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来了位“唠叨”大王
发布时间:2021-01-29 幼儿故事大王 幼儿园故事大王 幼儿园夏天来了说课稿今年九月我来到了新的班级——小五班,迎来了新的幼儿,开始了小班生涯,小班的孩子都是新生,说起新生这两个字,我都有一种黑色九月的想法,因为上届托班新生刚进来的时候那场面简直让我毕生难忘,回想起来那就是一场甜蜜的噩梦!
今年同样的是新生,但是他们的年龄比托班要大,所以我还有一些期望着。九月一日开学第一天,虽然做了很多年的幼儿教师,但是每当这一天还是心有余悸。我们三位老师一位阿姨早早的开始准备迎接孩子们,第一位来的是女孩子,妈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直接走了,宝宝见妈妈走了
,就趴在桌子上打算平复一下自己的心,但最后还是没忍住哭了出来,安慰了半天才停止;接着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几个幼儿,哭着喊着不让家长走,从家长手里接过一个个孩子,又搂又抱,又是安慰又是哄,终于一部分的孩子已经情绪安定下来了,我们组织安静下来的孩子们去另外一个房间做游戏,哭的比较厉害的孩子留下来继续安慰。
其中有一个男孩子叫潞潞,长的白白净净的是个小帅哥,但是这复读的本事可让人吃惊不已,我们在一旁安慰说:“不哭哦,妈妈下班会来接你的。”潞潞一边不自觉的留着眼泪,一边自我安慰道:“恩,不哭不哭不哭……,妈妈来接妈妈来接妈妈来接……”双手抓着老师的脖子寻求安慰。本以为他会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他还在哭,一边哭,一边安慰自己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最可爱的是他一边自己在边上哭,一边还安慰其他小朋友:“不要哭不要哭……,妈妈马上来接妈妈马上来接……”我们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他也能与我们一问一答的聊天,一空下来,他就又开始一边哭,一边自我安慰了。看来我们还要去分散他的注意力才好,旁边的幼儿开始跟着老师在唱唱跳跳了,我让他在门外看了看,他似乎觉得很好奇,带着他进去跟着一起玩,总算是安静下来了。不过没事干的时候他还是一边哭,一边自我安慰,有时还需要老师抱抱他,他也在用各种方式在我们的身上寻找安全感。(1467.CoM.cn 大学生范文网)
孩子离开了亲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里肯定很紧张,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后来我们和他的妈妈沟通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潞潞以前是奶奶养的,最近几天奶奶回老家了,奶奶不在家,加上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双重的不安让潞潞比其他的幼儿更加的紧张。经过家长的配合,没过几天潞潞就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班里幼儿的情绪平复的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宝贝们加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班里来了幼师班的实习生
这个学期,班里来了几名幼师班的实习生,她们的到来给我们的班级增添了更多的生气和活力。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些新老师,跟她们可亲了。两名平师实习生虽然实习生活只有短短三周时间,但实习生们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实践认识,也和班里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给这次实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上星期,我们班的两名实习生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了活动。小李老师给孩子们上了语言活动《欢迎春姑娘》,小汤老师给孩子们上了科学活动《天气暖和了》。虽然两位新老师都是第一次走上讲台,各方面都显稚嫩,但是因为都做了精心准备,课前也能认真向实习老师学习请教,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都还算圆满,孩子们也能积极配合。看着她们的样子,不由想起了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祝愿她们在幼教工作中能有美好的未来,作出成绩。
通过教学展示,实习生们提高了实际教学能力,成功地达到了角色转换的效果,使我们看到了这次实习工作的成效。
教育叙事:班里来了新同学
小二班这学期来了几个新来的小朋友,这几个小朋友由于刚刚来,一个新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如何让这几个小朋友很快适应班级的环境,我想应该让班里其他的幼儿先认识他们,能跟他们一起游戏,这样这几个小朋友应该会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小二班的小朋友是一群特别善良友好的孩子,他们一定能带着这些新同学一起玩耍。
一天,昊昊来幼儿园,与爸爸分开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小葳葳对我说:“赵老师,让我来安慰他,好吗?”我说:“好的,请你来安慰他吧。”小葳葳对昊昊说:“你别哭啦,我叫小葳葳,我跟你一起玩。”昊昊看看可爱的小葳葳说:“我想要爸爸。”小葳葳说:“你吃完点心爸爸就来了。”我把早餐端给昊昊,一边帮他擦眼泪,一边说:“你看,小朋友们可喜欢你啦,你把早饭吃完,小朋友们和你一起玩会,他们会玩好多好玩的游戏呢。”吃完早饭,小朋友们拉着昊昊一起看书。看着懂事的孩子们,我心想这些新来的孩子一定会很快喜欢上小二班的。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都安排小朋友们分小组带着新来的同学一起游戏,区域游戏时,我请小朋友们带着他们一起熟悉游戏的玩法等。通过一段时间,这些新来的孩子很快熟悉了班上的老师和同学。看着他们每天开心地入园,我的心里都甜甜的。小二班的小朋友们用他们的热情和爱心欢迎了新同学,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这些孩子们将会快乐地在小二班成长!
教育随笔:班里来了个小妹妹
新学期开始没有多久,诺诺插进了我们班,刚上幼儿园的宝贝,难免不了哭闹,而且认准了一个人再也不愿意接受别的老师。恰巧他刚来的这段时间轮到我带下午班,每天都是孙老师从奶奶的手上接过这个小宝贝,到我下午带班的时候她怎么也不愿意跟着我了。嘴巴里只念叨着:“我不要这个老师,我要那个老师。”班里那些已经经过一学期磨练的孩子们看见她这样,都嘲笑般地说着:“吵死了,还好哭呢!”每每这个时候弄得我一身都是汗,一边需要去安慰她,一边还要管好其它的小朋友。
用什么办法让诺诺接受我,并且让班级里的小朋友们接受这个刚来的小妹妹呢?每天中午睡觉时,我都会主动要求帮助诺诺脱衣服,其实就是想和她套近乎,一开始她很抗拒,总是说“我不要,我自己来。”渐渐的她开始用期待的眼神让我帮她拉裤子,有时候帮她盖好被子后,她也会浅浅地对我笑。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我给班里长头发的女孩子梳头,开始诺诺只是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当所有的幼儿都梳好头离开后,她还不离开,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笑了笑,对她说:“来,我帮你也梳梳头。”(我觉得不应该辜负她的期待,即使她是短发,也应该帮她梳梳头。)她开心地把头转过去,背对着我,耐心的等待着。我用梳子轻轻地在她薄薄的头发上梳理,梳好后,低下头笑着对她说:“好了!”她开心得立刻拍了拍手,并笑着看看我,开心地离开了。有一次,诺诺的奶奶送她来上学,我正好在门口碰到了,就笑着对奶奶说:“奶奶,我把她带到幼儿园里去吧!”奶奶也很开心,就放心地把诺诺交给了我。我伸出自己的食指,让她的小手攥牢我的手指,并低下头对她说:“走吧,我们一起走。”我会多班级里其他的孩子说:“诺诺是小妹妹,我们应该多帮助她,多关心她。”看到我这样对待诺诺,班级里的小朋友也把她当做小妹妹,照顾她,帮助她。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为诺诺脱衣服睡觉,有的为她打开水龙头,有的帮她上厕所,有的帮她穿衣服,有的排队时拉好她,不让她掉队。每个人都很喜欢她,争抢着做她的姐姐、哥哥。一次,萱萱小朋友跑到我身边说:“老师,小妹妹不会吃饭,我喂她吃好吗?”我笑着对她说:“好啊,我相信有你帮助她,她一定会吃得很开心的。”
现在的诺诺有了很大的变化,上幼儿园再也不哭了,还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我相信,心怡以后的路会更好走些,因为她生活在爱的环境下,我也相信,我们班级里其他孩子也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他们是一个懂得关心人,帮助人的孩子。教师尊重每位幼儿,不歧视每个孩子,用真心去关心,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幼儿的心灵就像嫩芽一样刚刚破土而出,他们也会在无形中来模仿你,学着像你那样热心,像你那样照顾他人,关心他人。
班里有群“捣蛋王”
班里有群“捣蛋王”
我们班里有几个很让人头痛的“捣蛋王”,他们爬高上低,调皮活泼,动作迅速,反应敏捷,打闹嬉笑,问题不断,状况百出。
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聪明、积极、活泼、合群、灵活、热爱劳动、尊重老师、乐于助人……但是,他们确实又都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制造“麻烦”!
当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期待相反时,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给他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实际上,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他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公正的立场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我们要先反省自己,对照以下问题去反省与改变:
你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爱和尊重吗?
你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吗?
你的原则是确定的,不会随着心情而改变吗?
当你控制不了局面时,保证不会对着孩子撒气吗?
孩子做错事敢向你坦诚吗?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骄傲的回答“是”那么,孩子很幸运,如果不是,老师还有努力的空间,需要继续修炼。
孩子的改变,需要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轩轩来到了巧手坊里,做起了鳄鱼
区域活动开始了,巧手坊里没有孩子去参与,过了一会儿,轩轩拿着椅子来到了巧手坊里,做起了鳄鱼,做了一半的时候,旁边的宇宇看见了,对轩轩说:“这条鳄鱼做得真像呀,我也想来做”。这时的他也参与了其中,没过多久,宇宇拿起了一张手工纸……“我做不起来……”宇宇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手工纸往桌上一扔。我走过去对他说:“是不是哪儿做错了呢,你再仔细看看它的线条,应该怎么剪呀?”宇宇又开始再次尝试,开始了第一步“沿着轮廓线剪下各个图案,”第二步“沿黑实线折叠,”第三步“进行粘贴”,到了第三步只见纸张在他手里不停地翻转,无从下手,终于,它把鳄鱼的脚粘贴上去。
表面看来已经接近成功
,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我对他说:“真棒!如果身体粘贴上去,这条鳄鱼就成功了,”“好的”他非常肯定地回答。这一次他的动作特别的迅速,很快粘贴好。他拿着作品跑到我身边说:“我的鳄鱼完成了,你看。”看着他的高兴劲儿,我说:“下次,可不能这样哦!老师相信你会有进步的。”他听了点了点头,笑着离开了。其实,这样的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活动中他们做做停停,操作中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通过慢慢地引导与鼓励,孩子会有所改变吧!
大班吹牛大王
那天早上,我在教室里上“吹牛大王”这节课,小朋友们各个都听的很认真,听故事的过程中更是笑得前仰后翻,看着他们这么感兴趣的样子,我上的更带劲了。
此后的好多天,只要一听我要给他们讲故事,小朋友提议最多的就是让我再讲一遍“吹牛大王”,甚至午睡时都经常要求我讲。
虽然听了这么多遍,可他们依然笑的那么开心。
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让他们用画画的形式把自己吹的牛记录下来。
午睡醒了之后,我把下午的课改成了绘画。
开始我让幼儿大胆的讨论,自由的想象,要求他们尽量想得离奇、可笑、有趣些。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有趣,“有一天,我让爸爸背着小书包去幼儿园读书,爸爸开心的答应了”,“有一次我走在马路上看到了一个小仙女,她请我去吃肯德基了……”接下来我没有进行过多的指导而是放手让小朋友们去画,有了前面的这些准备,小朋友们的思维变的更开阔了,画出来的画也很有想象力。
小朋友们作画时还常伴有自言自语,我也没有指出这是错误或是不对的,让他们更有发挥的余地。
整节课小朋友们都画的很认真,很仔细,也达到了这节课的目标。
放学时间到了,当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画的作品讲给爸爸妈妈们听时,看着他们那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也好开心!
大班活动反思:地震来了我不怕
本次健康活动是结合幼儿园开展防震逃生演练而提前组织的一个安全教育活动。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人初步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地震前的征兆,学习防震避震的经验和方法,懂得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通过演练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意识。
活动前准备:
幼儿自救安全知识小画册、防震安全拍手歌、四川汶川地震图片2张(房屋、道路)、一台视频演示仪。
一、初步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和震前预兆
通过图片展现让幼儿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有一定破坏性,造成房屋的倒塌和道路的损坏。那地震是怎么来的?这也是小朋友十分想知道的一个问题,为此我通过一些资料的学习与认识,简单向幼儿介绍,让他们知道地球最坚硬的部分,地壳里岩石发生破裂就形成了地震,也可以说地壳的厄运东形成了地震。在这里,我还告诉幼儿关于地震的原因世界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也是科学家在继续研究的问题,让幼儿对地震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幼儿自救安全知识小画册上,有一部分关于震前预兆的图片与解说,让幼儿然通过观察图片内容,简单了解水、云、家禽家畜的变化而提高对地震的警惕,做好抗震的准备。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
1、了解避震知识
通过画册图片展示、讲解,让幼儿了解地震来了的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跑的正确方法、躲避的安全角落、及时撤离的时机、被压在废墟里的求救方法、重点讨论班级避震的安全角落。
2、学习抗震安全拍手歌
安全儿歌的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紧急避险、狭小空间、沉着冷静、不乘电梯、求救电话等知识让幼儿多方位的了解防震知识。
3、现场模拟演练
“地震来了,赶快躲避!”在我的口令下,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演练躲避的方法,我针对幼儿躲避的方法进行总结,表扬反应迅速、正确躲避的防护方法,如个别孩子躲到图书吧的角落后,我提醒他们还可以把软靠垫包住头部来保护自己,对幼儿躲避拥挤的地方给予指导,疏导他们躲到不同的角落,如靠近水源的墙角,楼梯承重墙角落等。现场模拟演练有效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和自救的意识。
《老师,请你别唠叨》《幼儿吮手是有原因的》《正确对待家长的误
老师,请你别唠叨
瑞欣小朋友正在玩玩具,我走过去小心地提醒:“请别忘了,玩完了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没想到,瑞欣回过头来不满地说:“老师,请你别唠叨了,我早知道了。”
乍一听,觉得孩子不耐烦,仔细一想,可不是,幼儿一进园,老师总是担心孩子干不好这、干不好那,总是不厌其烦的提醒孩子,原本孩子非常乐意去做的事,经过老师不断的重复提醒,变得枯燥乏味,就像一条枷锁套在孩子的心灵上,日久天长,孩子由主动变被动,由乐于尝试变得无动于衷。有的孩子还依赖于这些枷锁,只要不提示,就不能干好能干好的事情。有的孩子则说:“反正做不做老师都会说
,等老师说了我在做。”这样产生了依赖心理。
幼儿年龄小,接受语言信息量应少而清晰,老师说多了,孩子就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也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这些不断重复的指示语在幼教工作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老师甚至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我整天把嘴巴放在孩子身上,他还没能做好这件事呢?
所以,我想,从小班起,老师就应惜句如金,不要太唠叨。
幼儿吮手是有原因的
我班有个叫张筱悦的孩子,刚入园时,她的左手食指特别细,指头肚都成了尖的,她奶奶告诉我:“她的手指是吃手吃的,孩子从小好吃手指。”“吃手”是我们这儿的方言,就是吮手指。通过观察,我发现我班有许多孩子吮手指,并且吮的津津有味。
吮手指是一种不良行为,不仅把手指吮得变了形,还养成了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指甲逢里的脏东西、病毒、细菌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吮手指属下意识动作,起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被老师或是家长批评了,幼儿感到无所适从,便不自觉地把手指伸进嘴里。
二是被小朋友嘲笑了,面对其他小朋友叽叽喳喳的议论,默默地吮起了手指。
三是有的幼儿因父母与祖父母关系不和,接送孩子的祖父母有时就把气撒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而养成吮手指的习惯。
上述三种情况归纳起来:心里紧张、羞怯和缺乏安全感,是吮手的心理因素。因此,我与家长联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势利导,想方设法,加以制止。在家中,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幼儿园,我利用显微镜让幼儿观察指缝里的细菌,告诉他们脏东西吃到肚子里是要生病的。为防止压抑幼儿的情况,还采用了注意转移法,使其得到另外的宣泄,当幼儿吮手指时,让他轻轻握握自己的拳头,有资料记载握拳头对心血的刺激相当明显,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素质,增强幼儿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
正确对待家长的误解
一天,文阳的家长找到我,婉转地说,:文阳的头上有抓痕,她和孩子的奶奶很心疼,希望老师多留心,别让小朋友欺负她的孩子。当时我怔住了,孩子头上的表皮有点破,前几日我就发现,以为是他自己在家弄破的,问文阳自己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小朋友抓过,他却茫然不知。家长解释说:孩子小,说不清楚。当时我觉得,按文阳的年龄和平时的能力,应该能说清楚,但我还是诚恳地向家长表示歉意,并表示要查清原因,家长满意地走了。
经过了解,确实没有小朋友抓过文阳,在上活动课时,我发现,文阳不时地去挠头,我仔细察看了文阳挠过的地方,原来是额头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