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视机吃了
发布时间:2021-01-04 幼儿园洗衣机说课稿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把电视吃了”,你听了会很疑惑,任何人听了都会疑惑的。这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带来的特殊效果!《吹糖人》这节课,如果采用普通的教学模式,任教师用怎样绘声绘色、生动鲜明的语言去讲述,小朋友都不会太感兴趣,也体会不到以前老艺人沿街叫卖“吹糖人的”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其中的艰辛!为了能让小朋友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到形象各异的“糖人”的美轮美奂、形象逼真和老艺人的精湛手艺,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当形象各异、形态逼真的各种“糖人”图片、画面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时,小朋友们一片惊呼声。。。。。。!!当看到小小的糖球在老艺人手中眨眼的时间就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动物时,孩子们天真活泼可爱的小脸上充满了羡慕、钦佩。有些小朋友直喊老爷爷真棒、真厉害!!!当老师说“糖人”也能吃时,王悄然小朋友大声说:“我要把电视机吃了”,这充分证明多媒体教学已让所有的小朋友如身临其境、沉醉其中了!!多媒体教学-----孩子受益匪浅!!!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他把饭菜全部吃了
开学差不多一个星期了,小班的孩子吃饭的本领越来越好,古月的家长早就来打过招呼,说孩子在家里一点儿菜也不肯吃,吃饭的时候请不要给他的孩子盛菜,要不然他会连饭也不吃的。每天早上来,古月都要盯着奶奶吩咐我们一遍,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我们暂时答应了他的要求,真的没给他盛菜,只是泡了点儿汤让他吃,他还真的是听话,吃得很干净。今天,盛好饭之后,保育老师不知情,直接把盛有饭菜的碗端给了他,等我们想起来的时候,走过去一看,发现古月已经把饭菜吃了一大半儿了,没发现他不吃什么,也没听到他说什么,我们没有去打扰他,让他继续吃完。等到古月来送碗的时候,我们故作惊讶的说:“哇,古月你真棒,能够把饭菜全部吃完啦,”我们还给他奖励了红苹果,从那以后,古月再也不挑食了。
其实小班的孩子刚入园,还有好多地方不太适应,有些在家里养成的坏习惯一时也难以改过来,挑食本来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愿家长朋友不要看似爱孩子,其实害了孩子。我们要花点时间多鼓励他、帮助他,帮助孩子多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电视风波
中午,看电视的时候,我总是习惯的要求孩子们,要安静,要静悄悄的,就算有很好笑的画面也只能小声笑笑就可以了。这天中午,我正忙着准备其他的事情,让孩子们走着看电视,即便有些声音我也没有去管他们,接着声音开始慢慢变大,我听到孩子们子在学习说动画片的对话。
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当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时,一个班级孩子讲话的声音分贝更是高,我们总想着如何让孩子安静下来,如何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却忽视了“动”的效果。学习的环境不同,所学习的到的知识内容也不同。
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也不可能是一句话也不讲的,孩子喜欢模仿电视角色中的对话,在没有对话的时候,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当前画面的重要内容,这不正是一种学习的好机会吗,或许我们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要求孩子学会安静是对的,但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安静。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讲话的就是纪律好,常规好。就比如看电视的时候,我想我不会再要求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点声音也不能发出来,而是要求他们认真观看,小声地说话,也要注意到后面的小朋友可能听不到电视机的声音,或者是会影响到他人!
把机会留给孩子
最近几天在幼儿园老师的公开课中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机会留给孩子。当孩子高高举起了他的小手就请给他表现的机会,即使有些差强人意,也要为他的勇气鼓掌。当孩子想要帮助我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不要觉得那些事情那些活他不该做或做不好而阻止他,请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灵性的,在这个纯真美好、清澈透明的世界里,孩子们拥有着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纯真注视与梦想,涌动着不尽的激情。在与幼儿一起活动的时候,老师不妨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加入到孩子中间,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忠实的听众,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孩子,去聆听他们独特的见解,欣赏他们的独出心裁,支持他们的异想天开,鼓励孩子们尝试、研究、探索、创造的行为。在家中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机会,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然,我们所说的“放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放手,我们应该明白:“教师不是一个说话者,要做一个说适宜的话的人。”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还是不要忘记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们有茅塞顿开的喜悦,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老师们的公开课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哪怕是小班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们的能力,把机会留给他们。老师更应适时地、积极地、主动地引导他们,让孩子们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各种能力得以磨练,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给孩子留有一些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李明臣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冰花,小朋友都很好奇,围着李明臣问个不停,我发现后,引导幼儿猜一猜:这个冰花是怎样冻成的?幼儿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讲述了很多冻冰化的方法。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就让幼儿回家每人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冰花。
第二天早晨,小朋友陆续将冰花带来了,他们正在相互欣赏、相互讲述,这时李欣小朋友拿着一个小碗进来了,原来,冰花还没有取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启发小朋友想想,怎样能快速取出冰花?小朋友经过思考,想出了近十种取出冰花的方法,有的说:“可以把碗放到炉子上烤一烤,”有的说:“把碗放进热水里……”经过讨论,我们将小碗放在温水里,很快就取出了冰花。
为防止冰花较快融化,我和小朋友一起将它们一一挂在了树上,孩子们看到挂满冰花的树,高兴的欢呼着、跳跃着。过了一会儿,我引导孩子观察冰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雅轩说:“冰花的颜色不一样。”玉婷说:“有的图案在中间。”还有的小朋友发现;有的冰花的图案是用纸剪的,有的是用布剪的……。
通过这次活动,深深体会到:小小的冰花蕴含了多少教育价值,幼儿通过做冰花、观察冰花、讲述冰花,发展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完整的讲述能力。
手机响了
手机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有时候,在某些场合确实不适合接听手机,如在幼儿园中,随意解答手机很多时候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重视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天的活动课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忙着画画,我和兰兰老师忙着知道,提醒孩子们注意彩笔的用法,线条的画法,突然从办公桌上传来手机铃声,只是,所有孩子都停下了手中的画笔,在搜寻声音的出处。小雪迅速离开座位,跑到前面拿起手机递给我:“老师,你的电话。”所有的孩子都抬起头,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没有谁还在涂色,我拿着手机,为孩子们还没完成的画二后悔莫及。
我不禁让我想到了以前,有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学着儿歌,手机的铃声会打断孩子的歌声。还有时我和兰兰老师认真的写着备课,手机铃响,会打乱我们所有的构思,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紧张而不知谁忘了关手机,一首激烈的歌声钻进大家的耳朵,令人无比的尴尬.......这些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响起的手机铃声,是那样突兀,让人没任何防备,给老师和幼儿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使教师感悟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职责规范要求存在的差距,提升责任感,提高自我的约束力,上课组织活动时自觉得不用手机或着合理的使用手机。
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还记得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带着愉悦的心情接待着入园的每一位小朋友。“金老师,早上好。”老远处传来了一个甜美的声音。原来是心彦穿了一条美丽的公主裙朝我跑过来。“早上好,心彦。”她眼巴巴的看着我,似乎还等着我说些什么。我读懂了她眼神,原来我还没有夸她。我走过去,认真的欣赏着她的裙子:“心彦,今天穿了一条公主裙啊!”心彦点点头“真漂亮”,听了我的赞扬,心彦满足的点点头,用手轻轻的抚摸着裙子。
吃完餐点,孩子们围着心彦都用羡慕的眼光欣赏着她的裙子,而她就像一只快乐而又漂亮的蝴蝶。这时另外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拉着我的衣角说:“金老师,金老师,我家有很多很多漂亮的裙子。我明白了她的心思。蹲下来告诉她,她今天的衣服也很美,因为特别干净。这时她自信的走到人群中向大家不停地说”我今天穿的这套衣服漂不漂亮?你们看我的衣服呀,看!这里有花边,看!这里这里有……很漂亮吧!”就这样她一直向小朋友述说着她的这套服装。
这就是纯真、可爱的孩子。她们也爱美。会嫉妒,也会为了一句赞美的话而感到满足。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老师们,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因为一句“你真棒”、“你真能干”“你很漂亮”,足以让孩子们开心很久。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很随意地就过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师把握住机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可见老师的随机教育在一日活动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捕捉,善于引导,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探索欲望等各方面都起着一定的催化剂的作用。
把机会给每一位孩子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萱萱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世钰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总结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总是请能力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我们就剥夺了能力强的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把机会还给每个孩子
不管是哪个班的孩子,能力总会有强有弱,总有那么几个懂事、能力又强的孩子围着老师,帮助老师或小朋友拿书、拿活动器械等等,老师也会非常放心地让他们去完成这些事,从不用特别叮嘱,久而久之很多事也已经成了习惯。可也总有那么几个小调皮,不是这个闯祸了,就是那个又有了点小麻烦,以致有时候老师焦头烂额、精疲力竭。
今天一早带班,五六个孩子来得比较早,正好保育员老师要把消毒好的杯子放到杯架里,我随口问到:“谁愿意帮助老师劳动?”“我!”定睛一看,是小雨。虽说是女孩子,可淘气是出了名的,学期初刚来带班时就有耳闻。“不行的,她不识数!”耳边传来了保育员老师的声音。是吗?我愣了一下,大班孩子还不识数是比较少的,家长们早就教他们认、读、写了,还有一部分对十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没有问题,个别还会百以内的加减法了。“让她试试吧,看看到底行不行。”转过头,我对小雨说:“你可要看仔细哦,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或小朋友帮忙,先去把手洗干净。”“嗯!”小雨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务。可能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吧,她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从桶里拿了一只杯子跑到杯子架那边,认真地核对着数字,终于找到了3号架子,把杯子放了进去。我忙不迭地夸她:“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小雨高兴地跑到桶边又去拿杯子,我提醒到:“这么跑来跑去会很累的。”她低头一想,把桶拎到了杯子架边,我乘机又给了她一个大拇指。只见她拿了一只杯子,看了一下数字,把杯子放进桶里,又拿了一只,看了一下,又放进了桶里,怎么回事?我悄悄一看,原来上面的数字都是两位数的大数字。她肯定是不会,看着她忙忙碌碌地找小数字把杯子放好,我不动声色地继续夸奖着她。终于把小数字的杯子都放好了,她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请佩佩来帮忙行吗?”“你遇到困难了吗?”“嗯。”“什么困难?”“我不认识这些了。”“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数字仔细再找找看,也许能找到的,试试吧!我们一起来找一个。”这一次,她拿的是32号杯,仔细核对了好一会儿,她郑重地把杯子放到了23号架子。“你为什么要把这个杯子放到这个架子里呢?”“它们一样的。”“哦,我看看。嗯,都是数字2和3。那你看看2和3排队的位子一样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经过再次地核对,她最终为32号杯子找到了架子。看着她兴奋地笑脸,涌上心头的不仅是高兴,更多的是反思。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某个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大班了还不会自己铺被子、系鞋带。作为老师,反思我们自己,当孩子不会铺被子系鞋带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了解孩子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给他们动手锻炼的机会了吗?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把许多机会给个别能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我们担心,漂亮地完成任务,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身边还有一群一样需要获得锻炼机会的孩子们。每个孩子和我们想象中的是有差距的,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撇掉想当然的想法,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行的,经过锻炼都是能干的,虽然他们的成功有时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但也许只是一两句的提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各种机会还给每个孩子,给他们动脑动手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时间与空间,使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断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感、满足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