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童心
发布时间:2020-12-23 关爱留守幼儿活动方案 幼儿园关爱活动方案 幼儿园关爱他人说课稿 天色已经慢慢暗下来了,我班的吴凡小朋友还没来接,给家人打了几个电话也没人接听。依稀记得他爸爸好象在建材大市场开了个小店,卖铝合金的。我刚好顺路,还是送他回家!牵着吴凡的小手出门了,想起了早晨对儿子的承诺,嘴里不由的说道:“经过菜场,我要买一斤饺子皮,包饺子给哥哥吃。”远远的看见菜场的门还没关,不由加快了脚步,快要到了耳边传来吴凡的声音:“李老师,别忘了买饺子皮。”我心中不由一热,没想到还是个细心的家伙。我带他到了菜市场,买了饺子皮,一转身,却发现吴凡拎着我的包说:“李老师,你的包别忘了。”回头还跟卖饺子皮的人说了一声:“阿姨再见。”这时,我才发现这个在我眼中不爱搭理别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的小家伙,原来还有聪明,懂事的一面。当我把吴凡送到店里时,店里只有他爸爸一人在忙,妈妈有事走了。看见我送孩子回去,他爸爸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老师,正好这段时间里顾客多,我实在脱不开身去接吴凡。”和吴凡爸爸聊了不到半小时,发现他经常夸吴凡很懂事,经过交谈后知道,他们是从农村来的,每天要从早忙到晚,常常没时间照顾孩子。在同伴和老师的眼里,他一直是个调皮、任性的孩子。可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懂事、可爱的吴凡。园内与园外、集体与个体之间,他的行为反差竟然如此之大。其实,在幼儿园,象吴凡这样的孩子不是个别,他们有些来自农村,生活条件环境不是很好,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他们,特殊的环境造就他们特殊的性格。一方面他们个性独立,动手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又自我意识强,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我想:“只要多给每一位孩子爱心。多深入的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一定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孩子的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尽一份力量。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用童心爱孩子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认识上,对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还不习惯、也不适应。为了让幼儿尽快地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幼儿教师当最自己的妈妈;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既能用心去说话,又让幼儿有亲切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只有这两颗心碰在一起,彼此产生共鸣,工作才好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性格内向的泓丞来到幼儿园,哭着要找妈妈,一遍遍的央求说: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好,泓丞不哭,老师去给你妈妈打电话。我想问你一件事:在家里你最喜欢谁啊?‘我妈妈和奶奶,妈妈每天上班、做饭、洗衣服,所以泓丞喜欢妈妈‘。那奶奶呢?’她天天哄我玩‘。好,现在老师也哄你玩。咱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好吗“?说完老师拉着他的手做起了游戏。做完游戏,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也放下了。一次次的童心相印,一次次的收获。泓丞对幼儿园有了亲切感。在心里默默的说:泓丞我要让你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一个个像泓丞这样的孩子,从不愿上幼儿园到催家长早点上幼儿园,每天都在一片清脆则稚嫩的"老师早上好“的喊声中开始,在”老师再见“声中结束一天快乐的生活。
个别关注 俘获童心
个别关注俘获童心-
“老师,我会讲什么什么故事。”
“什么故事呀?”
“就不告诉你。”
噢!她竟然故意吊我胃口。
“不说算了,我不喜欢听故事。”
我也故意逗她。
“我给你讲讲吧?”
这次主动送上门来。
“好呀。可老师现在忙着呢,能不能等我把这些工作做完呀?”
“好吧。”
不到两分钟。
“老师,好了吗?”
“再等一小会儿。”
不到一分钟。
“老师,好了吗?”
……
这个急切地要给我讲故事的孩子是小二班的男孩子:家伟。认知他的人都会惊异于她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一切,缘于我对孩子的特别关注。
认识小宝的场景很特别,至今记忆犹新:
奶奶把她送到教室时,已经是早饭时间。可小家伟哭哭啼啼不让奶奶离开。而奶奶竟然把包一放,端着碗就为小宝打饭,然后当着全体师生的面,旁若无人地喂孩子吃饭。初来乍到,我不便说话,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孩子:家伟。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胆小,不爱说话,没有玩伴,在幼儿园里的情绪说不上低落,也说不上愉悦,很少看见她开怀大笑,大多数时候是皱着眉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很想走近他,可苦于没有合适的切入点,不知从何入手。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在区域活动中上,我看着家伟自己在那摆积木。 起初,我静静地观察他,发现他工作时很专注,但一般不与其他小朋友合作,总是一个人完成一些项目,然后毁掉重做。一般在一个工作时间里不与别人换工作。
渐渐地,他开始主动接近我。他每摆好一个造型就会怯怯地叫:“老师,你看我的。”无论我当时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蹲到他的身边,看着他的工作真诚地赞赏、鼓励,还会笑着问他“这是什么呀?给我说说。”有时她会用很低的声音慢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他会羞羞地说:“我也不知道。”再后来,孩子们工作时,不等他叫我,当我巡视到他身边时,就会停下来问他做的是什么,他都会笑着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室内光线较好,我会用相机照下孩子们的作品,有时也会为他拍照,她都会显得特别兴奋,说要回家告诉妈妈老师给他照相了。
现在,家伟在幼儿园里每天情绪愉悦,有说有笑,看起来很快乐。每天的自由时间,有时她会故意碰碰我,以引起我的注意;有时她会跑到我身边,给我唱儿歌;有时也会找我说说话。我知道,我用个别关注法,又俘获了一颗纯真的童心,非常希望我们的相处能为他的幼儿园生活增添欢愉。
用爱关心好朋友
班里有位特别热心肠的小女孩,名字叫欣欣,她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乐乐,每天她俩都会形影不离,笑口开颜的,活动室、操场上、、、、、、到处可见她俩友好的身影,每每看到那种场景,我都会为之而感动!一次户外游戏后,小朋友自由地选择伙伴,当然,欣欣也不例外,当老师提示:可以自由玩游戏时,欣欣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嗖!”地一下跑向乐乐站的位置,高兴地抱着乐乐,嘴里还说道:“乐乐,我带你去攀登架那玩儿!”边说边拉着乐乐的手就走,到目的地以后,欣欣也总是礼让乐乐先上,眼睛也紧紧地盯着好朋友,嘴里还大声地提醒着:“乐乐,别害怕!我在下面保护你!”懂事的乐乐也勇敢地尝试着往上爬。“加油!乐乐!马上就爬到山顶啦!”“真棒!”、、、、、、就这样,欣欣耐心地帮助乐乐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去又爬下来,最后,欣欣才开始开心得玩起来!又一次午餐后,欣欣很快就吃晚饭了,她站在蓝线上,眼睛紧紧地看着乐乐,不一会儿,她又悄悄地走到乐乐旁边,贴近她的耳朵说着什么,在我的提醒下,她不忍心地边走边向盥洗室走去,后来,她真地等来了乐乐,热心肠的她,又会像大姐姐一样去照顾她、、、、、、小班这个低龄的宝贝们,在家都是众多人精心地呵护,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在幼儿园里,老师会通过多种渠道去鼓励宝贝们逐渐接触一些常见的自我保护方法,学会一些友好交往的语言、做法,但我认为,文中例举到的生动、逼真的感人场景,会具有很好的说服力,它们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又给我们进行疗好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最为可贵的素材。因此,我深深感悟到:从孩子们身上我提升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童心 · 童趣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欣赏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小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快乐,我心释然:是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皮球;玩轮胎;玩沙包;玩滑梯;玩纸飞机。
在玩中孩子们才能够充分展现自己,淋漓尽致地让老师看见一个完全的自我。
许多的民间游戏是不是也可以让孩子们来体验一下呢?比如:翻线线、跳皮筋、跑关、摔泥巴、下五福·······”高老师,你和我们玩做饭的游戏吧?”我的思绪突然被打断,是文文小朋友。
“好啊!下次上课时就让你们来做,好吗?”我随口回答。
“太好了!太好了!”文文蹦蹦跳跳跑开了。
我心里却在犯嘀咕:做饭有什么好玩的。
事后我很快把文文的请求忘记了。
过了一周,文文碰到我追着问我:“高老师,你什么时候让我们玩做饭的游戏呀?”我一惊,忽然想起一周前文文的请求。
赶紧回答:“下午好吧?我把准备的材料带过来就可以做了!”中午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废旧八宝粥小碗、塑料小勺子、海绵纸、塑料小铲子、泡沫、小瓶子(装有水)。
下午上课时我的承诺兑现了,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忙碌的双手;忘我的神态;忙得不亦乐乎。
我心在自责:由于我的无意差点破坏了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也许是她突发奇想,可一周来对此想法都念念不忘,而我却让这个想法迟了整整一周,我太对不起孩子了!收回思绪,发现孩子们模仿能力太强了,不一会儿,海绵纸就被他们涂成红、黄、蓝、绿·······各种颜色。
准备好开始下锅了:文文先倒油(水),再放菜(海绵纸),后防盐(泡沫),还用小铲子上下翻动着。
看她那认真投入的摸样,脸上还挂着兴高采烈的神情,我心释然:孩子没有责怪我的无心。
菜很快做好了,孩子们开始报菜名:“我做的是‘糖醋鲤鱼’”“我做的是‘蘑菇炖鸡’”“我的菜名是‘水果沙拉’”“我的菜名是‘红烧排骨’”·······`呵呵!还五花八门,色香味俱全呢!我低下头在他们做好的菜上使劲吸了吸鼻子,赞美到:“哇!太香了!开始品尝吧!”孩子们立刻拿起小勺子装作吃饭的样子,还吧唧吧唧小嘴,随后发出赞叹地声音。
见到孩子们兴奋地陶醉在自己的劳动成果里,我的笑容也在脸上绽放出来。
孩子们拥有阳光般灿烂地童心,可以在天真无邪的小脸上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
我拥有了吗?我还没有完全拥有童心,如果真的拥有了,就不会忘记孩子的请求了。
我差点打碎一个水晶般地梦,何况这不是一个梦,它的实现只需我举手之劳。
只有在纯洁的童心面前才可以享受无限地童趣。
我希望在以后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应该学会细心加耐心地去捕捉孩子的童心,不断完善自己的童心,更新自己的童心,尽可能满足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
万万不能将孩子的美好愿望扼杀在摇篮里,更不能让孩子的期待成为泡影。
童心童趣
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更能打动孩子。
桌面游戏结束以后,有几块积木掉到了地上,孩子们熟视无睹。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要我叮嘱,可效果就是不明显。我有些恼火,可转念一想,毕竟是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我决定再换种方法试试。于是我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地上有很多玩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愿意帮助玩具把他们送回家。”“唰”的一下,孩子们的小手都举了起来,嘴里喊着:“我愿意,我愿意。”“那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好吗?”一会儿,地上就变得干干净净了。以后每次遇到地上有玩具的情况,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它们送回家。
带着一颗童心,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更能打动孩子。
自由活动时,赵凯头顶着装玩具的小筐,在教室里兴奋得四处乱跑。其他孩子一看,觉得很好玩,也纷纷地效仿起来。顿时活动室里乱成一团。我想:“如果此时强行制止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兴趣,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我灵机一动,喊了起来:“小朋友们,雨下大了我们找个地方避避的吧!”这句话果然奏效,孩子们马上在活动室里找个地方蹲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又说:“孩子们,天晴了,我们把雨伞送回家,一起玩好吗?”孩子们很高兴地把玩具小筐送回玩具柜里。这场打闹就这样在轻松的游戏中结束。
我们每天看到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我们想的应当更多。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充分把他们利用起来,把那些让我们“头疼”的问题用童心这剂良药治好。其实,这样很简单!
用耐心去关爱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接触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以我们做教师应用心去关爱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们教师应用爱去包容孩子的一切,理解、宽容、关爱孩子是教师所必须的,这个学期,我们班又来了两名小朋友,他们看上去都很乖,很讨人喜欢,可有一名幼儿叫朱月茹,她很可爱,但是她的胆子很小,不是很活泼,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每天来到幼儿园,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一动不动,因此,我怕她从此不喜欢幼儿园,于是,我主动跟她讲话,与她一起做游戏,上课回答问题我会多点她几次名字,不让她觉得生疏,吃饭时我鼓励她多吃,睡觉教给她穿脱衣服,经过几番的努力,她终于肯与其他小朋友主动交流了,还主动和老师说话,我真为她感到高兴。
要肯用心去做某件事,相信你会做好,用心去爱孩子,孩子也会去爱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护、关心幼儿是我们的职责,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做教师的要用心去教育,去爱护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幼儿,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
幼儿教师随笔:真爱哺育童心
因为对孩子的爱,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一个机遇把我带到了这里。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对幼教工作的理解,那就是“真爱哺育童心”。何为“真爱”?我想当把每个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时,真爱会自然流露。
曾经,我也为孩子们的秩序杂乱而发怒过,为孩子们对知识掌握得不理想而责怪过,为家长的不理解而哭泣过,为压力过大而动摇过……但我也从中学会了反思,学到了坚强,学会了付出。因为我相信“付出才能有收获”“付出一定会有收获”。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大的理想。
如何才能做到优秀?我无数次的思考过这个问题。首先,我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进步,并进行阶段性评价,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把最好的状态带给可爱的孩子们。其次,我学会了与孩子的交往。现代社会需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我们更应该成为他们的好伙伴。孩子是单纯的,但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笑脸,听到他们叫那一声声“妈妈”时,我无比欣慰。因为我付出了爱,收获了笑脸,收获了孩子们甜甜的呼唤。第三,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中,我们有困难共同解决,好的想法共同分享,老师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每个人都有优点,我永远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努力地完善自己。除了同事之间,老师和家长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你取得家长的信任之后,教育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我会站在家长的立场去考虑每一个问题,并与其进行及时交流,努力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家园配合的更加默契。
几年来的工作经历磨练了我,让我收获了许多,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扛着这份责任,送出更多欢乐。努力吧,我要一直努力。
童心
新新特别喜欢小昆虫,螳螂、蚯蚓、蚂蚱、蟋蟀……很多很多,总之,凡是活的小东西,他总是爱不释手,这不前几天,我带孩子们到室外玩耍,他捕了一大一小两只蚂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一会儿:“老师,蚂蚱有六条腿,四个翅膀”。一会儿“蚂蚱有两只眼睛,两条须子。”一会儿指着的蚂蚱说:“这是老师,这是孩子”。心中的疑惑在他的细心观察下一一打开,喜悦充满了孩子天真的笑脸。
“老师,蚂蚱晚上睡觉会冷吗?”他问。我随口应付“会的”。“那我给它盖个房子吧!”于是新新用插塑区里的积木给蚂蚱搭了间房子,还别说,挺像的,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蚂蚱放了进去,还特地去室外拔了点草放了进去。
第二天,当我走进活动室后,却发现那只小蚂蚱不见了,心想:新新这么喜欢它们,一定会不高兴的,我找遍了整个教室也没有找到。
兴许是“牵挂”那两只蚂蚱,新新第一个来到教室,当他发现少了一只后,却出奇的镇静,自我安慰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小蚂蚱去哪儿了吗,它被老师吃掉了,老师的肚子变大了,蚂蚱老师真坏。”一边说一边拿起了那只大蚂蚱,我还以为他要摔死它呢,“老师你敢拿吗?”“当然敢了”说着我便要伸手去拿。“别动,蚂蚱要生了,待会儿蚂蚱老师就会把孩子生下来”。说着把大蚂蚱放进了它的“房子”里了。我被新新的举动感动了。
一个四岁的孩子都能受电视及当今社会的熏陶,知道关于“生”的含义,可见我们的教育如果只停留在以往的教育上,那简直是对儿童心智的扼杀,教育就需要改革,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