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发布时间:2021-04-08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

孩子跌倒了,父母会怎么办?扶,担心产生依赖、太娇气;不扶,又担心会不会摔伤了,会不会因此变得冷漠,两边都难选择。其实,扶与不扶都有合适的做法。

“扶”字派

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严重,平常会自己站起来,可这一次偏偏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这可能是在向妈妈暗示:现在我需要妈妈对我有个关心的表示,我要妈妈爱我一下。根据情况,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要妈妈帮忙吗?”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帮忙,就会把手伸给你。妈妈把孩子抱起来,亲一亲,让孩子在怀里撒个娇,就像给孩子的情感“加点油”。

如果孩子确实摔得比较疼,或者出了一点血,家长一定要赶快过去充满关怀地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疼痛和流血带给孩子的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因为疼痛而哭的时候,一定不要严厉制止。哭对孩子有特殊意义,可以缓解紧张、释放负面情绪,不许孩子哭,就是压抑孩子的正常的情感表达。冷漠可能就因此而来。Yjs21.cOm

不扶派

称职的父母应该是敏感的,善于观察的。当孩子跌倒时,如果并不严重———比如在家里木地板上、地垫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长应该不动声色,观察一下。大惊小怪地“哎呦”一声,孩子可能就哭起来了———其实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哭的。学步期的孩子最容易跌倒,由于充满了探索的迫切精神,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这时,家长连一句“自己站起来”都不用说。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依赖性强,摔倒了习惯性地等着妈妈抱起来,希望有所改观,的确可以蹲在他身边,温柔地坚持:“宝宝,自己站起来,来吧,到妈妈怀里来。”

扶不扶都要看

一看:看孩子倒地时的姿势与状态,看脸色有否异常,手脚是否能动,身上有无外伤或起青包、出血、血肿等。

二问:询问孩子什么地方疼,胸部、肚子、头部有无不适的感觉。

三查:检查全身各个关节是否有问题。先让孩子做几次蹲下、起立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伸展胳膊、活动手腕、左右转头,再让孩子反复做几次弯腰挺身动作,最后让孩子张口,看牙齿有无松动或脱落、口腔有无破损。即使上述检查完全没有问题,还要继续观察1-2天。主要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有无变化,如大便变黑、小便呈血色或黑色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院,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跌倒之后的功课

平时需要加强对孩子手脚活动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学会“碰撞”、“跌倒”。成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要摔倒时会不自觉地迅速保护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如闭上眼睛、用手抱住头部等。孩子的手却缺乏这样的“本领”,原因之一是大人给孩子的手提供的训练机会太少了。如父母在孩子学步的过程中总是牵着孩子的手,孩子便没有机会体会手臂在摔倒时的用场;再如怕孩子碰着而过多地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让荡秋千、玩攀登架等,也会使他们的胳膊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平衡能力得不到加强。因此,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多活动,特别是多做锻炼手脚的活动,以发挥两手在活动和自我保护中的作用,获得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宝宝摔倒后


育儿心得:宝宝摔倒后

女儿一岁半了,走路摇摇晃晃还不是很灵活,但却很好动。一天下午她推着爷爷给她做的蝴蝶车在屋里窜来窜去,还时不时没头没脑的跑几步,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接踵而来的是惊天动地的哭喊声……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是奶奶,“哎呀!”奶奶也慌了,边拍打桌子边说:“意意不哭了,看奶奶打桌子,坏桌子,我们打它打它。”说来也怪女儿竟不哭了。

过了好几天,女儿的身体又撞了桌角,摔倒地上了,但她学会自我安慰了,“打,打”她不停地打桌子。看到眼前的一幕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样下去可不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这次打桌子让她心理得到安慰,下次怎么办?她一定会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怪罪他人的心理,而不找自身原因。

于是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后达成共识,以后孩子摔跤首先引导她从跌倒中爬起来,然后告诉她跌倒的原因,让她学会保护自己。一天上午我在家做家务她自己在客厅里玩,推着她的小椅子满屋跑,突然“啪”的一下女儿一屁股蹲到了地上,只见她小手拍着地嘴里说着“打打打”。看到这我想应该到了跟她讲讲的时候了,我跑过去问:“疼吗?”她嘴里委屈的呜呜地说着什么,用手很伤心的指着地。我抱起她对她说:“不打地,是意意自己不小心不看地面光抬头跑摔倒的,对不对?”她还是很伤心的趴着我身上,我接着说,以后意意走路要看地面,不能光抬着头跑,不然还会跌倒的,她似懂非懂的看着我。

以后的日子里,女儿偶尔也摔倒,但我从不主动扶起她,总是让她自己站起来。有时候她也会自己哭几声,但看到没有人主动去安慰她就自己爬起来继续玩了。小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动作发展不协调,跌跌撞撞很平常,我们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使他们慢慢地学会自我保护,这才是我们所应关注的。

14个月宝宝巧对摔倒四法


14个月宝宝巧对摔倒四法**会走路了,挣脱了我们的束缚,开始乐于独立的探索世界。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地,然而又是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不厌其烦地走来走去,爬上爬下,哪儿都敢去,在得到了自由的同时也面临了更多的危险,刚学会走路还无法完全支配自己的身体,容易摔倒。

以前就看到一篇关于孩子摔倒后中国母亲和日本母亲的不同反应:日本母亲不允许孩子哭,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中国母亲赶快飞奔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替孩子擦眼泪,心肝定贝地喊着,同时还有可能骂使孩子倒下的障碍物甚至地球。**爸的性格有些脆弱,缺少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就下决心要注重培养她的挫折教育,其中让摔倒的孩子自己爬起来就是对孩子的一个锻炼。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身为母亲内心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每次看到她摔倒都会在第一时间跑上前去抱起她,不过好在**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流泪,给我一个灿烂的笑容。后来感觉得摔成习惯了,进入春天,天气变暖,穿的也相对要少一些就开始有意识的锻炼她,让她摔倒了自己站起来。

不过这个麻烦精,竟然自己开始由站立着故意去摔倒,趴到地下,然后抬起头观察我和**爸的反应。都说女儿是老爸前世的情人,一看到**摔倒就赶紧要去扶,不过被我拦住了。我走到**身边,鼓励她:“**,乖乖,自己站起来”!**给了我四个答案:

1、摔倒后是趴在地上的,**在腿上使劲,翻个身,打个滚,到墙或者门旁边,然后按着墙或者门站起来。

2、摔倒后,发挥自己的专长,那就是五个多月就会的“爬功”,三五下就爬到凳子旁边,借助凳子的力量把自己支撑起来。

3、难度系数最高的了,挺起上身由趴状变为坐状,两腿支撑着上身起来,稍等两分钟然后慢慢的往中间并齐。不过这个过程比较困难一些,**也是小心翼翼的。每次做完这个动作,我都会抱着她亲亲或者竖起大姆指给她个鼓励,**真棒!她害羞的微笑着,扭个身自己去玩了。

4、最捷径的办法,就是平躺在地上,耍赖,两脚用力的蹬着,口中娇嘀嘀的喊着"妈妈",找妈妈帮忙,义不容辞的走过去把她抱起来.

其实摔倒了,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宝贵的体验,放手让孩子自由探索世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时刻提高警惕,创造性地保护孩子不受伤害。

宝宝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华仔身体不好,看起来比较弱小,所以其他小朋友喜欢欺负他,华仔妈妈跟老师谈了很多次,但是华仔还是屡次战败而归,请求妈妈援军出动,华仔妈妈总是会找到人家家里去大闹一场,这时华仔才会甘心。与华仔妈妈比,小璐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总是教育女儿谦让,但是没想到女儿胆子越来越小,特别是遇到男孩子的欺负,只知道哭。宝宝吃亏了,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吃亏”是一道社交题

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但是这只是人生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宝宝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为模式。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帮助宝宝很好地面对“吃亏”这道试题。

答题者应该是宝宝自己

网友“山下清一轩”认为,孩子小时候吃亏并不是什么坏事。Sam从小性格很温和,就没有看到过他主动和别人争嘴打架。幼儿园时代,经常看到Sam被邻家孩子追得满院子狂奔。从幼儿园回家,经常脸上、脖子上、手背上带着些许伤痕回来,但他从来都说没关系,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问起是谁干的,他的小脸上会流露出一副打死也不说的神情,几次以后我们也不再问了。

起初我们认为他是有些懦弱,可到上小学以后发现,这是他的生存智慧。首先,因为他不主动惹事而得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安全。经常碰到一些同学的家长说起来,让他们家孩子和Sam一起玩,真的很放心。听到这样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有自己的应对策略。细细思量,的确,Sam这样比较温和的孩子,不崇尚武力解决问题,不去惹麻烦,远离让他感到有危险可能的环境,这不是一种智慧吗?

“吃小亏”有价值

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吃亏”有底线

“吃亏未必是福”。凡事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应有分寸,“过”和“不及”都不行。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妈妈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宝“吃亏”了。

贝贝和妮妮闹矛盾。一天贝贝和妈妈在小区玩,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妮妮的妈妈、姥姥、姥爷全都围住贝贝训斥,可怜的贝贝吓得哇哇大哭。贝贝妈生气了,对方的做法已经对女儿造成了伤害,已经不是吃点小亏的问题,贝贝妈严肃地对对方说:“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应该由她们自己解决,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训斥我的女儿!”然后把女儿揽在怀里安慰着:“别怕,有妈妈在!妈妈知道你从来都是一个好孩子!他们训斥你是不讲理的。妈妈相信你,即使有错误也会改正好!”

当吃亏变成莫大的伤害时,你一定要给脆弱的宝宝一个坚强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暑假期间,宝宝留园还是留家?


每年暑假,不少幼儿园都开设有暑期班,一些幼儿培训机构也在开展日托型的暑期兴趣班。一些幼儿园的园长们认为,很多孩子一放暑假就在家由爷爷奶奶带,不是出门玩,就是在家看电视,特别是一些热播动画片的集中播放时段,很多孩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这其实对孩子是没有一点好处的。而在暑期班,很多小朋友可以集中在一起做一些兴趣培养。暑期班里,不仅有针对孩子学龄段的兴趣课程,而且还有定期的主题活动,比如:种菜、游泳、看电影等等。

也有老师表示,很多留家的孩子在暑假以后往往容易出现不愿上学或者精神不好的现象,这其实与在家的时候,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如幼儿园一般的规律环境造成的,而假如暑假的一半时间留园,一半的时间留家,并不妨碍孩子的日常玩乐,对于亲子培养也是比较有好处的。

小朋友:暑假在幼儿园很开心

维维今年早早就报了暑期班,在去年八月初暑期班结束的时候,她还吵着让妈妈再去报一个班,妈妈也乐得答应孩子的要求。虽然每天都要到学校去,但维维表示,她喜欢和小朋友玩,在那里很开心,而且上午跳舞、下午画画,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6岁的沉默是维维的暑期班同学,他因为暑假住在奶奶家,所以就近选择了维维所在幼儿园的暑期班,谁知道在暑期班读了一个星期以后,沉默就嚷着下个学期要转园,还表示暑期班比平时的幼儿园要好玩多了,都是自己喜欢的游戏。

笔者了解到,现今很多小朋友一旦回家基本都是与家长一起玩了,身边少了玩伴,很多时候都只能看电视,而在暑期班小朋友比较多,而且大部分还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加上课程设置很灵活,没有了平时的呆板,所以大部分小朋友都觉得上暑期班非常开心。

家长们:留园省心不少,留家放心许多

对于孩子是不是应该留园,暑假开始时就已经受到不少家长的关注,而在暑期班结束以后,许多家长纷纷表示,把孩子放在幼儿园确实可以省心不少,而且孩子也会比较懂事。在某单位上班的童女士每年暑假都让孩子读暑期班,而且为了让孩子适应环境,每年的暑期班选择的都是不同的幼儿园,今年的暑期班刚刚开始,她就表示,孩子上幼儿园利大于弊,鼓励身边的朋友明年一定要让孩子上暑期班,这样家长省心、孩子也开心不少。

但也有家长表示,幼儿园毕竟不是家,总的来说,肯定是家人照看比较放心。小也的妈妈说,她在去年暑假也给孩子报了暑期班,但孩子在第三天就被陌生的小伙伴打了,为此家长和幼儿园还发生了一些矛盾,她觉得幼儿园暑期班接收外园的孩子,这就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今年她就决定让孩子自己在家玩,这样可以放心许多。

宝宝,不可以再哭了


为了让宝宝尽快拜托(baituo)初入园的抗拒行为,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父母除了要与宝宝多沟通,还可以多和老师交流(jiaoliu),再利用(liyong)一些方法(fangfa),相信(xiangxin)可以有效(youxiao)减少(jianshao)宝宝哭闹情形的产生,让宝宝在愉快(yukuai)的心情中度过(duguo)幼儿园的生活。

1、事先(shixian)熟悉

宝宝有时候是因为不适应新环境才哭的,所以在把宝宝送倒幼儿园之前,应该先带宝宝去参观(canguan)幼儿园,或者经常带宝宝到公共场合(changhe)和其他的小宝宝一起(yiqi)玩耍(wanshua),让宝宝完成心(chengxin)理上的过渡,这样宝宝上幼儿园后,才不会因为不适应而哭闹。

2、建立安全感

刚开始带宝宝到幼儿园时,当你准备(zhunbei)离开(likai)时,一定(yiding)要先和宝宝告别(gaobie),告诉(gaosu)宝宝等到他放学时再来接他,让宝宝有很好的期待(qidai)。若宝宝不停地哭闹,请尽量安抚他。另外,将宝宝日常的生活情形和宝宝的一些固定习惯告诉老师,这样万一宝宝在幼儿园哭闹老师也能更好地安抚他。平时(pingshi)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状况(zhuangkuang),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3、亲密(qinmi)接触

当宝宝因为不愿意(yuanyi)进入幼儿园而出现哭闹或不安的情绪时,可以和宝宝进行(jinxing)亲密的接触,抱抱宝宝,亲亲宝宝,让宝宝觉得安心,自然(ziran)可以减少他哭闹的情形。

4、转移注意(zhuyi)力

一开始接触新的事物时,有些宝宝会出现急躁(jizao)、害怕等种种负向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建议父母可以替宝宝准备他平时喜欢的玩具或物品让宝宝带到幼儿园,当宝宝出现哭闹的行为时,这些东西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安抚他的情绪。

5、满足要求

有些宝宝哭闹是因为肚子饿,或是想要一些东西,而没有人满足他才哭闹的。不要宝宝一哭就马上(mashang)责怪(zeguai)他,了解宝宝的需求,适当(shidang)地满足他的愿望(yuanwang),可以减少宝宝哭闹的情形。

结语

其实只要照顾者多注意观察(guancha)宝宝的性格(xingge)和生活习惯,给予正确(zhengque)的指导(zhidao),宝宝在幼儿园哭闹的情形会越来越少,渐渐(jianjian)恢复(huifu)欢声笑语。

早教中宝宝是先学拼音还是先学识字


在早教期间,父母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有些人指出,是否应该先教拼音,再教拼写,最后教字呢?其实四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形成,还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那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呢?

世界上不会有这样“聪明”的母亲,先教孩子一个一个的音素,学会说一个一个声母、韵母的发音,然后教他如何拼。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母亲,总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让她的孩子反复地模仿着“牙牙学语”的。

学前儿童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

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仅把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推迟一两年,把直接教汉字提前,就会起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根“拐棍”而已。在了解了宝宝的思维发育之后,相信每一父母对如何科学教孩子认字和学拼音已经有了自己的定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多花心思,也许有点绕路。但是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育儿知识:孩子跌倒,家长要不要扶起?


相信很多有小宝宝的家庭中父母都会碰到这种问题。孩子跌倒,家长要不要扶起?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一些家长。我的答案是要看情况。且听我细细说来:

孩子跌倒在地,有的并不严重,有的跌得比较严重,所以要根据情况来对待。

一、孩子跌得不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站起来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呢:“摔一跤没关系的,快点自己起来。”如果是个男孩子的话,爸爸妈妈还可能会加一句:“你是个男子汉,摔一跤有什么了不起的?自己快起来。”这两种话听起来好象都没有错,因为孩子跌得并不严重呀!但是仔细想想,当我这样去对孩子说的时候,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他会感到你没有理解他跌倒后那种伤心的感受。虽然他可以自己起来。但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一句温和而关心的话。

正确的做法是:

“宝贝,你跌倒了,告诉妈妈你现在怎么样了?痛吗?”先问问孩子的感受,孩子瞬间就会感到妈妈是关心自己的。然后再看看孩子的身体,有没有受伤。如果看到孩子跌得并不严重,只是轻微的跌倒后,妈妈再对孩子说:

“宝宝不用担心,走路跌倒没有关系的,以后走路的时候眼睛看着脚下的路,慢慢走。”

“来,自己站起来试试,我们继续走。”

如果孩子不想站起来的话,我们再继续鼓励他:

“妈妈相信你能自己站起来的。”

然后微笑地看着孩子等他自己站起来。

二、孩子跌得比较严重。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父母不要表现出过于担心,因为你的焦虑心情会影响到孩子。他会认为自己真的是跌得很严重了,站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对孩子的跌倒表示同情:“宝贝跌倒了,让妈妈看看好吗?”如果是腿受伤了,就不要求孩子自己站起来了。这个时候可以问问孩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要妈妈扶你起来吗?”有的孩子很坚强,他不需要妈妈扶,想要自己站起来,那么,我们就先让孩子试试。如果孩子真的感到很痛了,那么妈妈再把孩子扶起来。只有等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再去帮助孩子。

在孩子跌倒后,大多数父母都想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让孩子自己站起来。但我们要考虑到在培养孩子品质的同时,不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是冷漠的。这样的话,孩子以后也会模仿你的样子对他人的痛楚表现出冷漠。

相关推荐

  • 摔倒了我不哭 案例: 一次户外活动跳皮筋时,于景小朋友被皮筋拌倒在地上,她小嘴一咧就要哭,我走上前去说:“看看我们的小于景多勇敢啊!摔倒了也不哭”,马上就有小朋友要来扶她,我对小朋友说:“于景可勇敢了,自己摔倒了自...
    2021-05-10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宝宝摔倒后 育儿心得:宝宝摔倒后 女儿一岁半了,走路摇摇晃晃还不是很灵活,但却很好动。一天下午她推着爷爷给她做的蝴蝶车在屋里窜来窜去,还时不时没头没脑的跑几步,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接踵而来的是惊天动地的哭喊声…...
    2020-09-28 阅读全文
  • 14个月宝宝巧对摔倒四法 14个月宝宝巧对摔倒四法**会走路了,挣脱了我们的束缚,开始乐于独立的探索世界。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地,然而又是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不厌其烦地走来走去,爬上爬下,哪儿都敢去,在得到了自由的同时也面临了更...
    2020-10-28 阅读全文
  • 扶与不扶作文 扶与不扶作文 篇1小品我国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接连登上春晚的舞台,例如《今天的幸福》《同桌的你》《扰民了你》《你摊上事了》等。而这几天里,我在网上又查到了一个小品,给了我一个深刻地警示,那就是《扶不扶》。这个小品主要讲的是“做好事上瘾”的郝建(沈腾饰)拿着自己因...
    2024-10-31 阅读全文
  • 扶不扶台词通用 本文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对《扶不扶台词》的独到观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空闲时间观影和追剧;那些在网上口碑极佳的电影和电视剧真的很值得一看。通过观看影视剧,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人生哲理,让我们成长;其中经典的对白提供了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欢迎阅读,希望你会喜欢这些...
    2023-07-13 阅读全文

案例: 一次户外活动跳皮筋时,于景小朋友被皮筋拌倒在地上,她小嘴一咧就要哭,我走上前去说:“看看我们的小于景多勇敢啊!摔倒了也不哭”,马上就有小朋友要来扶她,我对小朋友说:“于景可勇敢了,自己摔倒了自...

2021-05-10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宝宝摔倒后 女儿一岁半了,走路摇摇晃晃还不是很灵活,但却很好动。一天下午她推着爷爷给她做的蝴蝶车在屋里窜来窜去,还时不时没头没脑的跑几步,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接踵而来的是惊天动地的哭喊声…...

2020-09-28 阅读全文

14个月宝宝巧对摔倒四法**会走路了,挣脱了我们的束缚,开始乐于独立的探索世界。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地,然而又是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不厌其烦地走来走去,爬上爬下,哪儿都敢去,在得到了自由的同时也面临了更...

2020-10-28 阅读全文

扶与不扶作文 篇1小品我国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接连登上春晚的舞台,例如《今天的幸福》《同桌的你》《扰民了你》《你摊上事了》等。而这几天里,我在网上又查到了一个小品,给了我一个深刻地警示,那就是《扶不扶》。这个小品主要讲的是“做好事上瘾”的郝建(沈腾饰)拿着自己因...

2024-10-31 阅读全文

本文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对《扶不扶台词》的独到观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空闲时间观影和追剧;那些在网上口碑极佳的电影和电视剧真的很值得一看。通过观看影视剧,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人生哲理,让我们成长;其中经典的对白提供了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欢迎阅读,希望你会喜欢这些...

2023-07-1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