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小老师
发布时间:2020-11-30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老师教育笔记 小班老师教育笔记玩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我们每天和他们约定安排好一种活动。如:周一:搭积木,周二:捏橡皮泥,周三:折纸……在这每天都变化着的活动中,孩子们不同的机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今天的桌面游戏是折纸时间,有的孩子已乖乖地拿过纸开始折着啄木鸟、房子等。可是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就忍不住了,他们折出飞机开始在教室中飞翔、遨游。于是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啦,骚动也开始。这时,我看见平时不太说话的琪琪正在认真地折青蛙,这可是以前小朋友很少有人会折的。我马上请琪琪到前面来:“今天,老师想请琪琪来做小老师,教小朋友折青蛙。你们想不想学?”“想!”在一片响亮地想字声中,小朋友赶快坐好,手里拿着折纸,在期待的眼神中,开始了小老师的教学。
虽然孩子的教学不可能如同老师般的清晰,需要老师在一旁帮忙。可是小老师教得投入,下面的学生也很认真得学,没想到一遍下来,居然有半数的孩子学会了。然后我再请这部分学会的孩子做小老师,教旁边不会的小朋友。就这样,孩子们成功地学会了折青蛙。“老师,我下次也教小朋友折电话,当小老师,好不好?”丁丁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主动请缨,真让我惊奇。而同时其他的几个孩子也纷纷说:“老师,我会折衣服……。下次我来教大家折,好不好?”……没想到,孩子们的热情这么高。“行,以后我们每次都请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不过小老师教得本领必须是以前我们小朋友不会的,谁有新本领,就请谁做老师。”[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就这样,每周一次的折纸变成了孩子切磋折纸能力的时间。几周时间下来,发现这招还真奏效,折纸本领大了,秩序有序,朋友间的交流不但多了,同时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老师我想当“小老师”
孩子们都长大一岁了,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表现的欲望尤为突出,但是也有个别孩子不善于表现自己,鉴于现状,为了增强孩子的表现能力,于是我就请孩子来当“小老师”,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但是总是那些听话的孩子来当小老师,而很少让那些调皮的小朋友。这一次,依旧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忽然,我听到了一个很大的声音:“张老师,让我当一次好吗?”我回头一看,是平日里活泼调皮的哲哲,正眯着俩只小眼睛看着我呢,“那,你愿意做一个乖孩子吗?”“愿意,我听话了,(*^__^*)嘻嘻”,“如果从现在开始好好表现,下一个,就请你当小老师,好不好,要说话算话呀?”“好吧,张老师”边点头边答应着。结果很好,哲哲很乖的当上了小老师,也遵守纪律了,而且我在集体面前还表扬了哲哲,哲哲高兴的笑O(∩_∩)O~了。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都需要表扬和鼓励。老师应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女儿当“小老师”
吃过晚饭,女儿又开始忙上了,帮我收拾桌子,摆好小椅子,准备好纸和笔,这时我和家人就做好,等候5岁的女儿来给我们“上课”。原来女儿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都要充当我们的“小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说儿歌,讲故事、画画等有时还学他们班上三位老师的样子,给我们讲一些简单的道理。并且讲的非常认真,我们呢,对这位小老师也不敢怠慢。当“小老师”是女儿每天都非常喜爱的活动,我想也是多数孩子喜爱的活动,我觉得让孩子充当小老师有许多好处,首先孩子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在幼儿园学过的东西,反复加以巩固练习,其次,可以增强孩子的勇气,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女儿当“小老师”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正确地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以便及时发现尽早纠正错误,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都能乐趣和收获。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感到,老师和家长应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支持孩子当“小老师”并帮助她们做得更好。
让孩子当小老师
让孩子当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这件事难在一个度,和孩子之间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你孩子之间没有了距离,他就会就此放纵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当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当作小孩子。对于成熟的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人世沧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模式的老师来说。把自己当小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很幼稚的事情。所以,让小孩当老师最难的就是教师的心态。
今天下午活动课,练习鼓号队开始了。我觉得不能像往常一样做局外人了,因为我不会,所以要学习。这时,我没有找同事教我,而是让我们班的小君教我。她是老队员了,学习得很扎实了,从她的演奏和眼神中可以看出那份难得的自信。小君教我的时候非常的认真细致,也很有耐心。可是,我的心却一直游离在千里之外。练了一次又一次,她从不放弃,用心以及耐心仿佛看到了在讲台上的我,是我不得不认真学习了。
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小孩,一个学习者。没有转换角色使我很难学会。最后,我做到了。同时,我也领悟到了让孩子当老师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可以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老师教育的辛苦,当学生不用心学时,老师要花费很多力气。贵在积极。所以,他们就能学会珍惜课堂,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老师放下姿态和学生相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相反还可以增加师生之情。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能更有效的锻炼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让他更有信心的去了解更深层的内容。
从这以后我会经常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甚至连课外阅读也让那些做得满分或者是接近满分额同学来讲解。发现他们讲解非常清晰、到位,只是语速快了一些。在下面倾听的同学也异常认真(jy135幼儿教育)起来了,补充质疑也增加了很多。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学习不积极的人。很多时候,我只需补充一下他们讲解不清楚的地方,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堂课下来很轻松,一天下来精神满满。
我也想当小老师
下午点心时间,彧彧第一个来到小桌前,看了看碗里的面条,皱着眉头,拿起勺子舀了一小勺,送到嘴边舔了舔又放进了碗里。望了望一旁吃的正香的希希,他深吸一口气,凑到碗边,一勺一勺把面刮进嘴里,时不时还偷瞄几下一旁的“竞争者”······为了带动孩子们吃饭的积极性,我们规定,吃饭第一个吃完的,可以当小老师发小贴纸,实施下来效果还不错,孩子们吃饭的兴致高了不少,希希每次都吃第一名,已经连续当了两次小老师了,看形势这次也不例外。
“老师,我吃完啦!”彧彧走到我跟前笑着说,“我是三个吃完的哦!厉不厉害啊?”“彧彧进步咯!吃的又快又干净,给你点个赞!”我竖起大拇指在他额头上比了个赞。“那我可以当小老师发小贴纸吗?”期待的小眼神看着我
,真不好意思拒绝啊!“下午的小贴纸放学前才发喔,明天中午吃饭你吃的又快又好,就能发小贴纸啦!”“可是我也想当小老师。”要不要破个例满足他一下?那比他先吃完的孩子怎么办?再说吃完点心就发小贴纸,估计放学前就被他们玩丢了·····见我没什么反应,彧彧搬起小椅子对准绿线坐了下来。
孩子们吃完点心,我照常和他们玩起了手指游戏。这时,我发现平时玩游戏一直处于游离状态的彧彧竟也有模有样的做着动作,实在难得。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鼓励鼓励他,盼望他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专注呢!“彧彧做的真好,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做好吗?”我拿出一把小椅子放在我旁边,眨眨眼示意彧彧过来。没想到当“小老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平时他可是坐不住的啊,不影响别人就不错了,哪还盼望他认认真真地坐下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呀!我的小算盘算是打成了,彧彧的“小老师”当得有声有色,之前一些懒得动手的宝贝也跟着“新老师”动起来了,我很欣慰。
多给孩子鼓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关爱他们,认同他们让这些“小老师”“小帮手”们在称赞中不断的进步!
让孩子当“小老师”
作为老师好想听到家长们谈论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歌曲。
可是,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孩子从来不说,一问三不知?只有等到开放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
为了让家长们能够对孩子在园学到的内容有所了解,我们利用家园栏跟家长们做了公开,可孩子回家后主动告诉家长的还是不多。
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何不尝试新的方法,让孩子回家当“小老师”。
于是,我经常让孩子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背古诗,做各种表演等。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总是一小部分。
于是,我又利用每天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帮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当“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自己的家人,并对他们说,老师要向家长们做调查,比一比谁当的“小老师”最好。
唉!这个办法还真灵。
第二天早上果然有好多家长美滋滋的告诉我,昨天晚上,孩子在家给我们当小老师,教我们学唱歌、背古诗了等等。
我听了家长们的反映,心里很高兴,这可谓是立杆见影了吧!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人,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会表现的更好,甚至“发挥超常”。
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因此,让孩子当一下“小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工作中的一种可行的策略。
我也要当小老师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会有上进心、有表现欲的,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不管是听话的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就看老师会不会正确引导。
一次在上美术课时,我让刘凯和李小惠帮我给小朋友们发物品,一个发油画棒,一个发图画本,因为他们两个在班内比较大,所以我经常让他们帮着发放物品。这时,只听田小可说:“老师,我也愿意当小老师给小朋友发本子。”我一听一愣,只听孩子们都抢着说:“我也要当小老师发本子!我也要当小老师……”唔,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原来孩子们认为帮助老师发东西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而且孩子们还称他们为“小老师”啊!看来每个孩子都愿意帮助老师发东西啊!
听着孩子们的声音,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真懂事,都想帮老师的忙,那咱们来轮流当小老师好不好?”小朋友们高兴的齐声说:“好!”“那我们每天选出两个小老师,帮老师发物品,收作业,但是,每个小老师都必须在班内起带头作用啊,咱们比一比,谁这个小老师当的好!”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起来。
在以后的几天里,孩子们都非常听话,我们选出的小老师也都干的不错,就连平时很内向、比较调皮的孩子也抢着帮老师做事。这样既帮了老师的忙,又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面对孩子的表现欲,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机会,然后去正确引导。从而让所有孩子的表现欲都得以展示出来。(寿光市田柳镇王里幼儿园董金芳李奎荣)
争做好老师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血的教训。可这背后也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逻辑以及对这种逻辑的消极认同,这不是文明、公正的国际社会的逻辑。包括“弱国无外交”,这都与“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文明规则相抵牾。我们如何思考事实,我们如何揭示因果,这背后首先是思想。创生新的思想需要以思想为基础,正如库恩所说“理论始于观察,但观察中渗透着理论”。据我有限的观察判断,我国中小学教师缺少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不够丰富,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富于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得极端一点,把“教育”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创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开发的应有之义。而要能创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就需要一种文化眼光、一种道义的承担、一种思想的积淀。
让孩子来当“小老师”
我班有一个小朋友非常聪明,他叫董建昊,他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就是,没等你说完,他就插嘴。有时,我刚讲个开头,他就叽里呱啦的讲个不停,若连其他小朋也一起上。在课堂上,有时根本不听我的话。
这一天,我们喝水的时间到了,我刚说:“小朋友我们喝水的时间到了。”我还没说完,董建昊就大声喊:“男孩别去,女孩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上了保暖桶。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然后,我宣布,今天我让董建昊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董建昊大声喊:“女孩先去喝水”他的话音刚落,根本没有一个人听他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上我班的那么多人的声音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得见吗?只听你说了。董建昊听了以后,红了脸低下了头。从此以后,董建昊改掉了他的坏毛病。
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