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谨记10件事帮孩子树立自信
发布时间:2021-03-17 幼儿园我的好妈妈说课稿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教育孩子笔记每位妈妈都应牢记,孩子们总是那么好学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动,他们期待妈妈的指导、鼓励,但他们更希望妈妈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可见,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在于妈妈。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
2、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无论是家里的事或是托儿所的事都可以。
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开心小游戏。哪怕几天内加起来的时间只有10分钟或15分钟,但所花时间的质量往往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
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妈妈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她)的关心。
5、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的任务。
6、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她)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卫生,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7、尽可能创造让孩子阅读的机会,同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并发表孩子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
8、要让孩子自信,妈妈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
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倾听最重要。孩子有着太多的话要对妈妈说,你的倾听会使孩子认为你很在科他(她)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你要尽可能与孩子保持平等和亲切和蔼。避免说一些如“现在不行,宝贝,你看妈妈正忙着呢”之类的话。如果你确实不能马上听孩子述说,也应换一种方式说,如“现在不是最好的交谈时间,我们改一个时间,行吗”?然后再安排好时间。
10、妈妈应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对他们没有实现你的诺言,孩子们会感觉似乎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大学生范文网 Www.1467.com.cN)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有自信,关键是妈妈!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2、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无论是家里的事或是托儿所的事都可以。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开心小游戏,哪怕几天内加起来的时间只有10或15分钟,但所花时间的质量往往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等,妈妈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5、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的任务。6、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家具,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7、尽可能创造让孩子阅读的机会,同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并发表孩子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8、要让孩子自信,妈妈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倾听最重要。孩子有着太多的话要对妈妈说。你的倾听会使孩子认为你很在乎它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你要尽可能的与孩子保持平等和亲切和蔼。避免说一些如“不是现在,宝贝,你看妈妈正忙着呢!”之类话。如果你确实不能马上听孩子的述说,也应换一种方式说,如“现在不是最好的交谈时间,我们改一个时间,行吗?”接着安排好时间。10、妈妈应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对他们没有实现你的诺言
,孩子们会感觉似乎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
妈妈让孩子自信的十条建议
1、每天至少对孩子说一次“我爱你”。
2、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无论是家里的事或是托儿所的事都可以。
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开心小游戏,哪怕几天内加起来的时间只有10或15分钟,但所花时间的质量往往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
4、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等,妈妈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
5、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比如小朋友聚会或全家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的任务。
6、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家具,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7、尽可能创造让孩子阅读的机会,同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并发表孩子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
8、要让孩子自信,妈妈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
9、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倾听最重要。孩子有着太多的话要对妈妈说。你的倾听会使孩子认为你很在乎它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你要尽可能的与孩子保持平等和亲切和蔼。避免说一些如“不是现在,宝贝,你看妈妈正忙着呢!”之类话。如果你确实不能马上听孩子的述说,也应换一种方式说,如“现在不是最好的交谈时间,我们改一个时间,行吗?”接着安排好时间。
10、妈妈应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对他们没有实现你的诺言,孩子们会感觉似乎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
孩子闹独立来源:妈妈宝宝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这一阶段,他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在他的成长词典中,“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矛盾冲突源自何处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什么都动”是很多看护人对这个阶段孩子行为特点所下的结论。接近1岁半的孩子越来越热衷于“扫荡”和“清野”,他要检验从成人的活动中所“看”到的经验,他要模仿、再现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戏”:拿起小锤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几,把ji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脚尖搬倒书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经验、阅历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告终。“越不让动越要动”是很多父母总结出的孩子和家长“分庭抗礼”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卫生纸拽至穷尽,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会打开低矮的柜门,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办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阁的宝贝欢呼雀跃;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战电源
、煤气灶、饮水机而义无返顾……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不断向看护人提出强硬的挑战。在与父母的抗衡中,他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妈妈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孩子常会把双腿盘起脚不沾地,像条毛虫吊在空中,当爸爸妈妈不肯再抱的时候,他会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难移,假如父母真不让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们的宝宝经过“痛苦的抉择”也能后来居上……在与成人的对恃里,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动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这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而是他长大了,大到想向我们证明:他有自己的主张,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须实现更多的需要。他不断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诉我们: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要对别人提出要求,要让别人受到自己的影响和牵制。用孩子眼光来看待作为父母搞不懂:为什么当宝宝要长大时,现有的和谐、宁静会常被冲突、恶战搅得一塌糊涂?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个倾心追求独立的孩子,在成长中时时处处所遭遇的沮丧与烦躁:当他打开一个装满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大人把柜子锁了起来;他漫步到厨房,抚弄着炉灶上的旋钮,想看看是否也会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觉的妈妈抱开;他拽着台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会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评“不乖!”……他会走、会爬、会登高,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周围有那么多令人兴奋激动的机会,却每每都被扼杀在动手之前!为这些孩子就有100%大发雷霆的理由。假如我们被还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儿,相信也会成为他的同盟。深入分析,我们能理解尝试独立的孩子,那些难以运用语言表达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
益增多的行为规范和自然法则的约束下
好妈妈修为之三:让孩子懂得处事
随机应变:
自己学习解决问题
倩倩和妈妈去楠楠家玩,倩倩很喜欢楠楠的音乐琴,妈妈看出女儿的心思,对倩倩说:“你去和楠楠商量吧。”两个妈妈聊着天,眼睛看着两个孩子。显然,倩倩遭到了拒绝,楠楠妈妈想过去,倩倩妈妈拦住了她。她们看到倩倩拿出了自己的口琴,对楠楠说:“我给你玩我的口琴,你给我玩一会音乐琴,好吗?”楠楠答应了,两个小伙伴玩得高兴,妈妈们也放心了。
如果孩子凡事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一旦父母有事无法照看孩子时,孩子的生活将不堪设想。孩子的事总归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的。
建议一: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和同伴的问题
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了,妈妈可以这么说:“怎么办呢?妈妈也想不出好办法,你说怎么办好?”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妈妈相信你会想出好办法的!”
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好办法,妈妈可说:“妈妈和你一起想想,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议二:教孩子明确“别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接受他人说“不”时,会联想到自己有喜欢的玩具,别人想玩,也得经过我的同意。这样,碰钉子与拒绝他人都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自主选择:
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嘟嘟每天吃饭时,她总是对妈妈说:“我不要!”妈妈被她搞得不知所措,后来,妈妈就问她:“那你想吃什么?”嘟嘟说:“我今天要吃面条!”“我要吃紫菜包饭!”刚开始,妈妈觉得烦,总是需要另外为孩子准备饭菜,但后来,妈妈发现,嘟嘟每次吃饭都非常痛快。
穿衣服时,嘟嘟也总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穿这件!”于是,妈妈把穿衣服的自主权也交给了嘟嘟,没想到,嘟嘟更加珍惜衣服了,不再随意把衣服弄脏了。
建议一: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把自主权放给孩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生活经验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他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孩子自己作判断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判断。
建议二: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家中的一些事情,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房间的布置、家具的选择、布艺的装饰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认真斟酌孩子的建议并加以以采纳。
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商量式语气,比如:“这件事能不能这样做?”等等,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建议三:让孩子在限定范围内选择
当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时,考虑到孩子知识、经验的缺乏,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范围的选择权利,也就是让孩子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选择。比如,和孩子选择房间的窗帘,考虑到颜色的搭配,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适宜的颜色,让孩子选择。
自我负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小喜欢上亮亮的小飞机,几次缠着妈妈买,妈妈都没有答应。小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知道亮亮喜欢自己的遥控汽车,就跟亮亮商量,用小汽车换飞机,亮亮同意了。虽然妈妈知道遥控汽车比小飞机贵的多,但是没有阻止。可是才过了两天,小小就后悔了,因为他觉得小汽车更好玩。他又想着和亮亮换回来,可是这次亮亮不同意了。看着闷闷不乐的小小,妈妈没有安慰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换玩具是你自愿的,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妈妈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认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建议一:孩子的事让孩子负责
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因为疼爱孩子而为孩子收拾残局。这样做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更不能让孩子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孩子犯错后,让孩子去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当然必要的时候,妈妈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帮助、建议和指导。比如,“是你把小汽车弄丢的,妈妈不能因为丢了就再给你买。”或者“做错了就要吸取教训,也许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建议二: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孩子由于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做事情或者做决定时,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这时,妈妈要先提醒孩子,让孩子明白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如果孩子一意孤行,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比如:“妈妈已经告诉过你了,如果你还要这样做的话,结果你自己负责,妈妈不会帮你的。”因为孩子自己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出现不良后果时,孩子会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如何去承担责任。
自我安排:
做事有条理
心心的玩具非常多,她总是拿起一个玩具,就把另一个扔一边。有时候,当心心想玩一个玩具时而总是找不着时,她就会大叫,然后妈妈就会帮忙寻找。如果一时找不着,心心就会发脾气,埋怨妈妈把她的玩具弄丢了。妈妈跟她说过几次,让她把玩过的玩具收起来,都不管用。
孩子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只要妈妈正确引导,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注意引导孩子有条理地做事,就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建议一:教孩子做事有条有理
不管是做什么,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井井有序,玩过的玩具要放到相应的地方,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晚上睡觉之前,要教孩子把看过的书放到相应的位置、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归位的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
建议二: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妈妈可以向孩子示范或者和孩子讨论计划,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妈妈可以这样对你的孩子说:“今天妈妈先带你去公园玩,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先睡一会,起床后我们去少年宫学画画,学完画妈妈带你去王阿姨家玩,好不好?”如果孩子不同意,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能够执行的计划和安排,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他能够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好妈妈培养记
好妈妈培养记
作为一个妈妈,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孕期到现在,小蓓的事情便时刻牵挂在心头。还好我们处于现代社会,网络确实帮了我的大忙。经常上网看看育儿网站,买两本育儿的书籍,我觉得是快速汲取养分的好方法。当家里有老人家帮忙时,新知识加老经验一起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哦!
一·关于睡觉
如果问什么问题最困扰妈妈们,那我想小宝宝的睡觉问题肯定排第一位。我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以前周末都是一睡睡到十一二点的。作了妈妈,便无缘于一觉睡到自然醒的美事了。我们家小蓓,从出世开始,就坚持自己睡小床,然后再把她的小床放在我们的大床旁边。刚开始,老人家还有点反对的,说天冷怕小孩一个人睡太冷,冻着。而且小宝宝躲在妈妈身边睡觉特别有安全感,睡得特别香。但我还是坚持让小蓓自己睡。天太冷就开电暧器,而且小孩子只要习惯了,她自己一个人也能睡得很香。再者,三个人挤一张床就显得特别挤,冬天被子多,特别容易就会闷到小宝宝。这样子,三个人都睡不好。小孩越大越不肯自己睡。所以我坚持让小蓓自己睡婴儿床。
月子里,晚上是要起来两三次的。每次起来要换尿片,喂奶,拍嗝,搞来搞去差不多要一个钟才能重新睡觉。坚持母乳喂养和自己带宝宝睡觉是个不小的考验。慢慢地就好一点了,睡前喝饱一些,然后三点左右起来一次,六七点再起来一次。直到两个半月左右,我固定晚上十一点让小蓓再喝一次奶,然后她就可以一觉睡到六点半了!半夜不用再起来了!早上六点多十分钟就喝完奶了,我会再把她放回自己的小床,她就自己在小床上玩儿,我在旁边再小睡一会。玩累了,小蓓会自己睡着。八点多,我们就一起起床啦!
从小蓓还没出生时,我就买了一本书《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睡觉》,书中的观点是,每个小孩子,到了6个月后,都能够一个人独自入睡并一觉睡到大天亮。自己入睡的意思是,小孩子不用抱着,不用拍着,不用大人陪着自己入睡。一觉到天亮的意思是,半夜不用起来换尿片,不用喝奶吃东西,一睡10个钟甚至更多。书中的观点还有:“生长激素有70%是在小孩子睡觉时分泌的,睡得好才能长得好。”所以我们家小蓓长得很不差哦,刚出生时6斤6,3个月已经有13斤了。“要在小孩睡着之前把他放到床上,让他独自入睡。这样就算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跟睡前一样的,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很快独自入睡。如是你一直抱着他,摇着他才能瞅着。那半夜起来,你又得起来抱着他,摇着他”。所以,小蓓从出生起就很少抱着了。就算抱着,我们也不会边抱边摇,边走边晃。小蓓现在很喜欢躺着跟你玩,几乎不吵着要人抱,一个超级乖宝宝哦!“不要小孩一醒就去抱他,他可能还没有睡够,先等几分钟,他可能又可以自己入睡。”嘻嘻,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从作月子的时候,从白天开始,我们便有意识地训练她。这样做大家都可以轻松好多哦。《每个孩子都能好好睡觉》!很好很实用的一本书哦,希望对别的妈妈们也有用。
二·关于喝奶
小蓓一直是喝母乳的。
生下小蓓,从产房回到病房后,护士便把小蓓抱过来,开始让我抱着她睡在胸前,开始吸奶。小家伙都不用怎么学就开始吸了。虽然刚开始还是没有奶水的,但还是要多给她吸。到第三天出院时,已经有胀奶的感觉了,开始喝母乳了。
月子里,有段时间奶水不是很足,晚上小蓓需要加一餐奶粉。我每天吃六餐,吃好多好多东西,效果好像也没什么改变。快满月的前几天,上网看了一下,有篇文章说,每个妈妈都应该够奶水给宝宝吃的,奶水是吃的越多就产得越多的。你要有这个信心与恒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奶牛的!看完之后,我觉得也是,人家的小孩够喝,双胞胎都够喝,小蓓怎么会不够喝呢?果真,一有信心,奶水就足了,从那天起就不用再喝奶粉了。
喝完奶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就是拍嗝。因为小孩的横隔膜没发育好,要靠打嗝才能把喝奶时吃下去的空气吐出来。喝完奶,便要帮她拍背,有时拍几十上百下都没反映,我试了网上能找到的四五个方法,也没发现那个是特别有用的。一两个月的时候,拍拍抱抱经常要搞半个钟。可能每个小孩适用的方法都不一样,小蓓属于那种不爱打嗝的。小蓓三个月了,喝完奶拍几下就好了,放下去睡时,也不会吐奶了。现在就比较轻松了。
三·关于哭
小蓓不怎么爱哭闹,哭,基本都是肚子饿了还没有奶喝。要不就是尿片湿了没帮她换。最近天气热,抱着她时太热也会哭。小蓓基本没有大哭不停的,没理由便又哭又闹的时候。我想这跟我们从小少抱她,又不抱着她又走又晃的原因吧,她习惯了自己睡自己玩,便不会闹着要人家抱的原因吧!嘻嘻,这么小的小小孩,一哭起来可是很大声的哦,而且眼泪儿马上就出来了。
四·关于玩
小蓓比较喜欢躺着让我们陪好玩,不管是公仔,书,塑料袋,铃铛,有声、颜色鲜艳、会动的东西她都喜欢。不过,你一手拿着玩具,一边不要不停的说话或者唱歌,她会开心得手舞足蹈,还伊伊呀呀地回应你。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她也可以自己躺着玩,左看看右看看,也很开心哩。当然,你不能太久不陪她玩,她也会发脾气的~!
五·关于矛盾
新旧观点的冲突,在带小孩子这件事上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我觉得,一个好妈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积极吸取科学的知识,有坚定的立场。遇到冲突时,多点思考,一切从为宝宝好出发。对不对的旧观念要坚决否定,让小朋友从小养成好习惯!
妈 妈“懒”一些,孩子更独立一些
妈妈“懒”一些,孩子更独立一些四岁的xx有一个事情很让我捉急,那就是他在家从不自己吃饭。爷爷奶奶在家就是爷爷奶奶喂,我在家就是我喂,并且吃得还不好。他心情好或者菜对他的口味就能吃够一碗饭,否则就是几口了事。我们在屁股后面追着追着他也就敷衍着吃上几粒饭。为此,我当然少不了要吼他骂他哄他甚至打过小屁股,收效甚微。
放暑假那天,我问了一下xx的老师,他在学校吃饭的情况,又说了一下在家里的情况。老师说在学校吃肯定是自己吃,这么大了,但xx吃得也不算好,有时候吃的多有时候吃得少,但总体来讲速度很慢。我也记得我问过xx,他说他是吃得慢,到后面老师就把饭倒掉了。我倒是不知道老师倒掉的是不是他碗里没吃完,可以肯定他在学校没吃饱。因为每天放学,爷爷奶奶去接他的时候,他总是说饿了,要先喝一瓶奶,然后在回家的途中买个包子或粽子什么的吃。老师听了我讲xx在家不自己吃饭的情况后就告诉我“你们太勤快啦,懒一点,没人可依赖,他自然会自己吃的。”
我想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嘛,于是在我自己带孩子的这段时间就决定不再那么“勤快”了,变“懒”一点。中午我把饭买来或带他到小饭店吃(因为上班不可能回家做饭),然后分给他一碗饭一些菜,规定他自己吃完,强调妈妈没有时间喂。同时和他说好“如果不吃完,也没关系,但是下午要等到我六点下班,然后回家买菜再做饭,至少七点半才有得下一餐吃。”我告诉他至少有六个小时的时间没有吃的,如果不吃饭一定没有力气玩。他倒是吃懂了,知道我在办公室并没有准备其他的吃的(就带一瓶奶,一个梨做为零食),也不可能出去买(因为我告诉他我如果上班时间随意出去的话要被扣钱),于是他非常努力地自己吃。
除去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吃的(吃小鸡块和薯条,他都是自己吃),每天他都是自己吃饭。第一次给他吃面条,其实他不太会用筷子,我把面条夹断成适合他入口的长度,让他用勺子,果真还是吃了不少。第二次吃炒饭和汤,满满地吃了一碗饭和半碗汤。晚上在家,我一般先把他吃的菜炒好,乘好饭,让他坐着自己吃。因为他知道我还要炒我和他爸吃的菜,所以没有时间喂。他吃没吃完我都不再喂,反正一切看他自己。当然吃得好我会表扬他,也会给点实在的他喜欢吃的东西作为小奖励。没吃好也不多给零食补充,多晚睡也只能喝一次奶。这几天下来,我倒是发现他在吃饭这个事上,好了很多很多。不但自己吃,也没有把周围弄得一团糟,还比以前我们喂的时候吃的量更多。
看来妈妈忍得下心,懒一点,可以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不但吃饭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天xx也学着自己洗澡了。
自己洗澡是他提出来的,我放好水,然后他自己洗脸,洗头,洗澡。我在旁边看着,除了让我帮他擦背之外(他擦不到),其它的我想帮他都不让我帮,只不过我必须坐在旁边告诉他哪里还不干净,泡泡没冲掉。等他洗完,我再用水给他冲一下,然后抱他到床上擦干水,衣服他也可以自己穿好,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星期了。虽然我帮他洗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他洗至少二十分钟才洗完,我也很乐意这样“懒”下去,有什么比孩子自己成长,独立更美好的事情?
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看护”。从他走路要扶,要牵到完全可以自己跑;从妈妈帮他刷牙到自己刷得满地泡泡,喝下漱口水;从把屎把尿到现在自己坐马桶冲马桶;从我们一口一口喂饱他到自己吃饭……他在慢慢长大,而父母要做的,便是慢慢放手,让孩子渐渐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