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宝岛台湾》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31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大班教案《宝岛台湾》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让幼儿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知道高山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宝岛台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知道高山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
2、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出示多媒体课件,
一、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你们看它象什么?(大公鸡)那么在大公鸡的两个脚上是哪里?(引出台湾岛)
二、
告诉小朋友台湾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
1、请小朋友和导游(老师)一起坐上观光小火车去游览阿里山,日月潭,看天是多么的蓝,树是多么的高。
2、小朋友看我们对面来的人穿的衣服多么漂亮,他们是什么民族的人?(引出高山族)
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呀他们在收割水稻,我们一起尝一尝吧。高山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3、小朋友们看前面怎么这么热闹?原来他们在表演八家将,这可是只有在过年或大型节日时才能看到的啊
4、现在我们来到了神秘的蝴蝶谷,小朋友快看那时凤尾蝶,这种蝴蝶只有台湾才有呦。
5、逛了这么长时间,小朋友该饿了吧,我们现在就向夜市出发去品尝台湾的美食。台湾美食我们来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台湾岛的基本情况,还充分感受到了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我让孩子事先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台湾集料,做好“我知道的台湾”调查表,让孩子们对台湾岛先有所认识,为上好这节课打好基础。因为在上这节课前我就在思考怎么去组织活动,如果纯粹只是让幼儿记住这首儿歌的话,显然很没有意义也不是儿歌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儿歌的内容也不是在活动中几句话的解说幼儿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
于是在组织活动前,我上网查找了关于儿歌内容的资料,有日月潭、蝴蝶谷的传说和由来;有蝴蝶谷的视频;还有中国地图、日月潭、蝴蝶谷以及一些风景图片。通过及利用餐前等时间引导幼儿观看,通过谈话讲解让幼儿认识台湾、日月潭、蝴蝶谷,帮助幼儿理解“咱”、“风景”、“奇特又秀丽”等字词,使幼儿在学习儿歌前能充分的理解儿歌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因为有了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幼儿在学儿歌的过程中显得很有兴趣,幼儿基本上都能理解和掌握儿歌。我在想组织儿歌类型的活动目的不在于幼儿是否会记住和背诵儿歌,更重要的是幼儿是不是能真正的理解儿歌所涵盖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图片、音乐等资料来进行活动,十分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现代幼儿园教学活动发展需要。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图片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通过欣赏图片、倾听老师生动的介绍,了解了台湾的风情民俗、风光美景、特产等。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幼儿与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使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还以音乐来贯穿整个活动,优美动听的台湾民歌,为课程增色不少。而活动最后师生一同跳起了台湾高山族舞蹈,更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幼儿百科: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宝岛台湾》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宝岛台湾》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培养对台湾岛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初步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宝岛台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初步培养幼儿对台湾岛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包括台湾岛)、风光图。
蝴蝶标本。
教师编排高山族舞蹈。
教学挂图“宝岛台湾”。
活动过程
让幼儿欣赏诗朗诵“我去台湾岛”。
在低低的乐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提问:“诗歌中的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
让幼儿学习有关台湾岛的知识。
了解台湾的地图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指出台湾岛的位置(或帮助幼儿找出),让幼儿知道他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台湾岛的位置,让幼儿知道,台湾岛四面环海,人们可以从海上坐船去台湾,或乘飞机去台湾。
了解台湾的风土民俗。
@让幼儿看教学挂图,认识高山族,知道高山族是生活在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引导幼儿观察高山族人的服装特点,知道他们勤劳勇敢,并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告诉幼儿台湾还生活着很多汉族人,他们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一起为建设祖国宝岛作出了贡献。
了解台湾的风光美景。
@出示有关台湾的风景图片,告诉幼儿台湾的山多、树多,非常美丽,让他们重点认识阿里山、日月潭,知道这些都是台湾署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出示蝴蝶标本,引导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台湾有很多品种的蝴蝶,有的品种非常珍贵,只有台湾才有;科学家吧蝴蝶制成了标本,供人们欣赏、研究。
了解台湾的特产。
台湾气候较热,水稻生长的好,盛产大米、甘蔗。
台湾还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樟木具有芳香、驱虫等特点,可以制成樟脑、榨油;樟树的种子可以榨油。樟脑、樟油饰我国的出口产品,产量在世界领先。
小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能力的人民善良、勤劳,他们用双手把台湾打扮得越来越美丽。
最后,请幼儿欣赏舞蹈“高山青“。
附儿歌我去台湾岛小木船,漂呀漂,船儿骑着浪花跑,船儿船儿哪里去?
我去祖国台湾岛。
台湾岛,小朋友,和我拉手跳呀跳,/一同登上阿里山,向着北京拍手笑。
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图片、音乐等资料来进行活动,十分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现代幼儿园教学活动发展需要。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图片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通过欣赏图片、倾听老师生动的介绍,了解了台湾的风情民俗、风光美景、特产等。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幼儿与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使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我还以音乐来贯穿整个活动,优美动听的台湾民歌,为课程增色不少。而活动最后师生一同跳起了台湾高山族舞蹈,更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幼儿百科: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宝岛台湾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初步培养幼儿对台湾岛几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包括台湾岛)、风光图。
蝴蝶标本。
教师编排高山族舞蹈。
教学挂图“宝岛台湾”。
活动过程让幼儿欣赏诗朗诵“我去台湾岛”。
在低低的乐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提问:“诗歌中的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
让幼儿学习有关台湾岛的知识。
了解台湾的地图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指出台湾岛的位置(或帮助幼儿找出),让幼儿知道他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台湾岛的位置,让幼儿知道,台湾岛四面环海,人们可以从海上坐船去台湾,或乘飞机去台湾。
了解台湾的风土民俗。
@让幼儿看教学挂图,认识高山族,知道高山族是生活在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引导幼儿观察高山族人的服装特点,知道他们勤劳勇敢,并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告诉幼儿台湾还生活着很多汉族人,他们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一起为建设祖国宝岛作出了贡献。
了解台湾的风光美景。
@出示有关台湾的风景图片,告诉幼儿台湾的山多、树多,非常美丽,让他们重点认识阿里山、日月潭,知道这些都是台湾署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出示蝴蝶标本,引导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台湾有很多品种的蝴蝶,有的品种非常珍贵,只有台湾才有;科学家吧蝴蝶制成了标本,供人们欣赏、研究。
了解台湾的特产。
台湾气候较热,水稻生长的好,盛产大米、甘蔗。
台湾还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樟木具有芳香、驱虫等特点,可以制成樟脑、榨油;樟树的种子可以榨油。樟脑、樟油饰我国的出口产品,产量在世界领先。
小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能力的人民善良、勤劳,他们用双手把台湾打扮得越来越美丽。
最后,请幼儿欣赏舞蹈“高山青“。
附儿歌我去台湾岛小木船,漂呀漂,船儿骑着浪花跑,船儿船儿哪里去?
我去祖国台湾岛。
台湾岛,小朋友,和我拉手跳呀跳,/一同登上阿里山,向着北京拍手笑。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地湾彩陶》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大班教案《大地湾彩陶》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向幼儿介绍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陶器的质地、用途。
2.尝试用压、搓、捏、镂空以及包胚的技能制作彩陶。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彩陶图片、模型。
2.红泥、太子奶瓶、不同形状的果冻盒、各色颜料、毛笔、牙签、小塑料刀、湿巾、塑料袋等。
活动过程:
一、观赏与思考:
1.逐一出示几种彩陶图片,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图片上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亲幼儿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它是从哪来的?幼儿再次讨论后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是八千年前的人们用来盛水或装东西的,是使用粘土烧制而成的。
2.近距离观赏并触摸彩陶模型。
通过观赏讨论陶器的质地、色彩、图案等。
讨论后小结:大地湾陶器多为红陶,以黑彩占绝大多数;纹饰有花瓣纹、鱼纹、弧形三角纹等。
3.观赏最著名的人头型彩陶瓶:
幼儿讨论它的形状。
教师小结:这是大地湾彩陶中最著名的一个,瓶口是一个女性人头形状的雕塑,头像前额梳着整齐的短发,头的左、右和后部均为披发,眼、嘴和鼻孔都镂空,五官的位置安排得比例恰当,给人以适当、舒服的感觉。
二、示范
教师示范用大块泥包裹胚子成型的方法制作瓶身,瓶口(人头)部分用捏、雕刻、镂空的方法塑造。
三、提供并介绍材料让幼儿操作
1.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陶器作为参照,从教师提供的瓶子或果冻盒当中选择和陶器近似的模具进行制作,或者自己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塑造出整体造型。
2.启发幼儿用提供的材料表现陶器上的纹样。可以用毛笔蘸颜料画出纹饰,也可用小塑料刀刻出纹饰。
四、评议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教师全面总结幼儿的制作态度、制作过程中的积极思考、创新意识。
活动延伸:
建议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向家长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大地湾彩陶》。在家长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对《大地湾》彩陶的认识。
活动反思:
陶器,在大地湾出土的文物中占多数,无论是形状、色彩还是纹饰都呈现出多样性,能够让孩子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孩子们天**玩,对玩泥更是情有独钟。本次活动我仍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引导他们通过了解彩陶来源、欣赏形态各异的彩陶,激发亲自制作的欲望,从而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投入,各种奇思妙想在他们的手中不断呈现出来。单从人头型彩陶瓶来说,有的在瓶口处捏了一个圆圆的头像作盖子,并且加了一条长至瓶底的辫子,有的在瓶身上用泥条拼成一张大大的脸······画上图案后陈列在一起,虽然有的歪歪扭扭,但还是能体现出孩子的创造性,从他们洋溢着满足感的脸上可以看出专注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带来的快乐体验。
幼儿百科: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教案《大地湾彩陶》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大班教案《接宝宝》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渗透序数和个数的概念。
2.理解相邻的数,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3.增加亲子感情。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次序。
2理解序数和个数的概念,理解相邻得数。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
2.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如果是单数教师参与组合﹞
活动过程
一.开始,
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按数字顺序站好队。
二.过程;
1.每组小朋友轮流做家长和孩子,如;家长,放学了,我来接宝宝,我的宝宝在哪里?小朋友,﹝爸爸或﹞妈妈﹝高举数字卡片假设是8﹞我在这里,从前面数我是第8个。妈妈找到我了吗?妈妈,从前面数数,数到第8个,找到自己的宝宝。
2.找到宝宝后,原地不动,妈妈问小朋友,你的前面是几个小朋友,他是几号啊?你的后面是几号小朋友,他是第几个呀?和你前后挨着小朋友都是几和几呀?
3.答对后,找到自己的宝宝领出队,并和老师同学说再见。
4.每次找对后再重新排队,小朋友可以自己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卡片。
三.练习,1.争取每个同学都练习到两个角色﹝家长和孩子﹞。
2.孩子要达到熟练地说出和他相邻的两个数。
四.看看我们有多聪明。
一个小朋友放学站队,从前面数他是第7个,从后面数他是第9个,谁能知道站队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活动反思:
1.理解了第几也表示几个。
2.能熟练地找出20以内的一个数的相邻的数。
3.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初步理解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性。
4.最后一道题很少有同学算对,只有极个别能数对,这道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
幼儿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