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你会教育孩子吗?
发布时间:2020-11-26 教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关于教育书名:《你会教育孩子吗?》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这是我在某次逛书店时偶尔发现的,当时还没有什么关于教育的书籍,就买下来了,读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内容挺全的。以下是部分内容摘抄及读书心得。
一.健康是孩子成长的最大保证
健康的孩子永远是幸福的孩子,因为只有健康的孩子,才能最大限度的热爱和实现他自己心中的梦想。――摘自《卡特式孩子教育的忠告》
1.吃:会吃的孩子会长个
父母不应将食物当做奖励或惩罚的手段,应该把管教和食物分开;
孩子挑食,不可硬塞,吃饭是孩子的天性,强迫吃饭会把吃饭的感觉破坏;
不要过分担心孩子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
对于孩子的吃饭问题:1)尽可能耐心,时间将治愈孩子的许多不良饮食习惯。2)吃饭时尽量保持平静,不受打扰。3)安排最佳的进餐时间。4)餐桌上要避免争论。5)两餐之间少吃零食。6)不要对新的食物大惊小怪。7)不要强迫孩子吃饭。8)提供给孩子喜欢的食物。9)尽量不要给孩子他想吃却没什么营养的食物。
孩子吃太多会变傻,贪吃使人愚蠢;
用食物哄孩子要不得,吃饭时应尽量让孩子愉快的进餐,多鼓励孩子在吃方面的独立性,绝不能让孩子吃东西无定时,这样会使孩子变成无节制的人。
2.睡:宝宝睡得香,妈妈心里甜良好的就寝习惯并不是指每晚的睡觉时间相同,而是指每晚保持基本相同的就寝程序;
不要将孩子从梦中叫醒,甚至是噩梦;
1-3岁的孩子会常常哭闹不肯去睡觉:1)提前通知他。2)如果不是哪里不舒服,就任由他就哭。3)陪他呆在房里,做一些准备的功夫。4)强化上床睡觉的程序,比如道晚安。5)保证他想要的东西都在手边。
不要为了让孩子早起而早睡,反之亦然。
3.玩:调皮的孩子聪明
孩子的乐趣不只是吃喝,他们更渴望游戏;yjs21.COm
尽量让孩子多运动;
让孩子玩出名堂来,父母不仅是个角色,更是主谋,要担当指挥行动的重任;
在玩中学效果最好;
学会感觉统合训练:多听,多看,多爬行,多动手。
二.开发智力必须从早期全面抓起
孩子的最佳智力期,是全面培养听、说、读、记四种智力的幼童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让孩子在这几方面有所突破,就会为他的成长打下最好的基础。――美国教育专家泰勒《让你的孩子早日飞翔》
1.听:从6个月时抓起
先训练孩子先听懂话,懂得越早越多越好;
孩子5岁之前学会的语言是成年后语言的基础,语言的发展在12周岁前基本完成;
跟宝宝说话不是对牛弹琴,一定要多说;
不要讲儿语或重叠语,尽量使用规范正确的语言。
2.说:语言是聪明的第一表现
宝宝越早开口越好;
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2-3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3-6岁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教孩子儿歌,复述故事或卡通片,读诗,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发说话,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3.读:读书多的孩子智商高
读书是孩子的天性,可以经常为孩子买书当作礼物送给他们;
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
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读书的氛围。
4.记:培养孩子的好记性记忆的第一个时期:3岁以下的幼儿时期叫图谱时期,利用图谱对幼儿进行教育;
记忆的第二个时期:3-7岁是人记忆发展的关键期,以无意记忆为主,主要是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
记忆的第三个时期:入学后,在学校的正规教育下,有意记忆开始占主体;
加强记忆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你会倾听孩子吗?
你会倾听孩子吗?开卷有益,书还没看完的时候,我经常有这感觉。因为我面对一个爱打闹,爱发脾气的孩子,一直在寻求方法,虽然自我反省,但做的远远不够。倾听孩子,让我明白了,原来孩子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完满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人的关注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明白这一点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学会倾听孩子,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使他们恢复正常的思维能力,从而有足够的注意力来理解和接受成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上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在物质丰富的当今,一旦孩子哭闹着要某个东西,很多时候,为了让自己尽快摆脱麻烦,让孩子安静下来,我们会满足孩子,不会对孩子说“不”。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被“宠坏”了。本书第七章节,对孩子说“不”,也让我再次明白,学会倾听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很幸运,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在育儿的路上,我们不断的在学习,在探索,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很赞同,虽然文化背景,国情不同,但对于孩子,我们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铺平成长的道路,努力让自己成为好父母。
本书上篇孩子分8个章节,分别是专门的时间,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孩子恐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愤怒的时候、对孩子说“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下篇听你听我有4个章节,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诉说、再谈有效倾听:有效倾听的第五个原则、培养倾听伙伴关系、如何有效地帮助父母们。最后附录是作者帕蒂的信箱。
我现在也开始尝试用这些理念来对付我那淘气包儿子,希望自己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在成长的路上,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关注和喜悦。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长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种类型:包办一切
现象:父母一早起来做早饭、准备衣物、准备书包、反复提醒时间,以及这一天在学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从来不着急,反正如果耽误一会儿,父母会想办法(出租车是最好的选择)。致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没有独立性。
对策:应把责任交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二种类型:预留时间太短
现象: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直到最后时刻才叫醒孩子。孩子常常埋怨:“早干什么去了,要是迟到你和老师说去!”
后果:身体没有完全醒来,造成一天精神不好。同时,这样的孩子不会承担责任,致使责任心不强。
对策:用闹钟分清责任,把责任交还给孩子。
第三种类型:时间上欺骗
现象:7:00起床6:30开始叫孩子,孩子知道规律后会自己给自己留时间。明明是6。30,父母却说成已经6;50。这种欺骗没有一点儿作用。
后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拖拖拉拉。
对策:实事求是,并且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给孩子“一杯清水”,而不是“一杯充满泡沫的啤酒”,逐步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第三种类型;恐吓唠叨制造噪音
现象:“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这么不懂事!”…………
后果:轻则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重则孩子对父母的权威提出质疑,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身心有极大伤害。
对策:多半这样的家长不是合格的家长,亲子关系比较糟糕。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
叫孩子起床的正确步骤:
1.拉开窗帘,让阳光近来(光线刺激唤醒眼睛)
2.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降低温度唤醒身体)
3.坐在床边,盯孩子一分钟(享受人生幸福时刻孩子浅意识会知道享受“爱”
4.抚摩孩子(抚摩孩子头、后背、四肢“幸福感”+“爱心”唤醒皮肤)
5.语言表达(“早安,7点了,该起床了”时间要准确,不欺骗孩子)
6.允许讨价还价(“再睡5分钟”让孩子感到占便宜说话算数提前约定,有奖有罚)
7.自己承担后果(“再睡5分钟”违反约定,不再提醒,承担后果起床是责任心的培养)
8.随着孩子长大,逐步养成孩子自己起床的习惯
给起床——“上个高度”
很多孩子能自己起床,只是家长从来没有给他机会....
育儿心得:你会表扬孩子吗?
育儿心得:你会表扬孩子吗?
学习内容:表扬是对孩子的认同和信任,您学会了吗?(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4)
表扬是鼓励是认同是信任,不仅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及时的表扬是需要的,但如何正确地表扬小孩,是值的我们去深思研究的问题,因为表扬不好,会起反面效果.对此题目,我有很深的体会:
宝贝从小到大,我没少表扬她,从小宝宝开始就在各中生活琐事里找机会表扬她,例如:帮我叠衣服,我会说:“宝贝真乖”,画画的好,我会说“宝贝太厉害了,长大了,就成小画家了”,总之可以表扬的,我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去表扬她,也总能看到她得意的表情,但我渐渐的发现,她接受不了批评,比如:数学题目没答全对,错了几题,我叫她改正回来,她就不高兴了,说不答了;有一次讲新闻播报,我说宝贝,那句话这样说会更好,她就不高兴了,嘴一翘,说不播了,播报纸一扔,就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我越来越觉的表扬太多了,对她的成长反而起了负面作用,所以我就上网,找书,努力地给自己补充教育知识。
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大家分享一下:
1.表扬孩子不要太多,注意要掌握适度的量,而且要注意有表扬必须有适当的批评,不能只表扬不批评。纠正:现在宝贝做题目答满分了,我会说“嗯,这次宝贝认真答题了,所以全部答对了,下次也要用心答题,不能粗心,三心二意.有时候宝贝答错了,也没关系,宝贝努力再重答,答对了,一样的棒棒.”这样下次她答错的时候,就不会再发脾气,会耐心的再去重做。
2.表扬孩子要表扬孩子的行为,不要表扬孩子本身。纠正:现在宝贝帮我叠衣服,我会说:“宝贝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了,妈妈感到很幸福”,这会让孩子明白孝顺父母是一种个人美德,让会因为自己拥有了这种美德而开心。
3.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吝啬。纠正:现在宝贝画画的好,我会说“嗯,还不错,但如果这里再改进一下,会不会看起来更好看点呢?”
总之:表扬是要讲究技巧的,要发自内心的去跟孩子交流,只有在正确的表扬下,才会让宝贝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心得: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育儿心得: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学习内容:另辟奇径,不要要求孩子“听话“,做个会“听话”的父母的沟通要点有四个,您在生活中能做到吗?(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四卷P3-4)
有很多父母常常愁眉苦脸地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为什么他(她)老和我对着干?”这个问题在每个家庭里都很常见。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特别听话的乖孩子是假孩子。
二、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不会倾听孩子的话。所以要听话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先解释为什么特别听话的乖孩子是假孩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属于任何人,家庭和学校不是养鸡场,孩子不是家长的产品任由家长塑造。
2、孩子是自己身体、思想、感觉的主人。最了解孩子的人是他自己。
3、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阻碍和强迫孩子表达错误的信息。
4、对自己的事孩子有权选择。
好,既然孩子是独立的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那么孩子就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如果孩子什么都听父母的,那就是说孩子的思想被严重压抑,父母的潜在语言在告诉孩子:你不用思想,你不可以思想,听我的就行了。同时也是在暗示孩子:你做不了自己的主,你不行,你没这个能力。长此以往,后果是什么呢?
可能有的较真父母会说:我孩子和我想的完全一样,所以听话就行了。这就不是压抑孩子了吧。即使这种微乎其微的情况真的存在,那些话也应当由孩子的嘴说出,而非父母。
所以,我说:特别听话的乖孩子是假孩子,是压抑甚至丧失了思想和感觉的孩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然,孩子是不成熟的,父母很希望孩子听取自己的经验。我们在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前首先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的话只是给孩子的建议,所以孩子可能听,也可能不听。这就在于我们如何说了。所以孩子不听家长的建议主要原因是家长不会说,不是孩子的错。
不管孩子怎样用非语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都不要强硬制止“不要哭!要坚强!”“不准发脾气,发脾气不对”等等,孩子只是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没什么错,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情绪是流动的,平衡的。可以等孩子情绪平静后表示接纳孩子,引导孩子发火时最好不要伤着自己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