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培养宝宝的受挫折能力

发布时间:2021-03-22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 幼儿园宝宝游戏

培养宝宝的这种能力对宝宝的未来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慢慢的增强宝宝面对风雨的能力,希望宝宝未来可以变的更强大,使得宝宝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被打倒。

很多人把现在的小宝宝比喻成为草莓族,漂亮的小草莓禁不起一点的风吹雨打,但是很多的家长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草莓族,这样的孩子像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点的风浪,成不了大气,怎样防止孩子成为草莓族呢?

如何培养宝宝的挫折忍耐度

期望宝宝有良好的挫折忍耐度必须循序渐进,当宝宝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引导他去找出挫折的原因,陪他一起检讨其它改善的方法,最后建议他再试一次、两次、三次,当宝宝发现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由此建立自信心。

1、不过度预期宝宝的能力:不要灌输宝宝:你绝对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因为过度膨胀宝宝的能力,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的他,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失败了,爸妈、老师就不爱他,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及失败的时候。

2、要剥夺他尝试的机会:不要因为怕宝宝失败,就不让他试试看,小时失败经验并不会造成什幺大损失,反而能让宝宝了解失败没什幺大不了,否则等长大之后,小挫折可能会变成大石头,宝宝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将石头移开。

3、不要随口答应宝宝:大人经常的失约,会让宝宝对承诺及大人的话失去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几个层次

我们先来看一个上世纪50年代起横行美国教育界的Bloom's Taxonomy,它描述了认知能力的几个层次。嗯,跟马斯洛需求层次很类似。

刚横空出世,它就成为美国教师和职业训练中的重要一环。美国的很多教室里你都能看到这个金字塔,教学人员也被要求根据它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各个层次的认知能力都得到训练。

适用年龄段从学前儿童一直到博士后。最近一次修订在01年。

怎么理解它呢?

举个例子

以炒鸡蛋为例。

第一层:识记:识别一个事物,或者从记忆中调出信息。这个阶段,认知还仅在信息层面。

比如你看到一个鸡蛋,你知道那是一个鸡蛋,不是乒乓球。

第二层:了解:通过分类,推理,比较的方法来构产生意义(meaning),比上面的单纯“信息”又高一级。这时,脑里的不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知识。

比如你炒鸡蛋中,鸡蛋是作为食材,没鸡蛋的话,鸭蛋可以代替但乒乓球不行。但如果你是画复活节蛋,你就可以用乒乓球了。(不嫌弃形状的话)

第三层:应用:开展,执行或实施的过程。

比如你用锅炒蛋这个行为本身。

第四层:分析:分解一个事物为零件,确定零件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影响,或者零件如何关系到整体的结构或用途。

比如鸡蛋炒黑了,你想:可能是油太少了,也可能是火大了,可能锅不干净。

第五层:评估:对价值和目的做出评价,并用一套科学的准则来支撑评估。

比如通过各次实践得出油盐鸡蛋各种辅料最佳配比,最佳火温,翻炒时间,何时大火何时小火。

第六层:创造。即把各个元素结合到一起,通过规划重组来产生新的结构。

微观上,你可以成为牛逼花样多多的大厨:比如你用小火,改用黄油,加黑胡椒迷迭香,嘿,做出来个西式炒蛋 scrambled eggs;宏观上,你结合自动化知识设计了一套批量生产炒鸡蛋的全自动流水线,味道好,效率高,全球大卖。

从思维的高级低级和对应产生的价值来说:第1-2层是低阶的,3-4是中阶的,5-6是高阶的。

例如说炒蛋,在1-2阶,你连个蛋都炒不出来,真一废物啊!

到了3-4阶,你可以炒出蛋来,产生了价值:你可以去餐厅当炒蛋小工了。

到4-6阶,你要么能成炒蛋艺术家(名厨),要么能当企业家,到了能产生大价值的等级!

所以说聪明(拥有高级思维形式)人没穷鬼。知识就是力量,思考就是财富!

插个嘴,高阶思维对大脑来说挺累的。而且,我们的大脑是很懒惰的,它的人生哲学就是“能不动就不动”

所以必须从小开始训练,让大脑形成勤快的习惯。

低龄儿童的思维基本在第一二个层次。例如说整个手工,都不想他就迫不及待动手了,结果搞得一团糟。

天资聪明的娃试了一次,就会停下来,评估,然后第二第三次就做好了。

燃鹅世上没那么多天才,普通的娃大多第一次不成,郁闷,于是东西一扔,放弃(一名卢瑟的心路历程)。

这时父母能做的,就是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更高阶的层次,而且练习。很多很厉害的人,其实也就是习惯了在高阶几层之间循环很多很多次。

高水准认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在他的著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里面写到,围棋大师瞄一眼别人的棋盘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本质就是高水准的认知能力。

他也提出了达到这个水准的两个基本条件:

1. 处于一个相对常规的,可预见性的环境(围棋是极端常规的例子,当然这里不是叫你带娃一窝蜂学围棋哈!!反面的,极不可预测的例子是炒股,总统大选 )

2. 有机会对这种常规进行长期的练习(1万小时理论)

接下来,怎么引导孩子进入高阶的思维?怎么引导孩子做分析,做评估?

我才不会告诉你,我写大学毕业论文的时候都没弄清楚啥是“分析”,自以为是的写了一大段观察和说明,被导师批得惨兮兮的。

废话少说,上工具。

现成版:蒙氏教具,益智玩具,拼接类(如乐高),棋类,幼儿编程,思维训练,科学实验,科技馆,辩论训练。

我认为,日常启发练习最重要,去上专门课程也行,但不是最佳解决方式。

以下是不那么现成版:

例子基于家里4岁不到的孩子。其实这些招式很多父母有意无意都在用,请长期保持,继续延伸,无限扩展。

低龄儿童

在对一些事物有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对于生活中的任何大事小事都可以用上以下几招:

识别分类

男孩儿和爸爸去男士卫生间,女孩儿和妈妈去女士卫生间。

小朋友生病了看儿科医生,牙疼看牙科医生。

两只脚两个翅膀会飞会下蛋的是鸟类,四只脚有尾巴爬来爬去的是爬行动物,生出来是小动物宝宝需要妈妈喂奶的是哺乳动物。

——日常在教娃所有的事物名词和概念的同时,教分类!

创建分类

叠衣服,小朋友的衣服放一堆,父母的衣服放一堆。

理菜,理出来的菜叶放一个框,要扔掉的杆儿放一个框。

一堆动物玩具,水生的摆一起,陆地的摆一起;野生摆一起,禽畜摆一起;现实的摆一起,灭绝的摆一起,神话臆想的摆一起。

比较(比喻)、区分

《培养娃的逻辑思维》写过了,这里再啰嗦几句,这招实在是太好用了!

解释热胀冷缩:就像天气冷的时候,你就缩成一团了。天气热的时候,你就展开四肢凉快。

解释水循环:浴室花洒出来的水就像下雨,脚下形成小小的河流,水汽上升就像云的形成。

排序:按时间先后,按物理性质,按序列规则(串珠子),摆放积木或玩具,尺寸从小到大,颜色由深到浅;每个家人的生日月份和先后顺序(爱吃生日蛋糕的孩子表示毫无压力)。

因果关系:因为是周末,所以饭后有甜品(平日也不会吵闹要甜品);因为下雨,所以要穿雨靴。

放大缩小:7天是一周,约4周是一月,12个月是一年,10年是一个十年(decade),10个十年(decades)是一个世纪,10个世纪是一个千年(millenium)。这个写下来好像挺无聊,可是每次跟孩子聊到时间她都要求从头到尾讲上好几次。

出去玩过几次回来,她很快就建立了地点-城市-国家-洲际的概念。

我的体会是,习惯了这些工具,孩子看到和想到任何一个东西,脑袋里出现的不止是它的名字和用途,还有从多个维度延伸出去的其他事物和概念。

例如从一个点,到一个面,然后一张网。

而且,能延伸出去,也能收得回来。思路很清晰,不会轻易被别人牵着走。

反过来,在高阶思维中“分析”这一步,孩子能更好的识别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复杂关系。

高龄儿童

因为娃还不到4岁,下面这几招我还没有广泛并深入的用过,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做过初步的尝试。

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hypothesis

这就是咱理工狗每天向希腊方向朝拜三次的神圣的scientific mechod科学方法啦!鸡冻!

举个栗子:娃问,热水和冷水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她自己想不出来。我帮她简化了一下,分成三种情况:很多热水加一点冷水,很多冷水加一点热水,一样多的冷水热水。她假设了结果,我们一起做了检验。

推理 / infer

根据已有信息得出结论(不用很严谨的哈)。

我经常跟孩子玩的是描述一个东西(例如一个动物)的几个特点,或者模仿一些动作,他们来猜。他们也喜欢做动作让我猜。

上学后最务实的用途:看图说话。

区分事实和观点

Fact vs. Opinion

事实是实际发生的,真实可验证的,无法反证的,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

观点是主观认为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并且不可验证。比如“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我们日常接收到的信息中,观点远多于事实。不幸的是很多人把观点当事实。

最希望我们把观点当事实的是广告商。

我的目标是孩子能有效识别观点背后的动机。

区分因果,相关和巧合

causation,relevance,coincidence

因为感冒了,所以流鼻涕,这是因果关系。

感冒了,流鼻涕,还咳嗽。流鼻涕和咳嗽是相关关系。两者可能同时出现,但是相互没有因果关系。

孩子走到喷泉池前,刚好喷泉开始了,这是巧合。

考虑多种解决方式

multiple solutions

可以和娃玩角色扮演游戏,来进行练习。娃喜欢扮演老师和医生,这时我扮演的学生和病人就不断提出古怪要求,娃为了演好角色,就想出很多解决方案来。

阐明观点和依据

viewpoint and augument

娃必须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基本完整的思路,并且找到适当的语言,才能清晰的讲出来。这点对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要求都很高。

娃发现:板栗不是果子,因为它没有果汁。她原话是Chestnut is not a fruit because it has no juice. 虽说论据不一定正确,但是明确的表达观点和依据还是很牛的。

海外工作过的华人常抱怨:看那几个印度阿三,做事不咋地,一口咖喱味儿,加薪升值还比我们快。为啥?嘴巴会说啊!我有几个出生印度优渥家庭的同学,做事也靠谱,而且那口才简直不要太好。大部分中国人遇到这样的职场对手,妥妥被秒杀。

这些工具更多的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助于高阶思维中的“评估”和“创造”。

日常应用

平常聊天话题中,工具都用熟了,就可以引导孩子进入高阶的思维,对一个具体的情景做分析评估。

有点像个迷你辩论会。

比如,周末出去吃饭。孩子说,要去某个西餐厅。

我们就让她说出理由。

她会列出一些原因:食物好吃,旁边的喷泉好看。

还有她没说出来但是我们知道的,比如:餐厅领班会给小朋友发礼物,旁边有玩碰碰车的地方(私心)。

我们都会故意说出反对意见,比如:前不久刚去过,不好停车。有时候故意把她的私心说出来,她也会承认。

她也会给我们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这次可以点上次不同的菜,可以早点出门便于停车。

整个就是一个简单的分析评估的过程。

只要娃能讲出来让大家都信服的道理,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也都按照她的来。

习惯了这样玩,遇到问题和意见不一,娃会主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当然,给家长带来的麻烦是:现在已经没法轻易糊弄娃了。。。(家长管理成本提高了呜呜。。。)

“宝贝,今天下雨了,妈妈只拿了伞,没拿钱包,明天给你报名舞蹈课好吧?”

“你可以一只手拿雨伞,另外一只手拿钱包的呀!(DrBing翻译:拿伞就不拿钱包?你独臂的?好虎烂的理由!)

你在你的手机里做一个提醒就不会忘钱包了。” (具体解决方案)

口才这么好,脑子那么清晰,很不好对付的呢!

最后,有人会问,应试教育下,老师不喜欢有挑战性思维的孩子咋办?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1岁多的宝宝已经初步有了独自玩耍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宝宝在客厅里自言自语,而且好一会儿也没有叫妈妈陪。走近一看,却发现小家伙正一本正经地和毛绒玩具们说着“外星人”的语言。这是宝宝在享受独自游戏的乐趣。别打扰他,更不要笑话他。这样的自娱自乐正是宝宝独立玩耍的开始。

宝宝独立思考能力从小培养

方案1:亲子阅读边看边想

给宝宝提个问题

妈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画面的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水平,设置一些问题,引领宝宝去想。当然,也可以引申开来:“汽车越来越远和越来越近,我们看起来会有什么不同?”这样,把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展了孩子的思路。如果妈妈和宝宝互换角色,相信宝宝会更有兴趣。

方案2:在游戏中“动脑”

耐心等待

在游戏的时候,宝宝经常会因“走投无路”而发出“求救”信号。这时,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让他有时间自己琢磨琢磨: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不行,妈妈可给一点提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比如启发昭昭:“想想看,在漏斗放进瓶子之前,怎样才能让它不漏呢?”然后鼓励宝宝自己去尝试。这有助于孩子从小学会从多种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使之终身受益。

走出家门

博物馆、科技馆也是孩子的好去处,不过,这需要妈妈和宝宝一边看一边聊:“如果恐龙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假如没有竹子,还会有大熊猫吗?”便于孩子根据眼前的事物,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养成遇事思考的习惯。

方案3:在“破坏”中研究

先自己试试看

童童盯着万花筒看了好一阵,随后摆弄来摆弄去,终于,把它的外壳拆下来了,发现里面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还有塑料盒。噢,原来如此!看明白了,童童试图把万花筒复原,却屡试屡败。他跑到妈妈跟前,指着一堆“零件”说:“坏了!”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如何应对?比较好的方法是,平静地对孩子说:“宝宝先回忆一下刚才是怎么一点点拆下来的,再自己想想办法,说不定你能装好呢!”然后,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自己解决难题。如果过一段时间孩子还弄不好,妈妈再来和他共同解决难题。如此,孩子就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从中受益。

总有新的玩法

“举一反三”地玩同一种玩具,对锻炼宝宝的思考能力大有好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最喜欢的,是那些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的玩意儿,比如积木、橡皮泥、拼插玩具、折纸,甚至是那些日常用品。因此,父母尽量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物品中,启发孩子去发现它们与众不同的玩法和用途,比如一个纸盒子,既可以装东西,又可以当帽子。

宝宝两岁后会越来越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而适应独自玩耍的宝宝,在和小伙伴的相处中会表现出明显的主动和积极的游戏能力,为日后入园后的集体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不会太过依赖家长!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交友能力


妈妈曾经将一些小朋友请回家,结果几个孩子又哭又闹,效果不佳。”原来交友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妈妈在宝宝2岁开始就可以培养宝宝交朋友的能力了。

★在游戏中教会宝宝与社会沟通的能力

——通过做游戏,你的孩子将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懂得轮流玩耍,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也会礼貌地对待游戏伙伴。你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活动来培养宝宝的能力。

☆跟我做

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组织许多蹒跚学步的宝宝跟随你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些动作由你来命名,并且由你来表演,越滑稽越好。为了增加一些趣味,你可以在整个过程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领着宝宝们爬过枕头,穿过用纸箱做的隧道,或者绕着椅子一圈又一圈地走。

☆画大幅的图画

鼓励两个或更多的宝宝一起画画,可以用粉笔在人行道上画,或者在家里用蜡笔在一张纸上画。

☆跳舞

放些音乐,进入角色,看着你的宝宝和他的朋友一起投入地舞蹈。

☆老鹰捉小鸡

这种很古老的游戏不仅能增强宝宝的协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当宝宝交友遇到困难时

——不要给你的宝宝定性,也不允许别人给你的宝宝定性。

社会技能应当被描绘为某些我们在努力学习的东西,而且任何宝宝的社会特性都不应该被描绘成固定的模式。比如说一个宝宝的害羞、迟钝或者好斗。任何定性的描述往往逐渐成为固定的行为,成为永久的性格。

与年龄更小的宝宝建立友谊有机会让你的宝宝同比他更小而钦佩他的宝宝交往,锻炼他的领导能力和社会技能,这有助于他获得与同龄人相同水平的社会参与能力。

☆排除压力

当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回应长辈的问候或疑问时,他们的窘态和不自然会急剧加强。我们不应该到了这种时候才教宝宝要礼貌。应当提前教会宝宝应当怎么做,比如见了长辈要问好。

☆你也参与其中

通过同其他宝宝一起参与社会活动来帮助你的宝宝交朋友。约别的宝宝到院子里,发起一支侦察队;让你的宝宝和他的朋友一起过家家或者参加邻里的活动。

☆评价幼儿园的环境

当你选择幼儿园时,尽量评价一下幼儿园的社会环境。这里的行为规范有哪些?是否对所有的宝宝来说都是一个友好而乐于接受的环境?是否鼓励宝宝们相互合作?

☆将你自己作为宝宝的榜样

你未必要比你的宝宝做得更多、更好。但如果你回避一些社会问题,或者表现出这种倾向,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宝宝。

☆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一些宝宝来讲,心理学教育可能对他有所帮助。如果你的宝宝极度胆小,总当“替罪羊”,或者非常好斗,极易发怒,告诉专家,他会帮助你找到宝宝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恰当方式。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导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一般都在学龄前,也就是说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已经养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父母只要适当把握了时间和机会,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拥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四岁的孩子可以自端碗吃饭,五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脱衣服一样,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就能做好。

1、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

每个人都有童年,但每个人对童年的记忆都不一样,有些孩子会一生都记得父亲帮助他把一个大箱子抬进自己的房间,他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柜。孩子学着收拾房间,并且整理衣服和书籍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他鼓励他,而不是嘲笑他或是阻止他这么做。最聪明的父母永远都用欣赏的目光看孩子,最愚蠢的父母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孩子。因此,当你的孩子出现了很糟糕的处理能力时,请问问自己有没有责任。

2、为孩子创造自理机会

聪明的父母总是为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因此,聪明的父母也就给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经验。比如,父母告诉孩子他们要出差,可能有几天不在家,这几天需要孩子自己来处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然后告诉孩子冰箱里有食物,常用物品都放在哪里,给孩子一个独自在家自理生活的机会。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或是干脆请一个临时保姆来照顾孩子。更多的时候,父母只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就行了,而不需要你来怎么教会他做。

3、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因此,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自己做的时候,也要坚持到底,让他明白他长大了,以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他可以自己做了。

4、营造宽松的氛围,学会耐心等待

成长需要时间。孩子们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饭菜;可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亲近某个伙伴,却被别人讨厌;再或者想下棋,却乱走一气。不要要求孩子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的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如果遇到早上赶着上班,那么请早点叫孩子起床,给他充足的时间。当他苦恼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激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

5、要求积少成多,让孩子逐步独立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6、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别人协商,想办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抢;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应的规则。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妈妈的烦恼:孩子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该怎么办?

逗逗妈最近很是烦恼,因为逗逗玩什么都是玩的时间很短,“三分钟热度”,搭个积木,才玩上5分钟,就不想玩了,然后拿起玩具车又是才玩两三分钟又要换其他了,妈妈很是担忧:如此不专注,以后读书了该怎么办呀?还能好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吗?

孩子老走神是专注力不够

在儿童保健心理专科门诊,有时会遇到一些家长问起:孩子什么玩具都玩不久,看书、画画、做手工持续的时间也很短,还有一些孩子大一点的家长则反映孩子在学校上课老“走神”,在家做作业磨磨蹭蹭、粗心大意的。其实,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多数都是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专注有关。

注意力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主要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一般来说,儿童的注意力都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慢慢发展的,刚出生的小婴儿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无意注意是那种不自觉的注意,他们容易被那些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新奇多变的事物所吸引,但这种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持续的时间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不断完善,慢慢就发展为有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即人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能力,也就是我们口头上所说的专注力,通过专注力,我们可以在大脑里对这个信息进行有意识地处理,最终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专注力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

培养孩子专注力家长要掌握这几项技能

这种专注力,其实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的,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有意识地从小婴儿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更为专注的良好习惯呢?

1.婴儿期多给宝宝刺激

刚出生的小宝宝的注意力几乎都是无意注意,但他们能够被距离眼睛20cm左右的色彩鲜艳(如红色)、有强烈黑白对比的颜色所深深吸引,因此,家长可以拿一些红球或黑白相间的几何图案、人物头像等举到距离宝宝脸上方20cm左右处,摇动红球以吸引小儿注意,然后将球从小宝宝头的一侧向中央,再向头的另一侧(180°)慢慢移动,来吸引小宝宝的追视。或者也可以准备一些能够发声的小玩具,如摇铃、毛绒玩具等,开始让他们用手去摸,去感受,然后再握着他们的小手一起轻轻挥动,这样不仅能充分发展小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小宝宝的注意力。待小宝宝学会爬行、走·之后,认识和接触新事物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来自不同新事物的刺激,而不要怕不卫生、不安全而限制他们的活动,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然后再让他们尽情地玩个够,以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2.幼儿期逐渐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即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所能持续的时间,时间持续越长,稳定性越好,对该事物也就越关注,这对培养孩子的耐心、逐渐延长以后的学习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的稳定性。而游戏中的亲子互动,能够提升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当他感兴趣了,玩得也就会更久一些了。例如,跟孩子一起玩橡皮泥时,可以引导他捏出不同形状的东西来,在给他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提问,以让他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更为专注。

3.减少对孩子的干扰

如果干扰物太多的时候,就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让人很难集中精神做某一件事,如,玩玩具的时候,如果一次性摆上一堆的玩具,这样他可能只是每个玩具都摸一会,但玩的时间都不久,或者是在写作业时,旁边还开着电视或有其他干扰,这些干扰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没法集中精神高效地完成作业,即使完成了,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尽量减少一些干扰物,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其中一点上,尽可能让他的注意力持久一些,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人在有意注意时,大脑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的,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惫,所以让孩子专注某一方面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也要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否则,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4.培养固定时间做某一件事的习惯

孩子入学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固定时间学习的习惯,并且在这一时间给他们腾出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反复强化后,慢慢地,他就会在那个时间段自动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养成一种习惯了。

培养专注力的重要性:

长期观察后发现,能否定心专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能专注于某一件事。

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更快捷地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成绩优异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都有固定的时间完成作业,而且在做作业时往往能一坐几个小时不受外界干扰,直至完成;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无论是家长盯、请家教,都不能让他们认真地、安静地做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专注都是成功的基础,不专注都是败事之主因。

再进一步与家长深入交流,探讨上述现象的成因。不难发现,专注习惯大部分是平时养成的,如教师的多次激励,自我亮点受到肯定后逐渐固化为一种优良的习惯;再如家长的最初严管,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还有平时爱读书迁移为专注学习等。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识,而是培养习惯

导致孩子不能专注学习的触发点尽管多样,但有一点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教师的教育没有及时跟上。

孩子好比小树,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强的时效性的,过期再补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头蛇尾、言而无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养成专注的好习惯了。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平时就要培养孩子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的习惯,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适合激励、有的适合严格要求,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长期坚持、持续下去才有力量。

教育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形成一种氛围,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强制学生由他律逐渐走向自律,是可以培养出专注的好习惯的。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约只能持续40分钟,未成年人持续的时间相对更短,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们“分心”的机会。

生活中有不少人想集中精力却没有办法。这种情况在孩子,特别是男孩中比较常见,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特别重要。

古语云,“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是说一个人动起来生动,静下来安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人最可贵就是思想,而思想的寓所就是安静的内心,安静的内心外部呈现的形式就是专注的好习惯,没有专注,一事无成,有了专注,想象和创造才会跟来。

相关推荐

  • 父母如何对待宝宝受挫折?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 ...
    2022-02-03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几个层次 我们先来看一个上世纪50年代起横行美国教育界的Bloom'sTaxonomy,它描述了认知能力的几个层次。嗯,跟马斯洛需求层次很类似。 刚横空出世,它就成为美国教师和职业训练中的重要一...
    2021-05-02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1岁多的宝宝已经初步有了独自玩耍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宝宝在客厅里自言自语,而且好一会儿也没有叫妈妈陪。走近一看,却发现小家伙正一本正经地和毛绒玩具们说着“外星人”的语言。这是宝宝在享受独自游...
    2021-04-14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导读:对于儿童来说,自由地玩耍,从来都是一项具有社会交往意义的活动。即便孩子独自玩耍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从社交经验中提取角色和象征符号,来进行活动。玩耍的内容和主题永远和孩子的社交与文化背景紧密关联,孩...
    2021-10-29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的分类能力 两三岁的宝宝就已经能认识很多不同类别的物体,例如玩具、食物、衣服等等。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小家伙还能将这些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让宝宝及早挑战、掌握分类对于他们...
    2019-12-16 阅读全文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 ...

2022-02-03 阅读全文

思维的几个层次 我们先来看一个上世纪50年代起横行美国教育界的Bloom'sTaxonomy,它描述了认知能力的几个层次。嗯,跟马斯洛需求层次很类似。 刚横空出世,它就成为美国教师和职业训练中的重要一...

2021-05-02 阅读全文

1岁多的宝宝已经初步有了独自玩耍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宝宝在客厅里自言自语,而且好一会儿也没有叫妈妈陪。走近一看,却发现小家伙正一本正经地和毛绒玩具们说着“外星人”的语言。这是宝宝在享受独自游...

2021-04-14 阅读全文

导读:对于儿童来说,自由地玩耍,从来都是一项具有社会交往意义的活动。即便孩子独自玩耍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从社交经验中提取角色和象征符号,来进行活动。玩耍的内容和主题永远和孩子的社交与文化背景紧密关联,孩...

2021-10-29 阅读全文

两三岁的宝宝就已经能认识很多不同类别的物体,例如玩具、食物、衣服等等。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小家伙还能将这些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让宝宝及早挑战、掌握分类对于他们...

2019-12-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