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该放手的就放手 2020教育笔记

发布时间:2021-01-20 爱的教育笔记 保育的教育笔记 幼师的教育笔记

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磊磊不给我看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晨晨,把磊磊的书拿给晨晨,或者给晨晨重新找一本书。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晨晨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但晨晨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她的注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许她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相信她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她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

,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磊磊,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磊磊,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磊磊,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佳艺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该放手的就放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该放手的就放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

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磊磊不给我看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晨晨,把磊磊的书拿给晨晨,或者给晨晨重新找一本书。

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晨晨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

但晨晨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她的注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也许她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

相信她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她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磊磊,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磊磊,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磊磊,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佳艺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

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

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不知道本文“该放手的就放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该放手时就放手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特别是男孩,他们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在课堂或户外活动时会让很多老师费心。

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住孩子们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对孩子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一直总想找找方法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但都没有得解。

主题活动时,某些孩子一直在说悄悄话,注意力根本没在这,于是,我就跟他们说:“当老师在讲话或者让你们停下的时候要立即停下,知道吗?只要你们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讲,老师会给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的。

在上完课后,我答应给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到时候你们可以尽情的玩儿,玩什么都行,但是只要老师一喊停,必须全部都坐好!可以吗?”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里,我担心孩子们会出问题,就一直在旁边盯着,他们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折纸,有的拿出识字书认字,两两一组,三五一群,倒显的比平常安静多了。

只是在另一边四、五个男孩在玩铠甲勇士的游戏,互相假装打闹,边玩边往我这边看,见我没有制止他们,都玩的挺欢的。

我就跟他们说:“玩勇士的游戏可以,但是咱们要注意安全,是在假装打,要是真的打疼了的话,会疼的哭,严重的话还会去医院,就没法再在一起玩了,对吗?”那几个男孩纷纷点点头,很赞同我的观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候我们越管越不听,或者是我们在的时候听话、表现好些,我们稍微一离开,接着就恢复原样了,根本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如果尝试一下放手式的管理,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应具体明确的提出要求,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不注意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让孩子有清楚地认识。

让孩子知道老师可以给你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的快乐、幸福。

该放手时需放手


新的学期开始了,每年入园,总有些孩子哭闹着不让家长走,看到孩子哭得可怜,不少家长心软了,不停地对孩子说话,总想把孩子说得高兴了再离开,可家长越这样做,孩子越不让妈妈或奶奶走,有的妈妈甚至说着也掉起了眼泪,我还见过一对祖孙抱头痛哭,这场面老师既理解又想提些建议。实际上家长大可不必如此,完全可以放心的交给教师,如果孩子小不愿留下,应鼓劢孩子勇敢,或跟着老师交待好,趁孩子不注意时赶紧离开,不可因孩子哭闹就心软下来,家长越不走,孩子越不能安静。做什么都有第一次,可以说,孩子进行集体生活,离开父母是第一步,也是培养独立性的第一步。需做到这点,父母首先要“坚强”的放下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在送孩子入园前向孩子讲幼儿园里的情况,老师啦,小朋友啦,玩具啦,游戏啦,让孩子提前对园里的情况有所了解,产生好奇,主动愿意上幼儿园。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难免对孩子疼爱多些。初次让孩子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怕孩子不适应,总是牵肠挂肚的放心不下,以致忧虑重重。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父母,关键时候要有“忍痛割爱”的魄力。是鱼儿,总要搏击大海,是雄鹰,总要翱翔天空。家长们,不要时时看着自己的双手准备为孩子提供蔽护,要记住,该放手时需放手。

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


在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时,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做个“懒”一点儿的老师》,老师要“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要“懒”动脑,让孩子们的脑筋开动起来,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在一次区域活动美工区里我把上次集体活动时多下来的几张纸工制作让幼儿做做,玩玩。因为是多下来的,所以纸工材料有些不同,而且因为是以前做过的,所以这次我没有示范,只是让感兴趣的幼儿自己选择制作。

活动开始了

,孩子们拿起剪刀小心地剪了起来,虽然材料不同,但孩子们还是很感想去。不一会儿,周涛拿着剪下来的几个图形走过来:“老师,我剪好了,但不会插。”说着把手里的材料往我前面的桌上一放,大有要我帮他做的架势。我看见他选的是“大树和小鸟”的材料,他不会把小鸟插到大树上。我拿起他剪好的纸片,想帮他插。这时,余苏洋、陈家辉等几个孩子看见了,也拿着自己的手工材料走过来:“老师,我也不会。”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期待着我的帮忙。看着桌上一堆手工材料,我寻思开了:“我帮他们都做好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下一次不还是要我帮忙了吗?而且今天帮了这个,不能不帮那个。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学会这个本领。”于是,我没有急于帮忙,而是把制作的方法再说了一遍,然后让他们去自己动手操作。我告诉他们:“今天老师一个也不帮,你们要想有一个漂亮的作品,就必须自己动手做一做。你们都是能干的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做好的,对吗?”听了我的话,他们只得拿好自己的东西回座位上自己做了起来。不一会儿,周涛拿着做好的“大树和小鸟”过来给我看,我连忙表扬他:“周涛真棒,你看,小鸟也在开心地叫呢!”周涛听了,开心地笑了,还回去对他的小伙伴说:“老师说我做得好看呢,你看!”接着,其他几个要我帮忙的孩子也都自己动手完成了自己的操作。我对几个做得不太整齐、牢固的幼儿,我提醒他们再粘粘牢或插插好,给予了适当的帮助。我及时表扬了能独立完成操作的这几个孩子,并在讲评时特地提了一下这件事,鼓励孩子们今后在制作时能独立完成,不依赖老师。孩子们都说“好”。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代替包办,而让孩子失去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学习上的懒惰思想。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去进行尝试和思考

,从而习得经验,提高技能,树立自信心!

爱我你就放放手


入园时间到了,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大门前,许多家长非常习惯地把孩子从自行车上或电动车上抱下来,给戴戴帽子,拉拉衣服,叮嘱一番,目送孩子跑进去,然后离开。

离园时间未到,家长就已经等候在园门外了。孩子一走出大门,马上迎上前去,又是习惯地接过孩子的书包,给孩子穿上厚衣服,把孩子抱上车子,有的还给孩子递过已买好的零食,然后带着孩子回家去。

这只是两个小镜头。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很常见——现在家里做饭多用电器,怕孩子使用有危险,不让他靠近;扫地嫌孩子扫不干净,也不用他扫;起床后叠被也不用孩子,嫌他叠不好;睡觉前的洗脚,起床后的穿衣服,家长为了节省时间,也一般替孩子包办;洗碗筷之类的活儿,更是父母代劳,也没有孩子的份儿……孩子在家里似乎只剩下了吃、穿、玩的权利。特别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更是这样。

孩子年龄小,自己还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离不开家长的提醒、教导与照料。不过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不要嫌孩子做不好而不让他做,让孩子多动手,实际上是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会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放手也是一种爱。等孩子懂得这些以后,可能会对家长说:“爱我你就放放手。”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你放手,我成长


小班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找位置,拿玩具。家长爱孩子,我们都能理解,但爱孩子,要有度,过分包办,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机会,适时放手,孩子才会成长。

选位置。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而不是家长认为好的位置。

拿玩具。孩子没有玩具时,他会和同伴去交流,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玩具。孩子很聪明,如果从同伴那里得不到,他会想另一个办法,到玩具架去拿其他的玩具,同样玩得很高兴。在孩子拿玩具这一行为中,他学会了人际交往,学会了解决问题。也有不会解决问题的孩子,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抢,这时需要老师介入,教给孩子与别人正确交流的方式,“请给我一个玩具,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如果别人不同意,我们还可以选择去拿其他玩具,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另一类孩子,没有玩具就不玩,不去拿,也不去交流。这时老师会引导孩子去玩,还会为这类孩子安排一些活泼的孩子在身边,帮助他们成长。

找位置,拿玩具,在家长觉得为孩子做了没什么,但却关乎孩子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爱孩子,就请你放手。

教育随笔: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放手是为了更爱你


怀揣对幼教事业的热忱,我在幼教这一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年,教育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讨、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时期的幸福教师。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求,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学会宽容、学会鼓励,我们的园所精神——爱、勤、精、新中指出爱的前提是尊重,爱的智慧是赏识,爱的艺术是宽容,爱的途径是交流,爱的精髓是奉献。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

在家园联系时,我们经常对家长说:“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总是忍不住大包大揽,这些貌似爱孩子的行为实则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利。

1.爱孩子就要充分尊重孩子发展的需求,放手让孩子去做。

今年我接新班,最小的孩子不到两岁,刚入园那会儿什么都不会,吃喝拉撒样样都需要教师帮忙,虽然我很喜欢帮助他们,但帮助他们之前为什么不先让他们试试呢?我的儿子今年5岁,1岁开始自己练习吃饭,两岁已经可以帮助我盛稀饭、洗碗,自己穿脱裤子、袜子还有鞋子,三岁自己擦屁股,四岁自己洗袜子、刷鞋(虽不是每次都让宝宝干,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让他参与)我的孩子都能做到,我相信只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一定也行。

新班幼儿入园的第三周,我班开始让幼儿自己取饭菜,刚开始孩子们很新奇,忘记了哭闹,都小心翼翼的端着,吃起饭来也主动多了,不再等着老师喂,撒饭现象明显减少。慢慢的有的幼儿能主动再取第二份饭,看着孩子们的进步,作为教师我由衷的高兴。

2.爱孩子就要相信孩子,孩子你能行。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教育,每当托班吃虾时,老师们就显得特别忙碌。看着祝老师分完饭后再一次要动手帮助孩子剥虾,我忍不住询问道:“祝老师,先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剥,实在不行咱们再帮忙好吗?”这时,祝老师不高兴了,说:“托班就要求老师帮孩子剥,他们根本自己剥不了。”“那咱们就尝试一下,他们已经够大了,可以自己动手的。”

在我的再三坚持下,祝老师放弃了坚持。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拿起一只虾“咦?这只虾的衣服怎么还没有脱掉呢?这样孩子们怎么吃呀?恩我得想个办法!”这时孩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看着我,于是我先教孩子们剥虾的方法,然后分别指导幼儿,说实话教孩子剥虾真不如替孩子剥虾省事,但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小脸,听着孩子们剥完虾后的欢呼:“老师我成功了!”作为教师,那种幸福不言而喻!

3.摆脱依赖,真正放飞。

在一次培训中,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雏鹰却怎么都学不会飞翔,换了好几位训导的人,在一再的鼓励、利诱下仍然没有成功,后来有一位智者想到一个办法,把雏鹰依赖的大树砍倒,结果出人意料,雏鹰竟然飞了起来。

由此可知,砍断了依赖,实现了蜕变。我们班的姝然是位年龄较小的妹妹,在小便穿脱裤子时,总是喜欢依赖老师,不愿意自己动手。看着她无辜的小眼。渴求的神情,我总是会心软帮她提裤子,每当她达到目的,得意地笑时,我就告诉自己再也不能帮她提,要逼她自己动手。可是听着她号啕大哭,我一次次的投降。

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家伙实际的动手能力挺强,就是偷懒不想干。我再一次发狠心告诉自己,无论下次什么情况不能再被她牵着鼻子走,现在“狠”一点,是为了更爱她。于是小家伙再一次请我帮帮忙的请求被忽视,她闭上眼大哭起来,我忽视她不理睬,她偷偷看看我接着哭,我仍然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她不哭了,擦了擦泪,自己提好了裤子。

看着垂头丧气的小家伙,我立刻把她抱过来,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的裤子提的真整齐,看起来好漂亮。”听到我的夸奖,小家伙得意起来“恩,我很棒!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上实例证明,只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恰当的狠心,可以帮助孩子飞得更高,发展的更好!

相关推荐

  • 该放手的就放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该放手的就放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 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
    2020-07-01 阅读全文
  • 该放手时就放手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特别是男孩,他们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在课堂或户外活动时会让很多老师费心。 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住孩子们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对孩子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最近,班里的个...
    2020-11-0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 育儿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 我儿子进幼儿园后,老师说:“你儿子智力不错,可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动作发展缓慢、不协调。”听完这话,我内疚之情难以言表。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对孩子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所造...
    2020-11-12 阅读全文
  • 爱,就应该放手 爱,就应该放手 每当看到家长,一味地迁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我就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愣着翅膀却不能飞...
    2020-11-17 阅读全文
  • 中国式父母: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中国式父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无论子女多大了,中国的父母总是奔忙在第一线,任劳任怨、死而后已。这样的爱很伟大,但也很残酷。 不敢放手的中国式父母并未真正培养过子女的独立能力,也不敢相信子女真的会独立。...
    2021-03-19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该放手的就放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 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

2020-07-01 阅读全文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特别是男孩,他们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在课堂或户外活动时会让很多老师费心。 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住孩子们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对孩子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最近,班里的个...

2020-11-0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 我儿子进幼儿园后,老师说:“你儿子智力不错,可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动作发展缓慢、不协调。”听完这话,我内疚之情难以言表。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我对孩子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所造...

2020-11-12 阅读全文

爱,就应该放手 每当看到家长,一味地迁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我就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愣着翅膀却不能飞...

2020-11-17 阅读全文

中国式父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无论子女多大了,中国的父母总是奔忙在第一线,任劳任怨、死而后已。这样的爱很伟大,但也很残酷。 不敢放手的中国式父母并未真正培养过子女的独立能力,也不敢相信子女真的会独立。...

2021-03-1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