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14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户外游戏活动结束后,我象往常那样问道:“这个游戏好玩吗?”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种回答说:“好玩。”正当我准备表扬他们时,另一个声音却在此时大声地冒了出来:“这个游戏一点都不好玩!”回头一看,是让我头痛的“调皮鬼”蒋小宇,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不少孩子嘲笑他的回答。
我看看他,第一反应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故意和老师唱反调。
然后另一个声音却告诉我,先别急着否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他们会用一百种语言与环境交互作用,听一听吧!于是,我将责备的话语先压一压,故意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这个游戏不好玩啊?”蒋小宇眨眨眼睛,摸摸头说道:“因为天气太热了,我的全身都是汗,还有点头痛呢,非常不舒服,所以我觉得不好玩。
”多么简单而真切的回答啊。
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而不是及时制止。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时间,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当问题真正产生时,我给予的应答却往往是“一种声音”。
在这种单调划一的声音中,孩子的个性收敛了,自我张扬的表达方式不见了,瞬间迸发的火花也渐渐熄灭了。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最真实的生活感受,习惯听一种回答的声音,因此就造成了孩子的定向思维、效应回答,就如同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玩具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一切,给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涵诚是一个好动,话又多的孩子。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报告他,几乎不好的事都会和他扯上边。就像今天早上,他一来我就盯着他了。开始没来几个孩子时,大家都是自顾自的玩着,后来人多了,好多孩子就开始玩起了合作游戏,我发现涵诚在旁边盘旋了很久,好像也想加入,就在霎那间,他冲进了他们的游戏。他的本意是想加入,结果由于处事不当,没等到别人的同意就擅自乱闯,惹怒了其他的孩子,大家就一起指责他,当然免不了有上来告状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处理问题难免有些偏。这时我就告诉涵诚,想和大家一起游戏,先要和他们商量,征求他们的同意;我也让其他孩子明白,大家一起游戏才快乐。还有今天的美工课上,他把自己的剪刀借给了其他小朋友用,结果用了后这个小朋友没有及时还给他
,她就擅自去拿了过来,其他孩子见了都说是他抢剪刀,他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大家还是说他不好,他争不过了就要动手打人,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这时,我就把事情真相告诉了孩子们,并让他们明白:做一件事时不能光看表面,要搞清楚了再去评定。涵诚虽然有时会做错事,但并不代表所有不好的事都是他做的,这次你们错怪他了,并让大家向涵诚道歉。
孩子都是敏感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孩子,才能让孩子免受错怪,才能使孩子学的更多,才能使孩子懂得更多,才能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何让孩子有个性而不任性
通常所说的“有个性”是指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合理行为。
任性也表现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却是无理取闹,即所坚持的不是合理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既保持个性又不任性呢?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家长们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尊重孩子。
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可能实现,都一味地给予否定,孩子因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产生对抗心理,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
不迁就孩子。
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因此,只有得到尊重又不受迁就的孩子,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与孩子平等对话。
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才能区分任性与有个性的界限。
有条件地满足孩子。
让孩子明白需要的满足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
很多家长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是很好的现象。
但要注意一些条件限制,如让孩子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便不能满足要求。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让孩子的心理适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让孩子的心理适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班有个男孩叫“秉泽”,都上了两年幼儿园了,到如今还不会主动说“老师早”“老师再见”。每次来园,他妈妈总是要和老师一起磨破嘴皮地哄他叫一声“老师早”,而他往往是“金口难开”,逼急了,他便抹鼻子抹眼泪地哭一通。奇怪的是,平时他却能和小朋友一起大方地交谈,有时还会向老师打“小报告”。可见,他并不孤僻。对此,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但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每次他妈妈送他进教室时,总要拉着他的手催促他说:快说“老师早”呀!然后又当着他的面对我解释说:这孩子从小班到现在一直这样,从不肯叫老师早,在家除了外公、外婆,其他人也不肯叫,真拿他没办法。每当他妈妈当着他的面这样对我说时,我发现他的眼神里总流露出胆怯和自卑。
我想,也许是长久以来,成人的心理暗示让他久久不肯改变自己,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见,孩子在成人那里接受了自己不爱打招呼的观念,并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里发生作用。所以我和他的妈妈商定,再来幼儿园时,不要给孩子戴上“不爱打招呼”的帽子,顺其自然,让孩子的心理适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放学秩序变好了
每天放学的时候,总是一陈忙乱,有的孩子忘戴帽子了,有的孩子忘穿外衣了,有的孩子忘了背小书包了•••••••.我去活动室帮他找吧,其它的幼儿在站着长长队伍等着我,不去找吧,家长又很着急的样子喊我,老师,你帮我找找吧。根据这种情况,我想了一个办法,决定在每天离园前五,六分钟做以下准备工作:
1、请小朋友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2、背好自己的小书包,找一下自己要带的东西。
3、一块来检查一下准备好了没有。
我和小朋友一块来一步一步的完成,对于有的特殊幼儿,我请能力强的幼儿帮他来做。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现在每次离园,孩子穿戴整齐了,自理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我也省心多了。
不要随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性,表现欲
今天,我和孩子们玩“我是谁”的游戏。就是老师引导幼儿用典型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职业,小朋友们纷纷表演相应的职业,让大家猜。有的表演厨师—左手做握锅柄状,右手做炒菜状;有的表演交警—指挥交通;有的表演解放军叔叔—握枪;有的表演护士—打针;有的表演会计—盖章。这时,郝一诺小朋友高高地举起手,我请她到前面表演,只见她双臂在胸前交叉,两手不停的拍,小朋友们你看我,我看你,都猜不出来,我有点不耐烦了,问她:“一诺,你到底表演的什么职业的人?”她小声并犹豫地说:“哄娃娃。”是呀!一诺的妈妈整天在家哄她的小弟弟:她就表演的哄娃娃。我对小朋友说:“她表演的好不好?”小朋友说:“好!”一诺高兴地笑了。
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观察地很仔细,模仿得也很逼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性,表现欲。
让孩子画出有自己个性的画
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绘画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可是,许多家长在让孩子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孩子的画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这样的画又有什么意义呢?让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您要注意下面几点:尽量不要指点孩子作画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在绘画中使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一般来说,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喜欢用粗犷的笔触来作画,他们绘画速度快,画面连贯,流畅,有较强的表现欲;而文静内向的孩子,他们的画细腻,严谨,画面一般都比较精致,紧凑,而且作画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一个偏爱动物的孩子,通常能画出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喜欢交通工具的孩子,则能把车辆的部件凭记忆画出来.什么个性的孩子就让他画什么样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您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一个题材,画不同的画同一幅绘画题材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画出不同的画,如果您想让孩子的画有个性,充满创造力,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画出不同的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绘画的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听孩子介绍他的画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画,觉得只是一堆颜色的涂鸦,那么就请孩子来介绍他的画吧.他画了什么,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那边一团又是什么.听了孩子的介绍,您也许会惊讶,原来孩子的眼中,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它并不像您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孩子喜欢缤纷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里看来非常难看的搭配,孩子却非常喜欢.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胆",您千万不要对他的画指手画脚,抹杀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对颜色的热情.
教育随笔: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教育随笔: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要求我们注重幼儿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要允许幼儿“插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托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教师要打破陈规,营造一种“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敢于站起来“插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我们托班的孩子们,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运用地好,运用地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幼儿“插嘴”时,并不能排除一些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也许正是在幼儿那种近乎于风马牛不相干的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并因势利导,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从而促进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善待孩子发展节奏的差异性
相信每个班的孩子能力发展都存在着差异性,有的思维敏捷,各项学习活动中总能崭露头角,深受师长的喜爱;有的乖巧内向,默默无闻从不让大人操心;而有的则调皮多动,惹是生非令人头疼。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带着各自不同的秉性,不同的发展特点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聪明伶俐也好,呆滞木讷也罢,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都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不断成长着,虽然有的成长的迅速一些,有的则缓慢一些。作为教师,要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差异性,允许差异性的存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指导过程中更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节奏,多一份宽容和耐心。
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很容易从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游戏表现中,了解到一些属于他们的发展节奏。
场景一:区域活动中有这么几位孩子在一起玩“飞行棋”,根据红黄蓝绿的顺序依次掷骰子,每次在轮流交替的过程中,总要停顿那么3-5秒钟的时间。主要是反应意识慢,有时候已经意识到该自己了,但在棋盘上找骰子还得用上个几秒钟,看着叫人着急。但孩子们似乎并不介意,甚至没有责怪对方的意思,依然快乐地游戏着,有时会互相提醒一下:“该你了!”我只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孩子们正以自己的发展节奏游戏,我有什么理由去打扰呢?
场景二:新授歌曲的音乐活动正以有趣地形式开展着,理解歌词,动作表演,多种形式地练习……!活动结束时,女孩子们表情丰富,歌声优美动听,表现真是棒极了!
轮到男孩子们了,瞧!个个表情尴尬,声音微弱,哪有一点点男子汉的气概啊?这就是我们班男女小朋友学习情况的差异。着急也没用,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和跟唱,男孩们的歌喉也会慢慢宏亮起来,也许这就是我班男孩们接收新事物,学习新内容时的特点和节奏吧!
这样的学习和游戏场景还有很多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差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善待孩子的差异,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节奏进行有效指导,努力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地提高,多用纵向比较的方法评价孩子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家园合作,将会更好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健康地发展
这个月,我们新开了“超级大卖场”角色游戏活动,甜甜点心店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现在超级大卖场店的食品有:各类水果、蔬菜等,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超级大卖场的游戏。这次我让孙浩东和程依小朋友做了管理员,孙浩东负责帮小朋友拿要的东西,程依负责接待小顾客,收钱,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孙浩东走到快乐宝宝屋玩了,程依看见他走了,就烦负责了他要做的事。可当东东回来后,跟程依说道:“明明是我帮小顾客拿要的东西,这不是你玩的。”这时程依快哭了。
不知不觉,我们踏入工作岗位快两个月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知道这次接触的是小班的幼儿,有些激动但心里不免有点担心他们刚入园会发生哭闹的现象我该怎么处理。开学了,我们班充斥着哭声、叫声,我们也只能让让爸爸妈妈快点走,让他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只要对他们充满真心、爱心、细心、耐心与责任心,他们也会相信你。这几个礼拜下来宝贝们的常规很棒,自理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每天早上宝贝们对区域游戏都很感兴趣,有时候我观察到小朋友会有自己的想法搭积木,我们不应过度的干涉必须要怎样搭,而让他们自主性地搭,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开展角色游戏前,我们可以问问小朋友们你们举得你扮演的角色应该会做什么呀?这样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等。上了2个礼拜课下来,我们应该要运用儿童话的语言拉进与幼儿的距离,上课多与小朋友们互动,我相信通过我们与家长的努力,家园合作,将会更好地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健康地发展!
教师的角色——让孩子自由发展
上个星期三,我们班的俞欣磊小朋友拿来了一个可以变形的玩具车。当他拿出玩具时,班里的孩子一拥而上都要玩,当时俞欣磊不肯,别的孩子就开始抢。我一直在旁边关注着,并未出手制止。不一会儿,康康不小心把他的玩具车碰到了地上,一个轮子滚的老远,俞欣磊见状就大哭起来。张宇阳马上跑来向我告状:“金老师,康康把俞欣磊的车子弄坏了,这是轮子。”一下子有好几个小朋友都向我冲过来告状。我走过去安抚俞欣磊,并帮他把轮子装了上去,然后我就拿着车子变换各种形状,孩子们都看着大笑了起来,俞欣磊也破涕为笑了。为了防止别人再抢,我就宣布说:“现在,小朋友说出各种形状让俞欣磊来变。”此时,秩序开始好了起来。
玩了一会儿后
,曹峥也想玩。他就跑去跟俞欣磊说:“给我玩一会儿吧?”“等一下,我玩好了再给你玩。”曹峥又说:“你现在给我玩,明天我把我的机器车也拿来给你玩,好不好?”俞欣磊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答应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在我们成人看来并不起眼。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在同伴交往中很成功的一面。他们靠着互相讨论、互相协商,最后曹峥成功的到了玩具玩,不仅体现了孩子的友好待人、讲文明,有反映出了孩子的交际能力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让孩子自由发展也是一件好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一定要教会他们怎么做,许多事孩子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教师只要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在必要时做出正确的指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