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
发布时间:2020-11-27 幼儿园需要说课稿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在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就要教会孩子自己吃饭,然后自己可以上厕所。
第二就是要准备上幼儿园的物品,首先要准备两条被子,一个溥的一个厚的,还有准备一个铺的被子,然后再加一个枕头,书包不要选择特别大的,孩子刚上幼儿园要在书包里放一条毛巾和一套衣服,这是孩子防止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尿裤时老师可以及时给孩子换。
第三就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给孩子吃一些清热去火的食物或小中药,刚上幼儿园孩子多多少少都会上火。WwW.YJs21.cOm
下面就是上了幼儿园怎么办,首先一定要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第一个接孩子,让他感觉爸爸妈妈没有不要他,然后带一些食物,刚开始在幼儿园怕孩子吃不饱,然后就是刚开始送孩子上幼儿园一定要坚持,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孩子身体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就要送,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幼儿园是必须去的,如果不坚持孩子会觉得上不上无所谓,刚开始肯定会哭闹,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小孩子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好的。
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孩子会很爱发脾气,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多抽时间陪孩子,然后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在幼儿园怎么样。
做到我上面的这些注意问题孩子上幼儿园就问题不大了,但是如果孩子突然有一些反常的举动家长就要留心,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里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是老师做了什么事,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接孩子时“五要”和“五忌”
“五要”是——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五忌”是——
一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二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三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和孩子分房独睡需要注意事项
和孩子分房独睡需要注意事项有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分床分房睡的现象很普遍。有些父母在孩子刚入托时就要求孩子分房独睡;也有的父母心太软,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还没有成功的和孩子分房。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其次是条件和环境限制。(有些家庭没有多余的房间)
在和孩子分房独睡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孩子第一次单独睡觉后,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可以关切地询问一下孩子他睡觉时候的感觉,解除他(她)的一些后顾之忧。对孩子及时给予敏感的关注,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永远是自己的安全基地,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一些“虎头蛇尾”的现象。
2、在分房初期,允许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切不可一刀斩断。妈妈可以陪伴孩子到入睡,睡前和他说说话,借机鼓励孩子自己睡觉,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为他(她)树立一个榜样;也可以考虑和孩子约定在单号日子里妈妈陪他(她)讲故事入睡,双号日子里要自己睡觉,逐步培养孩子自己入睡的习惯。
3、当孩子不肯妥协时,家长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可以借助老师一起来教育,并纠正孩子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如怕鬼、怕大灰狼等等。告诉他(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就在他们身边,但是自己也要学会独立。
宝宝刚入园家长需注意的事项
孩子刚入园,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这些表现是正常的。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所有孩子都会在一个月内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对此家长不必担心。
在入园初期,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哭闹得厉害而尝试停几天再送他上幼儿园。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使他觉得只要哭闹就会让父母心软。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将孩子的哭声抛在身后。也不要每天长时间地滞留在幼儿园内陪着孩子。这除了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无意义地延长了孩子的适应过程。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和他多交流,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多鼓励他。
家长在幼儿入园后该做些什么?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易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往往在开学两个星期里,经常会看到小班的门口哭声起伏,你哭我哭,你喊妈妈,我喊爷爷。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
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的很拘谨,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跟着父母要回家,每年开学,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少的幼儿哭上两三天就习惯了,可有的幼儿要哭上两个星期甚至更多,只是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
家长做法:这时请我们父母千万不能心软,一哭就没方向了,你应该送到老师手里后马上离开,要相信我们老师的能力,老师会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对你的孩子也要有信心,相信他肯定能行。千万不要舍不得,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被孩子一哭一闹就依了他不上幼儿园。也有的父母担心孩子,送完后绕个圈来到操场上,偷偷躲在窗子旁,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哭。你到没发现,可你的孩子却发现了你,一下子又哭起来了。这时原本安静的教室又沸腾起来了,你哭我哭大家哭,这给教师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希望我们父母在开两三个星期里配合好老师,并且尽量做到坚持让孩子每天按时来幼儿园,千万不要来一休二、三天,(排除身体不舒服)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好的。
2、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在幼儿的生活方面尽量帮助他们自理,让他们自己学着小便、大便(要学着叫老师),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把鞋子穿好,特别是吃饭,最好让孩子自己吃。如果孩子不自己吃,父母可以给他换了一把高椅子,规定他必须吃完饭才能下来,防止他边吃边玩溜下来;其次,全家人共同遵守规定,谁也不喂他吃,无任他怎么哭闹,吃的时间多长,一律要求他自己吃完。还有,要多讲道理少打骂。在他进步时及时给予奖励;比如给他剪一个小红花贴在门上。
3、不会与同伴相处
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很好相处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在家里,有好吃的一个人吃,好玩的一个人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为此争抢东西,使这些孩子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乐意把玩具借给别人玩,同时要爱护别人的玩具,同伴间不争抢,不打架,万一别人打了你要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千万不要象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吃亏了就告诉他以后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你到幼儿园后不要把玩具给别人玩等等一系列如此荒唐的教育。所以请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要以正确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另外:
1、在入园第一天,可以在宝贝的小书包里放一两个宝宝平日较喜欢的小玩具,告诉老师如果需要,可用来安抚;
2、入园初期,在园时间的阶梯过渡法:第一天午饭后接,第二天午睡后接,第三、四天下午加餐后接,第五天再稍推迟至下午4点接,第二周即为4点、4点半再到5点。通过采取这种早接、逐渐延长在园时间的办法,来缓冲情绪,平稳渡过焦虑期;
3、入园时,按照幼儿园的要求,给宝贝准备几件衣裤放在幼儿园里,以防初入园时因不适应而尿湿裤子,容易造成孩子受凉而生病;
4、在孩子入园前不是将重点放在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上,而应该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更重要的是要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做的要学会,暂时没学会的知道要用语言明确告诉大人;
5、入园前绝对不能有消极暗示的话语,幼儿都是极其敏感的,不能在孩子面前谈及入园后可能会发生诸多不利的情况等等,大人要首先端正态度,应该相信,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尽量要相信和信任老师;
6、无需不停地叮嘱孩子,特别是在入园的路上,“要听老师的话”、“在幼儿园不要哭”、“说话要大声”等等,想法都是好的,但却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是一种消极暗示,这类话说了也不会有什么作用,老师都会教的更好。
7、在家中,不要同孩子过多谈入园的事,少做思想工作,偶尔谈起,也要以平静而略带羡慕的态度与他简要谈幼儿园的事: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就象爸爸妈妈去上班;早上爸爸妈妈送宝贝去幼儿园,要在幼儿园里玩、吃饭、睡觉,下午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下班后会准时来接宝宝回家等。
8、入园前,全家人就要统一口径,必须定下了规则,大人不要过多地问这问那,如:今天在幼儿园哭没哭?早上吃的什么、中午吃的什么?老师教的什么歌、跳的什么舞?打架没有?……有些人喜欢每天将孩子在园中的吃喝拉撒睡、穿脱玩病哭问个遍,这其中有一些是消极暗示,是对幼儿园的不信任,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孩子的不信任,这种做法对入园初期的适应是极不利的。家长要以平静而略带羡慕的态度与他简要谈幼儿园的事,诱导其对第二天入园的向往。
9、幼儿接回家后,不要觉得他肯定饿了,零食一大堆随便吃,饮料一大瓶随便喝,这种“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的假定,是家长对幼儿园、对老师不信任的表现,乱吃一通,到晚餐时自然没有食欲了,许多家长可能又要追着喂、逼着喂、看电视喂、讲条件喂了等等,把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点独立性又给喂没了,得不偿失。好的做法是:从幼儿园回家后,喝点水,直到晚餐。
能够一一实践,条条去履行,的确需要全家人的通力配合。
管教孩子,父母需要注意的事儿!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的不正当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呢?要善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其中有几点要注意。
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孩子首先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时所采取的态度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重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凌驾在父母之上,是因为没有尊重父母的意识。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孩子做事情做得很好的时候,就及时表扬;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要严厉批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结果都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都有深远的原因。如果小时候孩子第一次顶撞父母,父母当作儿戏,以后再有冲突就很难取胜。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若你不能使一个五岁的孩子把玩具从地上拾起来,你就不可能在孩子步入青春期这个一生中反抗最激烈的时期施行任何成都的有效控制。”
纵容孩子无礼,等于埋下犯罪隐患。
2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
一次,我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大哭大闹,先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
我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要受苦。”我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我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后来,我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妈妈赢了,无理取闹的孩子输了!
如果妈妈心一软,买了那个玩具,孩子也就“没治了”。从此,妈妈将成为孩子感情讹诈的受害者。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纵容中学坏的!
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有些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一次无理取闹,绝不能让他得到好处,尤其是第一次。
3严厉的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
当父母与孩子的“激战”停止,孩子的胡闹没有得逞时,他会明白自己是“咎由自取”。这时候,孩子常常对父母做出亲昵的举动,这个时候往往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机。因此,父母不应该害怕冲突,或者在冲突时退却。我们要把冲突看成重要事件,因为它提供了跟孩子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时候谈话的效果多是其他时候无法达到的。
一番宣泄后,孩子往往想依偎在父母的怀里,父母应该张开温暖的双臂欢迎他。你可以耐心地和他谈谈,因为这个时候,你说的话他容易听进去。
对孩子批评过后,要适当鼓励,施以父母的温情,对孩子要求的合理部分要给予满足。这等于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父母否定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不恰当行为。
这样,管教孩子就有了一个充满爱的结尾。
冬天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注意事项
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冻着,引起感冒发烧。因此,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再去幼儿园了,直到明年春暖花开。
事实上,无论从身体健康发育的角度,还是心理发展的层面,家长的此种做法,都是个大大的错误!
第一,温度变化与孩子感冒发烧关系不大,不当穿衣才是罪魁祸首。
随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来加减衣服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儿童正处在快速身体发育时期,其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维持身体温度所需的能量释放也多于成人。
因此,儿童应当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学。但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家长更容易给孩子多穿。正常的儿童和大人一样,体内都有很好的恒温系统。只要不给他们穿得太多,其恒温系统就能很正常的工作。如果穿得太多,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孩子的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调,这样才更容易感冒。
建议宁可给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样,也不要多穿。有一个非常重要鉴别标准,那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凉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热,你应该将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热乎乎的,而且没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适。当然,也可以观察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没有红润。
还要记住,在寒冷的天气里,必须给孩子戴帽子,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发散的。
第二,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室外活动,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举措。
幼儿园的室外活动,能增强体质,让孩子少得病。经常让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儿童因适应冷热变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
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不仅有规律和保持足够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由老师组织活动,快乐无比,运动量会大大增加。冷空气中的运动,由于其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使孩子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
在家的孩子,由于一直待在温暖的房间里,其脸色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血气,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几率其实更高。
第三,0-6岁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对其心理发展都无比珍贵。
孩子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课程活动,与家庭中单调乏味的环境相比,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
0-6岁是孩子几乎所有方面发展最快时期(关键期)。尤其在脑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建构方面,只有将儿童置于具有丰富刺激(课程活动与师幼间及儿童间交往)环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丰富的结构。而结构合理与稳定,脑的功能才强大无比;而功能的强大,才能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仅就语言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来看,呆在家里一个冬天,其损失几乎无法衡量。在家里,成人与孩子间的语言交流,与有教师和同龄孩子的环境相比,是相当单调和贫乏的。而0-6岁接受性语言刺激和交流性语言影响,对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交往方面看,家里的环境仅限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而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儿童间,尤其是同龄儿童之间的交往,能培养孩子分享与合作的品质、自我意识的形成。
此外,孩子待在家里,会错过针对适龄儿童所设计的课程,这样的损失,是不可能有机会可以弥补的。
第四,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都无法长成能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的。
没有磨练,怎能茁壮成长?不能茁壮,怎能经风雨见世面?
将孩子放在沙漠里都能生存下来,那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功能,往大了说,是让孩子成才,对社会有用和作出贡献;往小了说,是要承担家庭的种姓血脉传递,生生不息。无论哪一种功能,我们都希望孩子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然而,我们做家长的,如果把孩子固有的本能都养育没了,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还怎么能够“齐家”和“治国”?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在孩子该爬时不让爬,该走不让走,该跑不让跑吗。岂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大肌肉协调能力发展受阻,走路能够把自己绊倒,受伤的几率更高。
因此,不要抱着“为孩子好”的心态,因为天冷就不送孩子去幼儿园。幼儿园的专业培养,能让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依然茁壮成长。
最后,科学养育孩子,还要注意有病用药。
不要一发烧就去给孩子用抗生素。普通的感冒,发烧是非常正常的生理过程。通常都要持续5-7天。发烧是白血球(军队)被动员出来,对抗和杀死细菌和病毒(敌人)的自然过程。因此,白血球高不是坏现象,是好事情。
普通感冒用抗生素退烧,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无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免疫力,即有自己产生白血球对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而你去用抗生素,就等于自己的军队不用,而使用“外来兵团”作战。这不仅会使自己的军队失去战斗力,而且,每次由于使用抗生素,而使孩子体内产生耐药细菌。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之家长注意事项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之家长注意事项
一、与宝宝沟通
许多孩子对于自己将要离开家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十分的排斥,在家里哭闹着不愿意去。这时,家长们不能狠心的把孩子直接送到幼儿园去哦!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给孩子说一说幼儿园的好处,比如:有许多小朋友,有许多玩具等。让孩子尝试1、2天的幼儿园生活,看看孩子的态度,让孩子慢慢接受上幼儿园才好!
二、培养孩子的合群精神
在家里可能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偶尔有亲戚家的孩子来和孩子玩耍,而在幼儿园却有许多小朋友,因此有的孩子会害羞、怕生而不懂得融入到小朋友玩耍的队伍当中去,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入园的头几天,陪伴在孩子身边,鼓励孩子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耍,当孩子尝试几次成功之后,他就能更好的融入的群体活动中去了!
三、给孩子准备充分的生活用品
孩子在家里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可是在学校里,孩子众多,老师们可能会照顾不周,所以家长们应该给孩子备齐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杯、换洗和保暖的衣物等,并且写上名字,做到专人专用。这样做不仅干净卫生,防止疾病传播,还能避免孩子之间的争抢打闹。
四、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
家长们可以有意的培养宝宝的交往技能,例如:自我介绍、交谈时的礼貌用语,以及培养宝宝乐于分享帮忙、爱心友好的性格。在家里家长们可以适当的让宝宝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帮忙妈妈浇花、自己收拾玩具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宝宝乐于助人的精神!
五、家长们摆正自己的心态
家长们不能因为自己太过忙碌或者觉得孩子腻烦,而执意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也不是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学到什么专业技能。而是从小让孩子学习与人接触,让孩子在群体中获得快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玩耍,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玩!家长们不应当抱有太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的,给孩子造成压力,应该告诉自己,孩子去幼儿园小班就是去快乐玩耍的!
宝宝上幼儿园不仅能让家长们安心的工作,而且还能让宝宝获得更多的快乐,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克服害羞、孤僻的性格。所以要送宝宝去幼儿园的家长们快快记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