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操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教给孩子的,也是孩子想象和展示的

发布时间:2021-04-12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最近为了迎接亲子运动会的到来以及中班午间器械操的展示,我们中班年级组重新换了中间操,配上了“绿箭口香糖”的广告主题曲以及轻便的哑铃,一切显得如此得有生气。只有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我们要抓紧时间练习了。

首先,学握哑铃。我们总是督促孩子们握紧哑铃,孩子们的确是握紧了。但是做起操来,问题就来了。这哑铃怎么就斜斜的呢?与身体不能持平行状态。后发现部分孩子将哑铃握在拇指与食指的第三关节上,所以怎么握紧总是显得怪怪的。经过提示后,整体表现都提升了。yJS21.cOm

然后,平举哑铃。平举哑铃,与肩齐平。这个孩子们都懂。但是要随时随地做到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力度的不稳定,孩子们平举的情况参差不一,很难做到与肩齐平。我们就需要放慢速度,一步一个动作,就像练“向前看齐”一样,多练就会有进步。做操看的是整体风貌,这次年级里的晨间早操比赛,让我看到了教师对孩子们学做操的影响力。特别是香蕉班的毛老师带出来的孩子们不论是动作上还是整体精神风貌上都是突出的,也展示出了毛老师的个人魅力。

再次,整体概念。这套操是最基本的器械操,非常的简单,但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性。孩子们在单独听音乐练习时,大部分对整体的操节都有混淆的倾向。因此找到一条有趣的“线”才能真正引导孩子们了解操的整体过程。就如“小熊起床了”这个主题,想象丰富的情节,促使孩子们主动地去记忆操节,也省去了教师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与讲解。

做操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仅仅是我们教师教给孩子的,也应是孩子自己去想象和展示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多给孩子机会,就是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


星期二,早早的来到幼儿园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都来了,这时候,小晖的妈妈带着小晖来了。这时我观察到了小晖好像低着头,不开心,我跟他打了一声招呼,他也轻轻的跟我说了一声:老师,早上好!我觉得苗头有点不对,跟平时不一样,晖妈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那天我问小晖这几天学习怎么样,上课有没有举手发言啊?他回答我说:我举手了,可是,等我举手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回答好了,老师也不叫我了。我笑笑的跟晖妈说:他就是有这个小毛病,等别人都回答好了他才反应过来,才回举手,这时如果老师叫他的话。他得回答也是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晖妈说:是啊,老师,他总是比别人慢了一拍,什么事情都会这样的,有时候在家也是这样,让他做事情的时候,要等号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接着我说:不要紧的,孩子其实挺懂事的,至少他有这个胆子举手发言了,证明他已经长大很多,懂事很多了,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会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想孩子好。晖妈妈笑了笑,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多给孩子一个机会。这一天我很关注小晖,早上做操得时候我就特地给他一个领操员的职位给他,让他带领孩子们做操,果然是的,孩子非常的懂事,小晖很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而且非常的有力。脸上不时还露出了笑容。我想这时的他心里肯定很开心。上课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他举手了,我首先就叫了他来回答问题,他想了想,犹豫了,我就鼓励他,让它自己的想想,问题还是回答的不错的。其实孩子多给点机会的话,就是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胆子也练大了,知识也学到了。

老师们,平时多照顾一些能力弱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多练练,多学学,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是你的骄傲。孩子在成长,老师也在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和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和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恰恰是“孩子为什么把花画的比树和房子还大?”我一口气将文章读完,文中写道: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儿童的世界,他们认为特别重要或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应该画的大一些。大人不必追求规范的画法,而加以纠正,那样反倒扫了幼儿的兴趣而失去了绘画的勇气。

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为因自己“无知”而错怪孩子,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感到深深的懊悔。为了“将功补过”,在以后的美术课上,不论孩子画的好与差,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夸赞和鼓励。渐渐地,孩子们落笔更大胆了,想象力也更丰富了,绘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这件事,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学会欣赏每个孩子,要相信他们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爱是一门艺术


幼儿园每年都有招收小班的孩子,新招收的三四岁的孩子,初次从自由分散的“温室”里,走进集体的队列,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在两周内哭闹是很正常的,于是我就用亲亲、抱抱、拉拉手等方式来缩短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用唱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充实他们的生活,激发孩子们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可是,孙雨轩小朋友却是个例外。惯用的方法都用了,总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我并没有灰心,因为我相信:“没有教不过来的孩子,只有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于是我对雨轩小朋友进行了家访,并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第二天早上来园,她照常哭闹,我便带她去参观了我剪的纸花,没料到她竟然不哭了,对我剪的纸花爱不释手。我马上引导她说:“你看这些花多漂亮,它最喜欢不哭鼻子的小朋友。”她点了点头。我又接着说:“今后如果你早上来园不再哭,就是好孩子,纸花也会喜欢你的,好吗?”她冲我点头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此以后,雨轩小朋友不但不哭了,而且是第一个到园的孩子,她的家人也非常高兴。孩子的转变,使我对弗罗姆说过的“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获得的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孩子,你也是天使!


郑义和王子豪是我们班比较调皮的男孩子,每次排队的时候还总还在一起,追着闹着玩,对老师要小朋友排队的要求总是不理不睬,每次都要去督促他们,让我很头疼。

最近几天,我发现每次吃完饭,其余小朋友在玩在闹的时候,老师收拾完桌子还未及推的时候,郑义总会出现在我面前,帮着把桌子推出活动室,而后面必定跟着子豪那小小的身影。因为王子豪小朋友长得比较小,所以推桌子这个活就不敢让他去做,每次说他的时候,小脸都皱一起了,一幅不情愿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会顺水推舟让他去帮小朋友搬椅子,这才高兴地走了。趁着这个时候,我会即时表扬他们是老师的小助手了,他们会非常高兴地去跟着老师出去玩。

有的时候,真的,那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去赞美和学习的地方。所以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有着美丽翅膀的天使…………

教师的评价是孩子辨别是非的标准


有一天,文文一大早来到幼儿园,看到我就高举着两只蝴蝶发夹跑过来问:“金老师,我的发夹漂亮吗?帮我夹一下,好吗?”“好啊!”我边为她夹上发夹边说,“这发夹真漂亮,文文戴了变得更漂亮了。”我的话引来了其他一些女孩子。文文更加得意了,她告诉我:“这是我妈妈帮我买的,我妈妈还帮我买了对粉红色发夹呢。”围观的几个小朋友纷纷向文文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第二天,文文又带来了一对新发夹,让我帮她戴上,我对她的举动没有在意,随手帮她夹好,并赞道:“文文,你这对发夹也很漂亮啊!”

第三天早上,当我走进教室时,文文已经被几个孩子围在了中间,我只听到她的声音:“昨天我戴的那对发夹,金老师说我漂亮。今天,我又带了一对新发夹来,等会儿我还要叫金老师帮我夹上,金老师肯定还会说我漂亮。”旁边的佳怡则着急地说:“我明天也要叫妈妈帮我买发夹,我也要叫金老师帮我夹上。”“我要买那种红色的漂亮发夹,很漂亮,很漂亮的!”,“我明天也要……”,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要叫妈妈买设想中的漂亮发夹。听到她们的谈话,我有些生气:怎么小小年纪,就这么追求打扮!于是,我走过去,语气生硬地对文文说:“文文,你以后别带发夹来了,引着其他小朋友也开始跟着你学。”之后,我也没有多在意文文的表情。

后来几天早上来园,文文早上都没跟我问好。我感到非常好奇,就问:“你最近怎么不叫我呢?”“因为你前几天不许我带发夹。”听了她的话,我感到更为惊讶,我的出发点是想教育她,没想到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回忆那天我当着其他孩子的面,用生硬的语气批评她,也没说明原因,才恍然明白自己无意中已经伤害了她。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后,我马上蹲下来,搂住文文说:“文文,对不起。老师上次没有说清楚,老师觉得你的发夹很漂亮,但每天都换新的,这样不好,因为新发夹都是要用钱买的,每天都买,是不是很浪费钱呢?”文文专注地听着,忽然微笑着说:“金老师,我又喜欢你了!”

其实,类似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幼儿判断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往往是根据教师的评价。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往往是孩子辨别是非的标准。当文文第一次因发夹而受到老师的夸赞,她觉得老师喜欢戴漂亮发夹的自己,她就带来更多的发夹,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夸赞。而其他孩子看到文文因漂亮的发夹而受到老师的夸赞,就产生了同样的想法。所以,当我们赞扬某个孩子时,就要注意是否在赞扬孩子好的行为,是否为其他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失败也是孩子们需要的


在幼儿智慧创新游戏中,有很多活动内容是启发孩子大胆的去想象,把想象的事物画下来,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这样很多孩子画不出个什么形状。当老师检查的时候,他却默然的很。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不要轻易就批评孩子,应该耐心的去指导,诚心的去鼓励,把这次的失败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孩子的最大特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从古至今中外的发明家和科学家走上成功之路的经验看,都是面对失败而能够正确的对待它,何况是孩子。科学家们对待失败的共同特点是:

不畏失败。遭到失败时,他们都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从不气馁。

把失败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都避免不了遭到失败的挫折,陷入困境。但他们都把失败作为创造的契机。

善于研究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正是这样,他们才从失败走上成功。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还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在一种发明

创造的失败中,往往包含着另一种发明创造的萌芽。所以,面对那些绘画创新失败的孩子老师要正确对待,失败也是他们的需要!

她是老师的孩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她是老师的孩子”!

课间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游戏。

孩子们一个个兴趣高涨,有的在玩切西瓜,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的在做拍手游戏,场面非常热闹。

正当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着急地说:“严老师,雷雷的鼻子出血了!”只见雷雷仰着头,鼻子还滴着血,被小朋友簇拥过来。

我边给他处理边对他说:“天热后,以后要多喝点水。

”雷雷咬了咬唇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很神秘,搞的我也莫名其妙。

这时,快嘴的哲豪小朋友说:“老师,雷雷的鼻子不是挖破的,是让一诺用手打的。

”另一个小朋友忙说:“一诺是袁老师的孩子……”听着他们的话,我明白了:小朋友们开始没告一诺的状,是因为它是袁老师的孩子。

平时,对于我们老师的孩子我们都比较照顾,要求也比较松,即便做错了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想对其他小朋友要求那样严格,时间久了,我们自己倒不觉得怎样了,但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我仔细问清了原因。

原来,一诺和雷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雷雷当鸡妈妈,一诺当老鹰,一诺不小心用手打到了雷雷的鼻子,给弄破的。

弄清原因后,我让一诺向雷雷道了歉,并告诉他以后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不小心碰到别人要道歉,受伤了要及时告诉老师。

一诺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对老师的孩子,也不能偏爱,否则时间长了会使老师的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也会对其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应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知道本文“她是老师的孩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相关推荐

  •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试着从下面两个例子窥知一二: 例一:孩子从幼儿园回来...... 妈:“你回来了?” 子:“我回来了。” 妈:“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 子:“没...
    2021-04-09 阅读全文
  • 表扬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
    2020-12-14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机会,就是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 星期二,早早的来到幼儿园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都来了,这时候,小晖的妈妈带着小晖来了。这时我观察到了小晖好像低着头,不开心,我跟他打了一声招呼,他也轻轻的跟我说了一声:老师,早上好!我觉得苗头有点...
    2021-02-18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自从2006年9月女儿**降临我成为一名母亲开始,至今已有六年半的时间。对于家庭、工作相对稳定的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女儿培养成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业”。从女儿呀呀学语到上幼...
    2020-11-09 阅读全文
  •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和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和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
    2021-10-05 阅读全文

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独特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试着从下面两个例子窥知一二: 例一:孩子从幼儿园回来...... 妈:“你回来了?” 子:“我回来了。” 妈:“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些什么?” 子:“没...

2021-04-09 阅读全文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

2020-12-14 阅读全文

星期二,早早的来到幼儿园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都来了,这时候,小晖的妈妈带着小晖来了。这时我观察到了小晖好像低着头,不开心,我跟他打了一声招呼,他也轻轻的跟我说了一声:老师,早上好!我觉得苗头有点...

2021-02-18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自从2006年9月女儿**降临我成为一名母亲开始,至今已有六年半的时间。对于家庭、工作相对稳定的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女儿培养成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业”。从女儿呀呀学语到上幼...

2020-11-09 阅读全文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和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和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

2021-10-0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