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世界杯里的育儿之道

发布时间:2021-03-27 幼儿园世界的教案 幼儿园教案世界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活动方案

这周一晚Ian和我去了一家我们俩都喜欢的日本小餐馆,边吃饭边看荷兰队比丹麦队,Ian也成为我的世界杯“小解说员了”,告诉我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错了什么而犯规。

上次看世界杯还是四年前在德国慕尼黑,那时没有Ian在身边,他才8岁。没想到四年后我们竟然住回了上海,Ian也已成长为一位球赛“小解说员”,边看世界杯,边为我讲解什么是obstruction,哪位是前峰,哪位做错了什么而犯规。

记得,从Ian3岁开始,我就每周六早上陪他去纽约的雀儿西码头(ChelseaPiers)踢足球,那里是纽约最大的幼儿、青少年体育中心。一群三岁的男女孩子看到球在地上打滚就欢喜。其实,最适合那个年龄段宝宝的体育项目就是地上运动(gymnastic)和幼儿足球(toddler‘ssoccer)。gymnastic可以培养孩子的四肢协调和平衡能力,但它仍是一项个人运动。而足球则是一门集体的运动,可以学习协作,学习观察,学习自我控制。所以我早早地就给Ian报名成为了一名小球员。对3岁的幼儿来说,虽然他们不明白足球的内涵与挑战,只是凭天性在快乐地奔跑,然而就是这么不间断的每个周末的上午,让我们母子尽享了六年的难忘时光。

记得冬天的每个周六早上,我们七点半就要出门,天还黑黑地,纽约西城哈德逊河边的风很冷很劲,大街上有几个遛狗的在慢走,而我们母子俩总是脚步急促地赶时间,晚了对不起其他小朋友啊。刚开始我是用手推车推Ian去雀儿西码头的,不久他可以自己奔跑走完十分钟的路程了。再后来,他踏着scooter让我追赶在后,直叫“waitforme”。现在回望一下在Ian的成长过程中,足球是我们最不可能忘却的一份记忆。所以,我特地按排了这周一晚去了一家我和Ian都喜爱的日本餐馆,边吃饭边看荷兰队比丹麦队。

这是从Ian3岁到9岁间,每周六必去的位于的纽约雀儿西码头(ChelseaPiers)的足球场。那里有纽约最大的幼儿、青少年体育中心。六年间,每周六一大早我都会陪着Ian去那里踢球,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Ian,你还记得小时候踢球的事情吗?”“记得呀。那时我好傻,做守门员,还会跑出线外用手去抱球。”“我不敢做前锋,每次教练分配角色,我总是自动要求留在后场做防守。”“妈妈,那时好开心噢。”

电视上的比赛如火如荼,饭桌上的回忆也越来越往细节里走。九年前,陪孩子踢球时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如何让Ian健康快乐成长。在美国,体育运动是精英或优质教育的核心,在运动中孩子们开始懂得游戏也是有法则的,上了球场就必须笃守规则。每个队友都是自己去赢的胜利的帮手,团队赢了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然而团队是需要领袖的才能,需要英雄的献身,需要尊重敌手的公正,所以在集体竞赛的运动中,孩子不但锻炼了体魄,更培养出一种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好品德和大智慧。我就是在这样一堆辉煌的理由下陪Ian练了多年足球,但唯独没想到的是他练足球、我看足球更造就了另一个不错的结果:为我们母子俩种下了一棵共享兴趣的小苗,让我们今天对足球有同样的一份关注和喜爱。Yjs21.cOm

望着电视里的赛况,我心中开始慢慢生出了一份“私心杂念”:再过三轮世界杯,Ian已将进入社会,他一定会忙碌工作,忙碌发展,忙碌交友,那时他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停留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如果现在我们就相约一起来看世界杯,边看边缅怀那学习踢球的六年好时光,那么这份我俩同样的兴趣会慢慢变成相同的习惯,同样的热情会变成相同的语言?这样我们的世界里会留下许多相同的记忆,然后又生长出更多的相处。

因此现在想来,很明明白白的一件事就是带Ian三岁学踢球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而是我。别小看了母子同享的各类爱好,没有了它们,即便是亲生的孩子,也会与我们渐行渐远,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我深信,当孩子成长到不再需要父母的守护就可以独自作为时,维系二代人的纽带不会仅仅是血缘,一定还有亲情之外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在作用。我更明白孩子与我们的相同越多,他们与我们的相处也会越多。

这届世界杯很快就会结束,但学球、踢球、观球和评球的快乐却一直会是我们母子共享的快乐。我已经开始等待下一届的世界杯了,想必到那时,Ian对球道的讲解会更精彩,我对他的“崇拜”也会更high。

Jane’s Tips:

1、别把陪孩子学做的事当做只是孩子的事,而妈妈只是被迫付出。如妈妈能参与其中,那么单纯的学习就会变成母子共享的一份长久的兴趣。

2、兴趣的发现和持续是需要父母耐心陪伴和付出的。换一种心态看待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兴趣也变成自己的兴趣,这份兴趣就会变成母子之间一生的纽带。

3、血缘、亲情会随着岁月逐渐淡漠痕迹。然而,妈妈与孩子的良好互动与兴趣共享会让孩子永远是“妈妈的宝宝”。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育儿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爱


家长育儿心得: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爱

我的儿子叫轩轩,在大(3)班,是个活泼可爱、善解人意、有个性的小男孩。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嬉戏玩闹,他的每一个憨憨的笑容,每一句稚朴的言语,无不牵动着我们的心,对于儿子,我们真的无法不宠爱,一家人常常围着儿子团团转,虽然知道宠爱可能会让儿子养成独生子女的坏习惯,可爱是无法遮掩的,我们爱儿子,关心着他、呵护着他,但是我们也注重爱的方法,在爱他的时候我们也教会了他关心我们、爱护他人,所以,虽然儿子倍受宠爱着,却也有着关爱他人的好品质,他是爱的使者,把我们给予的爱还给了我们,传给了他人。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无暇、纯洁的白纸,正准备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许就成为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家庭教育这种“先入”式的影响,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为了让儿子学会关爱他人,我们是这样做的:

1、重视每一个让儿子关心长辈的日子。

许多家长都会很风光地为年幼的孩子庆贺生日,而把自己的生日,特别是老年人的生日抛在了脑后,事实上,这种做法容易催发孩子唯我独尊心态的萌芽。在我们家,我们重视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在大人生日那天,我会告诉他今天是谁的生日,他总会学着我们对他那样,对着长辈唱唱生日歌,说一些祝福的话,有时还会缠着我帮他拿着积钱罐里的小钱买一些巧克力之类的他喜欢的小东西,我们也都欣然接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意识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互相关爱着的,明白过生日不是他的专利和特权,从而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走出自我中心的小天地。

.“父亲节”、“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在这些日子里,我都会告诉他是什么日子,是家中谁的特殊节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节日,使他能铭记家人的养育之恩,报答长辈的辛勤劳作。比如,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给儿子孩子介绍自己的职业,并把他带到自己班中,看自己上课、备课、做教具等,使其深切地认识和体会妈妈工作的勤奋与辛苦,学会关爱妈妈;还让他在奶奶做饭时在一边打“下手”,知道奶奶每天做饭也很辛苦。在“重阳节”到来之时,我们和他谈话,让他知道人年纪越大,体力就会越弱,身体就会越差,并进一步引导孩子要尊老敬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帮助,所以每天吃晚饭时,儿子总会第一个叫上爷爷奶奶。

2、学会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认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许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都会说:现在的孩子都小气。其实这不是小气,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家长们每每买了好吃的、好玩的,大多会先给孩子,有的甚至自己一点都不吃,都留给孩子,所以孩子会认为好吃的、好玩的理所当然都是他的。儿子的爷爷奶奶一开始也都这么做,但我不这么认为,家中有了好吃的,我会要求他先给家里的每人分一份,然后再自己吃,哪怕只有两份,我也不让他一个人吃,现在儿子有了好吃的东西,也总想着让大家尝尝,有时奶奶不肯吃,他还会劝说:奶奶,你尝尝,很好吃的。我也总要求大家把东西吃了,因为这样才能让儿子知道好东西不能一个人要,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有更多的快乐。

3、让孩子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健康的心理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生,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还应让孩子融入社会,让孩子成为社会的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会为孩子树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对待朋友的榜样。我家的房子是乡下那种楼上楼下的老式房,一排有很多家人家,平时,常常会互相串串门,邻居家的孩子来我家,我总会让孩子学做“好客的小主人”,学会友好地招待客人,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玩,好吃的拿出来一起吃;自己上别人家串门,我要求他做“文明的小客人”,知道爱惜他人的玩具,接受他人的食品时要有礼貌。他和邻居相处时感觉也像一家人一样。儿子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少儿频道,电视里给妈妈洗脚的小男孩、做好事的大哥哥大姐姐、让座的叔叔都成了他学习的榜样,在看这些公德广告时,我都会给他细细地解释,还会加上画面人物的想象,看到电视里的大哥哥跑步时一路做好事,儿子很是感动:“妈妈,那个大哥哥真好,他经常帮助别人。”我告诉他说:“是呀,大家都喜欢大哥哥,特别是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一定会想,多亏了他帮忙呀,要不然自己的宝宝会被球击中,东西会撒一地……”此时,儿子就会充满崇拜地说:“妈妈,我也要和大哥哥一样做好事,让大家都喜欢我。”有一次,我们乘公交车去姥姥家,儿子看到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在耳边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们让老奶奶坐吧。”听到了老奶奶的感谢,他笑成了一朵花。

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孩子的发展需要爱的抚育,让我们用智慧去关爱孩子,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我们无私的真爱,让我们的爱唤起孩子心灵的爱,这才是教育之成功所在。儿子现在上大班,虽然他还有许多坏习惯,吃饭有时要喂、有时做事没恒心,但是,儿子的这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教育的重点是品德教育,是教孩子学“做人”。儿子有了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有了“爱”这个基础,我相信,只要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儿子长大了一定也会是个优秀的人。

荷兰爸爸的育儿之道


家庭成员:

爸爸:Eric.J.Wolters(中文名:吴乐得)荷兰人壳牌天然气及发电公司中国公司财务经理

妈妈:Therese.Wolters(中文名:欧康乐)英国人壳牌天然气及发电公司中国西部特别项目总经理

女儿:Saskia8岁北京京西学校三年级

儿子:Matthijs5岁北京京西学校学前班

儿子:Caspar13个月

荷兰人育儿现状

在荷兰,整个社会对于父亲参与到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重要性似乎有更清楚的认识。一个家庭如果有小宝宝降生,那么除了母亲享受产假以外,刚刚“上任”的父亲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他们会和公司商议,把五天工作制调整为四天,以便可以更多、更好地照顾家庭中新添的成员。

荷兰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婴儿护理体系。

首先,绝大多数孕妈咪在临产时不必经受路途颠簸之苦,赶到妇产医院去生孩子。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有专业助产士在孕妈咪临产时,来到家中,帮助她们在自己熟悉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分娩。

其次,在宝宝降生后的最初几个月中,还有专业婴儿护理人员来到家中,指导和帮助新妈咪照料刚出世的小宝宝。刚开始每天来一次,然后随着新妈咪对育儿过程的逐渐熟悉,就每两天、每三天来一次。婴儿护理人员会指导新妈咪如何给宝宝喂奶、洗澡、烹饪,每次在家中呆大约1、2个小时。有了她们的帮助,新妈咪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因婴儿降生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去逐渐习惯做一个母亲。而这一切,据Eric说都是免费的。

那么,在家中分娩的这种人文的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在荷兰开始的呢?Eric想了想,据他的回忆,他自己还是母亲在医院中生下来的,因此这种情况应该是近二、三十年来逐渐改进形成的。而在英国,Therese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医院出生的,她的弟弟却是在家中出生的。不过,即使在今天,英国的绝大多数孕妈咪还是在医院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婴儿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也没有荷兰那么完善,居住地离市区大医院近的家庭可以享受到这种免费的上门护理,而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远的家庭则可能两星期或1个月可以享受到一次。

荷兰VS英国育儿小差异

在问到Eric与Therese有没有因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时,两人共同的感受是:分歧肯定有,但这更多来自于各人幼年被抚养和自身的成长经历,而非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过,细心的Therese还是回忆起几个小小的细节上的差异。

当小宝宝刚生下时,她的荷兰婆婆把一个盛着热水的瓶子用布包好,放到宝宝的床上,给宝宝取暖。而在英国,人们会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绝对不这样做。

宝宝满3个月后,婆婆在牛奶瓶中装入麦片粥喂宝宝。而在英国,婴儿奶瓶生产商往往提醒母亲们,不要将任何牛奶以外的食品放入奶瓶,以免宝宝发生噎食。

Therese坚决反对使用安抚奶嘴,而她的婆婆却认为安抚奶嘴是妈咪的一个小帮手,应该使用。

这些与其说是国家差异带来的不同,不如说是因时代差异造成的。因为Therese的婆婆毕竟是在用她那个时代的育儿方式在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儿媳妇。Eric分析说,在他小时候,他的妈妈按照当时流行的育儿理论,每隔4小时给宝宝喂奶一次,这4个小时中间则什么都不喂。而现在,人们更趋向于按照宝宝的天然生物钟去给喂食,当宝宝饿了,就给他喂奶,而不必刻板地等到4个小时以后。

睡眠家传妙招

在宝宝的睡眠问题上,Therese与Eric很有心得。在荷兰和英国,人们都普遍使用睡袋来作为宝宝睡眠时的覆盖物。Therese与Eric也不例外,在养育3个孩子的过程中他们都使用了睡袋。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宝宝在使用睡袋以后,睡眠确实好了很多。Eric解释其中的原因在于——很多小宝宝睡眠不好,是因为半夜踢被,被子被踢开后,床上的温度下降,宝宝就被冻醒了,于是哭闹。用了睡袋以后,宝宝晚上能够保持适度的体温,自然就睡得踏实安稳多了。

在荷兰和英国,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宝宝体形年龄的大小,父母给宝宝准备厚薄、尺寸不同的睡袋,让宝宝睡得舒适。Therese与Eric的使用经验是,从宝宝6-8周时可以开始在睡袋中入睡,然后一直用到约3岁左右。

他们还有另一个妙招是,当宝宝到了该入睡的时间,就把Therese或Eric的一件旧睡衣或T恤衫放在宝宝的脸蛋旁,亲吻一下宝宝的脸蛋,跟他说一声“晚安”,宝宝很快就入睡了。这个方法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学的,那时他们才刚刚有了第一个女儿Saskia。回到家,他们立即在Saskia身上试了试,果然十分奏效。在照料随后的两个宝宝时,他们也采用这个方法,确实为他们节省了很多哄孩子入睡的时间,而宝宝睡得还很好。其中的原因在于:宝宝闻到妈妈或爸爸衣服上那熟悉的体味,手和脸蛋接触到柔软的棉布料,仿佛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在这种安全和温馨的感受之中,他们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不过,为避免孩子变得过分依赖父母的衣物,他们告诉孩子只能入睡前,用父母的衣物来作为陪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在8岁的Saskia已经不再需要爸爸妈妈衣物的陪伴,就可以安然入睡了。这是由于年龄的自然成长带给了孩子更多、更充实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不需要再凭借外物。5岁的Matthijs还需要,而且平时喜欢随身带着一块儿柔软的海绵,需要温暖体验时,就摸一摸;1岁的Caspar则还在父母衣物的陪伴下乖乖地入睡。

先进的育儿法

国内外的父母如今都认识到了,宝宝从刚一降生,尽管还不会表达,也不能立即理解父母的话语,但他们的小脑瓜却是在接受爸爸妈妈带给他的许多信息。因此,在这个阶段给宝宝提供适合他玩耍的物品、玩具以及可供探索的小世界,对宝宝的成长会很有益。

在语言方面,Therese与Eric根据家庭中得天独厚的双语优势,以及西方语言学家的建议,在对孩子说话时,妈妈总是使用英语,爸爸总是使用荷兰语。这样,孩子们对两种语言都有很好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之间主要使用英语交流,因此家庭的主导语言是英语。孩子们听到爸爸对他们说荷兰语,回答的时候仍旧使用英语。惟一的例外是在孩子们想要讨好爸爸时,才用荷兰语回答,这样似乎很容易让爸爸高兴,他们的如意算盘就可以“得逞”。

此外,据Therese在中国几年来的观察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把宝宝抱在手中,而西方父母在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就放手让宝宝在家里的地板上随处爬行、活动。当然,为了宝宝的安全,他们首先要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比如,到专门的商店购买包家具角、固定抽屉、柜门、马桶盖等的家居安全用品,把危险的物品转移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这样,宝宝就有了一个广阔、安全的自由空间,可以任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Therese回想起他们在伦敦刚有了大女儿Saskia时,尽管居住在一套面积并不大的普通公寓中,Saskia仍然可以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自由爬行,甚至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据Therese说,这种看护爬行期或学步期宝宝的方式在英国和荷兰都非常普遍,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以及Eric的家人、朋友都是这样看护7、8个月到2、3岁的孩子。

这真是一项明智的育儿举措,对于爬行到学步期的宝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也应该在宝宝会爬行、蹒跚学步之时,把家居环境做一个安全化处理,为宝宝提供活动的场所,避免把宝宝总是抱在手中,或限制宝宝的活动自由。宝宝有了广泛的探索空间,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求知愿望都会发生、发展。

夫妻搭档

爸爸Eric生活小点滴

1.从大女儿Saskia出生以后,就重温和刷新自己所会的儿童歌曲。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在送孩子去托儿所的路上,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或者在家中。

2.外出到餐馆或去朋友家时,随身为孩子们带着纸和笔。这样,孩子们在等待时,就总是有事可做——画图画。

妈妈Therese生活小点滴

1.经常带孩子们与同年龄的小朋友聚会,平均每周2次。

2.到超市购物、拜访朋友时经常都带着孩子。

3.每周去图书馆,给小宝宝和两个大孩子借各种图书。

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来看看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红灯亮了,您教孩子怎么做?

时间:下午4点

地点:东京江户川区的一所社区保育园门前

场景:孩子们回家。路远的,家长用车接走;道近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骑着童车跟着妈妈走在人行道上。在一个小十字路口,红灯亮了,4岁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车刹住,后面陆续走来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红灯前,尽管路面没有一辆来往的车辆。

这情景引起笔者注意。在社区并不很宽的街道上,既没有“交警”,也没有车辆,孩子们的认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学前教育除了包括识字、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内容,还有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保护环境和热爱动植物等教育,让儿童参与轻度劳动与体能锻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灯光变化代表什么、必须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长也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做严守交规的榜样,让孩子从小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无多少车辆行驶的社区街道,孩子们也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这种教育一直延续下去,你会发现小学生放学时,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红灯停、绿灯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动离队,或者跨到汽车站候车,身边并没有一名老师。

突遇灾害了,您教孩子怎么办?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一般性的地震(3—5级)经常发生,所以孩子们都知道发生地震时,如在保育园要听老师的指挥;如在家中来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钻入桌子下面,远离挂物,以免砸伤。

防火、防触电等等安全常识,也是教育内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害怕地震、火灾或电源,而是让他们不怕,在灾害面前知道怎么处理。

假如您不喜欢小动物,怎样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园内的“边角”处,会养着一两只白兔,鱼缸内有鱼和龟在游动;院子里开了块小菜畦,种着一二十株黄瓜,鲜嫩翠绿。这些都是保育园向孩子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教育的地方,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和动、植物亲切交流,没有孩子对动、植物随意抛掷或纠扯。

笔者到东京湾临海公园大型水族馆游览,见到许多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观,他们很安静地看、悄声地交谈,生怕惊吓了水族……“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练练“动手能力”

在保育园,每个孩子都得自己动手整理衣物,他们的小衣橱很整齐。每逢节日或者园内的大活动,孩子们会得到机会,轮流参加厨房内的简单劳动。厨师教给孩子怎样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摆放桌椅。孩子们自然会把学到的内容带回家中,带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们的幼儿园没有这种机会,笔者建议家长接回孩子时,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受到锻炼。

孩子多走路,您心疼吗?

保育园常带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沿途有多路电、汽车可直达,但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步行往返已成习惯。每个孩子都要自带水和食物,在来去的路程当中,不要别人的帮助。家长都很支持,少有为孩子叫苦叫累的。

笔者听说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开设了“远足”锻炼课,家长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儿园都能这样,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一定能够提高!国人“足球梦”、“篮球梦”的实现该指日可待了!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


熊孩子横空出世,虎妈应战,猫爸软磨,各显神通。

我有时候虎妈,有时候猫爸,总是抱着爱孩子的目的,和孩子斗智斗勇。斗争无数次回合,我发现两难的结局,虎妈太严厉,小孩害怕叛逆,大人于心不忍;猫爸太温吞,小孩天不怕地不怕,大人活得很累。

育儿松紧带,我该怎么调?

虎妈:严师才能出高徒

虎妈多是想为孩子,相信严师才能出高徒。

无人生来为虎妈,现实所迫,不得已为之。

为了教育目标,不能怠慢,只能我上!

我是孩子最后一根稻草

大卫妈妈温婉美丽,有个可爱的五岁儿子,米来未来家长课堂我们谈及到虎妈猫爸话题,她无奈地说,“生孩子前,没料过我是虎妈。可是,家里没人对孩子有规则,比如刷牙,一到晚上我忍不住吼,不吼怎么办?爸爸平时工作忙,顾不上孩子,牙齿蛀牙不还得我带着去看。谁让我是孩子的最终责任人呢?”

“我不严厉,没人严厉。因为,我是最后一根稻草!”

虎妈N次惩罚≠孩子责任感

百度“惩罚孩子”这个关键词,有41,000,000检索结果。惩罚因为定义不同,大家对此看法不同。

关于罚站的深夜对话

深夜接到爱丽丝妈妈电话,“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罚他站对不对?

“罚站让孩子学到什么呢?”

她笃定地说,“责任感,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被罚站会什么感受?”

她稍显迟疑,“估计不好吧?”

“有其他让孩子学会责任感的方式吗?”

“好像也有”她恍然大悟,心中已有答案。

站得高、看得远、望子成龙的大人以责任感之名,喊着“小孩可不能惯”的口号,遇错惩罚,在孩子的心灵,长期烙下四种后果:

怨恨:“忍得住,没能力反抗,心里咬牙”

报复:“忍不住,有能力反抗,以牙还牙”

叛逆:“忍不住,有能力反抗,拍桌叫板”

自暴自弃:“忍得住,没能力反抗,从此消沉”

惩罚的意图美好,以“学会规矩”、“承担责任”、“适应社会”之名,但是,代价是什么?

赢了战役,输了孩子

时间久了,牺牲的除了孩子的感受,还有什么?

亲子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我在你那有一个情感账户,感受是货币。长期忽略感受,就像透支了情感账户。疏远了的亲子关系,少了语言的交流,或许都没了教育的机会。

女儿整整一年没有跟我说过话

艾丽莎妈妈是一位贤淑有才的中学教师,从700公里的外省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参加米来未来家长课堂,一直紧缩的眉头,让人心疼。

“女儿16岁了,已经1年没有跟我说过话了。每天回家关上房门,除了吃饭,从来不出来,做老师这么多年,见不得谁走弯路,对她严格要求不是为她好吗?到头来,我怎么成仇人了?”委屈的眼泪在她眼圈里打转,终究没掉下来。

大人比小孩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严厉的要求无非是想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可路直了,风景少了,体验也被剥夺了。

你不让我学习如何成为我,是世间最残酷的惩罚。

猫爸“人生苦短何必管”

与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猫。不严厉、不惩罚的猫更关心孩子的感受。

猫爸猫妈八大典型行为(慎对号入座)

金钱表达爱-“孩子要买啥,我就给买啥,老爸赚钱就给你花”

害零容忍-“宝宝磕桌子,老爸打桌子给你报仇”

唯孩子中心-“孩子睡觉咱不能吵架,要吵?微信打字”

包办代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凳子倒了喊妈扶”

当面袒护-“我家孩子哪都好,都是别人的错”

过度补偿-“小时候我的缺憾都要给孩子补回来”

投射愧疚-“工作忙陪孩子太少,孩子要啥我就从了吧”

自我牺牲-“别让孩子受苦,哪怕我再委屈,也要成全他”

猫爸被控制:提线木偶

时间久了,温和成为了温吞,大人变成了孩子的提线木偶,无原则底线的仆人。孩子学会了用大哭大闹、公众场合耍赖、早上磨蹭、讨好另一方等方式来控制大人。一次试探,屡试不爽,头疼的、疲惫的是大人。

史上最牛演员

最近很流行的视频《史上最牛的撒娇方式》中的宝宝,获得了网友们“史上最牛演员”称号。在视频中,刚过1岁的他为了获得妈妈的关注,倒地嚎啕大哭。可看到妈妈跑到另外的房间,小家伙立刻停止哭泣,爬起来,迅速跑到妈妈面前,继而倒地大哭。反复5次,只有看到妈妈的时候,他才会倒地嚎哭,精准控制自己在妈妈面前的演出。

为人父母的本能让我对孩子的哭抵抗力较弱,总是出于爱,而盲目妥协。

大人无原则的退让会有什么结果呢?

温水煮蛙,废了武功

关于惩罚,古今中外还有部分关于其积极意义的争论。而溺爱,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都不推崇。虽然照顾孩子的一时情绪,但付出惨痛的代价,如“规则”“自律”“责任”“独立”。

不同于虎妈,猫爸很少承认“我这是在溺爱孩子”,至少我是这样,在最初为人母的一段时间,我和其他溺爱、娇惯孩子的父母一样,无意识成为了猫爸。我对孩子并无过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孩子最好时时刻刻高兴。

重视孩子情绪固然没错,但让孩子总是高兴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情感不只有高兴一种也是有原因的,喜怒哀乐各有其职能,纵使我再爱孩子,我也无权不替他屏蔽其他四分之三的情感世界。

爱孩子,更要看宏观孩子的心情走势,而非死纠微观某一点的小情绪。

因小情绪失去大方向,就像温水煮青蛙,蛙浑然不知外面的变化,守在旁的父母也没有意识,直到“我爸是李刚”的呐喊,惊醒猫爸的美梦。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猫爸正在废掉孩子的“武功”,没有安身立命之本,空有父母之爱,何以适应社会?

自古猫虎不能两全

猫虎PK熊孩子,父母与小家伙的较量,结果如何呢?

严厉的家教让孩子感觉糟,虎妈看似赢了,虽达成了既定目标,却输掉了孩子的感受和亲子关系。

溺爱的家教保全了孩子小情绪,但却赔上了孩子的“武功”,猫爸成了被控制的木偶,孩子貌似赢了,但却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让父母表达爱又能孩子成长?

走出怕和控制,回归爱与尊重

无论是控制孩子的虎妈,还是被孩子控制的猫爸,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怕。

“怕孩子不优秀”,父母控制孩子,以期望他们优秀。

“怕孩子不高兴”,父母“为博孩子笑”节节退让,被孩子控制。

如果,怕是硬币的背面的话,那么硬币的正面是什么呢?

一定是爱。

有爱,才有由爱而生的怕。

我们本该爱,却开始怕,因为怕,所以控制,才有了虎妈猫爸和熊孩子的斗争,才有了看似一方赢其实双输的结局。

如果有一个机会,我把硬币的背面“怕”翻回成正面“爱”,会有什么结局呢?

回归爱,会带来尊重,告别怕,会放弃控制。

没有较劲的力量,孩子是最好的合作者。世界上,有一种双赢的家教,是基于爱与尊重的。

因为怕,所以控制。

既然爱,更要尊重

世界上最悲哀的育儿心态莫过于由怕出发无所不在的控制。

相关推荐

  • 世界杯口号 宣传口号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一个有效的口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宣传标语,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引导人们去思考问题。口号的力量在于能够激发人们的行动意愿,鼓舞团队去实践行动。在对与世界杯口号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后,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下面的句子能够对您提供一些帮助...
    2023-11-03 阅读全文
  • 三岁女儿眼中的世界杯 今年世界杯,因为档期比较满,所以我很少看球,那天晚上,女儿睡得晚,和我一起看了会儿足球,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1.女儿:“妈妈,怎么这么多叔叔抢一个球啊?” 我回答:“宝贝,这是足球比赛,必须大家抢一个...
    2021-03-22 阅读全文
  • 孩子也喜欢上了世界杯怎么办?(幼儿园世界杯教案) 世界杯开赛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得熬夜,孩子也被影响的不能很好的睡觉,哪天,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也喜欢世界杯”,我倒,一个3岁的小家伙懂什么世界杯,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世界杯时男人的节目”...
    2019-12-13 阅读全文
  • 世界杯文案精华 克罗地亚:“我们心中燃烧着火焰,全国人民如同一体!”在网络社会中,我们更喜欢和他人交流互动,而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情感则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每个人都有一句话可以激励自己前行,本文对此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旨在为读者呈现《世界杯文案》的核心内容,希望这些句子能为您提供启示!...
    2023-06-19 阅读全文
  • 看世界杯的说说36句 喀麦隆:“雄狮就是雄狮”(喀麦隆队绰号非洲雄狮)。随着我们之间的交际开始现代化,或许你给朋友们分享了不少句子,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有看到你喜欢的句子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看世界杯的说说,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2022-12-12 阅读全文

宣传口号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一个有效的口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宣传标语,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引导人们去思考问题。口号的力量在于能够激发人们的行动意愿,鼓舞团队去实践行动。在对与世界杯口号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后,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下面的句子能够对您提供一些帮助...

2023-11-03 阅读全文

今年世界杯,因为档期比较满,所以我很少看球,那天晚上,女儿睡得晚,和我一起看了会儿足球,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1.女儿:“妈妈,怎么这么多叔叔抢一个球啊?” 我回答:“宝贝,这是足球比赛,必须大家抢一个...

2021-03-22 阅读全文

世界杯开赛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得熬夜,孩子也被影响的不能很好的睡觉,哪天,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也喜欢世界杯”,我倒,一个3岁的小家伙懂什么世界杯,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世界杯时男人的节目”...

2019-12-13 阅读全文

克罗地亚:“我们心中燃烧着火焰,全国人民如同一体!”在网络社会中,我们更喜欢和他人交流互动,而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情感则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每个人都有一句话可以激励自己前行,本文对此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旨在为读者呈现《世界杯文案》的核心内容,希望这些句子能为您提供启示!...

2023-06-19 阅读全文

喀麦隆:“雄狮就是雄狮”(喀麦隆队绰号非洲雄狮)。随着我们之间的交际开始现代化,或许你给朋友们分享了不少句子,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有看到你喜欢的句子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看世界杯的说说,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2022-12-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