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奇法妙招能对付任性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2-26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很多人都说:“孩子越小越可爱,长大了就讨人厌。”这不,三岁的儿子咏咏,开始到处跑,更让我操心了。不过对任性儿子我也有几个妙招:

1、暂时不理睬。

儿子一看到他爸爸拿螺丝刀、剪刀,就高兴得不得了,还拼命嚷着“给我玩玩”。

老公说,危险品,小孩不许动,他却更有兴趣了,不给他,就生气,倒在地上哭,见老公没有应允,又开始砸东西。我们沉默,不理他。孩子懂得察言观色,闹了半天,还引不起父母的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所以,有时我不理睬他,他反而会过来找我笑笑。或者关禁闭,让孩子反思,意识到自己是犯错误了,关的时间不要长,但父母的态度要坚决,之后,再跟孩子讲道理,说明不能这么做的理由。

2、转移注意力。

有一次大冬天的,儿子居然乘我不注意,偷偷跑到卫生间开水龙头玩,把衣服都搞湿了。我想打他,然而冷静下来后却平静地对儿子说,天太冷了,玩水会把衣服打湿的,冰冰的水浸到身体里去,会感冒、会得病,要吃药、要打针了,我们一起出去让太阳公公晒晒暖,玩玩球做做运动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3、赏罚并用。

当孩子任性胡闹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有用的。

不过应注意,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要一味指责、惩戒。哪些“固执”行为是可以肯定的呢?

首先,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儿子到楼下的花坛玩,看到路人牵着一只小狗走过,他很喜欢小动物,就会有意识地跑过去看小狗,摸小狗。这时,我会讲明不应太接近小狗的缘由,然后说,妈咪抱着你,走近点瞧瞧它,宝宝还小,一定要有大人的保护。

其次,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有一次,我答应周末休息带儿子去吃肯德基,但到了那天,儿子上火了,又赶上下雨,就没有去,以为这么小的孩子一讲过肯定就忘了,谁料他那天就不要我了,跟着他爸爸看白雪公主,还说妈咪骗人会长长鼻子。

最后,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儿子睡觉时要看天线宝宝,然后看完一集又一集,10点多了,我就强制关了电视,拽着儿子上床睡觉。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儿子于是就很不开心,哭鼻子闹情绪。然后我拿着天线宝宝的书,给他讲故事,说天线宝宝也是等太阳公公出来了才出去玩的,宝宝看一下,现在有没有天黑。儿子说,天黑。我问天黑要干嘛?他回答说,天黑要上床睡觉。我说,宝宝睡好觉,明天妈妈带你出去,像天线宝宝一样散散步逛公园。于是儿子就乖乖睡觉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巧招对付好动的孩子


谁都喜欢活泼的孩子,既可爱又可亲。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爱活动,甚至调皮,对于孩子都是必要的。但是,事情是要有限度的,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过度地好动,就是“多动症”的隐患。

临床研究发现,发生多动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在出生后18个月以内,这个阶段被称为感知运动能力发展期,若这个阶段调控失误,就会造成感知与行动之间的联系产生障碍,于是情绪不稳定、冲动,难以抑制自己的行为,不停地动来动去,不能持久。

所以,对于那些闲不住的孩子,要适当调一下,而且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既要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积极引导。为此,提供一些建议:

对于闲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尽兴活动,到室外去运动、玩耍,活动到筋疲力尽,让孩子的精力充分发泄。尽兴活动之后,安排孩子安静活动,必要时软、硬兼施稳定孩子。总之,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时间段让孩子安详下来。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没有规则,该给孩子立点规矩了(合理的),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只有在服从规则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学会什么行为是恰当的,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盲动的欲望,也只有被强迫保持安详,他才能从活动中感觉到快乐。

海外父母面对孩子任性的做法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孩子的任性使父母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父母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父母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国外妈妈应对孩子任性的方法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妈妈食品)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如何招架孩子的任性


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

快4岁的小志最近越来越不听话了。就拿晚上睡觉来说,本来工作了一天,妈妈已经很累了,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喊小志好几遍都不管用,小志总以“再玩一会儿”为由,不断地拖延上床时间。最后妈妈不得不强行收拾玩具,但此举却遭到小志的奋力反抗,他大哭大闹,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发生一场战争。

不光是在家里,在外面小志也经常不给妈妈面子。一天,爸爸妈妈带小志去游乐场玩,见时间晚了,妈妈便要带小志回家吃饭。小志不肯走,还没玩够,见妈妈坚持让自己马上回家,便开始大嚷大叫,还冲妈妈大喊:“讨厌你……别管我……”爸爸拉小志,他还对爸爸又踢又踹,忍无可忍的爸爸朝着小志就是一巴掌:“这孩子再不管就无法无天了!”

孩子的任性,都是大人惹的祸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孩子的活动意愿受到家长强制压迫时,孩子就会产生失落和挫败情绪。再加上快4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叛逆精神强劲,他们会想“我偏不做爸爸妈妈让我做的事”。这就是俗话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孩子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

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的特点,因此容易任意所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因便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任性行为加重。

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而忽视对孩子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教育,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导致孩子的任性和无理。

隔代间的溺爱

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也会造成孩子的任性。对孙辈老人们都是疼爱有加,要什么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习惯了受到像“小皇帝”一样的对待,自然会变得很任性了。

爸爸妈妈如何招架孩子的任性呢?

给孩子一个缓冲期,之后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给孩子一个缓冲期,如“再玩10分钟,我们就要准备睡觉了”“再过10分钟,我们就要回家了”,预定时间到了,就要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任性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给孩子一个冷静期

如果孩子正处于情绪爆发期,家长不妨利用“冷处理”的方法,即不予理睬,不训斥,更不打骂,让孩子自己感到哭闹无济于事,达不到目的。在孩子平静下来时,要告诉孩子刚刚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理他,并让他说说闹脾气的原因,再借机进行说服教育。

让孩子自己去感受

可以在和孩子做亲子游戏时,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如,和孩子玩“过家家”时,父母可以扮演一个任性的孩子,让孩子扮演父母,看看孩子如何处理“不听话的孩子”,有的孩子会用平常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母,也有的孩子会用他所期望父母对待他的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父母和孩子换位思考的时机。

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编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任性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心理学小贴士:任性不是孩子的天性

任性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在后天教养中形成的。父母对孩子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染上任性的“恶习”。所以,帮助孩子改正的过程,也是父母弥补之前教育“过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六大妙招对付宝宝精力旺盛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妙招帮妈妈对付精力旺盛宝宝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

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

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保护他的“独立性”

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扩大他的视野

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对付磨蹭的孩子,用什么方法


闹钟的妙用

闹钟可帮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以建立规律的作息,及安排活动。它有助于孩子起床、上床、捡拾地上物品、喂鱼、摆好餐桌、泡完澡离开浴缸,穿衣等。

用在哪种情况?

当家长想要孩子做某事时,与其说:“有空时,把东西整理一下!”不如说:“花五分钟,把东西全部捡起来!”或者“闹钟响时,爬出浴缸!”就算孩子会发牢骚,闹钟也不为所动。

为什么闹钟这么好用?

小朋友本能地会想要打败发出“滴答”声的机器。当小莉的妈妈说:“我现在把闹钟设定十分钟,我打睹你一定不会在闹钟响之前,把衣服穿好。”平常没什干劲的小莉,一听到这句话,马上往房间跑去。“弟弟,你有两首诗要背,我把闹钟设定15分,看看你能不能在闹钟响之前背出来!”“好!跟你赌我办得到!”

当然,游戏的目的是要孩子尽一切努力达成目标,因此设定的时间要充足,但又不过分宽松。

家里有超过一个以上小孩的家长,通常会让孩子彼此竞争:“最先做完的人,可以先挑优格的口味!”“第一个先上床的人,可以选要听的故事!”当你只有一个小孩时,他会与闹钟竞赛的道理与此相同,不是他赢,就是闹钟赢。

除了孩子喜欢和闹钟竞赛外,用它来管理孩子,还有其它优点,一是闹钟不会上孩子的当。二是,孩子无法操纵它的情绪。孩子不会测试闹钟的“底线”。无法把它逼到极限。管教的问题从家长和子女身上,变成了子女和闹钟。如果孩子抗议或争辩,闹钟唯一的答复只有:“滴答”。

闹钟管教法的优点不少

包括:

让孩子有挑战。

它不会生气。

孩子也不会气它。没得吵,也没得商量。

设定的时间不会延长,五分钟就是五分钟。

结果清楚:做完或没做完。

如果完成,太棒了!若没完成或孩子不吃这一套,就换另一种方法!

指针

时钟的指针与闹钟一样,有很多优点,比方孩子不会与指针发脾气,孩子更不会跟指针商量,想要多看几分钟电视。

用在哪种情况?

指针的目的不在于跟孩子挑战,而是定订规则。例如,“八点了!该上床啰!”或“看看时钟,指针已经快指向八点啰!差不多要去刷牙了!”“你可以在客厅待到短针指向八,长针指向十二,然后就要上床!你看,现在已经八点了,去睡吧!”

五招巧妙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五招巧妙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要分年龄阶段,同时还要掌握与孩子交流的基本技巧。

第一,对孩子的性提问绝不应回避。

性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即可在父母的指导下掌握区分性别,尽管他并不明白何以要区别彼此,但对异性产生的某种程度的回避和距离感已成潜意识,所以当孩子向你提问任何与性相关的问题时,往往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一口回绝,认为这个不该是小孩子问的问题,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困惑,并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变为心理的阴影,为今后的成长设置障碍。

第二,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性科学知识。

尽管性科学所包容的学科范围极其广泛(生理病理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尽可能多涉猎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不要因为你不懂就想逃避,要知道性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所以你多付出一些,孩子也就多获得一些。

第三,不要过分担心尺度问题。

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的问题超过了他的年龄,讲得多了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其实,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层层步骤的,每一个年龄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差异,一旦了解,孩子绝不会像科学家那个追根溯源。三四岁的孩子可能对"宝宝就像一粒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这样的回答满意了;对十三四岁的男孩偶尔的自慰不会对身体产生大碍,一定会安抚其躁动的内心,他多半不会再进一步问你自慰的方式都有哪些。

第四,预先做些示警工作。

过早接触性行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两方面均会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对孩子"示警"很有必要。比如,对年幼的孩子灌输异性触摸自己私处是不友善的行为;对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过早与异性进行性接触很可能对性器官产生危害,感染众多疾病,并可能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待生理、心理两方面均成熟之后才可以接受健康文明的性生活;学会洁身自好比学会使用避孕套更安全等等。

第五,引导孩子识别"真假"。

现在各种媒体良莠不齐,其中一些对性行为的描述往往背离了科学的宗旨,代之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当孩子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这些东西时,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

相关推荐

  • 奇招对付任性孩子 导读:过于宠爱孩子,就容易造就他们的任性。孩子任性不利于其自身成长,家长要及时纠正引导。 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爱抚过多,要求过少,甚至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较严重,不易纠正。那...
    2021-09-20 阅读全文
  • 对付孩子哭闹有妙招 都说小孩子越大越难带,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满周岁的孩子就开始表示“愤怒”了,而且往往以“哭闹”为手段,很多父母亲对此束手无策。更痛苦的是,这种“斗争”要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以后。面对此种情况,家长们是否有...
    2021-08-03 阅读全文
  • 对付任性宝宝的绝招 导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
    2021-10-11 阅读全文
  • 教你对付任性的孩子 导读: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网友:有什么不依他的话,他就又哭又闹,还赖地上不起来。打骂骗都没用。 育儿专家答疑:您的孩子属于...
    2021-08-17 阅读全文
  • 约束孩子任性的六大妙招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
    2021-02-01 阅读全文

导读:过于宠爱孩子,就容易造就他们的任性。孩子任性不利于其自身成长,家长要及时纠正引导。 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爱抚过多,要求过少,甚至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较严重,不易纠正。那...

2021-09-20 阅读全文

都说小孩子越大越难带,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满周岁的孩子就开始表示“愤怒”了,而且往往以“哭闹”为手段,很多父母亲对此束手无策。更痛苦的是,这种“斗争”要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以后。面对此种情况,家长们是否有...

2021-08-03 阅读全文

导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

2021-10-11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网友:有什么不依他的话,他就又哭又闹,还赖地上不起来。打骂骗都没用。 育儿专家答疑:您的孩子属于...

2021-08-17 阅读全文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

2021-02-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