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替孩子玩玩具
发布时间:2020-11-09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玩具游戏 幼儿园游戏玩具 别替孩子玩玩具端午,**的奶奶被我邀请来过节。老人家有一个来月没看到孙子,万般疼爱倾注一身,语言无比温柔,动作特别小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与温情都拿出来。我很理解她的心情,所以决定自己趁机偷懒和金逛街去,让她单独陪**。走之前,我想看看**和奶奶呆在一起是否习惯。还好,毕竟是血浓于水,虽然多日不见奶奶,但稍微接触后,**就接受奶奶了,愿意要她抱,并不会粘着妈妈。
听说他喜欢玩玩具,奶奶洗了几样玩具给**玩。我看了一会,就觉得有一点点小问题:
**有个组合玩具,多边形的,一边是可以唱歌的,一边是可以当车开的,一边是可以玩弹珠的,正中则是可以敲击的。**一拿到玩具,就低头专注地拉弹珠。可是弹珠有点小,他很有耐心地一点点地扯,刚扯到,又缩走了,他继续扯,如此反复,但是奶奶见他第一次没扯出来,就敲击了中间那个“大圆球”,说:“宝宝,玩这个!”**被打断了,于是也开始敲击大圆球,但很快他又回到那个弹珠上。奶奶又把唱歌的那一面点开了,音乐响了起来:“宝宝,你听歌!”**只好又抬头转向奶奶摁动的地方,但是,这个固执的孩子,他还是继续抠着弹珠……奶奶又来了,“开”动了汽车,“汽车来喽,宝宝!”
**终于把这个玩具一推,伸手去抓脚边的小盆子玩了。
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但是当时我实在忍不住对PP说:“没关系,让他自己玩吧。”只是PP还是照着她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指导着**。
我心想奶奶也不是长期陪**玩,就让她按自己的方式陪吧。于是我上街去了。
不过,心里,还是想:大人,请别替孩子玩玩具。
玩具是干嘛的?在我看来,玩具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的。我甚至把我家的阳台铺上地垫,摆上**大部分的玩具,当成他的“工作间”,因为我觉得他玩玩具就是在“工作”。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我很“摆谱”的做法。我想说的是,孩子其实也有自已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不要去干涉过多。你觉得可爱好玩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兴趣点;你觉得丑陋得很,根本不入你眼的东西,倒可能恰恰是孩子的“兴奋剂”。
我觉得,孩子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
只要是干净的、安全的东西,我就愿意让孩子接触。
如果是不干净的,我想办法洗干净给孩子玩玩,让他认识认识,如果确实是油漆物或者有可能带来健康影响的东西,我就缩短给他玩的时间,但我会尽量让他“尝尝”这东西的模样、颜色等;
如果是不安全的东西,我尽可能在自己的监护下让他“见识”下。
如果是高危物品,坚决抱开,而且平静但坚决地告诉他:“危险!烫!痛!”或者做出很痛苦的表情,让他明白这个东西他不可以碰。
有很多东西,孩子可能因为目前的认知有限,不能了解其中的“妙处”,这可以引导,但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发现,我觉得大人就应该给他专注认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不必去反复指点。请让你的思路跟着孩子走,别试图让孩子的思路跟着你走。
试问,假如你做一件事情,有人不断地在旁边指导你该这样做,要那么干,恨不得全部帮你做完,弄得你又焦虑又不安,根本没办法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你会是什么想法?
所以,孩子,也需要尊重。请尊重他们的发育特点,请尊重他们的思维模式,请尊重他们的需求……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木质玩具
年龄段:0-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视力有限,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床上。虽然他自己的操作能力还很弱,但他已能够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这个世界。色泽艳丽、可发出特别声响的玩具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的是,这时候他的听力神经发育还不完善,玩具声响一定不能尖锐刺耳。哈壳响板
泡泡鱼沙槌
海洋动物造型,可以边敲击边让宝宝看。美丽的色彩、清脆的木击声,非常容易引起宝宝对色彩和声音的关注。可爱的蓝色泡泡鱼造型,晃动时会发出沙砾细碎的响声,轻轻在他小耳朵边晃晃吧,看看宝宝有没有转过头来?经常给宝宝一点听力练习,能让宝宝更聪明。
年龄段:7-12个月
这一时期的宝宝活动范围有所扩大,已经有基本的行动能力,他学坐、学爬,甚至开始学步,已经从发简单的单音到有意识地说话,喜欢敲敲打打,还喜欢把各种东西放入口中,以试探物体的感觉。这时候选择能锻炼他活动能力的玩具,有助他迈开人生第一步。但要注意挑选较大的玩具,以避免孩子将玩具或玩具部件吞入口中。
叮当积木车
似乎有点眼熟,像爸爸小时候玩的小板车,不同的是两端各有一个悦耳的响铃,车上还装着可以旋转的印有A、B、C、D字母和动物图案的小木块,让他在拖拖拉拉中学着辨认A、B、C和各种动物吧。
用玩具培养孩子智能
孩子的玩具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玩法和品质也各异,父母在选购玩具时,无不伤透了脑筋。通常玩具的厂商为了方便父母选择,也都会标榜了各种益处,其中有增加孩子动作技巧的、有具声光效果或是颜色变化吸引孩子注意,又能增加视觉和听觉刺激的,更有绝大多数的玩具强调能增加孩子智能发展,藉由玩玩具就能让孩子变聪明。
其实,人类智能分为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每一项智能虽然各自独立,但通常也不会单独运作。
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有年龄上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再要发展就很难了。所以父母不妨在选购玩具时,依照各种玩具的分类和适合的年龄层,来挑选适合的益智玩具,让小朋友们在玩各种玩具时,提升各方面智能的发展,只是当孩子在玩时,就和大人一样不会只单独练习某一项智能,但为了父母在选购玩具的方便,简略的依照玩具最主要的项目来分类,提供各位父母参考。
人际、内省智能
人际智能一般指的是和自己以外的人的互动,包括了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的互动方式、和父母、大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同时也包含了孩子察言观色的本事,像一般扮家家酒或角色扮演的游戏、手偶布偶、具竞争性或分工合作的游戏玩具,都能增进人际智能的发展。而内省智能指的是自我认知、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是非对错、道德观、价值观等内在标准,所以同样的在一些人际智能的游戏中也会练习了自我内省的部分。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通常很难单独分开来的。
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的智能包含了数和量的对应、度量衡测量、分类、集合、排序排列。而逻辑则包含了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能力,一般市面上标榜的脑力开发或是潜能开发的玩具多属这两种。如果以过去较狭意的益智玩具定义而言,多属于数理逻辑的类型。包含了各种棋类局戏、扑克牌,新式天平游戏、顺序图卡、或是像中国传统童玩中的九连环、华容道、孔明棋等,多的不胜枚举。但实际以生活而言,包含我们说话或写字,如果要让人能了解,也必须要“合逻辑”,对方才能理解,才能和别人互动,也就产生人际和内省智能的运用,所以逻辑智能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空间智能
凡是建立孩子3D立体慨念和建立儿童方向慨念,如上下左右前后或东南西北等多属空间智能的部分。另外像是认识各种形状的几何概念、对影像、图形的认知和喜好,或是和色彩、艺术、美感等相关的,也和空间智能有相当的关联性。所以像是拼图、各种积木、立体或平面的迷宫、各种组装玩具,或是各种图卡,当然,有些能让孩子涂鸦的道具,也可归类于此。
语言智能
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强,喜欢阅读书籍、擅于说话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这是具有优势语言智能的人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能很轻易学会各种不同的语言,或是具有较敏锐的听音能力。所以能够增加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或是能增加孩子表达能力的多属于这一类,像是各种游戏故事书、图卡字卡而这些甚至有些会发出声音,如果广义的来说,利用一些手偶让孩子来仿真对话,也算是能增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玩具吧!
音乐智能
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歌喉,又能清楚的辨别音准和节奏,听到音乐很容易就会跟着哼唱或是跟着打拍子,我们会说这些人具备有较高度的音乐智能。在孩子的玩具中,也有很多仿真的小乐器,或是音乐铃,或是有些具有声光效果或模仿各种声音的玩具,都是能培养孩子对音乐方面的喜好,刺激孩子音乐智能的发展。
自然智能
指的是一种喜爱自然、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型态和关联的能力。具有优势自然智能的人,通常能敏锐的察觉自然界的变化,清楚的分变动植物的关联,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相互关系。所以,一般动植物、自然生态的图卡影片、拟真的动植物玩具、养殖、观察用的玩具显微镜、放大镜都属于这一类。
肢体运动智能
运用到肢体动作,不论是大肌肉的跑跳运动,或是精细手工的小肌肉动作都属于这一类。例如一些优秀的运动家或是手工艺创作者,通常都是具有较优势的肢体动觉智能。若以大肌肉运动来说,一般耗费体力的活动游具都可以归类在此,像是滑板、踩高翘等。而有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的玩具,则包含了串珠、黏土、折纸或涂鸦画板这类小手工创作,另外一般我们常玩的练习手部稳定度的骨牌、迭迭乐也算是。
美国孩子的“另类玩具”
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成了两三岁孩子的玩具。房东的相机一买回家,就教会孩子使用,之后便任由孩子们拿着随意拍照。真有几张拍得不错的,孩子的父母便会把照片收藏起来。两岁的小女孩一本正经地用相机拍照的情景,非常有意思。
手机
父母淘汰下来的废旧手机给孩子们当玩具,孩子们已经不屑一顾了,父母正在使用的手机,孩子们也可以拿来乱按号码。有两次,孩子们按了“911”,警察根据电话的注册地址,开着警车呼啸着来到了家门口。房东家里雇佣的保姆是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签证到期后滞留美国不归,还以为警察是来抓她的,吓得不知所措。而美国的警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非法移民是归移民局管的。
电视机
家里的电视机也成了两个孩子的玩具。两岁的女儿喜欢玩电视机的触摸开关,经常开开关关的,父母也不阻止。
电脑
房东家的书房里有3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先生和太太每人用1台,剩下的1台就是专门给孩子们玩的。这3台电脑全天24小时开机,随时挂在网上。房东3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把电脑键盘当成了钢琴的琴键,随意敲打,电脑屏幕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孩子们对于电脑里安装的儿童游戏更是爱不释手。房东两岁的女儿还不会自己启动游戏程序,3岁的哥哥已经可以自己启动游戏程序了,两个孩子常常争抢着玩电脑游戏。
电灯、加湿器等
家里的电灯、加湿器等孩子们可以随意开关。家长们如此放心,大概也跟美国的民用电压有关。美国的标准民用电压是110伏,中国的民用电压则有220伏那么高。
电子琴
电子琴几乎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性能齐全,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孩子们也都喜欢。在美国,华人家庭的子女,学钢琴的比例是80%。华人家庭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在上普通中小学的同时,也能学中文,学乐器,还能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华人孩子的负担要比同龄人重得多。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体会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育儿的生活。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知道几件事,会帮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1、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无论家里财力是否雄厚,你都不应该给孩子买太多玩具,玩具多对开发孩子的大脑反而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玩具多了,就会这个摸一下,那个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会执着地对待一个玩具,可能养成什么也不喜欢,什么也玩不过三分钟的坏习惯。
玩具少了,孩子就会想着办法动着脑筋地折腾那一个玩具,花样百出,而且爱不释手,越是玩的花样多,对此玩具的喜爱也就越深。琢磨的多了,一个玩具可以想出无数个玩法,聪明的脑袋瓜就这么不经意间培养起来了。
建议一个可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先把玩具分门别类,然后先拿两三个玩具给孩子玩,并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励孩子多动脑子。等到孩子确实玩腻了,再重新拿两三样新的玩具给孩子玩。
2、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机会。
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注在吃上,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挑剔食物。
3、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对孩子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宠爱,但是唯独睡觉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脑部的成长,都是在睡眠中快速增长起来的。
很多人认为只要睡够就好了,还喜欢半夜给孩子喂食或者让孩子很晚才睡,他们总认为睡觉是不需要一个时间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很错很错。
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快乐,不仅帮助脑部的最大化发育,还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天至少会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上。
4、多经历一些小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能怎么样呢?最多就是受点小伤,磨破皮,撞个包之类的。
但是如果你不让他受到这些挫折,他就会因为没有经历而害怕受伤,小时候害怕受伤倒也没有什么,那么长大了之后呢,他依然脆弱得像饼干,又该怎么立足于这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呢?
生病也是同样,每生一次病就是对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次提升,从而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所以别害怕孩子受到这些小的挫折。坚强的个性就是从这些小挫折中磨练起来的。
5、走出去就是最宝贵的学习经历
人生并不只是纸上谈兵,书本上的知识知道的再多,也需要真实的经历,体会领悟发现之后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他脑中真正的营养,正所谓“知行合一”。有人说,孩子三岁前根本没有记忆,那么带着他出去玩去看世界还有用吗?
这种观点,错错错!
孩子在走出去的时候,享受了那个过程,看到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会沉淀在他的脑部,会为他以后的人生带来不同的思考。孩子从小就要走出去,走的路越多,他的人生越丰富,他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完善。
6、每天给孩子读上几本书,帮助孩子学习多方位的思考模式
书本上的世界多姿多彩,从小就接受书本熏陶的孩子,思考的模式更为多元化,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更为丰富。
睡前让孩子读几本书,听几个故事,一来可以养成睡前静下心的习惯,可以顺利过渡到睡眠模式;二来书本上的故事更可以激发起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一种积少成多,在今后的育儿生活中,你会慢慢发现有极大的帮助。
当孩子爱上一种玩具
一般来说:婴儿期应选择具有乐声且能转动的和形象简单的玩具,能促进手部动作和触觉发展的玩具。
1、玩具不够丰富或看起来玩具挺多,但大多不太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2、孩子只会玩这一种玩具,因而只对这一种玩具感兴趣。
3、家长怕麻烦,看孩子将玩具弄成一地,就规定只能玩一种玩具,长期下来,形成习惯。
4、某种玩具对孩子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游戏机。
5、同性格有关,孩子爱静,只玩安静的玩具,或小孩子好动,只玩武打类的玩具。
6、有心理障碍,对某一种玩具有特殊的依恋。
建议父母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购买玩具时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玩具。一般来说:婴儿期应选择具有乐声且能转动的和形象简单的玩具,能促进手部动作和触觉发展的玩具。幼儿期要选择能促进孩子行走、开发智力、能开展简单游戏情节的玩具。学龄前期可增加生活仿制用品类、组合类、手工类、棋类、牌类、运动类的玩具。难度大的玩具,孩子不会玩,太容易的玩具,孩子玩不长。购买玩具时,可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做参考。这样孩子就不会只抱着原来的一种玩具玩了。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定期更换玩具。
3、教给孩子拼搭玩具的技能,学习新玩具的玩法并开拓玩具的新玩法。
4、每种玩具都有其独特之处。生活仿制品玩具可以模仿成人的活动;组合类玩具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手工类玩具可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棋类玩具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和应变能力;运动玩具可锻炼孩子的骨骼、骨肉,使其活泼健康地成长等。家长应重视玩具的作用,引导他们玩各种玩具,不要偏废。
5、当孩子对某种玩具表现出特别依恋时,父母要弄清原因,不要训斥,要给予更多地关心,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以获得心理上的治疗。
巧寻孩子的“天然”玩具
孩子长大了,父母也要在教育上更加花费心思了。同各种人造玩具相比,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玩具,这些天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更能吸引孩子。别担心这些东西会把你的家弄脏、弄乱,和孩子的快乐比起来,这些算得了什么呢?
角色游戏:旧玩具玩出新花样
只要家长稍稍用心,被孩子抛至一边的各种旧玩具就可以被重新开发出来,再度吸引幼儿。
角色游戏是把旧玩具派上新用途的一个有效手段。
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开商店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先分配角色:一个是顾客,一个是售货员。角色的分配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让孩子自由选择,给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机会。
接下来把所有的旧玩具都摆出来,同孩子一起整理货架。整理货架是训练孩子从分类中发展疏理思维能力的好机会。要引导孩子把所有的玩具分门别类地放置在设好的货架上:交通工具类(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飞机、轮船等)、兵器类(手枪、坦克等)、娃娃类、炊具类等等。
货架整理好以后,就开始“买卖”了。买东西是需要钱的。当然,钱可用代用品,一些小玩具如小画片、小纸板等,只要孩子能想得出,都可以当钱用。不过,最好使用真的钱,这样可使孩子对钱币有直观的认识,并从中学习数数、计算和理财。
在“买卖”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不断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大小、学习归类等。最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重复游戏。游戏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好。
像这样的角色游戏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游戏中既使旧玩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又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等思维能力,还加强了亲子沟通。
回归自然:天赐玩具再造神奇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玩具,如落叶、树枝、小石块、沙土等等。同各种人造玩具相比,这些天赐玩具既经济实惠,又更能吸引孩子。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是天生的能工巧匠。他们在沙堆上挖隧道、建城堡、造高楼,玩得不亦乐乎,浑身满是泥沙也毫不在意;他们会对一个落在地上的小树枝兴趣盎然,还会因为一堆石子而流连忘返。在孩子能充分发挥天性的地方,家长需要做的只是:
放开双手
孩子可能比家长更懂得利用天赐的玩具。这个时候,聪明的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尽情发挥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自由地在玩具中舒展个性。而不要跟在孩子后面不停地说:“别弄脏衣服!”、“别扎着手指”,这样做只能令孩子扫兴。
欣赏孩子
当孩子找到一块他喜欢的小石头向你炫耀时,夸夸孩子的眼光;当孩子造出一条“高速公路”时,假装汽车在上面奔跑。孩子看到你赏识他的杰作,会更有兴致地创作更神奇的作品。
分工合作
和孩子一起找一大堆树枝、石子等,按种类、大小等不同的标准分类,一起和孩子设计图形。如大一点的石头造假山,小一点的石头铺路等。
最后,带上一堆天然玩具回家。让孩子把这些天然玩具同家里的玩具混合使用。比如,用积木造一座房子,然后用大石子围一圈,就是墙。
别担心这些东西会把你的家弄脏、弄乱,和孩子的快乐比起来,这些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