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
发布时间:2021-02-15 幼儿园芽儿说课稿 幼儿园芽儿的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
男孩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问题。自《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观众对郭涛的教育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人称他“中国式好爸爸”,对其教育观念和方法“零差评”;也有人觉得他严苛、粗狂,是个不称职的父亲。新书中,郭涛坚持认为,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采取放养式教育方式,任孩子登高爬低、滚一身泥;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错才能成长;有时可以让孩子懒惰一些,带点瑕疵,不必事事追求完美。“爸爸,我又放屁啦;爸爸,我要拉屎……”石头对着镜头也从不害羞的这份天然,正是孩子身上最伟大的东西。
对郭涛来说,教育石头的过程,也是他与石头共同成长的过程。在陪伴石头成长的路上,他有时游刃有余、坚定果敢,有时也会困惑踌躇、不知所措,因而采取吼叫、威慑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化解父亲的无力。在这种事情上,郭涛坦承要向石头学习,采取冷静的方式应对,克制对孩子的吼叫。教石头如何做人做事的同时,也在一路和石头共同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父亲和男人。
与父亲起争执曾想跳楼
郭涛的童年一直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被当作出气筒,父母传递给他的都是负能量;家庭环境的破碎,让郭涛一度想“逃离”;每一次与父亲起冲突都是一次火山爆发,最严重的一次他甚至跳楼寻短见;19岁时高考落榜,家人的抱怨逼他绝食复习考大学……郭涛勇敢地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展现给读者。通过郭涛和他父亲的故事,得以看清郭涛为人父之后知道爱孩子的来龙去脉。
郭涛现在和石头的亲密与互动,是他自己、他父辈都不曾体会过的。从不吝啬亲吻和拥抱,经常对石头说“我爱你”,希望石头能跟他亲密如兄弟;不论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陪孩子,陪他学习和阅读;从不让夫妻之间的争吵影响到孩子。虽然时至今日,郭涛都无法摆脱父亲给他留下的烙印,但他学着去改变,“庆幸的是,我走出来了。我想,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拥有美好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性遭到外界有意无意的破坏,进而丧失美好,所以很多闪闪发光的孩子,大一些反而变成了一个糟糕的人。无须多建设,无须多破坏,把天赐的优点保护好,多给生命留白,这才是父母的大智慧。”
女孩要有丰富精神家园
在新书中,郭涛第一次“放开”去谈曝光不多的女儿。“我女儿性格特别好,平时没事只会叫‘爸爸’,就这一句话。”女儿带给郭涛最大的变化,是让他的内心变得柔软。对于女儿和儿子教育方式的不同,郭涛也有自己的看法,“无论穷养男孩,还是富养女孩,都不要让他们为物质所累。不同仅在于,男孩要保持精神上的饥渴感,女孩要有丰富的精神家园。女孩一定要有自尊,要有事情干。事情不见得多大,不是每天写多少本书,或者谈多少大生意,只要是她喜欢做的事情就行。”有了女儿之后,郭涛也一直在努力平衡对兄妹俩的教育,不偏袒、不粗暴干预。二胎新政出台之后,不少家长有了新的困惑,有了二胎如何处理老大的感受?郭涛在新书中说,做到三点,大可以放心生二胎:不干预,对于两个孩子关系的好坏,家长不用太心急;不放大,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谁对谁错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不比较,千万不要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郭涛首次出书《父亲的力量》 谈"留白教育法"
郭涛与儿子石头因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成为热门人物,他特殊的教育方式引来了很多争议。记者从凤凰联动了解到,郭涛即将推出首部文字作品《父亲的力量》,讲述他的“留白教育法”。
郭涛认为,男孩教育要带些“毛茬儿”,采取放养式教育方式,任孩子登高爬低、滚一身泥;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错才能成长;有时可以让孩子懒惰一些,带点瑕疵,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孩子生下来并不是白纸一张,父母要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闪光点。不要强力去改变,不要胡乱去涂抹。
对郭涛来说,教育石头的过程,也是他与石头共同成长的过程。在陪伴石头成长的路上,他有时游刃有余、坚定果敢,有时也会困惑踌躇、不知所措,因而采取吼叫、威慑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化解父亲的无力。在这种事情上,郭涛坦言要像石头学习,采取冷静地方式应对,克制对孩子的吼叫。他在教石头如何做人做事的同时,也在一路和石头共同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父亲和男人。
男孩要这样养育!
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养育好男孩,首先要懂得男孩
我是80后,两个男孩的妈妈,老大8周岁,老二1周岁。为了更好的养育好孩子,我一直广泛阅读儿童心理学以及育儿书籍。本着共同学习交流的初衷,现在分享一下我的育儿心得。小男孩与生俱来的男性气质,不容我们忽视。我觉得,不管穷养富养,养育好男孩,首先要懂得男孩。以我家8周岁的儿子为例。
事件1: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后,最害怕的是背诵课文。原本活泼好动的他,被我们勒令要求安静地坐在书桌旁完成作业。事实是,经常是坐在书桌前半个小时,也背诵不过一篇短短的文章,甚至最后大脑一片空白,一个字都记不住了。那段时间,只要老师安排背诵的家庭作业
,必定会演变成一场亲子大战,现在想想简直是一场噩梦。机缘巧合的是,后来听到一位老师的讲座,提到男孩与女孩的区别,比如有一个显著特征是,让男孩走动着记忆东西,效果会更好。我尝试着,不再将儿子束缚在书桌旁,允许他在书房来回走动着背,甚至是我们在卧室当故事一样一起读一起背,孩子放轻松了,记得也特别快。
事件2:儿子上二年级后,班主任反映孩子上课坐不住了,经常会在课上做小动作,甚至是下位走动,影响了课堂纪律。起初,我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或抽动症了,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其实是男孩子精力旺盛,在学校课间不让跑,体育课外堂少,回家做作业到很晚户外活动也少,孩子是运动不够。只有让男孩把身体里多余的精力释放出来,他们才能安静下来,越是束缚,情况越糟。男孩在运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控制力不足,总会不自主的动一下。现在,即使作业再多,我也会在晚饭后带孩子活动半个小时。
事件3:儿子性格很活泼,喜欢读书朗诵,经常是班里的领读者,多次参加朗诵会,很多家长都讨要经验。受大脑分工影响,一般男孩子对阅读兴趣要弱一些。我仔细想想,觉得我家孩子喜欢上阅读,很大方面是与从小形成的亲子阅读有关。从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买圈圈书、触摸书、洞洞书来看,后来再大点就给他读睡前故事,现在他能自主阅读了,我在客厅设置了一个很大的书架,孩子会不由自主的拿书看。
总之,培养一个积极、勇敢、有担当的优秀男孩,任重而道远。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用心去读懂自家的男孩,了解男孩的特质,好好用心去培养吧!
男孩教育需遵循哪些原则?
·男孩往往随性而动,学校必须教会男孩三思而后行;对于女孩,则要打消她们的行动顾虑,鼓励她们冒险。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少讲解,多辅助,不要过分依赖于家庭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学校里多学习。
·作文是男孩的弱项,让男孩在动笔之前先“动口”,对所写的内容谈个够,他们的写作量和文字流畅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家或在学校都可行。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男性成人与女性成人的性别角色不能失衡。
·男孩通常把内心感受转化为身体动作,因此当他们遇到情绪问题时,让他们从事喜欢的运动是帮助他们排遣情绪的好办法。
·男孩与母亲保持紧密关系非常重要,不必担心母亲的过多呵护会使男孩软弱或女性化。
·男孩,特别是初中的男孩必须在学校里有个“家”,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或场地,否则他们对学校没有归属感,于是就不守纪律,破坏公物,乱写乱画。
·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应该为男生提供作文的模板,作文的要求应该非常明确。
·应该为男孩和女孩开设有关性别意识建立,以及有关青春期问题的课程。
·暴力或攻击性强的男孩通常在小时候缺乏拥抱,教师与家长应该重视与男孩的非语言交流,如拍肩、握手等身体接触。
·教室里的灯光不能过于强烈,尽量不用荧光灯。柔和的光线能让男孩和女孩更加安心,更易于倾谈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
·如果男孩带着情绪来到家长和教师跟前,我们必须允许他们表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急着为他们解决问题。如果拒绝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会出现关系破裂,冲突升级。
·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赋予他们的责任也该相应增大。责任的缺失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冷漠,心怀敌意而难以管理。
·男孩在学校应该有发言权,有了发言权,他们才会真心投入。学生委员会应该致力于扩大他们的权力,为学生代言。
·男孩需要与大自然接触,做男人们做的事情:打猎、钓鱼、捕蟹、宿营等,这些活动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心,并帮助他们理解大自然的力量和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学校操场和运动场应该保证安全,学生在所有课间都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要防范欺凌现象的发生。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不放过任何让男孩反思的机会。教室里的海报、学校的标志、各种仪式、讨论会、辩论赛都是很好的形式。
·不放过任何让男孩接触动物的机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动物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学校必须重视艺术,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让男孩参加戏剧与音乐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平衡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情感提供一个宣泄的渠道。很多男孩误认为艺术是软弱和女性化的表现,因而埋没了自己的艺术才华。让艺术成为必修课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
·家长和教师绝对不能羞辱男孩。“你怎么能这样”应该变成“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旦男孩对羞辱做出反应,他就不再与成人对话,使得关系恶化。
·成人不能仅仅盯住男孩的怒气,而是要给他们说出内心真实感受的机会。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要特别留意学校里的孤独者,这些孩子通常遭到了同辈群体的孤立,感觉自己孤身一人,如果得不到帮助,他们自杀或施暴的危险性很高。应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是被接受的。
·成人应该对未来抱以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男孩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媒体和成人间的谈话充斥着负面的消息,使得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不愿长大。
·从男孩很小的时候就要避免他缺席家庭聚会。在亲戚朋友面前,男孩不如女孩那样有很多语言交流,这使得他们在上学之初语言能力远远落后于女孩,直到高中才赶上。
·必须教给男孩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身感受与情感的重要方法。男孩的写作通常都是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必须拓展他们的写作内容,像女孩那样在写作中交流自己的情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成人——特别是男性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充分利用视听材料、光盘和多媒体技术。
·课堂活动应该分解为时间跨度小但任务强度高的小时段。
·课堂一开始就要生气勃勃,以吸引住男孩的兴趣。
·在男孩回答问题的时候,应鼓励他们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扩展自己的答案。
·课堂上,男孩回答问题之前应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
·教学时间的分配应该清楚明了,教学任务应该量化,以便使男孩学会在一个既定的时间框架内工作,改掉浪费时间的习惯。
·应该在课堂上给男孩更多的挑战。挑战有助于激发男孩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
·在男女生混合的学校里可以尝试单性别教学,以促进男孩对一些女性占优的学科的学习。
·对于家庭作业,一定要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以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校园欺凌必须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公开处理并得到杜绝,以便让男孩和女孩在自己的学校里获得安全感。
·必须大量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与任务的时间,教师要少讲。
·必须杜绝为了家庭作业而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特别是对家庭环境不利于安静学习的男孩来说,不当的家庭作业会带来双重伤害。
·为帮助男孩阅读,小学和初中的所有课堂都必须花一定时间(至少15%)在阅读上。可以使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的家庭作业应以让男孩从所读内容中寻找信息为主。
·对于那些需要改进自己行为表现的男孩,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应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如果一下子要求太高,很可能令男孩退缩,没有任何进步。
·男孩的学习受教师的影响很大。他们往往只为他们喜欢和尊敬的教师学习。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必须重视与男孩有效交往的途径。
·必须让更多的男性做教师,男孩需要男性榜样。
·学校需要审视自己的纪律管理方式,处理不良行为要尽量利用行为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