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高质量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1-03-01 什么是幼儿园的游戏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什么 什么是教育笔记父母都会陪孩子,但是我们的父母陪孩子时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玩手机、一边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自己玩。
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太多的场合看到过。在公园、游乐场、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睡觉时都在玩手机。
然后当我们的孩子提出质疑:你都没好好陪我!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会说:“我一直坐在你的身边,怎么就不是陪你呢?”(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很多父母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想起了网上有段时间流行的父母逼婚时的那句话:“你和他/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怎么就不能产生爱情呢!”你看,如出一辙!
那么,孩子想要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只要我们想,就一定能好好陪孩子,但是前提是在每一个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戏、娱乐、读书、吃饭、睡觉的那个时间段,请你放下手机,还有什么事能比陪孩子更重要呢?
孩子想要的高质量的陪伴是啥呢?我们随机在校园门口采访了几位1-2年级的小朋友。
根据他们的叙说,总结出6-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想要的高质量的陪伴。
01.带孩子进厨房一起煮饭,煮什么不要紧,能让孩子参与这看起来很复杂/危险的工作,让孩子为主导做一些饭菜那就更赞了!
02.在客厅铺上毯子或者在客厅搭一个帐篷,然后一起玩,可以一起读书、游戏、或者就是闲聊天。
03.一起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最好能买一大桶爆米花,一边吃一边看。
04.一起玩孩子最喜欢的棋盘类游戏,扑克也行。
05.和孩子一起去游乐场、图书馆之类从场所,一起选书、一起玩一些好玩的刺激性项目。
06.一起去踏青,在公园支起帐篷、吊床,一起玩耍。
07.尝试在家里办各种有趣的聚会,同学聚会、好友聚会,大人的聚会不要把孩子赶走,让他们安静的坐着/听着,让他们偶尔也说说话。
08.偶尔给孩子找一个特色的餐厅,全家一起吃一顿美食,让孩子点餐、付款(包括开发票)。
09.全家一起组织生日聚会,简单的/小型的/三五个好朋友参与的生日聚会,妈妈吹气球、爸爸买蛋糕、一起准备各种派对小礼物。
10.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小冒险、吓唬人的小游戏、躲猫猫、枪战。
11.一起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游戏(跳皮筋、扔沙包),什么好玩的游戏都行。
12.安静的陪着在孩子的身边,当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拿着手机陪。
13.经常带他们去菜场买菜,让他们选择、付钱。
14.永远想着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他们一起玩,一起成长,听他们认真的说话。
还有类似很多孩子的诉求,其实总结完看起来都真的好简单,每个家长都能做到。
其实也不一定都要做到,有那么几件事、几个瞬间、几个片段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在乎他们,真的在陪伴他们,未来孩子回忆起来也都是美好。
就像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大部分都忘记了,但是记得的只有那么几个美好的瞬间(还有一些失落的瞬间),不是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到底是陪伴还是干扰孩子?
她带着儿子去赶集,儿子兴奋地喊,妈妈快看小鸡!
妈妈说,快看大鱼。她本意是想补全儿子的话(因为卖鸡的跟卖鱼的都在一起)。
儿子在客厅里快速地跑来跑去,因为他刚刚2岁,头一次这么快速地跑。他一边跑,一边兴奋地仰着脸看着妈妈,期待点什么...
妈妈刚下班,很疲惫,终于说话了,“来,儿子别跑,我给你剪指甲”
区域活动时间,小宝在幼儿园走廊里面东奔西跑,看见老师走过来,他跑得更欢实了。
老师远远喊了一句,“你怎么老不穿鞋?妈妈已经为这个事情打了好几次电话了”,小宝把满肚子想告诉老师的新发现就只好咽了回去。
回到班里,刚推开门,“小宝先去洗手,小宝第一个回来喝水,小宝真准时。”想找人述说的小宝扭头就走开了,“我讨厌洗手、喝水”
扭头到了沙池,老师职业地迎过来,“我们在玩沙子,你要来吗?”,小宝厌恶地嘟哝着,我知道你们在玩沙子。
大人啊!你们多么怕自己没用啊!不能帮孩子剪个指甲、喂个饭、穿个鞋,你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实在不行,帮孩子表达两句话,不然,自己为什么活着?
你只是在刷你自己的存在感,与孩子无关。再好的硬件,再热情的堆笑,那都不能叫做陪伴,叫做干扰。
也或者,当时的你实在找不到别的话说,那句话是你最熟悉、不用过脑子的,那么,请你闭嘴,好吗?浮躁的时候就什么都忍住不说,静静地听听对面那个人,他在想什么?他眼神里面有什么不一样?他在关注什么?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导读:如今,有些妈妈把培养“神童”作为孩子的早教目标,而一些妈妈则希望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下面是一位家长的想法?你是否有同感呢?
在里,主流的想法还是以学为主,孩子们时间排得满满的,家长们一边抱怨着一边继续给孩子加压。可是我们跳出小升初、高考等压力,想一想,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养成什么样?
我就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普通人;
在合适的时候生一个像她一样可爱的孩子;
在每天面对工作的压力、处理家庭的矛盾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所以:
我没做到的事情不要孩子也做到。我小时候没有天天考100分,她也不必,我没上清华北大,她也不必。
我和她平等说话。
我让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小朋友的矛盾。我可以给她建议,但决不帮她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陪伴她是和她一起玩,而不是自己忙自己,看着她,或者盯着她做作业。
我和孩子一起看书,比看电视好。
时常带她逛书店,让她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挑选喜欢的书,而不是我要求她看的书。
让她帮我做家务,每个人都要为家庭作贡献。好吃的东西也要分享,鱼肚皮上的肉不是只有宝宝吃,我和姥姥都很喜欢。
我不关注她成绩如何,我每天问她在学校高兴或者不高兴,有固定的时间和我们交流,聊聊班上有趣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经常和孩子爸爸有适度的亲密动作,拉手、拥抱、亲吻,爸爸妈妈相爱,她也会去找一个相爱的“王子”。
每天抱她,在校园门口亲吻她再说“再见”,她以后也会这样爱她的孩子。
一直用欣赏的目光看她,只有在这个年龄才会有这样的童真。看她成长,看她烦恼,看她动心眼,看她淘气,看她犯错误。一直比较相信“红颜薄命”,太完美的女孩给人压力,有点儿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才有亲和力。我们培养的是孩子,不是在制作毫无瑕疵的艺术品。当然,如果孩子是生俱来的天才,那就让他尽情登攀。
“说话算数”是有效的魔咒,从小到大都坚持,约好的事情没有例外,事先未约定,爸爸妈妈适度妥协吧,到底她还是个孩子。
奖惩分明,惩罚不是动手,以大欺小是可耻的。
批评的是行为,不是孩子本身。请将行为错误和孩子的品性完全割裂开吧。相信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天使,凡间的尘埃才让他有出错的机会。爸爸妈妈要时刻记住“我爱你,但不爱你的小毛病。”不要翻旧帐,不要说:“你就是不认真,你看XXX,你一直都是,你从来就BLABLA”,请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说:“抓紧时间,上课要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他们都听不懂。
不轻易动怒,控制好情绪,才能教出有礼有节的孩子。
不轻易把奖励和她应该完成的责任划等号。只有超出的部分才能奖励,就象工作中绩效A+才能拿到额外奖金。经过努力得来的东西,她才会珍惜。
坚决不上奥数,我只想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不要天才的培训目的来折腾她。(有数学天分的孩子不适用)
带她打牌、游泳、骑车、唱卡拉OK、逛街,普通人的娱乐早点教她。
选一样她终生受益的爱好,做到比一般人强,比专业差。我们现在弹钢琴,也许有孩子打羽毛球什么的。
坚持体育锻炼,带她和小朋友玩团队游戏。
父亲竟要求儿子考零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在台湾还没有读完小学就跟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美国。进入中学后,我开始叛逆;然后就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头痛的孩子: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每天憧憬的就是变成一个像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所以,我的成绩很糟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雷打不动的“C”,这让教过我的所有老师都无计可施。
刘墉终于忍不住找我谈话了,在我12岁之后,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当然我想叫他爸爸他也很欢迎。鉴于他对我一直比较宽松,所以我多半时侯称呼他为爸爸,偶尔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叫他刘墉。
现在他要就我的学习成绩与我展开讨论,我的心情就开始不好了。他先是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个笑容在我看来很阴险。他对我说:“你的老师告诉我,你现在整天梦想着当舒马赫那样的赛车手,变得不爱学习了,对吗?”
“是的。”我感觉他的话里有一些鄙视的成分,这是对一个14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有点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还考过零分,现在不照样当了世界顶级赛车手?”
刘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笑声让我觉得更阴险了:“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是,你从来就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说完,他的手从背后亮出来,冲我扬了扬手中那张成绩单。
他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那么,你希望我考个零分给你看看吗?”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摆出一个坐得很舒服的姿势,笑了:“好啊,你这个主意很不错!那就让我们打个赌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以后你的学业一切自便,我绝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规定去好好学习。如何?”
我们很认真地击掌为盟,我在心里已经开始窃笑不已了,我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可爱也最愚蠢的父亲。
“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着题目不答,更不能离场逃脱,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的心里发出快乐地鸣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问题!”
很快便迎来了考试。发下试卷后,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开始答卷。反正这些该死的试题我平时就有五分之三不会,考个零分不是什么难题吧?
第一题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美国人民反击纳粹的时任总统是谁?下面有三个备选答案:卡特、罗斯福、艾森豪威尔。我知道是罗斯福,却故意在答题卡上涂下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
接下来的几道题都是如此。可毕竟试题是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出的,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甚至很陌生。在做后面的题时,我并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所以答题时就开始犯难;但按照约定,我又不能空着不答,最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
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考零分也很难!我的心情开始沮丧,因为我觉得自己极可能在乱蒙的时候蒙到了正确答案,如果那样的话,我就考不了零分了。
试卷结果出来了,是可恶的“C”,而不是可爱的“O”!灰头土脸地带着试卷回家,刘墉笑眯眯地走过来,提醒我,“咱们可是有约在先哦,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我低下头,暗骂自己不争气,竟然连个零分都考不到。同时也在心里作好了最坏的准备,他还能怎么指挥我?无非是让我好好努力早日考到A而已嘛!
刘墉煞有其事地清了嗓子,说出了他对我的命令:“现在,我拜托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哪一天考到了零分,哪一天你就获得自由!”我差点以为我的耳朵坏掉了,或者差点以为刘墉的脑子坏掉了;这样的大好机会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将我轻轻放过,并且无限制地给我发补救的机会?考零分比考A我觉得还是前者更容易一些。于是,我看到了一丝曙光。
很快又迎来了第二次考试……结局还是一样,又是“C”!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的向零分冲刺。为了早日考到零分,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努力学习。然后,我开始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我会做的题越来越多。
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所有的题目我都会做,每一题我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答案是错误的。刘墉那天很高兴,亲自下厨房做了一桌菜,端起酒杯大声宣布:“刘轩,祝贺你,终于考到了零分!”他冲我眨眨眼,加了一句话:“有能力考到A的学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这个道理你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不过我是早就计划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的确,我承认我被刘墉——我的爸爸耍了。在这个赌局中,其实我的一举一动,都早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可是,把考满分的要求换成考零分,我就觉得容易接受得多,并且愿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后来,我考上了哈佛,读完硕士,正在读博士;译了书写了书,拿了音乐奖,获得了表演奖;似乎在18岁以后,我就再也不去想做舒马赫第二了。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做到刘轩第一。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很多家长会嫌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事实上,亲子陪伴,质量胜于时间,只要教育理念对头、方法对头了,全职妈妈和在职妈妈没什么差异。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问=孩子妈,答=尹建莉
尹建莉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纠结了很久的问题,想咨询一下您,希望您能给出个建议。
我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虽然家中有老人和保姆,但是谁也无法替代母亲的角色,这时候我该如何选择?老大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学习稳定,但我总觉得不如全职妈妈亲身陪伴他的好。比如说:孩子现在每天中午要到托管班吃饭,晚上放学到托管班那里写作业,等我下班再接他回家,孩子现在虽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我很担心将来有问题了,而关键的教育时机错过了,我后悔也来不及了。上托管班我自己觉得是下下策,但也是无奈之举:一是考虑家里还有个15个月的小宝宝,担心老人来回接送,老大吃不消,二是孩子不听老人的,老人无法辅导孩子写作业。
我很纠结,工作和孩子教育一定是对立的吗?我该如何选择?是否要回家去做全职妈妈吗呢?麻烦尹老师您给我出个主意。
非常感谢!
孩子妈
—尹答—
孩子妈:
您好。
我不建议您去做全职妈妈,一个女人不应该为了孩子舍弃自己的事业。
其实我觉得只要你的教育理念对头、方法对头了,全职妈妈和在职妈妈没什么差异,不要认为整天陪着孩子就怎么样了。尤其现在孩子他已经上学了是吧,他上学的时候你也没办法陪着他呀。所以,我觉得亲子陪伴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质量,妈妈的陪伴和良好的影响,是老人或者托管班根本就替代不了的。总的来说就是只要在教育大方向上面没有错误,妈妈又能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在教育上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辞职。
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妈妈一定要注意:充分给孩子以自由,就是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全部都应该是特别愉快的,而不是让孩子紧张的,那么孩子在其他地方所受到的那些约束啊,还有负面的管教呀,根本不会对孩子形成太大影响。这个你就放心吧,不用太担心的。
让老人辅导孩子作业,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孩子的作业,任何人都不要让他去辅导,那个作业是孩子自己的,应该由他自己去完成。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写作业要别人看着写,做题还要别人辅导着来做,那真的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要慢慢的让孩子知道。他有绝对的自由掌控自己的时间,尤其在写作业上,让他意识到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他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主动来问妈妈爸爸,然后才能给他一些指点,这就够了,不要从一开始就有“孩子的作业是需要有人辅导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
在我看来,上托管班弊大于利,孩子已经被管束一天了,你又把他送到托管班,对他的自由和天性都会形成束缚,更何况,现在很多托管班的质量一般,如果有老人在家,不如让孩子回家玩去吧,或者和其它家长合作,今天你早点回来接孩子,明天我早点下班接孩子回来,总之自己想办法,不要让孩子上那么长时间的托管班。
没有高质量的陪伴不叫爱孩子
刚上一年级的妞妞放学归来,不停的在和妈妈我讲着学校里发生的奇闻趣事,顺便介绍了一下她的新同桌,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没几天,妞妞便央求我,想要带削笔器去学校去,我问理由,她说,因为她同桌的妈妈从不给她准备学习用品,而且同桌还总是借她的铅笔用,搞得她的铅笔笔芯总是很粗,写出的字特别难看。我有些疑虑,觉得妞妞同桌的妈妈对孩子放养的似乎有些过度。有次去接孩子,我无意间得知了一位接孩子的奶奶和妞妞的同桌住一小区,我便把我的疑虑和她表达了一下。结果让人有些混乱也让人有些震撼。妞妞同桌是她妈妈二婚所生孩子,她妈妈在第一婚中生有个男孩,后离异男方带,没几年,这第二次婚姻也迅速瓦解,由妈妈带着孩子,从老太太不屑的口吻中,未来或许还会有第三次婚姻,因为经常看到她妈妈和陌生男子同进同出了。不得而知,这或许可以解释妞妞同桌的学习用品为什么总是准备不好,为什么家长签字栏里只有姥姥的断断续续的名字。有次,老公部门可带家属郊游,我和妞便一同前往,我认识了老公同事的很多家人,妞妞认识了很多小朋友。有个叫琳琳的小姑娘,和妞一般大,头上带着蝴蝶结,身上穿着漂亮的裙子,话不多,很文静。妞妞和其他小朋友跑得满头大汗,琳琳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问她话,她也只是喏喏的回答。回家后,和老公表达,超喜欢琳琳这种文文静静的女孩子。老公却说,琳琳的父母闹离婚闹得很凶,琳琳受到影响,有着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敏感和忧虑。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琳琳郁郁寡欢的样子。老公老家里的表哥,生养了兄妹两人,扔在四川老家做留守儿童,他们夫妻在广东打工,后因琐事分手,孩子由男方抚养,可这不靠谱的爹一年都回不来家一次,钱更是寄得寥寥无几,父母在这小兄妹的成长中似乎成了符号。每次回老家,看到他们浑身脏兮兮,光脚丫乱跑,心里总是涌出个中滋味。我们真得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吗?生养,生养,我们会生,我们真得会养吗?我们的孩子跟我们相比,拥有了来自家长的更多的爱,更优渥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真得比我们幸福,心理更健康吗?在当今,作为普通父母中的一员,我们该如何守护孩子的童年?没错,我们给予了孩子时间,给予了孩子耐心,却没有给予我们自己无时无刻的自省和自我成长。道德无底线,婚姻一团糟,孩子模仿着我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着我们性格中的短板,长大后活脱脱我们的再生。我们忙着给孩子胎教、早教,忙着赚钱让孩子享受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忙着让孩子学这学那,别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对于孩童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婚姻关系紧张抑或破裂,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会在他成年以后彰显出来,当然,并不是说感情破裂就得为了孩子死扛。我们在热衷教育孩子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多方面学习,提升一下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符合一个成熟成年人的行为。因为,这比给孩子买多贵的东西要靠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