称《宝宝的笑脸》,“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眼睛在哪里------”随着动听的歌声,开始了《宝宝的笑脸》的游戏,宝宝们用灵巧的小手贴上宝宝的五官,宝宝们既认识了五官,又学会了粘贴五官。
为1-2岁宝宝设计的游戏是《撕面条》。又随着“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的歌声,开始了《撕面条》的游戏。宝宝们在快乐的歌声中,和家长们一起把废旧报纸撕成一条一条的面条,然后把“面条”炒熟给爸爸妈妈吃,更增进了亲子关系。
生活中
,废旧的报纸、广告纸、餐巾纸家里都有,通过这次的亲子游戏,给家长们一个启示是,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供宝宝动手的玩具。赶快行动起来,花点小心思,让你宝宝的小手变得灵活些吧!
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幽默起来
宝贝的幽默性格,对其一生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但幽默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家长的精心培养。
宝贝的幽默感绝大部分来自父母,尤其是在学前阶段。
研究发现,幽默感其实从出生后第一个月便开始了,新生儿在父母的逗引下,经常会呵呵地笑个不停;而1岁左右的宝贝,也会因为玩“捉迷藏”而狂笑不已。
宝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宝贝身上都得到再现。
所以,要培养宝贝的幽默感,为人父母者,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需要培养幽默感?最起码,是否能够真正欣赏幽默?因此,家长在培养幽默感时,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贝,同时也要关注到自身的修炼。
与幽默感发展有关的因素1、父母的关怀和爱是至关重要的: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宝贝,经常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
因此,要使宝贝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宝贝爱与关怀。
2、是宝贝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状况:宝贝的认知与言语能力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后,“幽默感”才有了发展和培养的基础。
当他听到或看到某件有趣的事时,经过判断后,就会发出哈哈的笑声。
但要注意,宝贝的幽默感与成人的幽默感是不同的。
3、拥有愉快的成长环境:在宝贝成长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会使宝贝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家庭游戏1.荒唐的新闻全家从报纸上剪下各种标题或文章,再把各种标题随意拼接成一些可笑的故事、句子。
为了使内容积极、轻松,要选择与生活、食品、运动等有关的内容。
玩法:可将标题按“谁”、“在哪里”、“做什么”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任意在“谁”中选择一个,在“在哪里”中选择一个,在“做什么”中选择一个,然后,把三者按顺序拼接起来念出。
2.滑稽的眼镜将家中不用的眼镜收集起来,制作成各种滑稽眼镜,如有的带个鼻子,有的镜片上带个弹簧,有的镜片上有个雨刷……等等。
让宝贝戴上眼镜后照镜子,宝贝会开心地大笑。
3.可笑的衣物箱材料:一个装有奇装异服、滑稽帽子或鞋子等物品的箱子。
这些滑稽物品,需要一段时间的精心收藏,如生日帽,贝雷帽等等。
玩法:在特定的时间,家长或宝贝随意选出服装进行搭配,表演各种动作,宝贝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愉快。
另外,也可在宝贝生病时或情绪不好时,穿着特殊服装,比如,宝贝不愿意吃药,可以化妆成消防员,用带有皮管的针管把药物当成灭火器,来个灭火游戏。
4.滑稽可笑的全家合影单独准备一个相册,里面收集家人各种滑稽动作的照片,经常和宝贝一起看相册,他会在其中体会到愉快。
比如每次全家福照后,再照一张全家戴着滑稽眼镜的照片,下次再照一张鼻子上顶个樱桃的照片。
5.观看滑稽可笑的录像平时在家里准备一些滑稽可笑的录像或影碟。
如:《憨豆先生〉和其他一些来自生活中真实镜头抓拍的滑稽片子。
全家人一同观看,并一起开怀大笑。
6.倒着说话妈咪说一句话,然后让宝贝倒过来说。
比如:“我吃饭”倒过来就变成了“饭吃我”这个游戏在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同时,还能锻炼宝贝的记忆力,在一开始的时候,宝贝还记不了太长的句子,就从短句开始。
渐渐加长,在说句子的同时,妈咪要尽量去选择有趣的搭配。
7.表演笑话 当家庭成员看到笑话时,就把它收集起来,大家可以定期开一个笑话会,把彼此知道的笑话讲给全家人听,并且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大家轮流表演,表演完由其他家庭成员给打分,看谁演得最好,大家也可以共同配合表演一个笑话。
总之,宝贝的幽默感可以通过点点滴滴的生活而获得。
在这一特殊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果你是个教练型家长,就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时刻,为宝贝营造有趣健康的生活环境,有效培养宝贝的幽默感。
充满幽默感的语言和事物能让宝贝的眼睛更好地观察世界,无形中也刺激了宝贝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我们也可以自己来创作》《我的鞋宝宝高兴了》
我们也可以自己来创作新年已经到来,今天的活动是孩子制作一张新年贺卡,本来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和小班孩子的艺术能力我设计的是让孩子进行涂色装饰活动,后来转念一想,现在要提倡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空间,何不让孩子自己来进行设计和装饰呢
在组织活动时,我首先请孩子欣赏了一些大班哥哥姐姐制作的新年贺卡,形状不一,有绘画的,有折纸装饰的,有剪贴装饰的……请孩子简单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图形或什么折纸作品等。然后我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介绍给孩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呢?有不同形状的彩纸,有些是可以涂色装饰的,有些是没有图案的小朋友可以自己作画作画进行装饰,有些是可以用撕纸来装饰的……最后我把不同材料放在每一组,请孩子选择一张贺卡进行装饰。
最后的作品虽然有点简单,但是形式多样也是分外好看。
我的鞋宝宝高兴了
每次放学之前我们班级老师和阿姨都会帮孩子把衣服裤子整理好,还有检查孩子写字是否穿正确,但是总会发现一个或两个孩子把鞋子穿反,我仔细观察孩子穿鞋子的情境,有些是父母在挑选孩子鞋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应该为孩子选择方便、简洁、易辨认的鞋子,还有是经常穿错,于是我想到一首儿歌《一对好朋友》,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高兴时头碰头,生气时,背对背。”我问小朋友什么时候鞋宝宝高兴呢,什么时候鞋宝宝生气呢?孩子都能很好的回答。同时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孩子起床后,我教孩子们穿好鞋子,把小脚并拢,看看鞋宝宝是高兴呢还是生气了。孩子们一边穿鞋子一边念儿歌,有些孩子嘴里也还说高兴了,生气了。
对于个别念了儿歌还是辨不清的孩子,我又单独讲解了几次,譬如告诉他们鞋子的扣子一般在外边,还可以看鞋子的图案等等,发现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穿错鞋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这真是一个好现象。
在小班孩子学习生活习惯方面,教师自己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配以动作,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育笔记: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
教育笔记: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
今天午睡起床后,我又象往常一样对小班孩子说:“谁不会穿衣服,我来帮助你。”但今天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过来请我帮忙,多数孩子都在自己往身上穿,而且大多数很顺利就穿上了。我正暗暗高兴之际,彭彭兴奋地站在我面前:“李老师,我自己穿上了!”我一看差点笑出来,强忍着笑说:“呀!自己穿上了!真能干!我们再穿一次吧。”边说边帮她把衣领穿到腰上的衣服脱了下来,让她把衣服反面朝前,双手抓起领子,往头顶一甩,就甩到背上了,再将袖子穿上。她很开心,说:“我长大了,我也会自己穿衣服了。”
小班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穿衣服的能力,可多数孩子一直是大人帮助穿衣服,缺乏自理意识和技巧指导,为此,我给他们讲了“小老鼠穿衣服”、“乐乐上幼儿园”等故事,告诉他们长大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教给他们穿衣服的具体方法,带他们进行集体练习,他们竟然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以能自己穿上衣服为荣。
现在,放学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家长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宝贝,宝贝跟家长说:“我自己会穿了!”“宝贝真能干!”
我为孩子的成长而喝彩,也为教育的成功而骄傲!
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有一天,我想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尝试自由活动,便说:“今天请小朋友自由活动,不过活动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一是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不猛跑猛停,防止摔伤。二是要在老师的周围活动,不跑到远处去,让老师看得见。三是有什么事及时向老师汇报。小朋友能做到吗?”
“能!”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一会功夫,孩子们便各自开心的玩了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有的在做小组游戏,有的蹲在地上打卡,有的在藏猫猫,有的在玩大风吹,有的在自己打篮球……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对我说:“老师,明天还让我们自己玩吧。”
没想到,一次看是随意的自由活动却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仔细反思这次组织的自由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其实孩子们的组织力及想象力是挺丰富的,以后要多给还孩子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