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小班教案《动一动真有趣》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19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动物故事幼儿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动一动真有趣》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模仿集中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动一动真有趣》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模仿集中有趣的运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2.能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反应做动作。

3.知道运动能使人健康。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长颈鹿、小鸟、小象、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头饰若干;人体结构图一张;小动物动作挂图一张;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引出活动。

(1)鼓励幼儿说一说、试一试自己的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在人体结构图上记录身体能动的部位。

(2)结合挂图,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图中的运动项目,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请幼儿一起做模仿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边说边示范动作,幼儿边说便跟着教师做动作。(张大嘴、点点头、转转腕、扭扭腰等。)

(2)请幼儿示范动作,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动作。

3.引导幼儿开开心心动起来。(幼儿每人选择喜欢的动物头饰带好)

(1)教师边示范动作边念儿歌《动起来》

附儿歌:

动起来

我是一只长颈鹿,抬头挺胸走。

我是一只小小鸟,飞呀飞的高。

我是一头小小象,摔着鼻子走。

我是一只小白兔,轻呀轻轻跳。

我是一只小花猫,喵、喵、喵。

(2)鼓励幼儿听儿歌做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四散站好)

教师拍铃鼓,说一句儿歌,幼儿做一个动作,教师停止念儿歌,幼儿立即停止动作,无论什么动作,每人要保持原动作,静止不动。

活动延伸:

可根据儿歌创编其他小动物的动作,反复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模仿小动物做动作,他们喜欢像小鸟一样飞,像小兔那样欢快的跳跃。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愉悦了幼儿的身心。

幼儿百科: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且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行为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小肥皂真有趣》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使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并知道如何把手帕洗干净;

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尝试洗手帕。

活动准备

脏手帕,水,盆子,大小肥皂,泡泡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一块脏手帕)

1这快手帕干净吗?脏了怎么办?

2是不是放在水里洗洗就干净了呢?把手帕放在水中搓,提起来小朋友观察(没洗干净),怎么办呢?

二、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手帕是怎么变干净的。

1先用肥皂在干手帕上檫,肥皂上不去,怎么办?

2把肥皂沾水后在手帕上抹,手帕变干净了吗?(没有)还要怎么办?(用手搓)搓出泡泡后再放到水里清洗干净。

三、向幼儿介绍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1脏东西到哪儿去了?(水里)

2怎样到水里去的?(用肥皂洗的)感受肥皂沾上水后是怎样的?(又粘又滑)小结:肥皂碰到水后,变的又粘又滑,抹在手帕上搓就会产生泡沫,脏东西就粘在泡沫上被带到水里去,所以手帕就变干净而盆子里的水变脏了。

3请小朋友按照洗手帕的方法来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先把手弄湿,抹上肥皂后搓出泡泡,再放到清水里面边清边洗。通过洗手的练习,懂得肥皂的性质(遇到水后滑滑的,搓的时候还有泡沫)和用途(使脏东西变干净,消毒,清洗伤口等等),学会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四、带领小朋友到室外玩肥皂泡泡水,在游戏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生成课是一节认识课,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发现这阶段的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既然他们那么喜欢泡泡水,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知道泡泡水是怎样来的。在课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幼儿的兴趣为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肥皂本身并不会引起幼儿太大的兴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都要随时观察幼儿对课堂的反应和与教师间的互动,教师应该随时对幼儿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在整个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先激起幼儿的兴趣,再动手动脑,最后以游戏结束为线条展开。让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由于我们乡区幼儿园的条件有限,真正把实践活动带到课堂的课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幼儿在整个课堂上的表现都相当的积极,整节课始终是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种种行为,我都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在洗手帕这个环节,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老师最后出示泡泡水并吹泡泡水是整节课的高潮,孩子的兴致很高。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的成功,让孩子们在玩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了肥皂的性质,用途,并学会了洗手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由于我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才半年时间,在我的语言上还不够幼儿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哪方面不足,就多注意加强哪方面的学习。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认识课,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加入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肥皂泡泡水这个环节,那样对于肥皂的认识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更加的浓厚。

幼儿百科: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数一般为10-18,金属主要是钠或钾等碱金属,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机碱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制成特殊用途肥皂的。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属皂、液体皂,还有相关产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动一动真有趣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模仿毛毛虫一伸一缩做运动。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

3、体验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毛毛虫与蝴蝶》音乐课件。

2、毛毛虫、蝴蝶服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将幼儿引入毛毛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探索学习毛毛虫运动的积极主动性。

1、播放《毛毛虫与蝴蝶》音乐故事的前段课件,引导幼儿体会毛毛虫伤心的心情。

2、引导幼儿与课件中的毛毛虫对话,询问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激发幼儿陪毛毛虫一起做运动的愿望。

二、展开——引导幼儿探索模仿毛毛虫的运动。

1、播放《毛毛虫与蝴蝶》音乐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一伸一缩的运动特点。

2、引导幼儿尝试探索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来模仿毛毛虫运动。

3、幼儿分享、交流探索出的运动方法,教师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互相模仿。

4、将幼儿探索出的用腿和身体模仿毛毛虫一伸一缩爬的动作作为重点和难点,教师总结动作要领,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等形式反复练习。

三、游戏巩固——幼儿和毛毛虫一起做运动。

播放《毛毛虫与蝴蝶》第二段音乐,配课教师扮演毛毛虫慢慢一伸一缩地爬出来。教师引导幼儿安慰毛毛虫慢慢,并把探索出的方法教给慢慢,陪慢慢一起做运动,以巩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放松活动。

播放《毛毛虫与蝴蝶》的第三段音乐。毛毛虫慢慢(配班老师)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邀请好朋友(幼儿)和自己一起随乐起舞。教师鼓励幼儿用身体表现出蝴蝶旋转着飞、高高的飞、矮矮的飞、慢慢的飞等不同的运动形态,感受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投放皱纹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粘贴毛毛虫一伸一缩的爬行状态。

2、教师可将用腿模仿毛毛虫向前爬的动作改编成亲子游戏,介绍给家长,增进亲子感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日照市市级机关曙光幼儿园的教师李春蕾。我今天的教学活动名称是《动一动真有趣》,选自省编教材小班(下)…主题五《健康歌》,并对原活动目标进行了微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贯彻《规程》和《纲要》的要求,我的教学活动以健康目标为主,1、乐意尝试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模仿毛毛虫一伸一缩做运动。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3、体验运动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渗透了音乐欣赏、语言故事、儿歌、表演等多种元素,力求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的素质教育。

纲要中关于健康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模仿正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而音乐能让幼儿的模仿活动更具表现力,所以我结合音乐故事《毛毛虫与蝴蝶》,将幼儿引入了毛毛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同时以音乐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模仿与创造。

在活动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第一个环节,将幼儿引入毛毛虫的故事情境,通过了解毛毛虫伤心的原因激发幼儿探索模仿运动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探索毛毛虫运动的形态,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用腿和身体做运动的本领作为重点和难点引导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第三个环节,幼儿和配课教师扮演的毛毛虫一起运动,用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第四个环节,放松运动。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蝴蝶不同的运动形态,并体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快乐心情。

下面,我把这节活动带给大家,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百科: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即由面围成体,看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等的规则立体图形最多看到立体图形实物的三个面。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百科:滚动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小肥皂真有趣》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使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并知道如何把手帕洗干净; 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
    2020-11-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动一动真有趣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模仿毛毛虫一伸一缩做运动。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 3、体验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毛毛虫与蝴蝶》音乐课件。 2、毛毛虫、蝴蝶服饰。 活动过程: 一、...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
    2020-11-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方形积...
    2020-11-12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顶顶真有趣》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发展合作...
    2020-09-1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使幼儿懂得肥皂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并知道如何把手帕洗干净; 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

2020-11-1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模仿毛毛虫一伸一缩做运动。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 3、体验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毛毛虫与蝴蝶》音乐课件。 2、毛毛虫、蝴蝶服饰。 活动过程: 一、...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

2020-11-2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方形积...

2020-11-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发展合作...

2020-09-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