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要投稿

孩子是如何学会计算的?

发布时间:2021-03-03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课后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杨老师,我问我们家孩子3+5=?,他为什么不知道?我着急死了,这么简单都不会!

杨老师!为了让我们家孩子更好地学习计算,我在我们家墙上贴了一个类似于乘法口诀的加减法表……

每当遇到家长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都会问一句:您知道孩子是怎样学会加减法的吗?

各位家长,今天和我也要和大家聊一聊咱们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学会加减法的!

首先,从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来说: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总的趋向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和孩子的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能力分为三个水平: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和概念水平的加减。这三个水平的加减是层层递进且不可逾越的,如果家长跳过一个阶段来要求孩子进入下一个阶段,只能得到让自己和孩子都痛苦。

那么,动作水平的加减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宝宝吃了2块巧克力,又跟妈妈要2块巧克力吃,妈妈就给了1块说:不能吃太多。于是宝宝把自己吃过的跟现在手里的巧克力合在一起数了数说:“我刚吃了2块,加上现在这1块,只吃了3块。”像宝宝这样以实物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的加减运算就是动作水平上的加减运算。动作水平的加减能力是简历在初步的数概念基础和基本的计数能力基础上的运算水平。所有的孩子都将经历这一阶段,并在这一水平上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家长不可能也不必要人为地缩短孩子的这一进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加减经验的积累,没有这一段时间的丰富积累,孩子就很难进入第二个水平——表象水平的加减。

什么是表象水平的加减呢?我们一起来看个例子吧:宝宝妈妈问宝宝:爸爸给你买了5本故事书,妈妈又给你买了2本,你现在有几本故事书了?宝宝仰着脑袋掰着自己的两根手指:5本、6本、7本,妈妈,我有7本好看的故事书了。这个例子中,宝宝不需要把所有的书拿过来数,而是在头脑里面回忆,再以5为起点,看着手指逐一计数得到运算结果,像这样不需要实物逐一从头点数,只借助物体在头脑中的形象再顺接着数的方法就叫表象水平的加减。学前期大多数孩子都处在动作水平的加减和表象水平的加减。

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最高水平的加减,它是以数群与数群的直接运算为特征的。幼儿在运算过程中不用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表象,就能理解算式中每个符号的意义,知道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3+2=?可以表示无数具体的事情;而且还能自如地运用算式进行运算,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加减运算能力。

幼儿在经历了三个过程之后,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学会了加减。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为孩子能够进行概念水平的运算就说明他不再需要动作水平和表象水平的运算了,在遇到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或较大数量的计算时孩子仍需要借助前两种运算方式。

祝您的宝宝成为计算小能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潘多拉的匣子放出了祸害、灾难和瘟疫,也一样放出了叫做妒忌的东西,于是妒忌便弥漫于全人类,当然首先浸染了孩子。

孩子在童年时,当老师表扬了别的同学而不是他自己时,往往会感到十分难受,这是孩子幼小心灵最先触摸到的妒忌吧。我们一般认为妒忌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表现,但是其实并不一定,因为要看孩子是从怎样的角度来妒忌别人的。

妒忌让失败者选择陷害

当孩子的同伴们原来觉得相差无几时,一旦某人被表扬或获得一些成绩,同伴的妒忌便开始形成,这是孩子固有的天性,但是,一些孩子选择对同伴的排斥,总是找对方的毛病,或者去找获得表扬或成绩里面隐藏的不足,希望从中找到对方存在的问题,从而证明对方取得的成绩并不怎么样,至少抵消对方所获得的成绩,借以打压对方来获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当同伴者的成就不足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时,也就不会向这种榜样的长处学习,而是千万百计去证明对方的不足,或者等待对方的倒霉,来证明对方并没有这么好,从而间接说明自己对对方更好,这种以希望对方差来突出自己好的策略,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妒忌行为的主要行式。

比如一次拔河比赛,同班的拉拉队往往给本班喊“加油”,而给对手喊“漏油”,这当然是一种赤裸裸的妒忌,并会在同伴间漫延这种妒忌的氛围。而许多时候,当自己的队伍在比赛时,内心希望对方出现意外失败或对方成绩糟糕从而让已方胜出的想法更是普遍,而在成人中,这种想法也比较普遍,比如搞日神剧,我们不就是吹捧鬼子如何不经打来表明我们的厉害吗,而真正的妒忌是应该把对方拍得如何厉害,其实小鬼子确实是厉害,但是还是被我们打败了,这不更体现我们的伟大吗。

妒忌让勇敢者选择超越

真正的妒忌,是希望对手更加强大,当因为对手因为意外而自己取胜时,用一个胜之不武来形容是比较适当的。2000年12月,在西汉姆联队同埃弗顿队比赛中,来自意大利的迪卡尼奥得球后在一个极佳的位置完全可以射门得分,但他看到对方守门员保罗.杰勒德因膝部受伤倒地后放弃了得分和赢得胜利的机会。这场比赛双方1:1战平。迪卡尼奥的脾气十分粗暴,但是面对对方空门,却并不想因此而获胜,他认为这样取胜并不荣耀,而是希望在对方防守十分到位的情况下破门得分。每一个球员都把攻破对方防守严密的城池作为对自己最好的奖赏。

妒忌的最高境界是希望对手强大,而自己的努力还是打败了对手。最近的《钢锯岭》为何比我们的抗日神剧来得精彩,其实就是通过描写鬼子的强大来反衬自身的强大。当一个孩子会向获得成绩的竞争对手祝贺时,其实表明了他的内心妒忌已接近了最高的阶段。

按此,忌妒分成两种,陷害式的妒忌以出现在东方国家居多,称为东方式忌妒,东方式的忌妒是,你比我强,我忌妒你,不能让你比我强,你不是学习比我好吗,我就干扰你,喝倒彩,有点于心理阴暗了,是不可取的。而超越式的妒忌更多地出现在西方社会,称为西方式忌妒,就是说,你比我强,我不服气,我一定努力进取,一定要战胜你,我以战胜你为快乐,这是一种进取,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面对妒忌,强者选择超越,只有弱者才成为忌妒的俘虏。

你让孩子的忌妒,是选择超越,还是陷害?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个大姐,最近几天天天在跟大家诉苦,说儿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懒做了,娶了个儿媳妇也跟着儿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两口子不上班,还嫌婆婆不帮他们带小孩。她说:我那么的疼儿子,现在他却这个样子来对我,真的让我很心寒,儿媳妇也一样,儿媳妇刚过门的时候,对她比对自己的女儿还好,总以为可以对儿媳妇好了儿媳妇就会对她好,可是现在这样真的很难受。

她说我现在是不想管他们了,我付房租,生活费就让他们自己付,懒得管了,结婚生小孩了,还都在家呆着,什么都不做,花钱还大手大脚。我听了也就安慰她一下。也不做评论,可是另一个就不那么客气了,说:你儿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不是你惯的,是你自己没有教育好,什么事情都为他做好了,所以他才会是这个样子啊!那个大姐听了后非常的生气,不知道是因为恼羞成怒了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反正带着情绪说了几句,也没有人跟她搭腔了。

其实我觉得另一个其实说的真的没错,如果不是自己从小就惯着孩子也就不会有孩子好吃懒做的今天了。其实很多的父母都是这样,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他们听话或者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家里的事情都可以包办了,总觉得这样是爱孩子,让孩子处处都在呵护当中,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的伤害和辛苦,可不知孩子却只是学会了享受,而不懂得分享父母的艰辛。

很多事情是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她能感受的,不光只是享受幸福的生活,也要让孩子适当的受到一些挫折和艰辛,如果只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能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而且好吃懒做,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如果等自己老了后,没有了劳动力的时候,如果给孩子正常的生活呢?等习惯已经养成了就不好改了,在此奉劝各位父母一下,适当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理解生活的各种不容易,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让孩子懂得珍惜,让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的怪父母没有给他安逸的生活。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不成为这个大姐的儿子这样的人,一定要从小就教育好,教育真的很重要,并不是物质就可以换回来的。

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

但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从过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们知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平时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注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们给予了他全部的爱,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会让家人感到无比的高兴。通过对孩子近一年的教育,我自己总结了以下三方面:

首先,要有耐心,戒骄戒躁;

其次,做事要坚持,不能三心二意;

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树立信心。

李梓赫进入幼儿园已经一个学期了,他从入园以来,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共同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也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半年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对他们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孩子所提出的问题也会把大人难住,所以大人也是要学习的。

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在玩耍嬉戏的时候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家长能给孩子一个优越的解答,孩子不仅充满了快乐又满足了其求知欲。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

现在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

孩子很喜欢画画,也有唱歌的天分,因此我们就给他创造条件去画画,记得有一次孩子看到了一个小汽车,就想把它画出来,但是怎么画都不成形,孩子变得越来越急,拿着笔的小手也胀的通红。

我问他还要继续画吗,他说我必须要画出来,看着他已经出汗的额头,用画笔画画的每一个动作,我着实有些心疼,他成功的画出每一个环节我都会对他加油鼓劲,孩子也是越来越认真,当他画完以后笑着对我说:爸爸我成功了!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我从心底为他感到自豪。

李梓赫很喜欢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如果他特别喜欢,我就给他预定一个目标,完成的好就可以买。这样可以激励他的兴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会让他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掌握技能,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身边的人。

三、积极配合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习

老师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都要认认真真地与孩子一起完成。我们每天床头上放着一本书,孩子也跟着学,睡觉前陪孩子一起读一会书。

看书的习惯是平时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只要孩子有时间 就拿起一本书看,而且书的形式也不受限制,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四、勤于孩子沟通

每天我们都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孩子做得对的好的事情及时表扬,错的事情帮他分析,遇到困难帮他分析怎么解决,同时鼓励孩子。

以上只是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许自己的孩子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对集体的责任意识,为人的善良与正义感,喜欢读书画画的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做事的认真态度,都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

作为家长,科学教子,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成长!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这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适的吗?

当然不一定,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习惯”的选择——父母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于是我们也要把这种方式继续沿用下去——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

这样的做法,当时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孩子越来越不爱和父母沟通了、孩子越来越叛逆了……

到底该如何很好地教育孩子——既让孩子遵守规则,又不伤害到孩子,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呢?

这里将会告诉您一些代替惩罚、责骂的好方法:

正确认识惩罚的后果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此方法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你乱拿东西等下人家把你抓走!”

正例(家长):“宝贝,我们去看看今天的晚餐食材吧?”

“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此方法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再乱跑我就打死你!”

“别乱跑!老老实实呆着!”

正例(家长):“你知道吗,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在过道乱跑会打扰到别人,影响别人买东西。”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东西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东西弄丢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下次不准再拿东西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你听见了没有!再看以后都不准看电视!”

正例(家长):“现在是洗澡的时间,你可以再看五分钟过来洗澡,然后晚上就不能再看了,也可以洗完澡再看二十分钟。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5.给孩子机会: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一天到晚净给添乱,回屋反省去!”

正例(家长):“你看到了吗,没有盖笔帽所以沙发都染花了,你需要和我一起洗沙发垫,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不专心。

反例(家长):“让你专心吃饭听见了没有!”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不准乱动!”

正例(家长):“宝贝,吃饭的时候就需要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允许试错: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如: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到底为什么不愿意睡觉?他需要什么?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让孩子也能理解父母。

3.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4.商量+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改变和诚信的力量。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5.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管教要点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不要以为用武力和权威压制孩子就是胜利。而要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发脾气、叉腰瞪眼,都不会让孩子真正的改变。

3.在与孩子商量方案时,不要对孩子说:“你的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如:“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文章来源: //www.laolaishao.com/y/5274252.html
《孩子是如何学会计算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难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复制内容

相关推荐

  •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潘多拉的匣子放出了祸害、灾难和瘟疫,也一样放出了叫做妒忌的东西,于是妒忌便弥漫于全人类,当然首先浸染了孩子。 孩子在童年时,当老师表扬了别的同学而不是他自己时,往往会感到十分难受...
    2021-01-29 阅读全文
  • 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我是一名交警,工作比较繁忙,爱人在医院工作,夜班也比较多。其孩子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只是在休假的时候陪陪儿子,和他做游戏。感到和他在一起有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今天,幼儿园开...
    2021-01-07 阅读全文
  •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个大姐,最近几天天天在跟大家诉苦,说儿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懒做了,娶了个儿媳妇也跟着儿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两口子不上班,还嫌婆婆不帮他们带小孩。她说:我那...
    2020-10-30 阅读全文
  • 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 但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从过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们知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这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适的吗? 当然不一定,只是因为这是...
    2020-09-30 阅读全文

妒忌的孩子如何是好? 潘多拉的匣子放出了祸害、灾难和瘟疫,也一样放出了叫做妒忌的东西,于是妒忌便弥漫于全人类,当然首先浸染了孩子。 孩子在童年时,当老师表扬了别的同学而不是他自己时,往往会感到十分难受...

2021-01-29 阅读全文

我是一名交警,工作比较繁忙,爱人在医院工作,夜班也比较多。其孩子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只是在休假的时候陪陪儿子,和他做游戏。感到和他在一起有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今天,幼儿园开...

2021-01-07 阅读全文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起上班的有个大姐,最近几天天天在跟大家诉苦,说儿子如何不好了,又如果好吃懒做了,娶了个儿媳妇也跟着儿子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了孩子两口子不上班,还嫌婆婆不帮他们带小孩。她说:我那...

2020-10-30 阅读全文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 但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从过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们知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

2020-09-30 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这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适的吗? 当然不一定,只是因为这是...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
下载全文
拷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