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脚”收获多
发布时间:2020-12-16 幼儿园多热闹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多媒体教案 幼儿园工作总结的收获 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逐步解放,把原本属于幼儿的自由真正地还给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案例描述
幼儿园刚来了两个孩子们的“新宠”——大型滑梯,从造型和构造来看,和以前玩的滑梯有些不一样,所以这成了孩子们的“最爱”,玩的时候孩子们个个兴奋劲儿十足。突然我发现川川在倒爬滑梯,正好与滑梯上方滑下来的洋洋撞在一起,洋洋告了状,我严肃地对川川说:“倒爬滑梯多危险,以后不可以这样了。”川川点点头,到别处去玩了。可还是时常有孩子,偷偷地倒爬滑梯,当他们发现我注视他们时,就会溜到别处去玩。这同时也引起了孩子们无休止地告状。每当我带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孩子们总是兴奋无比,大声欢呼。他们特别喜欢滑滑梯,有很多的孩子还十分热衷倒爬滑梯。其实,我也一直在矛盾着:滑梯到底可不可以倒爬呢?
于是,我改变思路,决定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滑梯”的玩法。“今天我们玩滑梯,你们觉得滑梯有哪些玩法呢?找个小伙伴交流一下。”我话一出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找伙伴,热火朝天地聊起玩滑梯的方法。看孩子们聊的差不多了,我请几个孩子来说说他们的讨论结果。起先的几个孩子把平时地玩法都说了,这时,言言有点小声地说:“可以从下面倒着往上爬。”小杰立刻说:“我可以倒着跑上去,很好玩的!”
“不行,老师以前说过不能倒着玩滑梯,你那样玩是危险的。”辰辰的一句话引来了孩子们嘴上的赞同,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有些无奈的摇摇头,看着我的眼睛想来寻找答案。
这时,我说:“今天,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要注意安全。”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我真的感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高兴与喜悦。
二、分析
(一)不要用“安全和规则”束缚了孩子
平时,我只是一味地强调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有些偏执地过分注重孩子们的安全,而忽视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自由、自主的环境空间,抹杀了孩子们冒险精神的锻炼。
(二)给孩子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1、要允许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间,有了足够的空间,孩子的创造潜能才会被挖掘。
2、要鼓励孩子自由地玩,创造性地玩、要一物多玩。
3、不要一味地抹杀孩子的冒险精神,因为冒险精神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绝佳条件。
三、反思
这天的活动,孩子们真的是“玩疯了”,也没有告状的情况发生。看到他们的高兴劲儿,我深切感悟到现在的孩子束缚太多。他们在幼儿园受老师、场地、玩具等制约;在家里更是被关在装潢考究的“皇宫”中写字、画画、弹琴,被一大堆诸如“不许爬高,会摔跤的”、“不许弄脏新衣服”、“不许到处乱碰,有细菌的”等清规戒律束缚着,缺少的就是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这种束缚将会扼杀他们多少灵感的闪现,多少创新的火花。
不可否认,冒险与安全有时也会是一种矛盾体,但处理得当,就能减少矛盾,而且还能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从那以后,我的眼光里少了些挑剔,多了些宽容,我常常会设计一些体育活动让幼儿做一些较为可行的有些冒险性质的活动(当然也少不了老师在一旁适当的保护与提示),自由活动中也不再过分地强调“不准玩这个、不准玩那个……”。我发现,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孩子的技能、创造力、想象力大大增强,他们敢想、敢做、敢于提问、敢于创造,正印证了《纲要》中“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活动,把原本属于幼儿的自由真正地还给幼儿”的精神。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放开孩子的手脚
每天中午吃完午饭的时候,就是我们班纪律最乱的时候,到了这个时间,老师一边忙着刷碗,一边忙着打扫卫生,同时又要看好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还要顾虑那些吃饭比较慢的孩子。
今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吃完午饭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没有吃完午饭,我还要看着他们吃完饭。吃完饭的孩子觉得自己没事干了就在那里闹腾,这让我烦心透了,我一边催着没吃完饭的孩子赶紧吃饭,让吃饱饭的孩子把板凳搬到桌子上,准备站队出去散步。孩子们一听到我这个口令纷纷都跑到前面站队去了,也不把板凳搬上去。这时候,我就叫我们班的小王钦诏把板凳一个一个搬到桌子上。我说:“王钦诏,你把那些在地上的小板凳都帮老师把它们搬到桌子上吧,可以吗?”王钦诏听了却很高兴,有一个孩子帮他的忙,他却急着说:“老师说让我搬的,没有叫你帮我,你干嘛搬呀?”我看了心里挺高兴的,孩子们也学会帮忙了,也会自己揽活了,更学会讨好老师了。这下我可找到一个小帮手了。
就像王钦诏一样,如果没有我从忙碌中抽他为我帮忙,我还不知道他这么厉害,这么会帮忙呢。平时在家里,家长应该放开手让自己自由发挥,自己能干的事情绝不能帮他们大包大揽,让他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也一样,老师适当让孩子做一些他们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展拳脚,渐渐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以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的。
多放手,少替代
入冬以后,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的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起床的时候,“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教研活动时,我说起这个现象,别的班级的老师也很头疼。我想: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积极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发了小贴纸。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贴纸,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才三岁多的孩子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这个都是“包办”惹的呀!
一次家长开放日带来的收获
为了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我们的环境创设当中来,同时也为了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创设环境的能力。我请家长参加了开放日活动------孩子们的活动区活动。通过观看与参与活动区活动,家长们感触颇深。他们在相互交流中都谈出了自己的收获。一、收集有利用价值的废旧材料案例:囡囡的妈妈总结说:“通过开放日活动,我看到我为孩子准备的饮料瓶和毛线绳能作成投物进球的玩具,而且孩子玩的很投入很有兴趣,还有衬衣盒和吸管能作成小球走迷宫的游戏,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看谁先赢,让我感到惊奇。家里的新玩具玩不上几次,而这里的玩具天天玩不够,真的不能忽视我们收集的废旧材料了。而且我们也明白怎样来积累这些材料了。二收集可供孩子参考的学习资料案例:琪文的爸爸总结说:“我在角色区看到孩子们在阅读我带来的交通标志书时,我很惊讶他们对每一个交通标志都很理解,而且在教室里还能看到孩子们自己创编的小心滑到,保持安静的生活标记,我想我带来的标记图和书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另一本书车辆管理条理好象不受欢迎。我知道了孩子们喜欢图文并茂的资料,纯文字的资料他们看不懂。三利用自身的资源参与到我们的环境创设中案例:唯唯的妈妈总结说:“我的职业是环境设计师,班里的区域标记都是我来帮助设计的,但我看到区域标记经过孩子们的更改,比我设计的更加完美。他们在上面添画上进区的规则,还有注意的事项,使区标一目了然、更加完整了。这些让我明白以后再有制作和绘画内容的活动,我要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商讨进行。四、亲子活动有目的性的进行能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西子的妈妈总结说:“我领西子参加《中国变奏》的音乐会,西子把音乐会的门票和节目单都留下来带到幼儿园,而且我看到木偶剧场的旁边有“关于观看木偶表演需要什么?”的内容里就把这些贴在上面。孩子们听一下介绍,再看一下门票和节目单,就知道怎样去作了。小雨的妈妈也说:“我和小雨到商场儿童区绘画的砂纸画挂在教室美工区的作品欣赏栏里,好多小朋友都去看一看,摸一摸,小雨还给他们介绍呢。
倾听名家讲座,收获多多
倾听名家讲座,收获多多在培训活动中,我们聆听了来自南京小康轩文教集团的刘岩玲老师的讲座,她主讲的课题是“美劳操作DIY”。刘老师从美劳的定义到美劳的操作过程以及对于幼儿时期美劳操作的意义做了比较细致的阐释。美劳DIY的意思是自己动手去做,就是靠简单的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再加工的一种造型活动。刘老师提倡的是在做中学——玩中乐——巧创意的指导思想。美劳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题材,构想内容,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与幼儿讨论作品时,可学习一些新的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感受和运用各种颜色、图案、造型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美术的欣赏力和表现力。接纳和鼓励幼儿的创作成果,使其更大胆和自信。当教师给幼儿一支画笔、一些颜色和几张纸时,幼儿会上下左右挥舞着画笔,涂上一层又一层的颜色,描绘出曾经做过、看过和幻想的事物,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与个性;当教师把一块橡皮泥交到幼儿的手中时,幼儿会不停地尝试将泥压扁、搓长、团圆,进行平面或立体的造型与变化,醉心于对材料的探究,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这份莫大的享受与满足是美劳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效。在上午的学习中,刘老师一直扮演幼儿园老师的角色,一边讲一边加入了手指游戏,现场制作,使得教学活动快乐,有趣。刘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一边听讲我也一边在想,我们在教学中其实也要秉承这种“做中学,玩中乐”的思想,让幼儿在美劳的操作中体验动手的快乐和创作的自豪感。
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
不知道,这个玩具相机是哪位小朋友带来的。这几天饭后活动,我们班的女孩子就在一起模拟拍照。一个女孩拿着照相机,其余的孩子摆造型,一片“闹烘烘”的景象。
今天,孩子吃完饭,女孩子们又聚在一起开始玩“拍照”,我就乘机观察了一下。只见,陆琦小朋友担任着摄影师,一会儿把一个眼睛对着照相机,一会对着准备拍照的孩子说:“准备好、准备好。”再看那些准备拍照的孩子,他们快乐地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摆“YE”的造型,有的把头歪着,有的两两抱在一起,还有的自信地坐在后面,把手搭在前面同伴的肩上。她们是这样投入地进行着游戏,最让你难忘的是:那摄影师说:“喀嚓”时,孩子们那自信、快乐的笑容。我看到了平时不怎么笑的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看到平时不吭声的孩子快乐地摆着造型……
我们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空间比较小,其实他们的快乐让我感到“吵”。说实在,好几次我都想制止她们,可是看到她们那快乐的情景,我又有些不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疯狂地、快乐地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官兵抓强盗”“棒冰(氧太)融化”“系手绢等等。那时我们多么的开心、多么的自由,在玩的时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还会照顾我们呢。
再看看孩子们,由于平时禁止比较多,难得让她们这么快乐的游戏。我发现很多次,孩子们也抬头看看我的表情,他们抬头看我时的表情有点紧张而没有笑容,看我没有吭声时,她们马上又露出快乐的笑脸,随即快乐地游戏着。
还是多给点自由,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吧!
教师应该学会多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
,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
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反思:
我班的甜甜是个聪明、能说会道的孩子,个性很强。由于家庭的某些原因,家长特别宠爱,所以养成了霸道、任性的坏习惯。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我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变化和需要,并能及时引导、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幼儿情感、品德、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但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发现了一个存在的问题。当甜甜意识到动作慢不好,要快点起床穿衣时,马上顺应了她的要求帮助她穿好衣服。这会使她滋长懒惰的心理。在娃娃家玩时,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会了合作游戏,但同时由于老师介入太早,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尝试机会。可见,在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我们教师应该学会“该出手”时再出手。
收获还真多呀,真让我骄傲
暑假过得真快,今天上午就收到校信通发来的短信,希望孩子调整好心态,迎接新的学期。细数一下,森森这个暑假学会的东西还真不少:能坚持每天早上6点钟起来跑步了,学会整理房间了,会把自己的衣服每天叠好放进自己的衣柜了,会帮我把土豆、黄瓜、丝瓜刨皮、切成片了,会独自一个人上去青少年宫上课再一个人走回来了,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了,会看没有拼音、纯粹文字的书了,知道《聊斋志异》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了,会有控制地玩电脑游戏了、开始学写毛笔字而且很有进步了......看看,收获还真多呀,真让我骄傲。
加油加油,为自己、也为儿子!
我家的小小书场开始了,吃过晚饭,森森喊我们坐在桌旁,一个人讲一个故事,爸爸先讲了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我讲了一个关于足球的故事,森森讲了一个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我们都为他鼓掌。晚上玩指数游戏,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注意力不太集中又要哭,更影响了时间。洗过澡,接着看昨天没有看完的《音乐之声》,直到结束。
该放手的就放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该放手的就放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
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磊磊不给我看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晨晨,把磊磊的书拿给晨晨,或者给晨晨重新找一本书。
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晨晨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
但晨晨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她的注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也许她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
相信她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她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磊磊,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磊磊,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磊磊,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佳艺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
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
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不知道本文“该放手的就放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