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不可错过的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1-04-03 幼儿教育反思 中国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心得孩子出生时,每个人的天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长大了之后却只有不到1%的孩子可以成为天才。从开始的几乎100%,到长大后的不足1%,二者之间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以及孩子所处的环境。
那什么时候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呢?人类学习存在“关键期”。
幼儿学习存在“关键期”
在学习关键期内,孩子能够学得好学得快、甚至可以发展特殊的能力。而过了学习关键期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变得不可能。回忆一下您的孩子是在什么时候学会爬行的呢?大部分的孩子在7~10个月的时候学会爬行,因为在7~10个月的时候人类大脑的髓磷脂鞘化进入到爬行这样一个阶段;同样的道理,10~12个月的孩子是站立的关键期,我们不用怎么教孩子走路,他们都会很快地学会;当孩子进入各项能力学习的关键期,我们可根据各项能力学习的关键期来了解3~6岁的孩子应该学些什么。
3-6岁的学习决定孩子日后成才与否
3岁以前,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口头语言、计数以及立规矩的关键时期,因此3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合理的,因为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口头语言,并具备一定的规则性,同时3岁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孩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形象视觉指的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我们会发现3~4岁的孩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候甚至会问得大人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5岁,孩子进入到书面语言及数学概念和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6岁,主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笔稿范文网 wWw.Gx86.Com)
因此,对于3-6岁儿童的培养是决定其日后是否成才的一个关键期,培养领袖气质就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幼儿教育重在综合能力培养
人们大概会有这样的体会:现在我们身边成就最好的那个人,不一定是上学时成绩最好的那个人。因为很多时候成绩和能力是不成正比的。
因此,在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能力,抓住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而3~6岁,正是各项能力学习的关键期,老人们也说过“3岁看大7岁看老”,因此相信每一位有责任、重教育的爸爸妈妈都应该帮助孩子在这样的关键期里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天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早期教育:爸妈不容错过的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
整理了早期教育:爸妈不容错过的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刚刚生下来的小宝宝每天都要睡16-20个小时,看似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可是你知道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么?不要以为未满月的小宝宝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觉了。其实,任何时候宝宝的脑部都在不知不觉地发育。
新生儿时期也是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如何在这样的初期和关键期进行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呢?接下来为您一一介绍。
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之视听觉的刺激
(1)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家长可以面对宝宝,注视着他跟他说话。当宝宝注意到家长的脸的时候,家长可以慢慢移动自己头的位置。让宝宝的眼睛跟着家长的头转动。
(2)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耳边轻声说话,当宝宝注意到家长的声音时,宝宝会把头扭过来追寻声音的来源。
(3)可以利用一些小玩具。家长在宝宝眼前20厘米左右的地方晃动颜色鲜艳的玩具,也可以是发出声响的玩具。当宝宝注意到玩具时,家长可以缓慢移动玩具,让宝宝眼睛追着玩具看。
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之皮肤触觉刺激
(1)在宝宝洗澡后或睡前,家长可以给宝宝做一下皮肤的抚触和按摩。爸妈给孩子做抚触时,可以摸摸宝宝的头发、脸部、眉毛、耳朵、下巴、手脚,躯干。家长也可以让宝宝自己触摸自己的身体。
(2)家长有没有发现,宝宝的小手喜欢握着拳头。在这个时期,宝宝手握拳头是正常的现象,尤其在宝宝紧张的时候,手握得更紧。但手经常这样握着,会影响宝宝手部的发育。所以家长可以多轻拍宝宝的手背,促使宝宝放开手,打开手掌。
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之俯卧位的抬头训练
新生儿时期的小宝宝也是需要锻炼的。家长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把宝宝的手放在头的两侧,然后家长在宝宝前面用玩具吸引宝宝抬头。
一开始的时候,时间不宜过长,以后慢慢延长训练的时间。如果从宝宝出生开始注意训练抬头,那么到宝宝2个月左右,就可以稳定抬头45°至90°。一般在宝宝空腹和觉醒的状态下训练宝宝抬头比较好。
新生儿时期大脑开发爸爸妈妈还需要多用心。另外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家长就尽量不要打扰宝宝的睡眠。而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家长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从听觉、触觉、抬头训练等帮助促进小宝宝脑部发育和开发小宝宝的智力。
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一定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
"养不教 父之过" 可见教育中父亲不可缺席
"养不教 父之过" 可见教育中父亲不可缺席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中父亲如果缺席,就算不称职。作为父亲,你是否见证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喊爸爸?如果爸爸带孩子做好以下这些事,孩子的未来会了不起。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有人认为,虽然孩子貌似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的成长中,长时间是与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爸爸爱着妈妈,真心关爱妻子,会营造出关系和睦的家庭,也带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再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平和。由于爸爸尊重妈妈,孩子内心安全感强,未来也会对婚姻和生活产生美好向往。
亲自为孩子下厨
亲自下厨给孩子做饭,特别有利于促进父子间感情。有人说,对孩子讲100句大道理,不如亲自下厨给孩子做一顿饭。很多爸爸也许会说,我做的饭没有孩子妈妈做的好吃。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对孩子来说,他们有时并不在乎爸爸做的菜味道如何,他们在乎的是“爸爸亲自为我做饭”,在乎爸爸哪怕再忙,也会陪自己一起吃饭。与此同时,满满的父爱充盈在孩子心中。
来一场冒险和远足
宝宝从5个月起,就能感受到爸爸与妈妈的不同。爸爸强壮的臂弯给他们不一样的自信和安全感。男性天性爱冒险和富有力量的勇敢,会使得孩子面对挫折或挑战时更能勇敢担当。6岁前,最好带他们来一场走入大自然的远足。与妈妈担心孩子被磕碰不同,爸爸们胆大心细,更愿意让孩子去探索和体验。野营、爬山、游泳······让孩子亲自体验温室以外的世界,往往有不一样的效果。
为孩子制定规则
女性的思维往往感性,男性则趋向于建立理智和逻辑。正如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的那样——父亲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而育儿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正是规则和秩序。那么,在6岁以前,最好由父亲和孩子共同商量一个规则,并执行下去。
做一件妈妈“反对”的事
出于保护,妈妈往往希望把孩子保护起来,见不得孩子受伤。然而对孩子来说,童年吃一些苦头反而是他们一生的财富。爸爸可以和孩子们制定一个清单,比如开始练习轮滑,尽管也许会受伤。去厨房为爸妈做一道菜,尽管也许会被溅起的油花烫到。失败是一种精彩,经历是人生的一道彩虹。
宝宝安全不可忽略10个关键
爸爸妈妈无论是带宝宝外出,还是跟宝宝在家里都时刻提高警惕,让宝宝在自己的视线中,保护孩子的安全。
1、乘车安全备忘
乘车时,宝宝一定要使用合适的汽车安全座椅;仔细阅读安全座椅的说明,以确保这个座椅能够保护宝宝;在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宝宝抱在怀里;周岁的宝宝体重通常不足20磅,安全座椅必须背向车子前进的方向,同时座椅还必须放置在车子后座上;
千万不要让宝宝坐在车子的前排座位上,尤其是有安全气囊的地方,如果你的车子没有后排座位,在有宝宝乘坐的时候,你必须卸掉安全气囊;
当宝宝长大,体重超过20磅之后,你必须为其安全座椅升级;
2、摔伤防护备忘
使用婴儿托架时,必须将其放置在地面上,切不可将其放在柜台或桌面上;
千万不要让宝宝单独留在床上或婴儿座椅上,他或者她极有可能摔下来;
不要在宝宝身边吸烟,也不要让吸烟的人呆在宝宝旁边;
给你家里的每一层都装上烟火报警装置吧,记得每六个月更换一次电池;
家中每一层至少要装上一个灭火器。
3、预防烫伤备忘
在抱宝宝的同时千万不要端热的液体;
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宝宝的奶瓶,以防烫伤。很多微波炉因为温度不太均衡会在宝宝的奶瓶上产生“高温点”,可能会烫伤宝宝的嘴巴。加热宝宝的奶瓶可采用流动热水加热法或将奶瓶浸放在热水里;
喂宝宝之前把奶滴在你的手或手腕测试一下,确保温度适中。
4、防止意外伤害
将那些诸如小刀、剪刀、工具、剃刀等锋利器具,以及一些对宝宝来说具有危险性的东西,比如硬币、玻璃器具、小珠子、别针或药品等,放置在宝宝够不到的安全地方;
不要摇晃婴儿或将其抛到空中,这样可能会造成宝宝脑部受损或失明;
不要让婴儿和其他小同伴或者小宠物单独相处,哪怕宝宝正在睡觉;
跑步机在任何速度对任何年纪的宝宝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千万不要将你的宝宝放在上面;
确保你的宝宝无法拉到他或她头顶上方的电灯或其他电源,使用绝缘带将电源插座固定在护壁板上;
拿掉可能被宝宝从桌子上拉下来的桌布;关好所有的抽屉,确保你的宝宝不能将自己头顶上的抽屉拉开。
5、洗澡安全备忘
将宝宝放入洗澡水之前必须经过测试,确保水温不会太高,用你的肘部去测试水温是一个好办法;最适合的水温是120° F(约为44 摄氏度);千万不要将宝宝单独留在浴盆或浴池中,哪怕短短几秒钟就有可能将宝宝淹死;
把那些诸如电吹风、收音机等家庭小用品收检好,避免让其出现在宝宝洗澡的地方。不使用的时候应该拔掉电源,不要让宝宝拿到;
不要在盆里或桶里存放水,防止意外事故。
6、玩具安全备忘
经常检查宝宝的玩具,确保这些玩具完好无缺,比如能不能拆分,有没有能够让宝宝放进嘴里的小部件,有没有锋利的部位,同时要确保玩具大到不能放进宝宝的嘴巴里;
使用不带盖子的玩具箱,或者在任何情况下确保箱子的盖子不会自己合上;当心气球让宝宝窒息。
7、意外窒息备忘
不要让细线和绒毛制品绕在宝宝的脖子上或者是放在婴儿床旁边(比如像橡皮奶嘴之类的塑料制品),当心宝宝衣服上的细线和纽扣,确保它们不会有造成宝宝意外窒息的危险;预防那些看不到的绒毛和飘到宝宝脸上的窗帘造成宝宝意外窒息;将所有小东西或小饰品收起来,以防宝宝因为吞咽而造成窒息伤害。
8、喂养安全备忘
不要让你的宝宝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躺在床上喝奶,防止被噎着导致窒息;
不要给宝宝吃生的胡萝卜、没削皮的苹果、坚果、硬糖和其他有可能造成宝宝窒息危险性的食物;
宝宝坐在高脚凳上时,最好用束缚带绕过宝宝的腰部和腿部,以防宝宝滑下来;
9、睡眠安全备忘
所有的婴儿都应该仰睡,以减少婴儿瘁死综合症的发生几率,也就是所谓的SIDS。
婴儿床安全备忘:当心过于柔软的床让你的宝宝窒息;婴儿床的栅栏间隔必须为2 3/8英寸或更窄,以防宝宝的头被夹住;在宝宝5个月大或者能够用手或膝盖支撑其身体之后,要将小床上悬挂的玩具撤掉。
使用移动桌子备忘:最好使用牢固的桌子;在使用可移动的桌子时,你的手和眼睛一定要随时照顾着宝宝;需要用到的东西应放置在随手可以取到的地方;
10、其它安全预防措施
避免宝宝受到阳光直射,宝宝不到6个月大就不能在他身上使用防晒油;如果不够专业,你最好去参加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此类培训通常来自当地的红十字会;
将所有应急电话保存在电话里,这些号码应包括:宝宝的儿科医生、你的健康顾问、你的家庭医生、24小时急救电话、警察局、消防队和毒药控制中心;
一旦宝宝不慎吞咽了有毒物品,立即拨打毒药控制中心电话;别让宝宝接触到有毒的室内植物,如果想知道哪些属于有毒植物,可以向当地相关部门咨询。
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三个关键点
千万不要以为婴儿听不懂我们的话,就不和Ta 交谈。其实,他们要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聪慧的多。
婴儿脑细胞功能恰似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才会渐渐发达,刺激得越多,发达得也越快。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之中,其中又以0-3岁之间为最佳阶段。
鉴于此,蒙台梭利提出了在当时极为超前的想法:生命的开始即是始自受孕的那天,幼儿教育也该从那一天就开始(胎教)。她主张以“感官训练”来开发潜能。设计出了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类教具,使儿童借着亲自操作的机会,提高智力。
对于婴儿的早期教育,一定要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点,让宝宝的启蒙教育事半功倍!
锻炼孩子的感知觉
婴幼儿感知觉器官的功能,需有相当的刺激输入和锻炼,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应从新生儿开始,利用声音、语言玩具、实物等刺激其听、视、触、嗅觉等,促使他们在看、听、闻、摸、尝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印象,这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第一步,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跨世纪儿童之家,有可供孩子操作的各种玩教具,孩子在不断地操作中,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珍惜小儿的求知欲
婴幼儿时期的小儿,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尤其是他们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旺盛,父母应珍惜小儿的这种求知欲望,一定要耐心而热情地倾听,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而满足他们的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此时,决不能嫌麻烦而对孩子冷淡,甚至斥责或单纯应付性地解答,否则将对小儿心理及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训练语言和思维
小儿的语言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前期;从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从1岁半到3岁末,是表达语言阶段。科学研究证实,婴幼儿1岁半左右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小儿学说话最容易而且学得快,故应及早与孩子说话,不断与小儿进行语言交往,可以诱导、启发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重视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做准备!
教养女孩:父母不能错过的三大教育
一直以来,女孩的教养被富养遮盖着教育的本质。不管是精神层面的富养还是物质层面的富养,我都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说法罢了,就好比为自我的教育理念披上一件皇帝的新装。我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再去多啰嗦,只想说一句,难道精神层面的富养不是依靠物质做基础的吗?
女孩在幼年时期甚至青少年时期,我都认为远比男孩更容易教育。女孩如果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长大,她的反叛性格事实上并不明显,至少没有男孩来的这么猛烈,让父母措手不及。当然我的前提是一个有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所以说,我们要给孩子的第一教育是爱,让女孩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尊重是教育的大前提。女孩远比男孩更善解人意,更能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
我的内心里很羡慕女孩的父母,因为在我看来,女孩是如此的美丽,性格是如此的委婉,又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有一朋友曾经评价另一个朋友的女孩说是骄横,初始我接触女孩的时候,也感觉有些娇惯了,再接触然后她母亲放手让她与我单独相处之后,她从不接纳我到喜欢上我,甚至喜欢待在我家不愿意回家。我发现女孩其实很讲道理,我并没有特别的做一些事情,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事实,让她不得不接受现实而没有了乱发脾气的源头。当她冷静下来后,我鼓励她帮我做事情,我们一起玩一些游戏,她开始说她不喜欢,就站在一旁看着,我还是一边玩游戏,一边鼓励她一起参与,然后她便高兴的参与了。熟识之后,我和她说话完全不费力气,重要的是她愿意听我的安排,而且很乐意参与我的安排活动。
男孩我通常会花费很多精神去思考去琢磨去平衡男孩内心那棵强大的自尊,类似豪豪这类调皮捣蛋又自负的家伙,我也有被打击的想撞豆腐的时候。可是女孩,仅我接触过的一些女孩,无论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桀骜不驯,但我发现,只要对女孩展现出你的爱,你的大度,你的尊重以及你的讲道理,她们都是那么容易的就亲近你,信任你。
1、独立背后的不虚荣
很多人认为富养女孩就应该骄纵女孩,让女孩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样才不容易被人虚荣了。事实却是相反,要想女孩不虚荣,首先的要做的就是锻炼她独立的个性,只有一个人习惯了独立,习惯了依靠自己,她就不容易让糖衣炮弹轰炸了。虚荣换一句话说是把人生的目标定位在物质的基础上,追名逐利。如果人生为此而存在,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其实也就等于毁了。人若是不依靠自己,就算享受的再多,回过头来也觉得内心的空虚是那么的真实。而女孩,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当下,应该更勇敢的独立起来,是性格上的独立,不仅仅依靠自己,还应该为自己的独立而骄傲。或许有人说婚姻是女人的重生,但后面一句是,一个不独立的女人在婚姻中会处于劣势,这样的婚姻还可以称为重生吗?2、语言早开发的多种好处
女孩的语言细胞通常比男孩更胜一筹,她们更容易接受多种语言。所以女孩的父母不要放过语言的早开发期,也就是5岁前让女孩多接触一些语言,一般来说四种语言对女孩而来,能熟练掌握。女孩混淆语言的情况普遍来说比男孩低,即便女孩开口晚,她对语言的触觉也有着先天的优越。如果可以或者说有条件的情况下,女孩的父母可以给女孩提供多语言的条件,让女孩对多种语言更加的敏感,这也会帮助女孩以后学习多种语言打下脑部的基础。所以,女孩的父母不要错过了最好的语言学习期。
3、细腻背后的善良
女孩的父母或许会注意到女孩的神经更为敏感,对事情的观察也更为敏锐,换句话说,女孩也更容易斤斤计较一些你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往往我们好好的利用这些女孩的天性,女孩就会变得很贴心。比如说让女孩更为自由的玩一些照顾的游戏,照顾玩具baby,照顾花草,照顾弟弟妹妹。交给女孩一些家中的事情,女孩会更具责任心。她们会觉得那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她们会很认真的看待你需要的帮助。
女孩也更善于与你谈心,如果你花点时间听听她们的内心,然后在让她们听听你的想法,那么她们的叛逆就会随着述说而随风而去。请注意,述说不是一昧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仅仅只是倾听,然后把帮她分析,最后把你的想法转达给她,把选择权重新交给孩子。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是尊重,如果仅仅只是听孩子的,那么这不叫尊重,叫溺爱。所以,温柔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女孩的父母们理性的对待你们的女孩!
夫妻育儿观不一致怎么办?我们往往弄错了关键所在
1
上周末带着公司的小伙伴在三亚团建,因为住的是ClubMed,很多都是带小朋友来旅行的家庭,遇见了一场夫妻间的争吵,忽然有些触动。
有个看着一两岁的孩子貌似是饿了,正好是四五点下午茶时间,爸爸就兴致勃勃的拿来不少小点心要喂孩子,结果妈妈拦住不让吃,原因是觉得这些太甜不适合孩子。
爸爸就有些不高兴了:“孩子都饿成这样了,又不是天天吃!”
妈妈很恼火,依旧坚持:“他吃过一次就总想吃,太甜了对他不好,再说了,长虫牙了怎么办?你负责啊!”
爸爸反驳:“天天吃你就不会控制啊!吃甜的多刷牙就行了,我从小就吃糖,牙齿不挺好的吗?”
妈妈生气:“刷牙刷牙,你给孩子刷过一次牙吗?光说不练!”
爸爸急了:“这不让吃那不让吃,那你就不知道备点吃的吗?你瞅瞅他饿的!”
就这样,本来一件很小的事情,慢慢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在闲散轻松的度假气氛中,他们的争吵显得格外醒目。而孩子,也在他们的对峙之中感觉到了不适,号啕大哭。最后,夫妻双方带着孩子急急离去。
看着他们的“战争”升级,有点无奈。夫妻育儿观不一致,真的就像炸药包,随时随地都可能吹响号角。你觉得你有理,我觉得我没错,针锋相对中再夹杂点个人情绪,就很容易变成吐槽抱怨争吵不休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场争吵本可以避免,下午茶也有水果,双方各让一步,喂孩子吃点水果就可以解决问题。
可是如我们很多人一样,事情一开始,我们就执着于争论谁对谁错,却忘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这,变成了很多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一幕。
2
如果说上述情景还好解决,控制情绪,解决问题就好。可在昨天午餐时跟读者一家聊天时的有些对话,却让我特别的有感触,感同身受。
那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三岁小姑娘,可以看出,那家爸爸和六爸一样,是绝对的女儿奴。跟那家妈妈聊天时,她半调侃半埋怨的说,孩子爸爸说了,六岁之前什么都不要学,就一个任务,玩!爸爸认为女儿快乐最重要。以后有的是时间学习,人生头几年与其学习那么多知识,不如就开开心心的玩,性格好,心态好,将来怎么都不会差。
孩子妈妈跟我一样,虽然不是虎妈,觉得成绩没那么重要,但也会认可胜利者效应,认为孩子在首度面临竞争环境的小学阶段,如果各方面都落后于别人家孩子,会对自信心和状态有影响,而且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坚持认为学习方法正确,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学习和快乐不矛盾。
这可是很常见也很难调和的矛盾啊,孩子只有这一个,时光只有那不能重来的几年,到底听谁的,我家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育儿观不太一致,但六六现在五岁多了,我们家并没有为这些闹的不可开交。
因为,我们都清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育儿观会是一模一样的。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这样说:“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出发点更多都是来源于自己的角度,所以孩子教育上有分歧再正常不过,我们没有必要把重点放在谁对谁错上。
爸爸让女儿尽情玩耍的初衷是让孩子快乐,那妈妈就尽可能摸索让孩子在快乐和玩乐中学习的方法,只要妈妈看到爸爸对孩子的爱和善意,爸爸看到妈妈对自己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用心。
虽然教育效果可能会和夫妻特别一致的家庭不一样,但我们都需要理解-教育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没有什么育儿观是一定以及肯定正确的,而教育效果也并非一种标准去衡量的。
3
更何况,在现在信息繁杂,育儿观念更新飞快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肯定自己曾经坚持的,做过的一定是正确的呢?人的认知本来就是有边界的,很多医学指南也都是每年有更新的,包括那些权威的指导观念也是一样的,都是会随着时间变化和进步的。
比如在六六小的时候,退热贴还是很爆款的家庭常备品,酒精和冷水擦拭等方法在孩子高烧时被科学认可,但这两年许多医学科普都反对物理降温,认为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不好,反而可能让孩子更难受。
再比如前几年在对孩子退烧药的使用上,很多声音推荐泰诺林和美林交替使用,但这两年却大不建议这样做了,因为可能会增加剂量失误的风险。
婴儿游泳脖圈也是,前些年风靡一时,几乎家家都去游泳馆给孩子套个脖圈游泳,大家公认游泳会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但近年来的声音是脖圈有引起婴儿窒息的风险,真想要学游泳不如亲子游泳更安全。
还有我们熟知的泡奶粉需要用40度水温,可是WHO则提出用70度水温,因为认为这个水温可以消除奶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细菌。但其实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取决于奶粉的卫生条件。
同样一件事情,也许仅仅隔一年,养育的科学性都会有较大的更新变换。
相信,我们对这个问题心平气和的去看待了之后,也许纷争就会少很多。
4
如果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么我们需要思考:
1.我们是否表达清楚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我们确信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方却不认可的话,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是否向对方表达清楚我们的主张了吗?不是一句我要做什么,而是说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对在哪里,对方错在哪里。
沟通很难,可是很重要。不是吐苦水,也不是吐槽抱怨,而是说清楚来龙去脉。如果对方不知道我们表达的是什么,又怎么能听取我们的意见呢?
比如孩子半夜忽然高烧,要不要吃药,要不要去医院,那么我们能否根据孩子症状有一个公允的判断,并能向对方阐述清楚原因所在呢?
2.谁更懂孩子一些
没有统一的育儿观,更没有任何一种可以适用于所有孩子的教条。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自己孩子的个性,以及家长的重点取舍。孩子更适合我们怎么去引导,只有懂她才能找到答案。
5
而如果育儿观出现分歧了,我们需要谨记这几点:
1.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
一来因为我们的争执会让孩子不知道听谁的,二来孩子也可能会钻空子,哪方对他有利听谁的,而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气氛,即便我们是对的,可在争吵中占据的优势,对于孩子来说,就一定有用吗?别忘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我们想要传达的东西。
2.给彼此尝试证明的机会
除非特别极端的情况,比如打骂,涉及到孩子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当场贸然干涉对方的教养方式,即便是自己不认可的。我们可以给予对方和自己去验证的机会,如果问题很突出,我们再进行沟通。
3.求同存异
即便是有不一样,我们尽量找到双方共同的出发点,去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在分歧上纠缠过久。夫妻育儿观不一致,并非我们想象的水火不相容,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存在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爱孩子的一颗真心,相信对方真诚沟通,就会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认同,共情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和孩子之间。
4.只有行动,才能更有发言权
前几天看到一个爸爸的评论留言,说希望孩子独立,勇敢,果断,但孩子却被女性细致的爱包围,不是自己想要的状态。关于这点,我觉得爸爸们在抱怨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六爸的做法。
他希望六六勇敢坚毅,吃得了苦享得了福,所以一到周末就带六六找贫困县爬山;
他希望老师因为我们家长多支持幼儿园工作而更为善待六六,班级建设需要家长支援时,他永远都会特别积极参与。
因为我能看到他的付出,知道他对孩子的爱是沉甸甸的并非只动动嘴皮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我们会尊重彼此的意见。
所以,与其为了是非对错争论的面红耳赤,不如更多的去思考这些关于育儿和家庭关系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著名哲学家亚斯尔卑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夫妻双方观点对错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关键的是我们要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尽可能少的去限制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接纳不同,去感受和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