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维大于我的想象
发布时间:2020-12-09 幼儿想象力的活动方案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孩子们也很感兴趣!因为-----从中我能得到很多意外的惊喜。虽然它不像刘谦的魔术那么神奇、魔幻,但孩子们一样崇拜其中的变化,惊叹其中的奥秘!
今天上午第二节作的实验:如何把铁钉从水中的小卵石中取出来?我出示的道具有:盛有水、小卵石和小铁钉的透明玻璃瓶,广口玻璃瓶,勺子,磁铁。看着道具,孩子们很自然的想到:用勺子捞出来。
林雨馨马上举手:“可以用手拿出来!”“这个方法非常好,可是有点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指头。”我补充说,但是他已经脱离了老师出示的工具,值得表扬。
张怀元发现了桌子上的磁铁,这时他像找到了新大陆一样,很激动:“老师可以用这个把它们吸上来!”实验结果证明,不但能吸上来,更神奇的是,“磁铁还没到底下,小钉子就飞上来了”刘晨帆和小朋友议论道。
张俊豪好像想到了更好的方法,着急的说:“老师,可以用网子把它们捞出来!”“可以把钉子捞出来吗?”我问。“把网子放在瓶口上,让后把水倒出来(过滤)!”能有这样的解释,让我感到很意外,很惊喜!“这个方法也很不错,把水倒出来,再把小石头和小铁钉(分开就好了)。”经过提醒,孩子们还是能够补充的。
“谁还有其它的方法?”我乘胜追击!
林雨馨举手:“可以用一个长长的泡沫伸到杯子底下,把钉子扎到上面,让后拿出来。”听到这样的想法,我很得意,也暗自窃喜,因为孩子的思维已经放出去了,而且超过了我的想象!
杨静凯:“可以用胶带,把钉子粘上来!”实验之后,胶带不粘了,可孩子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们想过了,做过了……
给孩子一桶水和一把沙子,孩子能帮我们找到广阔无垠的大海;给他们一朵云彩,孩子们会还我们一望无际的蓝天,有这样的回报,我们何乐而不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上周吃完午餐后,我和孩子们到外面散步。今天阳光灿烂,天上白云朵朵。孩子们也特别高兴,边走边说。突然有个小朋友说:“丁老师,你看天上的云彩还在走呢!”我一听,孩子观察真仔细。何不让孩子看一看天上的白云呢。“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天上的云彩还有什么变化?”一石激起千尺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丁老师,你看那云彩像雪娃娃!”,“那是个小白兔!”,“是个恐龙!”,“那是个鲨鱼!”……
孩子们闪烁着明亮的眼睛盯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嚷着,天上的白云不时变幻着姿态,孩子们不时着惊奇地说着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其中有块白云慢慢变淡,散开去。浩浩小朋友说:“丁老师,你看那云彩消失了。”我听了
,打心底里高兴。孩子们被天上的白云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块淡黑色的云彩飘过来了,太阳躲在它后面。凌凌小朋友说:“丁老师,你看太阳到那边去了,那边一定很暖和。”看,孩子多有想象力啊!
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我想这是我们能做到的。
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今天下午户外活动,我孩子们用大纸箱玩开汽车的游戏。老师当指挥员,孩子当司机,在游戏中司机要听指挥员的口令,看指挥员手里的信号灯来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只听平时特调皮的世轩喊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车没油了,怎么办呢?”其他司机听他这么一说,也嚷嚷起来:“我的车也没油了,我的车也没油了。”做为指挥员的我马上问:“没油了这可怎么办?车没法开了。”只听聪明的志国说:“开到加油站去加油。”“对对对,到加油站去加油。”孩子又模仿到加油站给车加上油,车子又开动了
,在接下来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又想象出了很多新的玩法,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不一定按我们规定的模式去死板的玩,孩子们可在游戏中大胆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的新玩法,会更加增进游戏的乐趣,不要局限、捆绑孩子的想象力,无论在任何活动中,让孩子去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吧!只要他们玩的高兴学的快乐就行。
对不起,宝贝
离园时间快到了,我让孩子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忽然,小波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的小本本不见了?不知被谁拿去了?”听孩子这么一喊,马上龙胜说:“是家琪拿去了,在她的书包里,我看见了”。听孩子们这样一说。我记起在下午活动的时候,曾记得看见家琪的桌上是有个小本本,还挺精致的,我在心里也泛起了嘀咕:“这孩子怎么就改不了呢!就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说过她好多次了,近段时间没有报告她的,我还使劲的表扬她不乱拿别人东西了,今天老毛病怎么又犯了,哎!真气人。”
不容我多想,我把家琪叫道我面前,摸着她的头说:“家琪,你是个乖宝宝,怎么又拿小朋友的东西了,我们不是说好了,以后不随便拿朋友的东西吗?”家琪抬头看着我,大声说:“我没拿,是小琪给我的,我不知道是妮可的。”听孩子这么一说,我忙询问小琪是怎么回事,经过了解,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妮可把小本本送个小琪,小琪又转手送给了家琪,妮可把这事忘了,结果就说自己的小本本不见了,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我弄明白事情的经过后,我及时表扬了家琪,并向孩子诚恳道歉道歉。
小孩子的话的确半真半假,作为老师要学习学会琢磨分析孩子的话。正确对待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点滴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冤枉了孩子,伤害了孩子自尊,只有这样孩子才生活得开心舒心,健康快乐成长。
可爱孩子的新思维
一进我们的活动室,你就会被一个机灵的男孩所吸引,他的双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欲望。每次的活动只要他有兴趣,他的小手一直高举,别人不知道的知识他也能说出一二。午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一直能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看,那里专心看书的不就是他吗?玩具旁投入地搭玩具的也是他,排队了一直动个不停,还一直扑倒在地上去的还是他,真的是个能静又能动的孩子。散步的时侯,我们被草地上的一切新鲜事物所吸引,我们一起观看着蚂蚁合作搬食物,看蜘蛛、看小鱼……“罗老师,你看柳树的叶子呀”,一个孩子的声音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注意,“这些叶子怎么了呀?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洞洞呀”,“肯定有坏蛋做的”,“是小虫做的”……“小虫子在哪里呀?”我也寻找起罪魁祸首来,可是没找到,我放弃了,又关心起其他孩子的新发现来。“快看,坏虫子在这里”他激动地拿着一片叶子跑了过来,一看真的,这片叶子的反面停满了黑黑的小虫子,原来吃柳叶的是这些坏家伙。“你是怎么发现的呀?”我问,“我先看见这片叶子有一个小洞,摘下来一看就发现了”,我们都被他的新发现所吸引,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看这些黑黑的小虫……午睡起床后,我们又扯起了这个话题,问问该怎么对付这些虫子,他的思维最活跃“拿小棒把虫子打死”,“不够高怎么办?”我问,“请直升飞机帮忙,用水把他们冲下来……”他一次次地想出新的方法。
开启孩子的想象之门
潘奕霖是我班一个白白净净的孩子,每天都充满阳光的来幼儿园。
他对每一件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
第一次发现,还是在一次户外活动上……这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围坐在地上,刚刚做完游戏《丢手绢》,孩子们自由交朋友,做游戏时,只见他们有的在玩手绢,有的在玩大尾巴,有的在玩二人三足,有的就继续坐在地上自己玩。
这时,一个正趴在地上,一只脚向后翘得高高的孩子,引起了我的主意,我跑过去看,原来是晓依小朋友。
我蹲下身子,问她:“你在干什么呢?”一听到我问=她,连忙把身子转向了我,还用两只小手做“v”字,放在头的两边,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是大蝎子”听他一说,我仔细看了看,还真得挺象的。
一个孩子竟然有这样的想象力,我惊奇极了。
连忙称赞了他一番,我就继续引导他并召集其他的孩子,“想想还能用身体表现出那些动物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看看你们还能表演些什么?”看着孩子们的小眼睛在转,我知道都在动脑筋呢,一会儿,一只小鲸鱼出现在我的眼前,接着又来了一只大龙虾。
潘奕霖说:“我来当海洋王子,你是侍卫……”孩子们玩得不亦悦乎!哈哈,我真得很惊讶,孩子们竟然能想象出那么多的动物,还用肢体语言表演了高难度的动作。
潘奕霖居然能有那么强的领导能力!真是孩子的想象力可为谓强矣!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更富的想象力,只是没有开发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阅历知识,能够运用有力的方法,去开发、引导、启发我们的孩子。
这个要求很高,我们不怕,只要努力了、去做了,我相信,打开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快了。
我们幼儿教师应抓住每个机会!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质!努力开启每一扇想象之门!
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
幼儿的想象基本上是以无意为主,他们的想象是一种联想,是由感知到的联想起有关的形象。
它受一定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而有意想象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首先要从幼儿的无意想象入手。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和小朋友一起到操场散步,当孩子们抬头看到天空时,广阔的视野给孩子们带来了愉快的情绪。
这时。
孩子们有感而发一些议论,这就是幼儿的无意想象。
我抓住这一想象的意识,进行启发,鼓励孩子去仔细的观察利用视觉的感受去大胆地想象。
小朋友观察后说:“天空象一块蓝色的布,”、“天空上有许多的大绵羊”、“天空上有许多小羊在奔跑”、“天上有一个张大嘴的大狮子”等,孩子们在观察中争论着,在争论中想象着。
老师适时地加入给孩子的想象推到了高潮,并启发小朋友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积极地想象着。
这样使孩子想象得到了深化,在活动和观察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
假日的儿童乐园热闹极了,绿茵茵的草地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游戏设施都在吸引着孩子们。小朋友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开小电瓶车,有的坐旋转飞机,还有的坐跷跷板什么的。侄子乐乐在我的带领下,一口气玩了好几个项目,我看出他有点累了,就提议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一下。喝了几口果汁之后,乐乐又准备去玩儿了。这回该玩什么呢?他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秋千上。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架秋千上坐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妹妹,妈妈陪在她身边,正慢悠悠的推着秋千。而另一架秋千上则坐着一个比乐乐大一些的小男孩,他看起来是个玩秋千的老手,不仅自己就能荡起来,而且荡的很高。两个小朋友都玩得很高兴,真让乐乐羡慕,可是他们看起来没有想走的意思,什么时候才能轮上我玩儿呀?“姑姑,你说秋千好玩儿吗?”乐乐问我。但他的眼睛一直盯着秋千,意思是让我帮帮自己的忙。“你想玩秋千呀!可是一个小朋友已经在那里玩上了,你对他说:让我玩儿一会儿吧。你想象他会怎么样?要是你一直站在那里不说话的看着他玩儿,那他又会怎么样呢?要是你希望姑姑帮你玩上秋千,那姑姑会怎么做呢?”
也许是我从荡秋千的小男孩身上有所悟,我忽然觉得乐乐的依赖心太重了。我看出乐乐很想玩秋千了,便下决心让他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才对乐乐说了这番话。我问完以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乐乐虽然没有做声,但显然他在想我刚才说的话。
过了好一会儿,乐乐径直走到秋千那里。他先是看着小男孩,引起了小男孩的注意,然后用商量的口吻说这个小朋友说:“等你玩儿完了,让我玩儿一会好吗?”结果呢?正如他预想的那样,那个已经玩了半天的男孩很痛快的答应了,而且让乐乐没有想到的是,那个男孩立刻就让了位子,跑开了。乐乐坐在秋千上,向我招了招手,看他的样子真是开心极了。
通过想象可以在头脑中设想事情讲如何进行,会有哪些结果。交往是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的行动会引起对方的相应反应。我利用乐乐想玩秋千的机会,促使他对将要做出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做了一番想象。乐乐则运用自己的想象,成功的进行了一次人际交往的活动。
我想说:遇到适合的机会,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请他设想一下,别人在和自己交往的时候,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举动。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通过想象自己解决问题。
请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集体活动时,我拿出一张画有太阳的图片问孩子们:“画上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孩子们回答道,我又问:“看到这个太阳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说实话当我看到这张太阳图片时,看了又看也没想到有什么感觉,觉得就是一太阳。之后我又问我们同班的毕老师,她扔给我一答案“没感觉”,课前准备教案时一直琢磨这个问题,孩子们能回答出来吗?事实证明我太小看这群聪明可爱的孩子了。
当我问出:“看到画上的太阳你有什么感觉时”?孩子们立马情绪高涨、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子航大声地告诉我:“有种热热的感觉”,思羽说:“我觉得这个好像是早上刚刚升起的太阳”军晓说:“这个太阳没有光芒”,滢倩说:“这个太阳没有嘴巴没有眼睛也没有胡子”,佳诚说:“我觉得太阳公公应该是黄色的”……还有好多好多不同的答案,令我惊喜非凡。
这不由得令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杂志,讲一个教授走进高中班级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圆”再没有其他的答案。走进中学班级,同样也在黑板上画有一圆圈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同学们回答道:“欧(英文字母)”,走进小学,也在黑板上画有一圆圈问孩子们这是什么?答案是“零”。当教授走进幼儿园问小朋友们时,得到的答案相当丰富“圆圆的饼干”“妈妈的眼睛”“扣子”“太阳”“月亮”等等等等。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奇妙想法,他们的思维就是一超大的想象空间,可以随时飞出地球,越过时空,有时候时我们成年人所不能及的。因为岁月的磨砺,大人们的激情和想象力早已被冲刷得一干二净了。
所以作为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大脑里条条框框来制约孩子们的思维,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梦想,这样才能给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玩得更尽兴、更自主、更活跃。
给孩子留一片想象的天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留一片想象的天空”!
“孩子们都是艺术家。
”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是对无规无距的儿童画的质朴原始之美这一真谛的真实表达。
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没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
当他们对世界有了认识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了绘画:一些线条、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
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
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时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
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人们往往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画中表达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
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的能力,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
记得有一次发生的事永记我心:“看你画的什么呀,又是你瞎画的吧?你怎么不把老师教的画给妈妈看呢?”(因为她看见旁边的图画画的比较好)上次上课时,鹏鹏小朋友的妈妈到教室里来接她,他兴奋的指着自己的画给妈妈看,妈妈却说:“你画的什么呀?一点儿也不象。
”妈妈板着面孔指责他,我看见鹏鹏本来兴奋的小脸一下子冷了下来,妈妈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向了她,他噘起了小嘴。
我立刻走过去问清原因。
原来,妈妈看到孩子的画上除了太阳、房子、大树和小草外,还画了许多乱糟糟的图案。
妈妈看了就不高兴地指责了她。
我看看鹏鹏紧张的小脸,我连忙拉着鹏鹏的手说:“鹏鹏还真聪明,刚才画画时告诉我说画了好多奥特曼和怪兽,老师还请鹏鹏把自己画的奥特曼是怎样打败怪兽的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了呢!鹏鹏讲得可好了,是不是?”“对!”鹏鹏得意地说。
接着,我和鹏鹏妈妈谈了一会儿,告诉她按老师的意愿画画固然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但若孩子能画出自己的所想所见则更有意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得以发挥。
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要抓住孩子们创造契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不少教师在教育中重视了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甚至有的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尝试创造时,总不停的纠正他们:“噢,这看起来不象汽车,我教你画吧。
”或者是“蝴蝶怎么会说话呀,又在胡思乱想了”等等,这些批评只会带来相反效果,令孩子们觉得他不能把一件事做好,自己想的都是错的,慢慢地便会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便不愿创造什么了。
这种缺乏自信的感觉,会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成人具有积极的创造性的自信,而孩子是没有创造精神的,这样,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在童年时代便被一些没有鼓励的批评抹杀了。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表达。
在评价儿童的艺术表现和作品时,应接纳和肯定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表现欲与自信心,避免对儿童的艺术作品予以否定,限制或干涉。
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
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创造中得到创造的快乐成果。
关于“给孩子留一片想象的天空”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