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中班)
发布时间:2021-02-08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第一周:班级里来了位“小霸王”班级里来了位西瓜太郎式的“小霸王”,人长得很可爱,可脾气实在大。教了这么多年的书,那凶狠样还从没碰到过!餐点、中饭不肯吃,这是小事,下课在教室里乱跑,午睡不肯睡,每天老师都要和他“搏斗”一个多小时,直到他筋疲力尽、睡意来了后才肯睡下。老师说他一声时,他马上也会顶你几句。他会朝着保育员阿姨说:“你话真多,把嘴巴闭起来。”最可气的是,当老师朝他看时,他会双手叉腰,两眼虎视眈眈地也盯着你,有时还要来个武打动作。第一次带孩子们去操场看哥哥、姐姐做早操,他就和大班的老师武打了起来,只因大班老师看了他一眼,说了他一句。他还把自己班里一个老师的脖子也撕破了,还口口声声地说:“明天我还要来抓你!”
一句话,一个非常反叛的“小老头”,软硬不吃,不知他什么时候有改进?下周一定要整整这个“小霸王”了,不然班级常规从何谈起,希望下周有好的现象出现。我期待着……
第二周:“小霸王”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新中班的孩子虽然很多幼儿都上过托儿所,可在托儿所里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又因家长都忙于工作,幼儿的教育和能力培养都相当弱后。故每届新中班的孩子动手能力都相当弱,这届孩子的能力好像更加不理想。
第一次让孩子们做手工,孩子们都不会拿手工纸和手工小剪刀。有的孩子把手工纸放在桌子上,无从下手,真是忙坏了我们老师,班级里的三个老师都下班去帮助和指导孩子们做手工,还忙不过来。可我们的“小霸王”却出奇的静,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剪着他的手工纸,一会儿功夫,手工纸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七色花。我走过去及时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去帮助能力弱的同伴,他听了也很乐于接受我的提议,立马起身去帮助旁边的小伙伴去了。
幼儿园领导决定新班先开家长会,让幼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为了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作画水平,我利用一个下午活动,让孩子们来画画。因知道他们的作画水平,我挑最简单的来教孩子们:用涂鸦的方法来画大大小小的树和五颜六色的花。我给孩子们做了示范,在我示范的时候,只见“小霸王”坐在位置上,嘴里叫喊着:“这个,我不会……”我对他说:“不会没关系,看老师画。”我就不去理会他了,我知道越和他多说话,他会越来事。孩子们开始作画了,真得,有很多孩子一点也不会。我观察“小霸王”,看见他在纸上慢慢地、小心地涂画着,过了一会儿,他走过来问我花的颜色,我告诉他什么颜色都可以,自己想画什么颜色的花,就用这种颜色的油画棒来涂画。时间过得很快,家长们马上要来接孩子了。我走了一圈,看到许多孩子的作品真是不如意,但在不如意中,我也看到了希望,班级里也有那么几个孩子的作品还可以,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小霸王”的作品,我奖给这些孩子小金花,让其余的孩子向他们学习。“小霸王”看着自己胸前的小金花,坐得端端正正,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希望。
第三周:“小霸王”不再是“小霸王”了[励志的句子 DjZ525.cOM]
从第三周开始,“小霸王”不再是“小霸王”了。早上来园,他会乖乖地自觉坐到小椅子上,和同伴们安静地拼搭玩具;早操排队了,他的动作飞快;上课了,他会认真地听讲;午睡了,他会自觉脱掉外套很快地入睡。更好笑的是,老师要分菜、饭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地帮助分调羹,还帮老师管理着同伴。在和他的谈心中,我了解到他很要强,每天都想得小金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让我们的宝宝“心灵手巧”
在今天的亲子班活动中,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带盖的瓶子。让宝宝学习拧的技能,并在瓶子里放入一些小珠子,小豆子让他们倒出来后再装回去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让宝宝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得到锻炼,而且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开开心心环节中,我提供给宝宝广告纸让他们撕。这一活动是对宝宝手指灵活度和精练动作的训练。教会宝宝把撕碎的纸朝空中抛洒,因为丢纸游戏不公训练手部动作,还能刺激礼堂追踪发展。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这些游戏的目标还不是很清晰,导致家长在指导的过程中态度也不够积极。宝宝们大都没有学会向上抛的动作,有个别宝宝直接就将篮子里的小纸片就倒在了地上。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又重新说了一次活动的目标,家长们才得以明白,活动的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在每次活动结束前我都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出要要求。让他们在家时可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对宝宝的游戏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如这次亲子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在家也可以准备一些课堂中的物品让宝宝玩。可以让宝宝打开装玩具的小盒子,把玩具拿进拿出。也可以从瓶子里倒出东西,再放进去这样宝宝不公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用手去指。这时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动一动,小手更灵巧
这天午餐的时候,骐手中拿着勺子,用他那泪汪汪的眼睛看着老师,好像在说“老师,你给我喂一下吧!”虽然看到这种情况,我很想给骐去喂饭,可是我没有过去帮忙,只是轻轻地走过去对他说:“骐,你又一双漂亮而又灵巧的小手,自己吃饭,好吗?”于是骐满眼含泪着用勺子往嘴巴里面送饭,中间还不时的抬头看着我。其实骐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子,虽然有时候有点调皮,但是很讨人喜欢。只是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是慢吞吞的,总是用小勺子从碗里挑几粒饭,然后慢慢放进嘴巴里,当其他的小朋友都吃好的时候,他只吃了一点点,让老师看了心急。于是每天午饭的时候,活动室里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催促凡吃快一点,有时看不过去就动手喂他,可是这时他则大口大口的吃。为什么凡吃的这么慢呢?后来据了解,骐的爷爷奶奶特别喜欢骐,在家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奶奶喂他的,于是他就不愿意自己动手了。这天我把骐的这一情况告诉了他的爸爸,他爸爸就说:“老师,以后骐再这样,你不要给他喂,一顿两顿饿不坏的。”于是才出现了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骐是会自己吃饭的,只是他懒得动手。这是教师一定要给予他动手的机会,不要因为他吃饭吃的慢而去帮助他,而是要鼓励他,让他尝试着自己动手,慢慢的骐吃饭快了,而且又是还能够帮助老师收拾一些小工具。
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怀着一份好心情走近了教室,准备开始着一天的工作。
看见蒋涵钰一脸苦恼地坐在角落,我忙问:“涵钰,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她不理睬我。
我拉拉她的小手对她说:“告诉老师,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告诉老师,那你会一直不开心下去的。
”可她还是无动于衷。
后来我向另一位老师了解到蒋涵钰是因为玩桌面游戏时没有找到积木里的轮子才不开心的,其实她因这种情况而不开心也不是一次了。
还记得有次晨间活动:玩沙包。
就因为奶奶给她缝的沙包破了而不开心许久,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愿用被人的沙包进行游戏。
孩子往往会认准一样东西或意见事情而不愿妥协,这也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的,但有时对她的过于执著而感到束手无策。
她就像一只小乌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学习用“缩头”的方式来逃避,她不予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样的性格更是我一直最为担心的地方,因为我明白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
”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
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
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
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
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不知道本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中班随笔:走进孩子的心灵
前几天,我给孩子们上了一个音乐活动,歌名为《我是小雪花》,之前在选择这首歌时,我觉得现在冬天已经来临,让孩子们先熟悉一下这首歌,提前让他们体验冬天的到来,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动作,孩子们表演的非常投入,虽然外面没有下雪,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下雪时的情景了。
真是老天作美,听说这几天要下雪,那天还真的下起了大雪,孩子们午觉醒来,顿时,外面的操场上与大型玩具上,都积起了厚厚的雪,一眼望去,一片茫茫。当我拉开窗帘的那一刻,孩子们一下子大叫起来,那高兴的劲儿一下子涌上心头,吃完点心后,看到另外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我们班的孩子心里也痒痒的,把头都转向了操场的方向。突然,唐国攀蹦到我前面,调皮的说:“张老师,他们都在外面玩雪,我们可不可以也去外面玩啊?”我故意加了一句:“你们都想不想去玩雪啊?”大家都开心地说:“想。”孩子的每个声音顿时都盖住了我的声音,显得嘹亮而又大声。其实,那天我真的很想带他们出去玩,但由于自己身体不舒服,又加上外面真的很冷,还担心孩子们会感冒,所以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同时,也跟孩子们说了实情,看着,孩子们扫兴的样子,我也有点不忍心。只能说回到家在家人的允许下可以去玩。
由于第二天冰冻比较厉害,园里收到教育局文件统一放假一天。因此,第三天幼儿又照常上学,操场上依旧白雪茫茫还未融化。中午,太阳公公也出来了,我突然想到了那天跟孩子们说的话,我想: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让他们释放一下呢?想到这里,我在班里预先说了注意事项,并说:“平时,你们有什么事情,你们都可以跟我商量,假如平时表现好,你们提出的问题,我都可以考虑。”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使劲地点了点头。孩子们来到了操场看,在我宣布可以去玩的一瞬间,孩子们像箭一般冲了出去,尽情地逗着,玩着,这一片操场一下子成了他们的小天地。
平时,多向孩子们聊聊,将使孩子们更信任你,对于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与走进孩子的心灵,多去关注、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你只是个孩子(小班)
我是小班的老师,在我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就叫她奕奕吧。从上学期入园,就一直是个独立、极有主见、外向的样子。我时常在暗暗地想:她的父母是怎样的教育,才有了这么个“早熟”的奕奕。
前天奕奕发烧,她妈妈带着她在幼儿园门口打电话,当我看到是,奕奕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表情,我读不懂。好像是难过、渴望。。。。。。而她妈妈竟是一脸泪水。我没想太多,只是以为心疼孩子。今天,奕奕病好回来。她妈妈请求我如果奕奕有什么不舒服,就打电话给她。她和奕奕爸爸是离婚了的。我心里咯噔一下,怪不得!奕奕的身上散发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气质。然而午睡后,她的一个笑让我觉得我再次是错误的。那时她请求我给她扎一只辫子,我如她所愿,高高的扎了一只。我看着她回到位子上,却未坐下。只见她远远地盯着远方,发自内心地笑着,许多,才缓缓地坐下。我顺着她的目光,发现了她看着的地方是一面镜子。天呐,那一刻我的心竟是那么疼。
对不起,孩子。我竟被你的外表所骗,很长一段时间忽略了你也是需要保护的。我知道了,不管你是不是我们班的大姐姐,是不是坚强到别人欺负不了你,在我眼里,你只是个孩子。一个需要更多的爱、依然有一颗天真稚嫩的心的宝贝!
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
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班有位叫李欣锐的小朋友,这段时间不愿来上学,我纳闷,平时欣锐小朋友是个很听话的小孩子,我从没批评过她。在小班的时候,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自从升入中班以来,欣锐小朋友的性格变化很大,变得孤僻,内向了,也不愿和小朋友多接触。
今天,她又不愿来上学了,并且哭得很伤心,她奶奶送她来,并且把她推到我的面前,我把她搂在怀里问她:“怎么了,欣锐,为什么不愿来上学?”她的回答是:“家里有事情。”别的就再也问不出什么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她家长,家长也说问不出什么事情,我通过其他家长了解到,欣锐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判给了爸爸,欣锐不能像以前一样天天见到妈妈了,她在家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有时也哭,说想她妈妈,我听了以后非常难过,这么小的孩子就失去了母爱,她虽不能用太多的语言表达,但她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她的心里多么难过,我心疼的抱起她,告诉她很多有趣的事情。从此,我多给了她一份母亲般的温暖和照顾,渐渐地,欣锐小朋友变得比以前快乐了,性格也活泼多了,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创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真是个心细的孩子
早上班里的潘云祥像往常一样被妈妈送到教室,他向我问声好之后没有跑去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而是站在我的面前,眼睛看着妈妈,好象有什么话要说,但是又说不出来.顿时他的妈妈反应过来了说:"对了,这是我家潘云祥给你带的吸铁."我看着她手里递过来的吸铁,我高兴地接过来,对潘云祥赞许地笑了笑,他这才挥手跟妈妈说再见,开心地跑去跟小朋友们玩了.
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昨天上课的时候,我把图片放到黑板时,发现吸铁只剩下两个,我就只能暂时从柜子里拿出磁性教具来贴,继续上课.
所有的孩子都看见了这一幕,却只有这个来时最安静,最不起眼的,甚至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今天他就给我带来了四块吸铁.这个腼腆的小家伙,还不好意思自己给.
我的心里顿时有种感动,为这个心细的孩子而感动.我当着全班的孩子表扬了他,因为我觉得,所有的感动都是值得赞美的.孩子显然很高兴,他也为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感动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温暖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尊重。我在工作中非常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处处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我班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那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品质的呢?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来说:一、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主观臆断每个到幼儿园来的孩子,内心都怀着当个“好孩子”的真诚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肯定,因此我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是非常慎重的,尤其是对少数缺点比较突出的孩子,更不能凭印象做出判断。我班的崔俊豪小朋友平时比较散漫,常常跟不上集体的“步伐”,总喜欢溜达溜达,找点事磨蹭磨蹭。一天,小朋友刚排好队,他又走出来了。我暗想:都提醒过多少遍了,怎么总是不改呀!心里不免有些冒火,但这时我要求自己保持冷静,先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只见他轻轻地搬了把椅子请我坐下来,然后又回到队伍站好。我不禁很内疚,责备自己差点错怪了他。从这件小事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不能凭主观轻易判断孩子的行为。又有一次,我有些感冒、咳嗽,刚到盥洗室吐痰,就听到活动室里吵了起来,是平时纪律较差的梁修俊引起的。几个高嗓门的小姑娘说:“就是梁修俊不对,随便离开座位,还打人。”梁修俊不服气地说:“谁随便离开座位了?谁打人了?”我让孩子们静下来慢慢说。梁修俊说:“我看见张老师(她)在咳嗽,想去茶桶里倒点茶给她吃,李凡武拉我的手,我一甩手就碰到了未良蕊。”原来是大伙误解了他的一片好心。幸亏我没早下结论,否则会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就可能不经意地扼杀了他关心别人的美好情感。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生硬粗暴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正面教育,利用幼儿本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消极因素。即使对待经常做错事的孩子,也应该保护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自爱之心,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让他们昂起头来做人。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是非重要的。防患未然在班级里,经常会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而每出现一次,不良行为就会得到一次强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不良习惯。所以,我为孩子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把工作做在前面。如苏冉的伙伴关系比较差。在一次看木偶戏时,他正好与另一个伙伴关系也比较差的小朋友坐得很近。我想他俩在一起容易引起争执,应该设法以不伤他们自尊的方法把他们调开。我就利用苏冉爱画画的特点,对他说:“今天叔叔演木偶戏,有很多布景。咱们班也正在排木偶戏,你很会画画,我们一起看看布景上有些什么,以后请你给我们班画布景好吗?”他高兴地在我旁边坐下来了。这样既保护了苏冉的自尊心,又避免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动之以情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生硬粗暴地批评孩子,而要通过讲道理,引导幼儿认识错误,并将已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次自由活动时,曹依岩正在玩小塑料人,李凡武玩踢沙包,一不小心碰到了小塑料人。他赶紧跑过去把小塑料人扶起来,还主动向曹依岩道歉,可曹依岩还是狠狠地朝李凡武后背捶了一拳。为了帮助曹依岩认识错误,我及时组织全班小朋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曹依岩理由十足地说:“他把我的小塑料人碰倒了。”李凡武是个很能谅解、同情别人的孩子,他马上承认自己的不小心,并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当时我也请小朋友评论了这件事谁错谁对,并说说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要求小朋友以友好的态度,针对事实进行评论,不要用“他(她)经常欺负人”“他(她)最讨厌”这一类话。孩子们一致认为曹依岩做得不对。曹依岩也认识到了自己刚才没讲道理,及时地向李凡武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人了。留有余地幼儿园的孩子具有言行不一、行为反复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的缺点或错误行为给予适当的谅解和宽容,给幼儿自我改正的余地。王可已经两天没在地上打滚了。这天快要吃午饭了,他又想在地上滚爬。我赶紧走过去,用体谅、爱护的语气,小声地对他说:“怎么?憋不住了,想在地板上滚一滚了?那好,我带你到一个没有小朋友的地方去滚,只让我看见,别让其他小朋友看见,因为小朋友都知道王可进步了。如果再退步,多不好意思啊!”王可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不好意思地说:“张老师,我不想再滚了。”参加幼教工作已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了,同时我觉得对幼儿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方面碰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