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一点人文营养
发布时间:2020-11-05 教育孩子笔记 给幼儿讲故事 幼儿人物故事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生命认知……事实据新华社2001年10月30日报道,中国每年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少年儿童的轻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心理纠正热线透露的消息更令人震惊:一个六龄女孩对妈妈郑重的说:“妈妈我想跳楼,我觉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杀。”妈妈大为震惊,几次询问,孩子都很严肃地回答:那么苦,活着没意思。还有一例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
,平时非常淘气,一直带他的奶奶不耐烦骂他两句,一天奶奶午睡时,男孩跑到厨房拎出菜刀,爬到奶奶床上,用刀背在奶奶的额头来回的切,奶奶惊醒后吓的一阵狂叫。小男孩则得意的说:“你要是再骂我,我就把你杀掉!”人文观点对于上述现象,专家普遍归因为社会压力过大,却很少有提及生命意识薄弱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教育中长期匮乏的东西。许多父母也会知道说珍爱生命,但若不是以一个牢固的生命认识做基础,我们的真爱能否抗的住压力、经受住挫折仍是个问题。西方一个哲人曾经说过:“Deathdestroysaman,theideaofdeathsaveshim.(死亡可以消灭一个人,而死亡观则可以拯救他)”在美国关于“911”的报道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在告知孩子们父亲的突然死亡时,她解释说他们的父亲已经变成了天使,在天上注视着他们。这个女人未必是教徒,但她对死亡的诠释则将生命的美传承给了孩子们。建议
生命信念的树立和内化,都是要从小抓起的。当孩子们第一次提问“我是从哪来”的时候,应被视为他对生命的最初探究,这样的时候,父母最好和孩子进行一次深谈,除了告诉他,他是父母爱的结晶以外,还要告诉他,对于他的出生,父母有过多少梦想,祖辈又有过多少期待。他出生的时候,全家人是怎样的激动,祝贺的人是怎样的踊跃,他的第一次走路、学说话、生日……许多充满人情味的珍贵细节,都是让孩子确立他在这个世界的坐标,感知生命的珍贵和欣喜的“基础教育”。当孩子对小猫小狗甚至小乌龟小知了施虐的时候,你也应该将之视为生命意义教育的良机。要告诉他,再幼小的生命也有尊严,而且“无论是狮子还是刺猬;雄鹿还是蝙蝠,都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权利”——有了这样的感知基础,孩子便不会因为觉得什么人丑陋或者不顺从自己而去伤害他
,更不会因为自卑而残害自己。共情……事实曾听北京的一位幼教专家讲过一件事情,他们到北京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时,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冻的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没有一个孩子主动回答。老师只好点名,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我怕弄丢了”。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听到孩子们让人心寒的回答,一位幼儿园老师实在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叫来自己4岁的儿子问道:“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的哭,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见儿子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儿子回答的十分干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多给孩子一点音乐
育儿心得:多给孩子一点音乐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颇有感触。特别是一位音乐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记得法国的大文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学,二是文学,三是音符。”音乐教育对孩子潜能的开发,确实有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音乐的熏陶。
从现实生活中看我们周围的普通人,我们也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社会交往易成功、工作成绩也较好的人,同时也是多才多艺的人,他们过去接触过音乐,受到过一些训练和熏陶,虽然在长大成人时,没能选择做音乐工作者,但他们有较好的性情、灵活的思维、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些与他们所受的音乐教育有关,也有他们成功人生的有利因素。
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对其记忆力及有意注意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即使知识欣赏,也需要一种对音符变化的连续记忆,而这个过程不是被强迫记忆的过程,是一个自觉的、愉快的过程,是孩子易于接受的。对于音乐艺术技能的学习者来说,就更有利于技能的培养,因为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了音乐,音乐的每个音符的出现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但是对于欣赏者、演奏者来说,其旋律是要记忆在脑海中的,对于演奏者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知道孩子注意的发展是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的,有意注意的发展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孩子对于音乐的喜欢天性,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而音乐的学习正是需要在喜爱、先欣赏的基础上去进行有目的地学习,这就能很好地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做呢?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定时给孩子播放音乐
在日常生活中,最好选择一天中的某个固定时间,按时播放音乐,如起床、晚饭后、睡觉前等,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播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30分钟,播放的乐曲或歌曲不要频繁更换,这样孩子在一个无意识的记忆过程中,固定的听一段音乐,有助于唤起孩子固定的记忆,激发听音乐的兴趣。
2、精心选择,适时参与
2岁多的孩子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有特殊性,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家长可以选择一些舒畅、愉快的古典音乐让孩子欣赏、例如奥斯的“时钟店”、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等都是孩子喜欢的经典作品。在听音乐时可以这样指导:“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你能有声音表示出来吗?”以此来提高孩子听音乐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些歌词浅显,节奏单纯的儿童歌曲,反复播放,孩子听后,往往跟着哼唱起来,例如教材“小小兵”、“小小粉刷匠”等都是适合此年龄阶段的音乐作品。这时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唱,让孩子看了家长的口形和面部表情,要求吐字清楚,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可以和孩子随着音乐的旋律一起做音乐节奏游戏,如拍拍手、跺跺脚、玩玩小木鱼、小铃铛、小拨浪鼓等,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和认识。
3、参加多种音乐活动
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多收看电视、多收听收音机中少儿音乐节目,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共同观摩表演等活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音乐意识氛围,提高孩子的音乐兴趣与品味。
4、处处有音乐
家长和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语言编成歌谣,游戏中也带有音乐。
其次,对孩子的节奏、音色、音准方面也要加强训练。
相信通过这样的加强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自身修养,提高审美能力等。
多给爱哭孩子点关心和爱
多给爱哭孩子点关心和爱xx刚刚满两岁,说实话的确是个爱哭的孩子,对于爱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当然也不是一味的妥协。这两年来,日夜和xx相处,对于爱哭的孩子怎么教,多少也有点心得,现在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多谢!
1、冷处理。
xx一出生并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可到了3个来月,突然有了自己的小心眼,再加上我办事连续出去了几天,奶奶总是抱着。结果从某一天开始,不饿不困不拉不尿,抱着就咯咯笑,放床上就哭,我一看这样不行,会惯坏的,而且我黑白一个人看她,也会把我累坏的。于是我就把她放床上,搂着她温柔的和她说,你如果不哭我就抱,你哭我肯定不会抱的。开始的时候xx还是玩命哭,扯着嗓子,蹬着腿,就这样持续了至少15分钟,我也搂着她说了15分钟。不知道她是不是听的懂,可能最后也累了,就不那么哭了,抽泣着哭,我就抱起来了。以后连着两天又因为抱的问题大哭了两次,每次我都是这样处理的,三次之后她再也没有因为要抱而大哭,因为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她哭根本不会从我这得到抱的满足。其实我不是不抱,只是不能被这么点个小孩牵着鼻子走,她不哭我会抱着她到处看,和她玩耍。但如果她想把哭作为威胁我的手段,对不起,你的妈妈不吃这一套。
2、平稳度过认生期
到了半岁,xx的认生期就来了,再也不是那个见谁冲谁笑的小姑娘了。出去玩,只要有人靠近她和她说话,她就扯着嗓子哭。开始我真是特别烦,人家和她玩是喜欢她,可是这样哭都把别人吓跑了。但是我发现她并不怕人多,就怕别人单独对她。后来我就想办法,第一,每天出去两次,哪人多往哪凑,先练胆,然后慢慢和别人有交流,这样一点点就好了。而且我自编了个儿歌,从那时候起就天天给她唱:小xx,懂礼貌,出去玩,打招呼。见到爷爷叫爷爷好,见到奶奶叫奶奶好,见到叔叔叫叔叔好,见到阿姨叫阿姨好,见到哥哥叫哥哥好,见到姐姐叫姐姐好,见到弟弟叫弟弟好,见到妹妹叫妹妹好!人人都夸我是懂礼貌的好宝宝!这首儿歌看似都是废话,都是无用的重复,可是对于半岁的xx来说,不仅是鼓励,还能学习称呼,所以这是她第一首学会的儿歌,现在也会背。现在两岁的xx出去玩,虽然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开朗外向,但是打个招呼,说个话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起码不会令我头疼的大哭大闹了。
3、支持适当情绪宣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难免不会发生摩擦,比如被抢了玩具了,被推到了,一般没有危险我都不会加以干涉,如果xx哭了,我会把她带到一边,但一般不会劝阻她停止哭泣,因为孩子受了委屈,负面情绪当然需要宣泄,对于孩子来说,哭,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但我会和她讲分享的乐趣,友谊的快乐,直到她自己停止哭泣,切记,这时不可以批评她,因为孩子没有错。
4、鼓励先行,适当奖励
小孩子有几个不怕打针的,xx也是,一岁半的时候打针哭的惊天动地,一岁7个月的时候一到医院就哭了。所以,当她两岁要打预防针的时候,提前十天,我就和她说,xx马上要体检了,医生阿姨让看看xx健康不健康,要测体重,身高,量胸围头围,还要用听诊器听听你的小肚皮,你配合阿姨好不好?她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又说,阿姨还要给xx打两针,打针有一点疼,但是打针能使身体更强壮,妈妈相信xx很勇敢,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学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xx会回答,好!大概10天的时间,我每天都和xx说,一天至少3遍。结果体检那天小朋友异常配合,还和医生阿姨聊天呢,没想到还有测血常规,抽指血,我赶紧临阵鼓励,结果小家伙没有哭。打预防针的时候,第一针下去拔针的时候哭了,第二针也哭了几声。我哄好后拿出预备好的小熊她给她吃,并说,xx今天很棒了,抽血没有哭,打针虽然哭了,但是妈妈知道你努力了,只哭了几声,下次会做的更好。然后,xx听了夸奖特别高兴,再有喜欢的小熊糖吃,更开心了,打针的事情一下就忘了。我也相信她下次能做的更好!
5、转移注意力
遇到xx无理取闹的时候,除了冷处理,还有一招特别实用,就是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分散,你再刻意的引导,一会儿就把刚才哭闹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了。也许前一分钟在哭,后一分钟就笑了呢!
其实有的孩子爱哭是天生的,而且哭本来就是天性,我们没有必要扼杀,有目的的引导,“爱哭鬼”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呢!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接儿子时发现儿子的额头上贴了一个小贴纸,上面写着‘奖’字,儿子骄傲地说:“老师奖励的!”我笑着摸着他的头说:“是呀,我就知道你最棒,老师同学都喜欢你!”他更加自豪地拉着我下楼。其实每个小朋友的额头上或者手上都有类似的东西,表扬他,赏识他,我觉得小家伙自信心会更强些。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儿子很快找到自已喜欢的小木马,骑在上面高兴地喊着,因为小爸开车在外面等着,我招呼他玩一会儿就离开,正巧小区的孩子**也在,我让他们手拉手一起走,可赵同学不肯,他姥姥在旁边说这孩子如何得不懂事,话音刚落,赵同学就抢了别的小朋友的木马,小朋友哭喊着追着。我蹲下身来:“**同学,听说你最懂事最爱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木马一起玩多好呀!”他一听就松了手。我连连跟他姥姥说:“小孩子也有自尊,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他,多赏识表扬他,他会更好!”姥姥说:“这孩子不懂事,不像你儿子懂事呢。”我笑。果然一会功夫赵同学哭了,原因是他的小纸贴不见了,哄了半天,哭哭啼啼才上车,前提条件是儿子要上他家去玩。儿子痛快地答应了。
在去赵同学家的路上,儿子捡了块石头拿在手里玩,赵同学也想要就动手抢儿子的,儿子不给,结果他朝儿子胸口就是一拳把儿子打倒在地。儿子起来问:“你为什么打我,你是坏孩子!”然后跑向我:“妈妈,他打我!”眼泪含在眼里。我笑着对儿子说:“有点委屈吧,但你做得很对,跟他讲道理,现在你把石头给弟弟,你们一起玩就好了!握个手吧?”儿子起先不同意,但经我这么一说就走过去,把石头递过去,赵同学这边被姥姥狠说一通正打姥姥呢,儿子走过去俩人握手,放下石头,手拉手开门上楼回家了。小孩子就这样刚才还是‘敌人’,但转眼间就会成为朋友。
做好晚饭去接儿子,儿子在人家里自由自在地开车玩,**的姥姥一再地夸奖儿子,说儿子懂事,我也趁机表扬儿子:“是呀,他现在很懂事呢,我们讲道理他都听。”小家伙听了扬起头,“妈妈,我玩差不多了,咱们回家吧!”然后和他们挥手再见。一出门,他恍然大悟地说:“啊呀,怎么黑天了?”“是呀,刚来时天还亮着呢?今天天热,晚上有雨。”我接上说。“那天冷呢?”“天冷就下雪了!”儿子满怀期待地说:“睡好觉就能下雪了吗?”“不是,雪要在冬天才下呢?下雪时你想干什么呀?”“下雪时我的小木马就穿雪衣了?”“是呀,那下雨呢?”“下雨它就洗澡了,变得干干净净了!”我被儿子的话感染着,小家伙的想像力开始发挥,“我最喜欢下雪,雪花从上面下来,我就变白了。”我不忍心说话,怕打扰孩子心中的想像,认真地听着。“我和妈妈去堆个大雪人,像小企鹅PORORO一样打雪仗-------”在儿子的想像中我们回到了家。我真诚地表扬儿子:“妈妈真没想到,你的小脑袋里装满了这么多的想像,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侯还不知道这么多呢?”“当然,因为我最棒!”小家伙瞅着我来了这么一句,我惊喜得狂亲他不止,当然这词也不是他独创,听起来熟悉,好像又是哪个碟里的吧?
我用这些琐事来说明一个事情,我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加进了我对儿子的赏识教育,我发现儿子正如我所赏识的那样,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相像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发展,收到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表扬赏识的话来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相应地思维也会发生变化,你所期望的好的品德,好的体能,好的习惯都会在我们的赏识中建立。当然赏识教育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摘抄《做最成功的父母》)比如赏识孩子时一定要真心诚意,不能空洞,要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等等。
请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吧!相信这些赏识的话语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永远存在孩子的记忆中,让一个美好的童年伴随他一生一世!!
亲子语言培养案例——给孩子一个适宜的起点
背景:刚来到大五班的鑫鑫是个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孩子,于是细心的鑫鑫爸爸主动和我们沟通提升语言表达的方法,于是我们尝试以有趣的故事为切入点,因为故事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鑫鑫爸爸和老师、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鑫鑫从默默无闻的腼腆女孩成为了小青蛙故事比赛二等奖得主,鑫鑫的成长过程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感悟,鑫鑫爸爸的持之以恒的辅导态度和科学的育儿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片段一:故事《小红帽》
爸爸:“故事中说一件什么事情?”
幼:大灰狼要吃小红帽。
爸爸:“故事里还有哪些人物呢?
幼:小红帽、妈妈、大灰狼……
爸爸:小红帽首先遇到了谁?他是怎么帮助小红帽的?”
幼:有一个叔叔……
爸爸:“他说了些什么?”
幼:……
鑫鑫爸爸的反思:
在回忆故事内容,尝试复述故事人物简单对话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简短和零散,她的现有能力水平还只能关注要故事中最表面的人物:小红帽、妈妈、砍柴的叔叔、大灰狼,对围绕这些人物而展开的故事也只能以片段的形式回忆,对人物间的对话也很难完整复述。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原先预设的整个目标:让孩子完整讲述故事,挑战难度是比较大的。
他知道挑战是需要的,但是也要将挑战的难度控制在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范围内,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过大只会令孩子产生过大的挫败感,不愿意表达。于是,他在下一次挑选故事的时候引用了比较简单的故事:三只羊。
片段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爸爸:(小羊首先走上山吃草)
爸爸:谁在那里滴答滴答地走路呢?
妈妈:我是小羊
爸爸:你到山上来干什么?
妈妈:我来吃草
爸爸:你来吃草,我来吃掉你。
小羊飞快地逃下山,遇到了中羊,中羊依然要上山吃草。
爸爸:谁在那里滴答滴答地走路呢?
幼:我是中羊
爸爸:你到山上来干什么?
幼:我来吃草
爸爸:你来吃草,我来吃掉你。
中羊飞快地逃下山,遇到了大羊,大羊依然要上山吃草。
幼:谁在那里滴答滴答地走路呢?
爸爸:我是大羊
幼:你到山上来干什么?
爸爸:我来吃草
幼:你来吃草,我来吃掉你。
大羊飞快地逃下山并找到了中羊和小羊,一起想办法对付大灰狼。
鑫鑫爸爸的反思:
爸爸妈妈的示范表演、团结协作意境、简单的故事情节(分别遇到大灰狼到合作对付大灰狼),重复的句式对话,简单的词语替换,就这样通过幼儿完整、分段欣赏故事,鑫鑫在和爸爸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已经能完整复述故事中大羊、中羊、小羊和山洞中大灰狼的对白,于是他及时引导鑫鑫尝试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对鑫鑫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她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情总显得有点拘束,于是他及时参与了孩子的表演活动,通过全家互动的形式,我们愉快地完成了第一次的故事表演,台下的观众(爷爷奶奶)也对我们的表演抱以热烈的掌声。鑫鑫的表演热情也越来越高了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给孩子们一个合适的起点,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蜕变。
育儿观念: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听一听她的心声
女儿两岁半了,是个小淘气,总爱做些“破坏性工作”,比如拆玩具,撕书…这不,她又开撕了。好好的图画书被她弄掉了一页,于是,开始肆无忌惮得撕起来。看到她的“胡作非为”,我刚要大声训斥,却听到他娇滴滴的说:“妈妈,我在做面条,好吃吗?”听到她稚嫩的声音,看到她调皮的表情,我顿时烟消云散。当我仔细看时,发现她撕的纸真像是刚切好的面条,非常整齐。我品尝着他做的面条,赞不绝口“真好吃,真棒!”我又找来了一些废纸和她一起撕起来,并悄悄的把她撕的书纸藏起来。我们玩了好一会,女儿高兴极了。
后来,我拿来了那本书,和被女儿撕坏的书纸对她说:“书被你撕坏了,怎么看?我们快把它修好吧!”我和女儿一起修书,并告诉她以后做“面条”要用没用的废纸。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应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再做妥善处理。我不知道自己处理得怎么样,但我想一定有更好的处理办法,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吧。
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多一点”
让我们与孩子之间能“多一点”多陪陪孩子,有朋友不明白问我,怎么天天除了工作就是孩子,这样会不会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想说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工作、生活、孩子培育这三者中旋转。除去工作时间外,与孩子在一起时间真的不多,像我与孩子每天早上匆匆忙忙半小时相处时间后,孩子去上学,我去上班。等晚上回来,我有家务,孩子有作业。等都忙完后,又到了该休息的时间。这样算起来,我们每天在一起的时间真的是少至又少。并且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等他们上了初中或高中,这样的相处还会变得不再有。所以为了能多陪陪孩子,作为父母只能利用这段时光来合理安排时间,我想等孩子长大了,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还会有大把。我只想陪孩子多一点.
多了解孩子,爱孩子就多了解孩子,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花多那么一点点时间与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能与孩子同步.
多理解孩子,多理解与倾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和主权,凡事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听听孩子的心声。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多包容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多一点包容,试问自己见过那个孩子不犯错?就是我们大人都无法避免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不懂得在孩子犯错时,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路来让他走。给孩子多点包容,当你把孩子的犯错,看成孩子的成长必修课,你会发现自己不再会因为孩子一点点的错误,而大动肝火。包容了孩子,宽了自己心。
多鼓励下孩子,给一点鼓励能使孩子崛强,有时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使孩子一生难忘.父母的鼓励会使孩子越来越自信,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也就是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多表扬下孩子,当你不失时机的来表扬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真的越来越优秀。表扬会给孩子无限动力,孩子也会在我们的表扬下越闯越勇。
多引导下孩子,孩子的成长之路,少不了父母的引导,当你给孩子的引导越来越多,孩子在认知上就会越来越强。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不要急于来批评,我们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教过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在类式的事件上做过引导?若没有,那不是孩子的错,错的是我们自己。
多肯定下孩子,孩子需要我们父母给得肯定,他们会在我们的肯定下自信满满,当我们给孩子说你一定行时,那孩子真的会做到,大人给孩子的肯定是孩子的强心剂.
不管工作有多忙,我们都要坚持与孩子之间多一点.不要因为时间的冲突,把这多一点,变少了,甚至变没了。等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却成为我的后悔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