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多玩”运动无限精彩
发布时间:2020-12-10 幼儿精彩故事 幼儿园精彩说课稿 精彩幼儿园工作总结情景描述:
运动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操场上,今天我们要在平衡区进行游戏,在活动之前保育员和孩子们已经把轮胎和平衡木等材料连接在了一起,整个环境的创设一如以往,一直是如此的布置的形式,分散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奋的投入到了游戏中。从平衡木到轮胎到铁罐,孩子们一步一步跨过去。过了一会,我发现在平衡桥周边的轮胎少了一个,仔细一看原来是调皮的蒲东东,只见他推着轮胎往前跑,而且不是平常那样滚,他还把一个小罐子放在轮胎内部,滚起来罐子也滚了起来,还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只见他玩的非常开心,也吸引了其他的孩子的目光。
情况分析:yjS21.COM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场景创设对孩子而言已经不怎么感兴趣,长时间每周都是如此,没有什么改变,并且平衡区的材料也不是特别丰富,轮胎总用来让孩子跨进跨出、走上走下。轮胎基本上都是以踩踏这种玩法形式呈现,孩子们也已经乏味了。并且随着运动经验的丰富,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加强了。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孩子们开始学会自己思考并进行探索,今天的轮胎变身可能就反应了孩子这一点。
发展心理学说“人的发展是有阶级性的,每个阶级都有不同于其他阶级的发展特殊性。“幼儿阶段正如皮亚杰描述的:“阶段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象征性符号功能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据幼儿思维的这一特点,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物的一种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在“物多玩”育活动中,重在“玩”,而“玩”更好得开展有赖于游戏。游戏可让幼儿在没有外界评定和压力下,自由地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试验,进行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象征性思维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幼儿的幻想能力及创造性也同时得到发展。自从进入中班后老师都能感受到孩子活跃的思维,更喜欢探索了,喜欢尝试摆弄各种器械,有时候他们的玩法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所以在以后的运动活动中老师也要加强和保育员的沟通,商量场地的摆放,请能力强的孩子参与到设置的环节以及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改变场地的设置,吸引孩子运动的兴趣,激发孩子更多的新奇有趣的玩法。
看似单一的器械,鼓励幼儿一物多思,一物多变,不断开拓幼儿的思路,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在一物多玩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一物多玩”让运动无限精彩!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呼啦圈的“一物多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玩什么,怎么玩,则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呼啦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自从呼啦圈热在我们幼儿园掀起之后,考虑到孩子年龄小,骨骼、关节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一实际情况,此活动的进行应因势利导。但是,由于孩子们热衷于玩呼啦圈,若用简单限制孩子们玩的办法并非上策,那该怎么办呢?我尝试着引导孩子们“一物多玩”的办法来引导,带领孩子们“看谁的玩具玩法多”的活动,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件玩具想出多种不同的玩法来玩。
如此,只见有的孩子把呼啦圈当铁环推着玩,有的孩子把呼啦圈平放在地上跳圈圈,有的孩子将呼啦圈挂起来进行投准练习,有的把呼啦圈一个个隔开一点距离竖着玩钻圈游戏,还有的孩子则用呼啦圈的不同颜色摆成了彩色图案和奥运会的会旗五环等……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很高,大家能积极地动手动脑。
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拿到一件玩具都能举一反三,常常看见他们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玩具的新玩法,孩子们从单一的一种玩法,积极探索“一物多玩”。此类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孩子们合作探索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积极创新的精神。
点评
别小瞧孩子们,倘若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所创造的能量也是不可小觑的。你看,汪老师就让孩子们“发明”了那么多的呼啦圈玩法,更重要的是启迪了孩子们对玩具“一物多玩”的想象力!(汪作菊)
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快乐无限多
我们与孩子度过了快乐的两周,这两周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这个主题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都围绕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展开。
我们开展了艺术活动《一盆红樱桃》,幼儿用手指点画的方法在宣纸上点画又红又好吃的水果,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活动。
我们开展了音乐活动《苹果歌》,听着好听的音乐,提起篮子来到果园里摘果子可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呀,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摘果子,可高兴了。除了苹果我们还一起摘橘子、摘葡萄、摘梨子呢。
社会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更让孩子在看一看、说一说、闻一闻、吃一吃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己剥橘子,和朋友一起分享橘子的快乐,也知道了吃完橘子,橘子皮要扔进垃圾桶,也要洗手的习惯,做一个讲卫生的小朋友。小禾手里拿着半个橘子,我说为什么不吃掉或者吃不完可以放到盘子里,她告诉我要带回家给妈妈吃,妈妈喜欢吃橘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小禾让孩子们学习到了她与他人分享的好榜样,爱父母的好榜样。
我们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视听区观看动画片《水果宝贝》《果宝特攻》,建构区搭一搭我喜欢的《水果乐园》,把手工区绘画的《水果大家庭》放进建构区又是一道风景线。生活区还有家长为我们提供了漂流的水果图片给幼儿认识欣赏。品尝区可热闹了,香蕉、苹果、橘子、小番茄等丰富的水果制成了水果沙拉,孩子们一起动手切一切拌一拌,一边动手操作一边与他人分享,快乐无限多。
晨间锻炼活动笔记:一物多玩
晨间锻炼活动开始了,凤凤小朋友今天选择了跨跳区。她对我说:“我很喜欢玩羊角球。”她走到玩具架旁,拿了一个大大的羊角球,然后愉快地开始玩球了。她坐在球上跳着玩,她跳的速度比较快,她只是用一种玩法。后来,她对跳的玩法兴趣降低了,走到一旁去休息了,她开始观看同伴的活动。这是,我发现了她的心态,我想让她去尝试其他的玩法,就走上前去对她说:“想一想,这个球还可以怎样来玩呢?”她想了一会儿,对我摇摇头,没有想出来。这是,旁边的一位小朋友想出了夹球跳的方法,他把球放在两条腿的中间,夹着球往前跳。凤凤觉得很好玩,就学着同伴的方法把球夹着跳。同伴的想发让凤凤受到了启发,后来,凤凤也想出了一种新的玩法:把球放在背上当靠垫来玩。其他的小朋友觉得她的方法很有趣,也都把球当起了靠垫,只听见一个小朋友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玩,一点都不累。”
这次活动之后,我想:单一的活动方法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降低,而且让幼儿长时间玩一种方法会让幼儿出现疲倦状态。因此,不同的玩法能够吸引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引导幼儿创编新玩法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非常可贵的,还能使幼儿受到启发、扩展思维。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观察,关注幼儿的运动方式以及对运动的兴趣,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与心理,再对幼儿提出要求与建议。要鼓励幼儿主动向同伴学习,共同分享新的有趣的运动方法。教师还可以将幼儿设计的方法进行归纳,以便在以后的游戏中让幼儿共同学习。
教育随笔:器械一物多玩
户外活动开始了,我带孩子们玩了集体游戏后,就让孩子们分组自选器械进行游戏。张艺凡小朋友选择了羊角球器械,她对我说:“我很喜欢玩羊角球。”她走到玩具架旁,拿了一个大大的羊角球,然后愉快地开始玩球了。她坐在球上跳着玩,她跳的速度比较快,她只是用一种玩法。后来,她对跳的玩法兴趣降低了,走到一旁休息去了,她开始观看同伴的活动。这时,我发现了她的心态,我想让她去尝试其他的玩法,就走上前去对她说:“想一想,这个球还可以怎样来玩呢?”她想了一会儿,对我摇摇头,没有想出来。这时,旁边的王文轩小朋友想出了夹球跳的方法,他把球放在两条腿的中间,夹着球往前跳。张艺凡觉得很好玩,也学着小朋友的方法把球夹着跳。同伴的想法让张艺凡受到了启发,后来,张艺凡也想出了一种新的玩法:把球放在背上当靠垫来玩,其他的小朋友觉得她的方法很有趣,也都把球当起了靠垫,只听见一个小朋友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玩,一点都不累。”
这次活动之后,我想:单一的活动方法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降低,而且让幼儿长时间玩一种方法会让幼儿出现疲倦状态。因此,不同的玩法能够吸引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引导幼儿创编新玩法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非常可贵的,还能使幼儿受到启发、扩展思维。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观察,关注幼儿的运动方式以及对运动的兴趣,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与心理,再对幼儿提出要求与建议。要鼓励幼儿主动向同伴学习,共同分享新的有趣的运动方法。教师还可以将幼儿设计的方法进行归纳,以便在以后的游戏中让幼儿共同学习。
幼儿园小小自然角,创意无限多
3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生意盎然的季节中,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把小小的自然角装扮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首先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所谓人多力量大。请家长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作花盆材料,制作出丰富多样且又具有特色的花盆,并在亲手制作的花盆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家长们都相当支持我们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满腔热情中纷纷行动起来了。
紧接着我们班内两位老师商量,决定把原本在走廊内的自然角搬至小阳台上。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植物终日照不到阳光的缺陷,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的动手欲望。自从自然角搬家以后,我发现整个自然角“活”了起来,宝宝们蹲下来、踮起脚、排着队和小花小草亲密接触,和小动物们亲密对话,播撒了爱的种子。植物们在阳光的沐浴下也越发地葱郁起来了。我们在收到家长带来的动植物的同时,发现种类颇多。于是我们给每位小朋友的盆栽中插上一个爱心小牌,上面有孩子的姓名和植物的名称。并且给植物们分分类,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草本植物、水培植物等。下一步就是请孩子们来照料这些植物宝宝了,让孩子们与这些动植物对话、交流,用心去呵护它们。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创意设计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小角落,变成一个充满生机、郁郁葱葱的绿色小天地,从而使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走进自然的一个多彩空间。我们给这个小小的角落取名为绿色伊甸园,代表着孩子们美好的乐园,也希望孩子们在这样一个乐园中,唤起内心更多真挚的情感,也满足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态度。
我们班的“皮球小队”“一物多玩”之玩皮球
早晨,依旧是这样的寒冷。我带着孩子们绕着操场跑了几圈后,我决定让孩子们玩皮球。在孩子们玩皮球的时候,很容易发现由于天气的关系,孩子不肯将小手拿出,便在袖子里面扯着衣服用前手臂去拍皮球。我想了个办法,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小手伸出。我将皮球夹在两腿肚之间,非常卖力地从预设的起跑点上开始向前走,双手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很自然地向外打开了。许多孩子看到我有了一个新的玩皮球的方法,便纷纷模仿。用双腿肚夹住皮球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比较有难度,但是孩子本身就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烈的挑战感,因此这个难度不算什么。果然在夹皮球失败后,孩子们一次次的努力,终于能够勉强夹住皮球并且稳定住,一脚一步地艰难向前挪,小手便自然而然的舒展出来了,这样让小手上的筋骨也能得到锻炼。
在大班的晨间韵律操开始后,我便让每个孩子手拿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来做做“皮球操”,不过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孩子认为这个突然冒出的“皮球操”不好玩,也不好看,所以不愿意学。我边想着变换的动作,边表扬前部分模仿得紧的孩子,引导这部分孩子扛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将这个“皮球操”发扬下去,发现效果一般。我想,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个“皮球操”了,没有一个正规的学习,的确带动不了孩子的积极性,这个“皮球操”还需要后阶段的整改。相信等到“皮球操”的动作整改完善了之后,我们班的“皮球小队”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再多玩一分钟
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使出浑身的尽数尽情的玩着,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和孩子们尽情的玩着,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大城堡,城堡四周还有高高的围墙。我和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转着、唱着、笑着、孩子们还不时的用小手去摸一摸、拍一拍、可高兴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溜走,吃晚餐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把玩具赶快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吃饭了。”我连喊了三声,可是孩子们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一个人理会我,都在尽情的玩着,,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不,我不会教室,我还没有玩够呢!”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张雨涵,只见他一脸严肃的表情,非常认真。“老师,让我们再玩一玩吧”“老师,我们玩完了再吃饭吧”-------孩子们一声声的要求让我无奈的笑了笑,转念一想,是啊孩子们正玩的很兴奋,让他们收拾玩具,他们怎么能接受呢?
我想了一想说:“那好吧,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谢谢老师!”孩子们又高兴的玩了起来,张雨涵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难免会遇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们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强行压制。
“再多玩一分钟”,当然未必就真的一分钟,可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作用,让活动结束不至于太突然,这样,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让爱心无限蔓延
没有爱就没有多彩的世界。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幼儿教师正是用爱和真、善、美启迪了无数颗稚嫩的童心,帮助一代又一代人树起了第一块生命的里程碑。如果有人要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会说两个字,那就是要有“爱心”。
记得我在带大班时,班上转来了一个叫“秋实”的小姑娘。由于原来所在的幼儿园老师非常严厉,因此造成了她心理上的恐惧。第一次见到“秋实”时,她怯生生的躲在妈妈身后,只探出了半个脑袋偷偷地观察我。在她来园的一个星期后,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我发现“秋实”一个人静静地待在一旁发呆,看到这种情形我来到她的身边,轻轻把她搂在了怀里,“秋实”在我的怀里不停地发抖,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我笑着拍拍她的肩膀:“你不喜欢老师抱你吗?”沉静了一会儿,她才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怕……。”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一阵心疼……。从那以后,我总是经常地和她说话、抚摩她的头、拉拉她的手、亲亲她的小脸……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使她明白老师是爱她的。半年过去了,“秋实”逐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毕业演出时,她参加了演出,看着她在舞台上大方自信的表演,她的妈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的内心也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爱无时不在,我们更是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带小班时,我班有个叫“天天”的男孩子。几乎每天都要尿裤子,后来我发现,每当小朋友去小便时,他总是到厕所转一圈后悄悄走开。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原来不会站着小便,是怕其他小朋友取笑他。从那以后,我尽量给他提供单独小便的机会,使他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有一天,“天天”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也想站着小便!”听到他的话,我高兴地对他笑笑,“天天”开心的跑进厕所。可过了一会儿,“天天”低着头回来了,而且小手捏着裤口,我低头一看原来他的裤子尿湿了。看着他那伤心的样子,我摸着他的头:“没关系,你能行的。老师愿意帮助你。”第二天,我找来了痰盂,悄声告诉他:“天天一定能行,老师相信你。”在我的帮助和启发下,“天天”终于成功了!“我会站着小便了!”“天天”开心大声地叫着,“老师,你的手湿了。”天天突然扬着小脸对我说,我低头看着手上的尿迹,笑了笑说:“没关系。”晚上妈妈来接他时,他拉着妈妈的手大声说:“妈妈,我会站着小便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下雨天,为被雨淋湿的宝宝更换衣服;午睡时,把宝宝的鞋子拿出去晾晒;起床时,帮助体弱的宝宝及时穿好衣服;进餐时,为吃饭慢的宝宝剥好鱼虾……我想,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平凡而普通,既不像明星那样赢来阵阵掌声,也不像科学家那样取得硕果累累,我们得到的只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真诚的呼唤、家长的信任。是孩子们让我懂得了把这爱的温暖变成火炬,照亮每一个孩子,是孩子们让我明白怎样去释放爱。套用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赵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