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礼仪习惯
发布时间:2021-01-20 值日生的教育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必要的礼仪习惯。首先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借鉴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
1.弯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
2.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千万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损形象。面条要咬断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汤用小勺。
3.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万不要双腿张开、或翘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别人家做客时,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东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食暴饮,不管在家还是在外。
6.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毕,最好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8.接打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对方让你先挂,说过“再见”后,停顿3秒再挂。
9.别人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别人手机照片或电脑等其他物品,未经允许,不要往下翻动。
11.公共场合,少吃猪手、骨头、鸡爪等大骨头类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东西的样子,实在不好看。yjs21.Com
12.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这是世界通行证,不分国界,不需翻译,永不过时。
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爸妈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爸妈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自觉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九个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明智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样形成的意识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个习惯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习惯之一——积极选择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3.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好习惯之二——独立是前提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2.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
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允许儿女不按我为他们确定的发展道路而独立决定自己的梦想。“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4.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
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
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心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给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们。
2.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做一个进步记录。
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长性,做事不够坚持,也有的父母认为毅力就是天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因此只能“望孩子兴叹”。其实,毅力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培养习惯正是增强毅力的好办法,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毅力会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增强;逐步产生、增强的毅力反过来又可以强有力地促进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之五———充满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个人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去看自己,则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这方面多引导,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
2.自信在于积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败,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议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那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3.培养孩子的钉子精神。
钉子之所以能钉在坚硬的墙里,一是因为它很尖,也就是目标不很大;二是因为钉钉子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榔头,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们不是用榔头钉钉子,而是用拳头砸擀面仗,就一定钉不进去,因为目标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给孩子讲些类似的道理和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标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钉子精神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让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用处,因此而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道理,也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诉孩子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绿茵。父母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及时发扬光大他们的特点。
好习惯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人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人的个性。
因此,无论是自尊还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们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合适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父母在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人,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人格,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当他人把地扫干净时,你是否懂得爱惜;当朋友请你吃饭时,你是否懂得感谢……
4.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尊重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既然是每个人的,就说明每个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平等地看待他们,以心和他们交流,而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无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七———保持诚信
1.父母以身作则,言行如一,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子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用。
2.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责任。
责任其实是和信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责任在孩子身上,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给孩子建立一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记上一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些鼓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告诉孩子不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诚实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身边的人也会同样以诚信来回报你。
好习惯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尽量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家有兴趣,对大家都有利,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让孩子体会“利人利己”的价值。父母不要仅仅考虑孩子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子学会考虑父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害己的报道拿给孩子看,及时与孩子讨论,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说说怎样做人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明白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人赚了钱。如果让商人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为他人考虑。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比如为父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说:“我实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实际上,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应该说,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听孩子的话,听多了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议父母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同时也要教孩子学着去了解周围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和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人。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有一次中外孩子举行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国家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所以,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要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人。
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的重要秘诀也是爱,我们常常说要爱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错误,也是这个意思。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
6个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1.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指导,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等孩子拥有表达的勇气之后,要让孩子尽量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好,但是更要让孩子学会将自己的内心准确表达出来。所以,在孩子说话前,一定要让孩子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
2.制定目标并按计划实施的习惯
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帮助他养成制定目标的习惯,因为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不仅如此,还要让孩子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3.系统阅读的习惯
当前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系统的阅读、安静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长,就一定要让孩子具备系统阅读的习惯,以某个主题词、某个事物、某个观点为线索,搜集相关书籍、资料,进行系统、广泛的阅读,将一个问题搞彻底、搞清楚。
4.关心他人的习惯
关心他人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关心他人,先从关心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开始。一个连亲人都不会关心的人,让他去做慈善,捐助爱心图书、衣服,这些都是徒劳的。
5.充满自信的习惯
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如果一个人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去看自己,则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这方面多引导,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所以,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那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父母不仅要给孩子讲道理,还要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让他感受大千世界、山水花草,让他们真正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其特点、有其作用。
6.坚持到底的习惯
一定要告诉孩子,做任何事要有始有终,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坎坷就闪躲,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不动摇,人生才有价值。没错,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有的父母认为毅力就是天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其实,毅力完全可以培养,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一个奖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为他做一个进步记录。这样就可以让他逐步明白坚持的重要性,体会不抛弃、不放弃后获得的快乐,慢慢便会养成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礼仪品格教育
首先我们要问的是,什么是使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大家可能心里面都有一个答案,也许有的父母很迷茫,为什么呢?现在很多我们这样的家长、朋友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态,就是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很多家长就带着孩子奔跑在各个兴趣班之间,英语啊识字啊珠心算啊钢琴啊美术啊等等。很多很多的兴趣班,甚至于到周六日的时候,本来休息日缺成了我们家长和孩子的一个共同受难日,太辛苦太累了。那么我们的家长有没有曾经问过自己,深深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学这些真的有我们所想的那么大的作用吗?
我们在说第二个问题,您认为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从我们的孩子出生到六岁这个阶段的时候,上小学前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应该使什么呢?每个家长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那么我们先补着急来回答,我们往下看第三个问题。
您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请家长朋友们配合我罗列一下,有的家长会提出说,我的孩子会撒谎,比如说会骂人,再比如说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自己脱衣服,早上不愿意起床,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那我们看到我们的家长朋友在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的孩子所谓的学习问题吗?使我们孩子这种知识技能问题吗?不是的,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孩子的行为习惯的问题,那么我们在看第四个问题。
你是否意识的我们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呢?您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习惯问题,究竟使为什么?好,现在我们就看看这所以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认为通过对孩子进行礼仪品格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使孩子有益一生的教育。
9个好习惯孩子受益一生
明智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样形成的意识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个习惯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习惯之一——积极选择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 择有切身体会。
3、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好习惯之二——独立是前提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2、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
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允许儿女不按我为他们确定的发展道路而独立决定自己的梦想。“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4、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
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
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心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给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们。
2、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做一个进步记录。
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长性,做事不够坚持,也有的父母认为毅力就是天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因此只能“望孩子兴叹”。其实,毅力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培养习惯正是增强毅力的好办法,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毅力会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增强;逐步产生、增强的毅力反过来又可以强有力地促进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之五———充满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个人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去看自己,则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这方面多引导,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
2、自信在于积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败,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议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那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3、培养孩子的钉子精神。
钉子之所以能钉在坚硬的墙里,一是因为它很尖,也就是目标不很大;二是因为钉钉子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榔头,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们不是用榔头钉钉子,而是用拳头砸擀面仗,就一定钉不进去,因为目标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给孩子讲些类似的道理和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标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钉子精神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让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用处,因此而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道理,也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诉孩子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绿茵。父母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及时发扬光大他们的特点。
好习惯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人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人的个性。
因此,无论是自尊还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们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合适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父母在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人,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人格,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当他人把地扫干净时,你是否懂得爱惜;当朋友请你吃饭时,你是否懂得感谢……
4、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尊重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既然是每个人的,就说明每个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平等地看待他们,以心和他们交流,而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无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七———保持诚信
1、父母以身作则,言行如一,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子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用。
2、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责任。
责任其实是和信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责任在孩子身上,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给孩子建立一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记上一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些鼓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告诉孩子不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诚实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身边的人也会同样以诚信来回报你。
好习惯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尽量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家有兴趣,对大家都有利,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让孩子体会“利人利己”的价值。父母不要仅仅考虑孩子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子学会考虑父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害己的报道拿给孩子看,及时与孩子讨论,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说说怎样做人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明白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人赚了钱。如果让商人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为他人考虑。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比如为父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说:“我实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实际上,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应该说,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听孩子的话,听多了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议父母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同时也要教孩子学着去了解周围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和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人。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有一次中外孩子举行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国家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所以,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要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人。
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的重要秘诀也是爱,我们常常说要爱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错误,也是这个意思。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
行为习惯: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会让其受益一生
整理了行为习惯: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会让其受益一生,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宠坏,可是光说没用,爸爸妈妈要采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如果不想孩子被宠坏,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如何管理钱,如何合理的花钱。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念,要长时间的培养,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1.让孩子定期存钱
孩子最好是能够养成定期存钱的习惯,可以购买个储蓄罐,然后让孩子把花剩下的钱存到储蓄罐里。平时有了多余的闲钱的时候也可以存一些钱进储蓄罐,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什么是积少成多,孩子潜意识里面也会开始学会节俭。
2.定期给孩子零花钱
爸爸妈妈最好是在固定的日子给孩子零花钱,并告诉孩子要省着花,如果你一下子把钱花完了,等到真的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妈妈最好是不要在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表现好的时候给孩子零花钱,这样孩子以后帮你做家务的动机就不纯了。爸爸妈妈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最好不要拿钱来奖励孩子。
3.允许孩子花钱
孩子买东西可以,但是要让孩子买必需品。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适度花钱,什么是挥霍浪费。如果对孩子管得太严反而会起反作用。孩子有逆反心理,会和你对着干,因此,最好是能够适度地让孩子自己花钱,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样花钱。
4.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调查显示,64%的孩子无从得知钱是怎么来的,所以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赚钱有多辛苦。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让孩子明白家里的钱是来之不易的,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不会乱用钱了。??
5.父母要做好榜样
爸爸妈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花钱要合理,无论是家庭条件宽裕还是紧张,都要合理用钱。孩子会模仿爸爸妈妈,如果看到爸爸妈妈乱用钱,孩子也会这样做。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是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都达不到标准,孩子又怎么会听话呢。
从小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好的金钱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抓紧好时机哦。
行为习惯:让孩子成绩优异的12个好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让孩子成绩优异的12个好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孩子步入了小学以后,学习成绩就变成了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事情。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爸爸妈妈都会觉得非常苦恼,明明在一个地方学习,为什么别的孩子成绩这么好,自己孩子的成绩就一直无法提高。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如果孩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的话,那么成绩也会慢慢变好的。
1.尊重欣赏老师
老师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老师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学生。学生也要学会更快地适应老师,尊敬老师,爱上老师,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第一步。
2.提前预习习惯
老师只是你的领路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具体的学习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进行,去领悟。
平时进行提前预习不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在预习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问题的话,不妨记下来,然后在第二天老师讲课的时候就重点听一下,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3.专心听讲习惯
上课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记下来,及时询问老师。
4.认真观察习惯
学会观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也要积极思考,注意一些小细节,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5.乐于提出问题习惯
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老师。这样更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要知道进步往往就是在一个个疑问中出现的。
6.互相切磋琢磨习惯
遇到问题时,如果老师不在的话,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互相学习,这样更能学到知识。
7.单独做作业习惯
之所以让孩子做作业,就是为了让孩子更能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在做作业的时候也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8.学会仔细审题习惯
做题时要仔细认真,准确把握每个知识要点,另外在做题母的时候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学会自我纠正能力。
9.练习之后学会反思习惯
无论是做题还是学习都要学会反思,在遇到错误之后,要仔细思考犯错的原因,这样才更能够培养求异思维与放散。就算做错了,也要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的,然后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习惯
复习主要是为了能够巩固自己所学,加强记忆,这样就能够把零碎的知识汇总到一起,然后就可以把所学整个融合到一起。
11.整理错题集习惯
准备好一本错题本,把自己不懂或是容易弄错的地方全部整理好,可以把同一类型的错题放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印象,掌握所学知识。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作为学生,要让他有客观评价他人的习惯,只有虚心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反思,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就是在学习方面的12个好习惯,在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之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