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表扬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14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随口说洁洁太黑了,没有玲玲漂亮,洁洁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的思索起来,在幼儿园中我们也提倡要多鼓励多表扬,那怎样的鼓励和表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WWW.ZUowen101.cOM 高分作文网)

表扬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惩罚”也是爱的另一种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入大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已经从小班的“逆来顺受”变成了“敢于创新”。

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话只能起到三分钟的震慑作用,三分钟之后的混乱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不能总像小班一样是依着孩子的性子来,也应该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情是要经受一定惩罚的,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和。

所以,有时惩罚也是爱的另一种表现。

叛逆期的经典表现就是所谓的“反着干”,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敢说、能说了。

我们在欣慰他们有主见的同时也不得不头疼他们个人情感的毫无限制的释放。

而小班的教育方式——细声细语,娓娓道来已经严重激发不起孩子们倾听的兴趣。

所以,我们必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还要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让大班的幼儿明白如果表现的好老师会给予奖励,但违反规则和纪律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记得曾经有一位家长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老师怎样去教育他的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尽量多照顾他的情绪”,我们曾经无数次的采用这种所谓的“照顾他的情绪”的教育方式,但是事过之后我们发现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变本加厉。

从孔子就研究出了“因材施教”这样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的名词,而且这个词也被广泛的应用着。

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针对不同的孩子选择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班里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小,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而不是厉声呵斥。

而有些孩子就是班里的强者,什么都不在乎,在尝试过种种的说服教育之后,他仍然会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霸气,对于这种孩子,我们就只能通过惩罚来挫挫他们的锐气了。

当然,我们所谓的惩罚并不等同于体罚,本着爱孩子的心理,我们只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迫,但是却并不至于要用身体上的惩罚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比如:组织活动时不专心,喜欢交头接耳,我们会走到他旁边轻轻的摸摸头以示提醒;上课不专心,不听讲,而且还捣乱课堂秩序,我们就只能将肇事者喊到前面,脱离开让他喋喋不休的小环境,进入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专注的接受教育;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喝水,可是明明嘴巴都快要干裂了,家长心急如焚,我们只好责令他在别人喝一杯的时候他需要喝两杯;当别人在玩玩具,而他只是关心用玩具来打闹的时候,我们就要让他到一边清醒的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究竟是什么......

和孩子们相处了几个月了,看着孩子们从中班升到大班,并且一天天的进步着,我们真的很欣慰,但是大班毕业之后孩子们将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而这个环境不再如幼儿园这般,他们要逐渐学会认真听讲,端坐整齐,懂得注意力集中的含义,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能够以后的路走的更加宽敞平坦,我们希望他们上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是班内的佼佼者,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就是自己的孩子,良心告诉我们他们的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教育好他们,我们的教育生涯才不会有遗憾,所以,有时难免会严厉,有时难免对孩子使用“惩罚”。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最主要的是从每次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中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下一步他们该怎样去做一个好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要做的重点工作,宠爱、溺爱不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让我们的爱变得更加理智。

“懒老师”有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今年我带的是蒙氏小班,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我脱不下来”,“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但是蒙氏班的孩子开始就是这些生活方面的练习,应该比别的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强一些。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怎么能提高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天,午睡起来后,能力强的孩子们仍像往常自己穿鞋、入厕、洗手、喝水,但有几个孩子始终坐在床上不穿鞋,张妈妈沉不住气,又要过去帮他们穿,我制止了。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准备吃点心了,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鞋子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有的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还有几个孩子前段时间在幼儿园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生病在家长时间不来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办承做了所有的事情,来园后退后到自己不会吃饭,我们细心引导,及时鼓励,两三天后又做得很好了。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做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鞋子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我知道这些孩子肯定是不会做。于是,我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我也和家长交谈,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长时间困扰着我,经过这些小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懒老师”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谭杰)

不理不睬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胡乱发脾气;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还对你吵闹不休……,这时的你该怎样做呢?大声训斥?揍他一顿?其实对待孩子的这种情况你也可以这样:

不理不睬也是一种管教方式。

不理不睬和奖励恰恰相反。不理不睬就是对孩子的行为不给予任何的奖励或援助――孩子犯错,父母故意视而不见。当然有许多时候对他的行为视而不见,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有时候这一招倒是很管用。

有时候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父母甚至可以径自走出房间不理会在发雷霆的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失去观众了。

孩子干扰你时,采用视而不见的方式也有可能见效。

有时孩子干扰你,你表现得很在意,那他们便不会就此罢休。这下子他们可成功了!但如果你不理不睬,他们下次就不会在你忙得不可开交时故意吸引你的注意力,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没有用。 当然你需要事先和他们沟通,你可以告诉他说:“如果我正在和别人谈话,你要找我只要过来站在我的身边,我一定会在一分钟内看看你为什么要找我。 但要是你一直叫我,而且在旁边吵闹,我就绝不会理你。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在一分钟内注意他,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孩童。

教育随笔:工作也是一种修行


教育随笔:工作也是一种修行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一个创造鞋子的人,要去了解和感受那些穿鞋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红黄蓝事件中,教师用极端手段让孩子听话不是爱,威胁孩子不是爱,这不是教育而是管教。爱是深切的理解。在孩子发生矛盾或是犯错误时,我们处理孩子事情应换位思考,宽容处理。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区分对错,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承认错误并改正就好。周恩来都说过“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对于一个成年人都避免不了犯错,何况是一个正在接受道理与认知的孩子。恐吓与威胁只会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同样的错误,而得不到真正的认知、成长与改变。

你是否也曾发现当你用好心情去做事时,一切进展都会水到渠成,几乎避免了破坏性的发生,然而当你心情很糟糕,往往事事不顺,不好的事情都接踵而至。同样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和善、耐心、公平这样能使幼儿心情愉快,孩子们也会开心快乐的进行一日活动,听进去你的活动安排,喜欢做活动中的事情。我们白天围着孩子工作转,下班后也会产生种种家务事,过得充实而又忙碌,避免不了都有烦恼,但我们要替生活中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宣泄渠道,不带入工作中。如果遇到难以处理的局面,先冷静下来,过一会情绪好了再进行处理。

“虐童事件”的刷屏让我们被推到风口浪尖,都很无奈更加无助,但个人代表不了群体,个案代表不了全部,百万分之一代表不了百分之99.9999。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仍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您知道后一定会暖化您那早已充满偏见与冰冻的心。

“我爱的第一个孩子不是我的孩子”,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幼师的心声。作为同仁你一定深有体会,几十个孩子和自己在一起,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个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神经总是紧绷的,怕孩子摔跤,怕孩子打架,怕孩子发生意外。吃饭时要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需求,有的要添一两次,有的一口都不肯吃,这时你还得去猜他的想法,根据他的情况给他讲道理,哄他吃菜、喝汤不挑食。曾经安静的女神们只有在给小朋友讲故事时,有时候会变成一只兔子等等......爱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每天清晨一个个大大的拥抱,激发整日的工作动力。“早上好,抱一个。”还记得刚入园时张开双臂蹲下去迎接孩子,他的害羞,生疏与闪躲,每天坚持拉近与孩子的情感,直到现在远远地听到一声“阿姨,早上好”,奔跑而来的拥抱,趁我不注意悄悄地挠挠我……暖暖的幸福充斥着每一个清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工作,了解幼儿,循循善诱,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孩子,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孩子,理解孩子,用善良的底线去尊重孩子。真正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就是这样“无论你调皮还是可爱,我都视你如珍宝。”最后,愿我们的孩子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等待也是一种美好


美术活动开始了,希希小朋友马上坐到了美工区的画架旁边,“老师,我想画一个彩虹。”我点点头。刚画没几笔,硕硕跟秋语就搬着椅子坐在蛋蛋旁边。“希希,我们可以看你画画吗?”硕硕试探性的询问,得到的是希希肯定的答复:“可以啊。”硕硕跟秋语凑的更近了。“哇,这个彩虹真漂亮!”“这个是什么?”三个好朋友不停的询问着。不一会儿希希的作品就完成了,小伙伴们称赞了一番。硕硕迫不及待的重新拿起一张纸开始画起来。安静的秋语一直坐在旁边继续等待硕硕的创作。旁边的达达停下了自己手中正在画的小人,也加入了欣赏等待的大队伍。硕硕很有耐心的拿着画笔,欣赏的人也很有耐心。就这样,几个好伙伴轮着,每个人都在画纸上创作了自己的作品。生活中的等待环节必不可少,等待分为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在美术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也是美术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欣赏活动如果是被动的,很容易造成消极等待现象。本次活动中,这几个小朋友主动的扮演欣赏者的角色,在等待的过程中还不停的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小游戏的特点是游戏规则简单,可以随时开展,并且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自主游戏,如开展猜谜游戏、表演游戏、手指游戏等。教师还可根据幼儿建议编出新的游戏,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也可让幼儿自己编出一些简单游戏,安排合适时间进行活动,这样既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所以,小游戏适合在过渡等零散的时间来玩耍,来替代幼儿的消极的被动等待。

一日生活中无论教师怎样避免,等待的现象只能减少,还是不可避免。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如何积极的等待,鼓励和支持一日生活中出现的积极等待的想象。

教育随笔:孩子喜欢的礼物是表扬


教育随笔:孩子喜欢的礼物是表扬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总是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能讨得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但我觉得,对待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需要老师用心观察,找出有别于一般孩子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好动”的习惯,使其融入班级整体活动中去。但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活泼爱动的孩子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他的聪明的。

我们班其中就有这么一位——王XX,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一些“小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教育活动中,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玩玩具时,他又常常将玩具仍满地,他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面对这样一位“自由人”,又该如何做呢?首先,我采用的方法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记忆力很好,而且非常在意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还发现平时老师讲的常规他都能记住,于是我从这一点入手,平时多给予他表扬,在他表现好的时候多给他奖励,而他也会为了老师的奖励而做得更好,在这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进步非常大,再也不往外面乱跑了,不再在桌子底下“捉迷藏”了,也知道了用勺子吃饭了,虽然他做得并不是非常标准到位,但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就是老师最欣慰的事情了,我想经长时间慢慢的培养,他一定能改掉那些坏毛病的。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以独特发展”。

玩也是一种学习


在和家长谈话时,常常可以听见家长建议老师要多要求幼儿,多学几首儿歌,多写几个数字。他们把超前的知识学习当成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才是成材之道,殊不知,这恰恰是幼儿教育的误区。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改变,我们幼儿园教育,更注重给幼儿游戏的机会,也就是玩的权利。幼儿园的孩子,其年龄特征就是要让游戏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以前一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上课才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要通过上课来学习各种知识,而忽视了通过游戏活动,通过幼儿主动的玩,来让幼儿发现、尝试、探索以及积累知识和经验,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更好的、更自然的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的游戏内容,它让幼儿有机会,有条件,通过玩的方法,去模仿成人的活动,去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很好的发挥。有时,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的语言交流,能让我们教师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家长们,玩也是一种学习,幼儿的智力发展可塑性是很大的,超前的知识训练也许会有短期效应,但其后的发展未必像某些家长所期盼的那样超乎寻常。

所以,尊敬的家长,请让你的孩子多玩一会吧,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玩的条件,让他们在玩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累也是一种乐趣


我园开展了“花样玩球”这一活动,我们挑选了几名能力强的幼儿,让他们玩球,并要求他们掌握一定难度的动作,孩子们在练习这些动作时感到有难度、很累,个别孩子练习很短的时间就不想做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每天都坚持让他们练习。

一天王伟迪的妈妈来到幼儿园跟我说,不要让王伟迪玩球了,如果再让她玩球她就不来幼儿园了。听到这些后,我感到有些不理解,经过我的询问,原来王伟迪回家跟妈妈说玩球很累,她的妈妈听到孩子的这番话后,就决定不让孩子玩球了。这时我想到了:怪不得这几天,王伟迪经常请假,说是肚子痛,并且做操时也很不用心,做值日也不积极,并跟小朋友说很累。玩球这一活动来培养她的吃苦、受累精神。

我以身示范与孩子们一起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在腰上不会转球,只跟孩子们讲述转球的要领,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跟孩子们一起转球,孩子们休息的时候,我继续练习,累的我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这时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七嘴八舌地说着,看,老师练的多带劲、我们也练吧,”在她的带领下,其他小朋友也拿起球转了起来。这时我对孩子们进行了随机教育,让他们知道了:虽然老师的年龄大了,但是不怕累,学会了腰上转球,他们也要象老师一样坚持练习。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了,劲头大了,使她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表示今后在家中也要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

王伟迪每天都抢着做值日,做操时也很用心了,每项活动都积极参加。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吃苦、受累的精神。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种德行教育 育儿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种德行教育 儿子爸爸是个非常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在我们有孩子之前,他也很喜欢去逗别的小孩子玩,那时觉得可能是爱孩子才去逗吧。可是等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之后,才发现逗孩子并不是那么一回...
    2020-11-26 阅读全文
  •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有惊喜在上演,如果曾经错过了,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从孩子的语言、动作、情智、思维去观察,然后具体表扬、支持、最终放手,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候放手也是...
    2020-11-06 阅读全文
  • “惩罚”也是爱的另一种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入大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已经从小班的“逆来顺受”变成了“敢于创新”。 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
    2020-06-08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要褒还是要贬,表扬还是批评? 褒贬各有说法,到底是表扬效果还一些还是批评的作用更大? 鉴于小时候备受父母言语打击的惨痛经历,作为母亲,我特别赞同赏识教育。儿子自小就在我们的赞扬声中长大,快乐而自信。可进入五年级后,我发现了不好的苗...
    2021-09-11 阅读全文
  • “懒老师”有时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今年我带的是蒙氏小班,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
    2021-12-15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和孩子玩也是一种德行教育 儿子爸爸是个非常非常喜欢孩子的人。在我们有孩子之前,他也很喜欢去逗别的小孩子玩,那时觉得可能是爱孩子才去逗吧。可是等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之后,才发现逗孩子并不是那么一回...

2020-11-26 阅读全文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有惊喜在上演,如果曾经错过了,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从孩子的语言、动作、情智、思维去观察,然后具体表扬、支持、最终放手,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候放手也是...

2020-11-06 阅读全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入大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也已经从小班的“逆来顺受”变成了“敢于创新”。 孩子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教室里时不时看到这个在跑,那个在闹,老师的...

2020-06-08 阅读全文

褒贬各有说法,到底是表扬效果还一些还是批评的作用更大? 鉴于小时候备受父母言语打击的惨痛经历,作为母亲,我特别赞同赏识教育。儿子自小就在我们的赞扬声中长大,快乐而自信。可进入五年级后,我发现了不好的苗...

2021-09-11 阅读全文

今年我带的是蒙氏小班,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

2021-12-1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