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0-11-25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高兴兴的背着书包,跟在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身后,屁颠屁颠的走向学校的时候,我一生的悲剧就开场了。细想一下,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孩子,确实是没过几年快乐的日子。四五岁时,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们送到幼儿园,有的还是全托。孩子们从此就告别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有的孩子甚至一天到晚都难见父母一面,亲情对于他们来说,仅是一个冷冰冰的词语。爱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打了一个折扣的,尽管在幼儿园里也有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亲情首先应该是直观的感性的。
上小学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孩子们,不仅要面对枯燥的学校生活,还要发掘潜能,展示特长,因此,他们除了要利用周六周末的休息时间补习文化课外,还要学习什么作文辅导、二胡、美术等等,总之,没有时间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田野里狂奔,在小河里捉鱼,仰视秋天的苍穹遐想……他们比我们艰辛,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生活(请帮我找一个合适的词语)的重担,天真的心灵过早的蒙上了世俗的欲念,而把这一切强加个他们的,真是视他们重于自己生命的父母。
时光老人把他们送入了初中,三年虽不长,可是他们的鼻梁上已被眼镜压下两个深深的印记,思维已被牢牢的禁锢在标准答案这一铁桶之中。他们在走出初中的大门时,就已经被考试的砂轮磨去了棱角,成为了一个不断吐出产品的机器。
高中三年更是惨不忍睹,早上六点之后起床,晚上十二点前上床,成了他们永远的追求,一周能有一天休息,简直比共产主义实现还要遥远。不论是否考上了大学,走出高中的大门时,他们花白了头发,沧桑了双脸,而造成这一切的还是视他们比生命还重要的父母。
我也和全中国的父母一样,经常教育孩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而且始终坚信这样是正确的。我也经常鼓动孩子,没参加高考将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伤痛。读了黑柳彻子的文章后,我幡然悔悟,我错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而且错得很彻底,不论是对于孩子本人,还是对于以后他服务的社会。
在《窗外的小豆豆》中,小豆豆刚进学校时,对一切都好奇,而且很幼稚天真,她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不久,她被要求转校。她母亲在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后,没有一句责备她的话,把她转学到了巴学校。在这所用电车作教室的校园里,她做“错”了许多事,但没受到一次批评,孩子的天性尽情展示,她在成长中,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感情,坚定了意志,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黑柳彻子说,她就是小豆豆的原形。她现在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是造就不了黑柳彻子的。她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但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她没有把孩子的文化成绩看得至高无上,而是把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当作教育的第一要素,观客的说,她是正确的。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欲望太重,功利太重,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无疑与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为什么没能出现像Facebook的扎克·博格和克里斯·休斯,恐怕我们全社会都要深思。
建议我们的家长挤点时间看看黑柳彻子的小豆豆系列丛书,你们肯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把本该属于孩子的时间和快乐还给孩子,不要让我们再听到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的呐喊“救救孩子!”(趣祝福 WWW.zFW152.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中国人很注重教育,很多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但为了孩子教育的花费从不含糊。例如在北京,好的中小学所在地的学区房已经涨成天价。很多父母只看到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方面。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中小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了,而忽视了父母对孩子的传输与教导。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育儿女是父母的职责,主要的责任在父母,学校仅承担较小部分的职责。父母的责任是何等的重,没有一个人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像父母影响儿女一样。下一代的儿女能够带到什么地步,责任都在父母的身上。
新约圣经以弗所书六章4 节说,“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只要用主的管教和警戒养育他们。” 歌罗西书三章21 节“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免得他们灰心丧志。”这里对于父母的话比对于儿女的话更重,是特别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父母,而不注意告诉人应该怎样作儿女。所以,对于基督徒而言,在学习如何教育儿女之前,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学习作儿女的朋友
儿女们将来的情形如何,在于家庭里的空气如何。如果儿女们在家里,小时候得不着爱的培养,我们就是把儿女们带到刚硬的性情、孤独的性情、反叛的性情里去。许多的儿女,到年长的时候和人共处不来,就是因为在家庭里缺少爱的情形。因此作父母的人,要爱儿女,也必须学习作儿女的朋友。千万不要让儿女和父母生疏,不会接近父母。我们需要知道,朋友是交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要学习和儿女接近,欢喜帮助他们,让他们有难处的时候会告诉你,软弱的时候会请求你。在家庭里,父母若要作到一个地步,能够作儿女的朋友,这一个父母就没有错,就能作得好。
言传更要身教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想要将儿女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儿女不是在那里听,他们在那里看父母。所以,做父母的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的生活乃是撒种的生活;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撒种。加拉太书六章8 节“为着自己的肉体撒种的,必从肉体收败坏;为着那灵撒种的,必从那灵收永远的生命。”作父母的对儿女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对儿女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粒种子撒到儿女里面。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都必须为着儿女圣别自己,我们必须在他们前面走。
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
作为基督徒,我们是以主的教训和警戒来养育儿女。几个比较重要的点,一是帮助儿女有正确的雄心,就是要作爱主的人,不要作爱世界的人,叫他们看见为主受苦是高尚的事;鼓励儿女不失去志气,同时不骄傲,不以为自己了不得,学习服输与谦卑;给儿女拣选的机会,教会他们如何拣选;并教会他们如何安排事物。
帮助儿女认识神并接触神
我们希望儿女成为健康的人,就应该盼望他们能有健康的生命,能够热爱、珍惜生命。这就需要我们能领他们认识生命的源头—神。无论如何,我们人的作为实在有限。在对儿女的教育上也没有“成功模式”可以照方抓药。现在这个世代,即便是学校主流的教育也被恶者所使用,参杂进一些不法、不道德的观念。而孩子们和他们同龄的朋友们的接触也会使他们受到世代潮流的影响。这一切,我们只有借着祷告祈求,将孩子带到神的面前,求祂的怜悯;从孩子小时就陪他们祷告,帮助他们能够自己主观地来接触神;并且鼓励他们自己祷告。父母终将会过去,孩子成年之后,对他们的教育,父母更是有心无力。而神是我们一生的救主,祂一直陪同着我们,牧养我们。“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二三4)我们应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祷告的习惯,自然我们一生的大牧人就会亲自向他们说话,带领他们一生行义路。
我们该怎样正确的教导孩子?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为人父母后,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一、越位
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失位
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三、定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自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四、榜样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了解孩子,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想要干什么,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只有了解了、懂得了孩子的性格、兴趣、等。在以后才能很好的教育他们。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个很重要,当孩子们还没有什么判断力的时候,家长的每一言每一行对他们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日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孩子们往好的、有利的方面带。
小孩子的本性就是玩,你如果不让他们玩、一味的只是克制他们,这样做是很不理想的,家长应该教育他们,让他们合适的安排好玩的时间。例如:你可以让孩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后,再去玩,这样做孩子们会很高兴的,切记要给孩子自由。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其实学习很深奥的理论这时间段还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对即将学习的事物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了。让孩子产生兴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急是行不通的。
在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责骂、更不能动手打,要想办法同他们沟通,告诉她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沟通时要放低姿态,要让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同他们沟通,这样在交流时就不会有代沟了。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独立生活的能力都相当重要的。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对将来的生活是有相当大的帮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做的一些小事情上,要多加鼓励他们,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动力,会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过去,父母扮演的常常是严肃、不可侵犯的角色。有时候教育孩子语气难免会重了许多,这在很多家长看来还是“玉不琢,不成器”。其实,幼儿教育最忌讳的就是打和骂。有时候更加温和的语气往往能收获更加好的效果。
要了解孩子,就要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不要小看与孩子沟通这个环节,这也是教育孩子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沟通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所用的语气,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孩子最喜欢的五种语气是什么吗?
01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02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孩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03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04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
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宝宝食品)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05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
用更加温和的语气,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全惠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她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
她经常训练孩子们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精神,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全惠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要素。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
没有规矩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好。
没规矩,不成才。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有原则的孩子,并且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安全感丧失,从而失去进取心。
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和大众形成对抗,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对于鸟来说,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父母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从孩子出生到八岁,家长每天都跟孩子一起进行半小时的阅读,八岁以后,这样的孩子今后的发展就不需要家长操心了。”
很多人都说犹太人是聪明的民族,犹太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2000本藏书,进门的屏风就放满了书。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帮助孩子建立梦想
父母们应帮助孩子建立梦想,而不是强制兴趣。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生命极限的超越。最高分数、名牌大学只是奋斗目标。
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学习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能够预见未来,而牺牲眼前的乐趣;充满好奇、热情,探索未知世界。
建议家长与孩子分享“有质量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打开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让孩子获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培养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九大素质
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在于要养成九大素质,分别是: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美国对于孩子的研究,成功具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上,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容易取得成功。
做一个完善的人,需要培养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父母做到: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