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接纳孩子
发布时间:2020-12-21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在我们幼儿园里每天都能看到家长接送时的身影,或急切,或匆匆,或悠闲┉┉但有一件事却让我一直不能忘记。那天早上,有位家长因孩子不愿来幼儿园,在的园子里对孩子又打又骂,甚至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最后竟揪着孩子的耳朵气冲冲的把孩子送到班上,教师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来时,孩子只不过是忘记带他答应给小朋友的玩具了。到了下午离园时,这位上午还怒发冲冠的家长却抱着孩子又亲又哄,只一天时间,对孩子的态度出现截然不同的两面,让人啼笑皆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例子,爱孩子又常常受自己情绪的影响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打孩子,受痛的不仅仅是挨那几下的孩子,更多的是成人在情绪低落时,感到不安、压力和自责。孩子的情绪与周围的成人有相当关联,要培养孩子健康、活泼的情绪,成人更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有时爱孩子以至不忍说“不”,由“爱”变“害”。有时因管教孩子使孩子不接纳自己也很苦恼。
在我看来,无论是“爱”还是“管教”都具有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宽”与“严”之间的学问是我们做教师、做家长永远需要学习的,但只有你真正的接纳孩子,以成熟的心态去“认真倾听”、“努力了解”、“共同玩耍”、“合理拒绝”,以建立良好的教师或家长形象,树立自己的威信。yJs21.com
孩子是年幼无知的,成人是孩子学习的楷模,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首先成人应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请不要和孩子生气,用心去接纳孩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接纳个性
在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我从孩子们那里接受过各种各样的亲吻,而我也同样把自己的爱和亲吻轻轻地带给了很多喜欢接受的孩子们.有些孩子非常喜欢老师亲他,可也有些孩子就不太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显得冷淡也许是家人很少这样待他,感觉不习惯.
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琦琦午睡后红红的脸蛋真可爱,忍不住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可他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躲了我一下,我有些不解.
其实,我应该理解,不是每个孩子都渴望和老师产生亲近的关系.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但是,当一个孩子以自己独有的个性,鲜活地站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是否以真诚开放的胸怀接纳了他们每个人,尤其是他们的独特性.
作为老师,我们总要是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不排除他们各自的独特性的同时,引导他们逐渐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系通道,让他们逐渐加深对生活,对人,对真理,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成为
一个真正富有个性的人.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问我:“老师,谁是徐佩瑜?”“怎么啦?”“昨天我的孩子说徐佩瑜打她了,这两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徐佩瑜进来了。“佩瑜,你来了?”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徐佩瑜?你打她了?”她指指自己的孩子。徐佩瑜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突然“哇”地哭了起来。“佩瑜,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佩瑜妈妈安慰着。看到这,我觉得可能佩瑜被冤枉了,因为平时如果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不会哭的;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大哭不止。托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弱,一时说不上来,哭是最直接的表达。那个孩子坐在最后面,佩瑜比较调皮,爱跑到后面去玩玩具,不小心碰着倒是有可能的,这也提醒我是否应把桌子再往前拉一拉?另外,也得时刻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跑,学会“走”路,而不是“跑”路。托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打从心眼里接受你
“老师,小宇坐在桌子上。”耳边传来小朋友的告状声。我一听就知道准是小宇小朋友趁我转身的时候在搞恶作剧。要是以前,我准会批评一番,但是今天我面对小朋友的告状我并没有多说什么,照旧和孩子们在讲着故事,时而转身引导小朋友们看图片。过了一会儿我猛一转身,看见小宇尴尬的小脸,原来他又趁机坐在了后面的桌子子上。看见我严肃的目光,他识趣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因为他个子高,坐在其余小朋友的后面,所以涛涛的恶作剧并没有过多的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小宇属于那种比较聪明但又调皮的小朋友,高高的个子,在班里男孩子中间是一名“男子汉”有时经常看见他在帮别的小朋友打抱不平,当然方式方法不免有点过分,所以许多的孩子对他敬而远之。对于老师的批评也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比较头疼的孩子。我发现像这样的孩子,他对老师只是表面的尊敬,他并没有完全的接纳老师。所以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或严厉批评也只是口头接受,而心里却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让他对老师心服口服。摸准他的心理对准下药,让他打从心眼里接受老师。面对其余孩子的告状,这次我并没有在集体面前严厉的批评他,而是给了他一个严肃的眼神。小宇的目的就是想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假如我当场就批评的话那么就达到他的目的了,所以我并没有这么做。事后,我对他说“小宇,你是不是想考验一下我是不是聪明,会不会发现你在恶作剧。”小宇点点头,孩子毕竟是孩子,真是可爱。我严肃的说“我是大人,我不看你都知道你在做什么,不信你试试看。”孩子被我的话唬住了。我还说“你是男子汉,在我们班里你个子最高,有时候我们都需要你的保护,但是我不希望在上课的时候叫你的名字,因为我相信你看得懂我的眼睛说的话。”现在的小宇,会时时的关注我的眼神,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搞恶作剧了,因为我们彼此眼里都有了对方!重要的是他从心里接受了我。
让孩子接触真实
一天下午,我组织孩子观看动画片《狼来了》,可当孩子们看到是真人表演而不是动画片时,纷纷表示不喜欢看。
这件事情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只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动画片,而不喜欢真实的生活情境影片呢?我抬头看看室内的装饰,不是穿着西装的米老鼠就是系着蝴蝶的小鸡。
图书角充斥的也是卡通图书,少儿频道播放的不是《海绵宝宝》就是《小鲤鱼历险记》。
我明白了:在我们成人提供的虚拟卡通的环境里,孩子能喜欢什么呢?
其实我们大人如果一直接触虚拟,看到真实也会大失所望的。
我看到一只松鼠也曾发出感叹:“松鼠原来这么小,颜色如此暗淡,尾巴也不像童话书里展现的那么大、那么毛茸茸,反而像一只大尾巴的老鼠。
”当时心里还有一种失落。
大人尚且如此,别说孩子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凯兹教授也强调:“用这些可爱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觉得舒服安逸的做法是不必要而虚假的,比较适宜的做法是使用真实的动物或真实动物的照片,这种做法更能引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对我而言,成人要做的是支持与欣赏幼儿本身的幻想能力,而不是要幼儿来接受成人的幻想。
”我不是要否定动画片、卡通画的作用,我只是觉得不该让孩子完全沉浸在动画片、卡通画的世界里,而无法欣赏真实世界或与真实世界互动,造成认知上的缺陷。
所以我们还应该选择一些反映真实世界的电影或图画书,让孩子体验一个真实的、可以触摸的世界。
用爱的拥抱来迎接每一个孩子
吃过中饭,我组织孩子们进行饭后散步活动,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楼上走廊上,孩子们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走廊上哥哥姐姐的画,就在这时果果小朋友跑过来大声告诉我:“蒋老师,蒋老师,媛媛她跑了……”可没等他说完,媛媛便大声哭了起来,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她,然后轻轻走过去,单腿跪下,伸开双臂,作出要拥抱她的动作,正哭的伤心的她,见我伸开双臂,马上扑到我怀里,双手紧紧抱住我的脖子,头依靠在我的肩上,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母亲身边似的,而我也像是真的成了她的妈妈,轻轻的拍着她的背,不一会,她不哭了,轻轻地、委屈的告诉我:“老师,我没有跑,我真的没有跑……”哦!原来是孩子们冤枉了她啊!
事情过后,细细回味整个过程,让我更深的体会到,很多时候,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不要只相信语言的力量,同样也不需要对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马处理眼前的事情就可以了,当孩子因某些事情受到了委屈时,一个爱的拥抱更是甚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师和大家的理解,同情和抚慰。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让我深刻感受到爱的美丽和伟大,一个深情的拥抱,更是对孩子爱的体现,只有用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理解孩子,孩子才能敞开心扉的去接受你、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们的工作中,爱更应是无处不在的,记得上学期刚开学那会,孩子们刚刚离开亲人的怀抱,来到这么个陌生的环境,他们缺乏安全感,缺乏亲切感,更是缺少爱的港湾,有的哭闹着寻找爸爸妈妈,有的躲在墙角,默默的独自等待,盼着爸爸妈妈的到来,有的拉着我的小手,一遍又一遍的恳求着让我打电话给他妈妈,面对孩子们的这种种情绪,我只能一次又一次轻轻的将他们拥抱在怀中,刚开始他们在我的怀里是挣扎的、不安的,可我并没有因此而让他们离开我的怀抱,渐渐的他们会靠在我的肩上轻轻的哭泣,此时,我轻轻的拍着他们的背,亲切的告诉他们:“宝宝乖,妈妈会来接的,老师会陪你的。”孩子们在我的怀抱中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渐渐的他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接受了老师,接受了幼儿园,在我们的怀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美丽的夕阳是短暂的,但它却把最美的一刻献给的人们,幼儿教师的事业是平凡而不起眼的,但我们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每天我们总是会用爱的拥抱来迎接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爱的教育中成长。
用童心爱孩子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认识上,对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还不习惯、也不适应。为了让幼儿尽快地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幼儿教师当最自己的妈妈;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既能用心去说话,又让幼儿有亲切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只有这两颗心碰在一起,彼此产生共鸣,工作才好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性格内向的泓丞来到幼儿园,哭着要找妈妈,一遍遍的央求说: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好,泓丞不哭,老师去给你妈妈打电话。我想问你一件事:在家里你最喜欢谁啊?‘我妈妈和奶奶,妈妈每天上班、做饭、洗衣服,所以泓丞喜欢妈妈‘。那奶奶呢?’她天天哄我玩‘。好,现在老师也哄你玩。咱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好吗“?说完老师拉着他的手做起了游戏。做完游戏,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也放下了。一次次的童心相印,一次次的收获。泓丞对幼儿园有了亲切感。在心里默默的说:泓丞我要让你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一个个像泓丞这样的孩子,从不愿上幼儿园到催家长早点上幼儿园,每天都在一片清脆则稚嫩的"老师早上好“的喊声中开始,在”老师再见“声中结束一天快乐的生活。
用心体会孩子的心
徐鑫是我们班刚来的小女孩。看起来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她好象对我们每个人并不友好,用研究的眼神观察每一个想要亲近她的人,并刻意与每个人特别是老师保持距离。她来的第三天,为了让她尽快适应班上的生活。我悄悄告诉所有愿意帮助她的孩子们,尽量让她自己照顾自己。并明确要求徐鑫从今天起自己搬椅子、找位置、坐好。没想到的是,这么小的一件事却难如登天!孩子楞楞的站在那,用那种说倔不倔的眼神看着我。起初,我以为她是不会拿椅子,于是我示范给她看,可任我怎么示范怎么引导,她都是站在那不动。班上老师轮番上阵说教、讲道理,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我们只好放弃,认为她是一个太不配合的孩子。然而后来的精心调查却让我们明白了她为什么会这样。下午,在与她聊天后,我们了解到她并不是不想做,也不是不配合。她只是对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让她不敢和我们接触,不知道该怎么办。在经过我们耐心的说服后,她答应明天来了以后一定会自己搬椅子找位置。果然第二天她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很快的坐好。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差。当她们走进一个新环境他们会感到无助,感到心慌,感到焦虑,而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孩子不“配合”、有敌视的主要原因。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给予这样的孩子多点关心和耐心,给予他们再多点的适应时间。相信,最后收获的一定是一颗颗稚嫩的童心。
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教育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个都娇生惯养的,自理能力是越来越差,小班的孩子更不用说了。在相处的日子中,我发现班内的孩子虽然在老师、阿姨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学会穿鞋子了,但左右脚穿反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们曾每天不厌其烦地在起床后一遍遍地纠正,但收效甚微,效果不是很明显。
前几天下午起床后,我又发现好几个孩子把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就故作神秘地说“哎呀,刚才,你们午睡的时候,有好多鞋宝宝在向我提意见,说:有些小主人到现在为止还把我们穿反,害得我们都歪着头做不了好朋友而且脖子又很酸,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哪几个小朋友又让鞋宝宝歪着头了。”孩子们马上就把小脚并拢了
,谢衡说:“我发现了,陈智高的鞋宝宝歪着头没做好朋友。”高蕊说“时间的鞋宝宝也歪着头,没有做好朋友。”于是,我乘机说:“孩子们,快让它们做好朋友,帮它们把头扭过来,好吗?”几个穿错鞋子的孩子一下子就把鞋子换过来了。我说:“现在我们的鞋宝宝都没有歪着头,成了好朋友,你们看,是不是还互相点头微笑呢!”今天起床后我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又提醒了他们:“快看看你们的鞋宝宝有没有歪着头,是不是好朋友。”经我提醒后的孩子们发现错了马上改了过来,穿好后还说:“我的鞋宝宝它们是好朋友,没有歪着头。”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事情现象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自言自语地与小花、小草对话;和积木、玩具聊天;有些幼儿甚至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交上了朋友等等。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也应顺着他们爱好,那么教育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