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要投稿

“拔苗助长”之悔

发布时间:2020-12-07 幼儿园工作计划之班级配合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拔苗助长”之悔

今年,优美一同在小姨的金果果艺术幼儿园上学,终于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了,她们无比开心,每天都盼着见面,也没有了以往上学的恐惧了,或许是因为小姨在幼儿园,或许是两人在一起,总之一切总算雨过天晴了。

因为怕两人坐在一起爱打闹,上课会开小差,所以我希望老师将她们分开坐。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但听说,只要不注意,她们俩又会不由自主地坐在了一起。老师说,两人很是在乎对方,如果批评小优,小美就会帮忙;如果批评小美,小优也会生气。呵呵,没想到两人出门在外倒是很团结,就是在家却总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宁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也不愿给彼此,唉。

小优上课,反应敏捷,表现活跃,总能跟着老师互动,还比较大方。但小美就稍逊一些,反应也敏捷,只是不敢大声说出来,与老师互动较腼腆。

其实小美现在课堂上的胆怯也与我有关,以前她比小优还要大胆一些,都怪我在她读幼儿园时的一个错误决定。当初选幼儿园,跑遍了大半个纸坊,最后决定在哆来咪幼儿园,就是看中那里的老师热情有礼,耐心细致,年轻有朝气,幼儿园的园风,园貌也还不错。(小优爷爷因嫌离他家远,没有在此读,而在原金果果幼儿园就读。)本来小美也没上过幼儿园,就报读了小班,可是开学那天,送小美到教室,整个教室哭声一片,此起彼伏,有的小朋友竟然两岁不到,小美一进去就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想小美本来也不适应,小朋友一哭更是引起了她的共鸣,于是我突然决定让她读中小班,说了半天,老师终于同意了,就这样只上过两天学的小美便进入中班学习了,因为中班没有小朋友哭,她也没有哭,我总算放心了。只是经常听外公说她每天临睡时都哭着说明天不上学,早上起床也不肯上学,一个学期下来,只有星期五放学是最开心的,在中班的一个学期里,她虽然也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感觉她变得胆怯了,话也少了。我也隐隐觉得她是不是读中班,压力太大了,因为毕竟年龄也太小,一点基础也没有,而别的小朋友都是上了一年小班的,相比而言,不论行为能力,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都比同班小朋友要弱一些,因此她会慢慢变得不自信。我很后悔让她读中班,虽然当初的选择并不是为了拔高,只是出于让她不哭,早点适应,但一不小心还是掉进了拔苗助长的圈子里。幼儿上学不适应,哭闹,是她们成长的必经之路,还是不要一步就跨过了,虽然小孩子不学爬行也会走路,但即使会走,他的行走稳健吗?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年小美依然和小优一起读中班,我并不希望她们在幼儿园里学多少知识,写多少字,我只希望她们在幼儿园里快乐成长,能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快乐,学得快乐。

每次接优美,我都会对她们的老师说,如果我们优美每天回家都是快乐的,上学都是开心的,课堂上是自信的,你们幼儿园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不能拔苗助长


育儿不能拔苗助长

今天用童车推着孙子出去溜达,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用一种带子牵引着孩子。细看那带子做工还很精细,说明是商品(不知道是什么人为了挣钱而发明的)。带子有两个套,套在孩子两个腋窝下,大人往上提着,这样孩子就被迫直立着。看那孩子不情愿的被大人提着托托捞捞往前走,脸上满是不情愿的表情。我看看车上的孙子,心里疼起那个与孙子差不多大的婴儿来,于是追其根来:“你这是干什么啊?”

那位年轻的母亲满脸通红的告诉我:“都16个月了,还不会走,一般大的孩子都满跑满颠儿了,只好用这个方法了。”我又好气又好笑对她说,你忙什么啊,到会走的时候就自己走了。又问她孩子到医院检查没有。她说检查过了,发育一切正常。我告诉她,每个孩子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先会走,有的牙齿出得快,有的先学会说话,只要没毛病,顺其自然好。她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解下那条带子,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我孙子可可也遭受过类似不公平的待遇。她妈妈在网上和书上查了好多资料,看到可可到正常会爬的时候没爬,她着急了,说可能缺钙,还要到医院检查,我没让。结果,十几天过后,爬得比同龄的孩子都快。到了出牙的时候,他妈妈又着急了,又要采取什么措施,我还是说不着急。孙子也争气,小牙不出则已,一出就是上下八颗。十一个月左右,她妈妈又犯嘀咕了:怎么还不会走啊?说也怪,他妈妈这话没说几天。可可的奶奶--我老伴,一天发现一个很大的惊奇。她告诉我,刚才可可离我有四五步远,我低头擦地的时候,也没看到他爬,不知怎么突然扑到我怀里了。我猜孙子又给我们惊喜了。就抱起他放到他奶奶说的沙发角落边上,然后,就用他喜欢的玩具逗引他。果然,他趔趔趄趄猛跑几步奔过去。这一下,我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他也高兴地拍着一双小手乐得十分开心,大有十足的成就感。这就所说的由爬行动物变成直立行走的“人”了吧。这都是自然的过程。

孩子成长还是应该顺其自然好,孩子没发育到那一步,拔苗助长的做法,有伤孩子的自尊心。也对他的成长不利的。婴儿天赋禀性、成长环境和其他一些外界条件不同,必然在发育上呈不同状态,只要没大毛病就不要心存什么疑虑。也不要和周围的同龄孩子攀比,更要用冷静的科学的态度对待那些所谓的育儿书籍和网上的一些育儿方法。再说,那些育儿方法参照的地域也不相同,他们所谓的科学方法有多大参考价值,应该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古代“一母生十子,九子不相同”的说法,告诉我们育儿方法要结合实际,讲究区别,不能盲目仿效和使用。

莫对孩子拔苗助长


莫对孩子拔苗助长

时下,幼儿学英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令家长们尴尬的是,如今有不少早教双语读物中的英文单词难认,有些单词的难度甚至赶超大学水平。(太原晚报3月6日)

不能不感慨今非昔比,上世纪80年代,我上了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现在呢,咿呀学语的孩子就会背英语单词。其实不光学英语,还有识字、算术等,更有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会背唐诗宋词三字经之类,其博学程度令人惊叹。这就是早教的结果,好吗?看似挺好,实则未必。

对于早教,我国一直存在争议,赞成者认为开发智力,反对者认为揠苗助长。谁对谁错姑且不论,有一个事实却不容回避,那就是早教以牺牲儿童的童年为代价。童年本应自由成长、尽情玩乐,现在却被很多家长无情剥夺,从会说话起就学认字,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上各种兴趣班,至于上了学,更是无休无止地学习。不可否认,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一台“学习机器”,玩乐没了,童真没了。不知有多少家长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孩子要教育,但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合理的教育计划,就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小学生报了很多兴趣班,学得太多太杂就难免顾此失彼。若再因为过度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则更是害莫大焉。

所谓学无止尽,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舀一二瓢饮。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这件大事上,应该多点儿理智,少点儿盲从。早教或许必要,但不能不加选择,早早地把孩子绑上学习的战车,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孩子的成长之乐里,或许不会排斥学习,但对强迫,一定很反感。

拔苗助长还是赢在起跑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按照这一政策,现在学校普遍执行的是截至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儿童可以入学,而9月1日出生的孩子,则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学。在这一规定下,出现了让孩子提前出生的事情,出现了孩子回幼儿园复读的事件,这一切,都是政策“惹的祸”?

许多家长为了升学赶时间

许多准妈妈的预产期是9月初,可是为了孩子将来上小学年龄能赶上“末班车”,许多准妈妈愿意“挨一刀”,纷纷在8月31日选择剖腹产,提前让宝宝出生,这样就出现了8月30日、31日出生的宝宝多,而到了9月1日、2日则出生率骤然下降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按照《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小学入学年限须年满6周岁,具体时间就卡在9月1日,这一规定让许多只差几天就满6岁的孩子无法当年上小学,哪怕出生只晚一天,也必须多等一年,所以经常会有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是9月以后出生的,明年才能上学是不是晚啦?”“差不多7岁上学是不是又给耽误一年了?”因此,不少父母考虑将来孩子上学的因素,选择提前剖腹产,提前将宝宝“赶”出妈妈肚子。

带着同样的忧虑,许多已然9月出生的孩子家长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孩子能够顺利上学,为的是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不足岁的孩子回幼儿园“复读”

9月1日入学的规定,着实难住了不少心急的家长,也卡住了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孩子,像家住北京朝阳的菲菲,眼看平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都背着书包走进了小学,而已经上完学前班、5岁半的菲菲却因为年龄不够不得不再次走进了幼儿园,成了幼儿园里的“复读生”。

“虽然已经上完幼儿园了,但因为年龄差两个月,没能升入小学,但也总不能让孩子一直在家呆着吧,而且两个人都忙,也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所以只能让孩子再重上一年了。”菲菲的父亲何先生面带焦虑地对记者说。本来,何先生是想在给孩子小学报名时托一下熟人给报上的,但是没想到因为报的人太多,最后事情没有办成,只能再把孩子送回幼儿园。“现在的教育,6岁上一年级,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即便顺利的话大学毕业也要22岁了,要是再接着上就更大了,走上社会晚对孩子没好处。从孩子的前途方面考虑,也希望孩子能早上学就早上学。”

而这种现象,在北京市已不是个例。而家长们觉得,孩子经过幼儿园、学前班的学习,已经能认不少字了,也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学习还是赶早的好,而且,耽误了一年的时间,对家长孩子来说都是损失。正因为如此,许多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提前上学,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落下,不惜改了户口。

医生说应遵循生理规律

针对“抢着生”、托关系、改户口这些现象,许多人认为现行的小学入学制度是“导火线”,小学的入学条件不该卡得那么死,而且,现代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已经今非昔比,孩子们接受知识时间应该提前,因而旧时制定的入学条件该改了。是这样吗?而家长的心急火燎,究竟是真的为孩子好,还是在拔苗助长呢?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赵大夫说,从孩子成长的规律看,5岁和6岁孩子相比,其实心智发育的差距很大,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都达不到上学的要求,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在6岁前就开始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如果孩子5岁时就上学,由于大脑发育不够成熟,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方面。而且勉强上学很容易出现其他方面的障碍,如自理能力、动作水平、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还容易造成心理问题,早上学违背成长发展规律,切莫草率行事。

北京昌平区京华幼儿园的何光敏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门规定的小学入学年龄不是随心所欲确定的,而是综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等科学因素规定的,符合孩子从食物到图片再到文字符号的认知过程,假如过早上学就是将不符合其智力水平的内容强加给孩子,多数情况下是学不好的:“过早上学,如果成绩不佳,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影响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何老师建议,家长应尽量在3岁时才让孩子进小班学习,并逐步升入中班和大班。“儿童应注重培养的是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而非一时的知识积累,避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北京市培红小学黄欣副校长告诉记者,现在国家规定的一年级学生入学的年龄是6周岁,截止到8月31日。他们每年招收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遇到不少孩子不够年龄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入学,对于年龄比较靠近的孩子,尽管学校已经根据孩子的情况酌情招收了一些,但仍然无法满足家长的要求。但是,黄副校长同时也强调,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目的都不同,年龄小的孩子往往适应能力不足,容易跟不上。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最好还是按照学校规定来,循序渐进的上学。“实际上,小学对孩子年龄限制是有道理的,从儿童生理、心理方面的发育状况看,满6周岁这个年龄是孩子入学的最佳年龄。这时,孩子在心理发育方面也日趋完善。如果提前入学,在低年级时还是会显得有些跟不上,比如在行为表现等方面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孩子满6岁上学为好。这是依据我国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慎重确定的,有其合理的科学性,不是简单一句‘旧时制定’就可以否定。人为地提前,拔苗助长,看似赢在起跑线上,结果往往输在后半程。小学入学条件该不该改?涉及成千上万孩子,需要慎议。教育需要尊重规律,不能报上即兴一评,误导家长情绪。”

拔苗助长可能扼杀孩子潜能


如今,希望子女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以求早早挖掘潜能。但幼教专家提醒家长,挖掘孩子潜能并不是让他们学这学那,更不能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而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家长心态

挖掘孩子潜能就是多学习技能

上午,笔者来到设于华东师大“儿童心理咨询辅导与潜能发展师”的培训现场,发现这次培训不仅有幼教人士,还吸引了不少白领家长前来,而家长前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考证书,而是为了帮孩子挖掘潜能前来“取经”的。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对于挖掘孩子潜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暑假到了,我给孩子报了3个培训班:舞蹈、钢琴和书法”,家长刘女士告诉笔者,女儿今年6岁,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才想通过各种培训来挖掘孩子的潜能。“我的孩子虽然只有20个月大,但我身边不少同事的小孩才上幼儿园,家长就带着孩子去上各类补习班”,一位参加培训的年轻妈妈也告诉笔者,看到身边家长都这么“努力”,自己也在考虑要不要使用相同的办法。“于是就想通过这次培训班,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和教育方式”。

专家忠告

拔苗助长反倒可能扼杀孩子潜能

对于家长的良苦用心,专家提出忠告。“儿童早期潜能开发不等于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学这学那”,华东师大国家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部负责人曾祺表示,过早地逼迫孩子学习过多的技能,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甚至有可能扼杀孩子的潜能,可能会得不偿失。曾祺解释道,虽然孩子的早期经验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真正的早期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这同时也是培养习惯教养的重要时机。

儿童心理学及潜能开发资深教授刘金花也提醒家长:“不少青少年犯罪是由其心理疾病引起的,而又有大部分的心理疾病是小时候就埋下的隐患。”她表示,家长重视“一切从娃娃抓起”的同时也要重视一切从自身出发,与孩子一起成长,多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

13个月宝宝不会走,妈 妈拔苗助长


13个月宝宝不会走妈妈拔苗助长有了孩子后你会发现,身边的纠结妈妈们很多很多,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纠结事。就这么来说吧,从宝宝出生到抬头、翻身、坐、爬、走、出牙情况等等,妈妈之间总愿意比来比去,其实每个孩子会因自己个体的成长发育不同,也有着不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按照书本上写着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这个标准来成长。或早或晚,这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标准,到了该月龄即便不会其本领,也并不代表孩子有问题、呆笨。尤其是当妈妈的,更要稳住气,不要总和其他家的孩子相比,相信孩子自己,到一定的时候他肯定也可以的!

就拿走路这事来说,xx从8个月开始正式爬行开始,直到13个月期间,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是自己满地爬,为此我也遭受到许多反对的声音,在外面爬多脏啊?就让孩子在地上爬,多凉?衣服裤子不都爬完了么。。。孩子爬行的阶段其实是很宝贵的,谁会说孩子不会走之前就一定要在屋里呆着?天气好的时候,带xx到户外,免不了要爬的嘛,只要注意口腔的卫生,避免一些危险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自在爬,我一点不去阻止,并且还很鼓励她。

人家都说孩子过了周岁基本上就会走了,xx过周岁的时候还是整天爬来爬去,我也没有着急,心想着早晚都会走,急啥?多爬爬对大脑平衡发育有好处,爬去吧!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要走还不会走的时候最累人,整天弯着腰领着走,栽栽歪歪的,那腰都不是自己的腰了。我要说的是,xx在自己会走之前,几乎没有用我们去领着她走,都是一直在自己爬,或者自己扶着沙发、床头、柜子在走,全是她自己在摸索,直到13个月的那一天,突然就会走了……

这不,前几天遇到一位妈妈,宝宝13个月了还不会走,不免有些心急,按她的观点就是怪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训练他。训练?走也需要训练吗?她说那可不呀,每天在学步车里走走,或者大人领着胳膊多走走,怪自己工作忙,没功夫训练,所以13个月了才不会走。一边说着还一边给我做示范,每次一拽儿子的胳膊练习走路时,孩子都极其不情愿,伴随着哭咧咧的声音。宝妈严声喝斥,赶紧走几步,笨样儿你瞅你!腿伸直,好好走!

我在一旁直劝他,让他爬呗,爬多好,他愿意爬就让他多爬,才13个月你着啥急呀?她说:你不知道,我身边朋友家的孩子比他小的,人家都会走了,就他不会,急死人!每次看着宝宝从我身边爬过去的时候,我都积极地鼓励他,加油!继续爬,爬得真快呀~不知是我明白宝宝的心,还是看得出我为他加油,宝宝冲我开心的一笑,笑的我脸上开了花,甜蜜蜜的。

妈妈拔苗助长的做法我不是很赞同,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成长过程,尊重每一位孩子,其实也是爱孩子的表现。

拔苗不助长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暑假已经开始了近一个月了,一个月以来,不断有孩子的家长或者亲戚朋友问我,放假应该让孩子学些什么?弹琴?珠心算?英语?还是绘画?每每到了这时候,我都感到非常无奈,我理解各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在当今社会,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但在某些错误观念的作用下,在一些盈利的私人教师或者机构的诱导下,幼儿教育畸形了,越来越向小学教育靠近,而家长们却还没有醒悟,只是在盲目的跟从。不经意间,孩子们童年应该享受的乐趣就被家长们生生的剥夺了。

万物发展都应该有了其自身的规律,儿童的发展也是一样,我们必须遵循孩子们自然发展的规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发展,教育部新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继续教育时王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这本《指南》,让我对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它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拔苗助长的恶果,就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讨厌学习、畏惧学校。本应该按照本性快乐地游戏、唱歌、跳舞、画画,到处跑、到处玩的孩子,现在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学艺。这会让他们从小就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一种惩罚,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一旦如此,再想纠正过来,就非易事了。就像朋友家的一个孩子,他害怕上幼儿园、害怕接近老师,因为每天回家,爸爸妈妈就会问他:“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如果他回答不出来,那他的父母就会贴上一个“没乖乖上课”的标签,然后取消他玩游戏的资格。就这样恶性循环,他更怕去幼儿园了、更抗拒学本领了,天天在家掰着手指等周末,当他知道马上要放暑假了,别提多开心了,然而他不知道,放暑假了爸爸妈妈要安排新的本领让他去学了。我不知道他小小的心灵里会怎么想,但我想,他一定不开心,心心念念的暑假只是换了个地方学本领,对一个渴望游戏、渴望玩耍的6月孩子来说,该有多难过多失望。

看着一个个小小的孩子带着不情不愿的心情去学习各种本领,我真的很不忍,因此我觉得教育部及时发布《指南》,非常有必要。著名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也指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他呼吁人们谨慎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别违背儿童教育的“自然教育”原理。今天,我们的幼儿教育同样需要谨慎、再谨慎,真正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拔苗助长苗不长,我真心的希望各位家长,停止“拔苗助长”,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抢跑”好心办坏事 拔苗助长不是真教育


“抢跑”好心办坏事 拔苗助长不是真教育

最近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一话题火热,但家长们都在说:只有自己家孩子幼儿园快乐的玩过来,上小学就明显差一大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啊!但从老师的眼里看出幼儿园“抢跑”的行为是什么效果呢?以下是一年级的老师所见所感。

去年秋天,我接受了一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我梳理出几个关键词:筋疲力尽、茫然、困惑、无奈。我喜欢用事实说话,先说汉语拼音教学。

开学伊始,我在家长中做了问卷调查。虽然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但都接受过系统的汉语拼音教育。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暑假还安排孩子进辅导班,接受“小学预科”培训,其实就是学习一年级语文、数学教材。所有这一切,只能称之为“系统”,决不能称得上“规范”。所以满眼可见,孩子们朗读不规范,发音不准确;书写不规范,随心所欲;拼读不规范,南腔北调……我虽然不懂幼儿教育,但我深知幼儿教育决不能等同于小学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纯粹是好心办坏事,是在帮倒忙。

孩子们个个天真无邪,他们以为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对课堂兴趣不浓,老师在炒剩饭给他们吃,哪里还有好胃口?思维一旦形成定势,矫正起来有多难啊!一年级语文教师忙着教学生对口型,练发声,纠正学生东倒西歪的坐姿,纠正他们不正确的书写习惯,累得焦头烂额。教学进度上不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苦了孩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样产生的巨大浪费,简直是一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

再来说说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也不乐观,几乎是汉语拼音教学的翻版,突出地表现在学生书写汉字不规范,倒顺笔现象非常严重。举一例:学生写“口”字,不是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上横来封口,而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更有甚者,竟然用画圈圈的方法来书写“口”字。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让人哭笑不得。至于汉字中特有的美感,学生更是不甚了解,要想重新唤醒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不得不花大力气。

教育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教育为什么要“鸠占鹊巢”、越俎代庖?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构筑孩子的人格长城!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学生人格教育的缺失。缺失了也许不是坏事,但如果出现了偏差,则更令人担忧。

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们教育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头悬梁,锥刺股”,他们甚至会背诵《千字文》和《弟子规》里的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并沾沾自喜。私下里我和孩子们交流,发现他们个个理想远大、志存高远,却唯独少了一份童真、童心和童趣!

我知道,我的课堂导致他们昏昏欲睡的原因有许多,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还不够生动,还不能贴近他们的心。成功的课堂总是趣味课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过度夸大前者,很容易导致后者的萎缩和沉沦。这是不是许多孩子怕学、厌学的原因呢?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把他的小孙女从一家幼儿园转到另一家幼儿园,原因是公办幼儿园从来不进行单元测验,也不考试。我啼笑皆非。我的朋友是一名科级干部,在本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代表了时下许多人的做法。许多幼儿园为了生存,为了吸引家长的眼球,不得不在所谓的“教学质量”上花功夫,有的甚至还会请外教来任教。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所谓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得不举起白旗。当幼儿教育也拜倒在分数的石榴裙下,教育还有出路吗?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老师说:“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的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年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童年的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周国平老师话说得婉转,是给教师和家长留面子,其实这种恶果早就显现出来了,只是大家都不说,保持集体沉默。

文章来源: //www.laolaishao.com/y/5265362.html
《“拔苗助长”之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难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复制内容

相关推荐

  • 拔苗助长的故事 1、拔苗助长主要内容 宋国有个农夫嫌禾苗长得慢,把自己田里的稻苗拔高,回家后对家人说今天可累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帮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去看时,禾苗都枯萎了。 2拔苗助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
    2021-04-25 阅读全文
  • 说课稿: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说课稿 我参赛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综合活动《拔苗助长》这个活动将语言和音乐有机的整和起来。大家都知道成语是我国的。象“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往...
    2019-12-12 阅读全文
  • “拔苗助长”何时可止? “拔苗助长”何时可止?今日中午老板请客吃海鲜,公司小,我们请客吃饭的事儿还真不是很多。这次的原因是老板的儿子小升初考上了有名的一所私人初中,今日已报名成功,不算培训费啥的,三年初中不少于六万元,其实不...
    2020-10-22 阅读全文
  • 拔苗助长心得感悟 寻找优质文章可以尝试看看“拔苗助长心得感悟”。 感言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并激发他们的反思,当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就可以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目前内心的想法心得,在平时我们要学会写好一篇干呀。请留意本文中的注意事项和提醒!...
    2023-08-11 阅读全文
  • 拔苗助长故事700字 撰写文档已经是我们工作常见的任务之一,范文的帮助对我们越来越大了。优秀的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写作方法,也许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类型的范文了吧!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整理了拔苗助长故事,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23-01-01 阅读全文

1、拔苗助长主要内容 宋国有个农夫嫌禾苗长得慢,把自己田里的稻苗拔高,回家后对家人说今天可累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帮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去看时,禾苗都枯萎了。 2拔苗助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

2021-04-25 阅读全文

《拔苗助长》说课稿 我参赛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综合活动《拔苗助长》这个活动将语言和音乐有机的整和起来。大家都知道成语是我国的。象“自相矛盾”“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往...

2019-12-12 阅读全文

“拔苗助长”何时可止?今日中午老板请客吃海鲜,公司小,我们请客吃饭的事儿还真不是很多。这次的原因是老板的儿子小升初考上了有名的一所私人初中,今日已报名成功,不算培训费啥的,三年初中不少于六万元,其实不...

2020-10-22 阅读全文

寻找优质文章可以尝试看看“拔苗助长心得感悟”。 感言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物,并激发他们的反思,当我们在经历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就可以写篇感言,记录自己目前内心的想法心得,在平时我们要学会写好一篇干呀。请留意本文中的注意事项和提醒!...

2023-08-11 阅读全文

撰写文档已经是我们工作常见的任务之一,范文的帮助对我们越来越大了。优秀的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写作方法,也许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类型的范文了吧!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整理了拔苗助长故事,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2023-01-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
下载全文
拷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