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飞行棋帮助孩子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4-15 对幼儿园游戏的认识 幼儿园单双数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好玩的强强小朋友是飞行棋的忠实拥护者。只见他今天早早来到益智区,打开飞行棋盒,与航航、超超、畅畅三个小伙伴开始合作下棋。可下了不久,那儿就传来了争执声。我走过去,强强立刻向我诉说:“杨老师,明明只有投到6才可以起飞,可航航偏要说只要投到双数就可以起飞,真是的,他到底会不会下飞行棋呀。”其他两个孩子纷纷附和。这时航航有些委屈地说“杨老师,我家平板电脑里飞行棋就是这样下的,投到2、4、6都可以起飞的。他们偏不信我,还说我瞎说。”
电脑里的飞行棋因为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所以可以选择投到双数起飞,也可以选择投到单数起飞,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因此我先肯定了航航的说法,提醒他们可以四个人一起商讨,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听说飞行棋还可以这样玩,强强他们雀跃起来,他们一会采取双数起飞的规则,一会采取单数起飞的规则,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在下棋的时候可能会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墨守成规,固定一种下棋规则。让飞行棋双数或单数起飞,还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同时让飞行棋变得更好玩,真是一举多得。(zW5000.COM 作文5000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飞行棋,我来和你一起玩
周二的早晨,阳光明媚。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开始一天新的幼儿园生活。今天早上我们是区域活动,刘之可进入教室后就直径走到了兔兔科探室,他拿了一盘喜爱的多功能棋盘,把四个游家的棋子都摆上了,坐在座位上等待着“对手”的到来。
果然,没等多久,媛媛就来到了可可的旁边位置坐下,“咦,你在玩什么棋啊?这里有人吗?”可可激动地回答到:“这里没有人啊,你可以坐在这里。”媛媛听了,就搬开椅子坐下来了。“我没有玩过这种棋子,但是我知道他叫飞行棋。你会玩吗?你能教我吗?”“可以啊,这个我最会玩了。”可可边用棋子演示,边告诉媛媛,“这里有四种颜色的棋子,每个棋子只有四个,如果你能把这四个棋子都走到家里,那你就胜利了。可是,这很难哦,我都还一次也没成功过。”媛媛在一旁认真地听可可介绍游戏规则,想跃跃欲试。
8:10左右,可可的“搭档”思源走入教室,可可开心地喊:“思源,来这里,我们一起来下飞行棋吧!”“好呀。”思源也很爽快地来到了科探区,在可可的面前坐了下来。游戏顺利开始,媛媛在一旁认真观看,学习怎么下飞行棋。可可和思源一人一个筛子,你一次我一次地有规则的玩起来。在下棋的过程中,吸引了这学期新来的小朋友,圣杰也参与“观战者”的行列。“我抛了5,这下要把思源的棋子打入家里去咯!”可可开心地说着,我原本以为思源会有点不开心,但是他的回答,“没事啊,我还会把它孵出来的。”让我觉得,读中班了他瞬间也长大了不少。
短短的20几分钟,并没有走出胜负。区域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让我们期待下次的游戏时间吧……
阿姨,跟我们一起玩飞行棋吧
在小朋友玩区域的时候,我们也会帮助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的秩序。当发现个别小朋友有问题是帮助她们解决。之前我总是看小朋友玩的比较多,然后发现有些小朋友讲话声音过大就提醒她一下。今天我与小朋友一起进入区域玩了一下,让我一下子感觉与小朋友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小朋友最近都很喜欢玩飞行棋,可是今天玩飞行棋的小朋友三个缺一个,还有一副空棋没有小朋友玩。期中乐乐小朋友左右张望了一下,没有小朋友来玩后便邀请我加入游戏,他说:“阿姨,跟我们一起玩飞行棋吧!”我一下子有点不适应,但是又有点激动。我想着我跟小朋友一起玩不合适吧,于是说:“你们玩吧,阿姨看你们玩。”乐乐听了似乎有点失望,旁边老师听到了说:“阿姨,你就跟孩子们一起玩吧
,顺便可以看看孩子们能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看到老师也让我与孩子们一起玩,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飞行棋。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有不按顺序抛筛子的现象,大家都会抢着去拿筛子抛。于是我纠正他们的错误,告诉他们谁抛完筛子以后轮到谁,不能抢筛子抛的。同时,也发现有的小朋友抛了筛子之后走到可以跳的部分也不太知道,于是我提醒孩子们,走到自己颜色的格子可以往前跳。就这样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纠正孩子们的错误玩法。发现孩子们都很认真,我教他们的他们都会认真听。同时他们遇到问题也会问我,问我这样对不对。
这样与孩子们玩了一次棋子之后,发现我与孩子们的对话多了。孩子们也更加愿意与我交流了。我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了如何玩飞行棋。看孩子们玩与跟孩子们一起玩的区别很大,中间过程不一样,感情的融入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应该是孩子的监督者,应该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成长。
教育随笔: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
浩浩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但是最近我发现啊上课回答问题不举手,回答问题答不到重点上,不管干什么都喜欢说上两句,总是犯同一种错误。比如:早上入园(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吃饭,很安静),老师,我告诉你“我昨天……
“浩浩,我们都在吃饭,你能等我们说完再说嘛?”
“老师,你先听我说,我一会就说完”,他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还经常答非所问,回答问题不举手等。
分析:
浩浩小的时候是一个很腼腆的小男孩,从他的妈妈口中了解到,在上亲子园时,她始终不能大方自然的做自我介绍,他的妈妈为此非常头疼,曾与我们多次沟通,我们也给了她一些建议,如:多去人多的地方走走,多去交朋友,多去询问他的意见等,我们在幼儿园也经常表扬他,希望他可以自信一点。
正因如此,在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浩浩找回了自己的信心,并找到了他的很多优点,他的妈妈也很开心,但是我们没有及时制止,造就了他现在的性格,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总认为自己的是对的。
于是,我打算先让他树立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要针对浩浩多说,多要求,让他明白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其次,在针对他个别的问题单独指导。
比如浩浩答非所问,可以问他“我刚才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说上来就在让他想好了重新回答,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他坐下认真听。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先不要给他过多的否定,打击他的信心,好的习惯都是要一点一点渗透,慢慢来的,相信浩好也会越来越好!
孩子需要的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帮助
陈菲琳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女孩,一双大大的眼睛长的漂亮不说,而且动手能力强——画画唱歌样样行,当起老师的小帮手也是有模有样,有时候还会帮一些能力差的小朋友做事情,像洗手的时候主动帮助伙伴卷袖子,美术活动结束以后帮助老师收蜡笔等。所以有时候,老师忙不过来时,常常会请她搭一把手,看看其他小朋友有什么需要帮忙,或是做做小老师。由于她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懂事又乖巧,又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孩子们中间也有着很不错的人缘,大家都喜欢她。
可最近我发现她似乎有些变化,每天早上来园的时候,都是眼睛红红的走进教室,神情沮丧,学本领的时候呢常常分心,小眼睛呆呆的失去了以前的灵活劲,等到我请她回答问题也是一句也答不上来,要么就是声音轻轻的,完全没有了以前的自信和大胆。孩子的爷爷和奶奶也反应孩子最近不肯来幼儿园了。为此我非常担心,以往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变的这样呢?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脑袋里。
于是在午睡前我找她谈了一次话,“最近是不是觉的不开心?”她不说话,“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哦,是不是小脑筋在想别的东西啊?”她仍保持着沉默。“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呢?”她还是沉默。“只有告诉老师,老师才能帮你呀。”“我想妈妈……”她终于开口了。倘若平时遇到孩子这样对我说,我一定会以为她只是在发发嗲,但是通过与菲琳爷爷奶奶的交流得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时根本照顾不到孩子,所以周一到周五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根本就见不到妈妈,只能等到周末才能和妈妈一起玩一玩说说话。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最近情绪起伏会那么大,母亲是孩子最依赖也是最渴望亲近的人,再坚强再聪明的孩子对母亲总是会有一种很强的依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失去了和妈妈一起分享每天的快乐,每天依偎在妈妈身边睡觉的机会。孩子每天盼望的只是星期五快快到就能看到妈妈了,也难怪会这么心不在焉,对幼儿园产生排斥感。
而且通过平时与其他孩子的交流,我发现班中不仅只是小菲琳有这样的情况,每到星期二小孜希会非常兴奋的告诉我“今天爸爸妈妈要从新家回来了!”“我们要去小蘑菇房里住了!”
我们最常了解到的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祖父母辈,但是通过与家长们的交流及观察,我发现现在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与祖父辈,年轻家长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经出现85后,这些家长可能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可能也因为自身关系,导致了孩子们与父母的接触越来越少,这就会出现很多的弊端,例如: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比较弱。但是像菲琳这样的情况又是一种新的弊端,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未成熟,所以在这个阶段最最需要的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帮助。如果这样的情况不改善,必定会影响孩子今后心理的发展。
给孩子一半的帮助
对于刚刚进入集体生活的小班宝宝来说,不管是吃饭、睡觉、穿衣、小便都需要老师的细致照顾和关怀。随着天气渐渐地变冷,宝贝们身上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多,每天午睡前,我都要一一为宝宝们脱下衣服。起床后,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充满恳求和无助地说:“老师,我不会穿。”“老师,帮我。”“老师。。。。。。。”开始,我心里美滋滋的,享受孩子们围在身边依赖我的乐趣,于是便很有耐心的帮助他们穿好。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孩子们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感觉上他们会做的也跑来要我帮忙。往深处一想,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的帮忙迁就,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如何能提高呢?于是,我改变方式,开始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当然,开始肯定有些困难,很多幼儿无从下手。我便采取了先给幼儿一半的帮助,在帮助幼儿脱衣服时只脱一只袖子,另一半让幼儿自己动手脱下;穿裤子时,先把裤子正面朝上,利用儿歌的方式,鼓励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穿鞋子的时候我也只帮一半的忙,只穿一只,剩下一只让宝贝自己穿。渐渐地,幼儿动手能力增强了,身边围着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看到的只是孩子自己在动手自理,听到的也只有“老师,我会。。。。。”看到这一幕幕,我的心里很欣慰。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将一定空间或问题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去思考,相信孩子,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醒。
帮助孩子正视说谎,面对错误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时老师们会问:“谁躲在厕所那边玩了”听到的答案总是“不是我”或者是“不知道”,很难听到“这是我干的”。大部分小朋友说的是实话,但一定有孩子不愿面对自己做错的事说谎了。要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对“不愿面对错误”有全面了解。
孩子为什么不愿把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孩子在集体中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肯定,害怕别人知道后会生气、会不喜欢自己,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会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迎合他人的喜好或逃避自己的错误。老师应有相应的对策:轻声细语的向孩子了解情况,让孩子从头说起,叙述整个过程,孩子的情绪会很紧张和不安,这是老师淡然的神态、亲切的语言都是帮助孩子承认错误的法宝。孩子其实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得到原谅,我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你做错什么,希望你告诉老师,老师也许会有一点点生气,但是我会更高兴的是看到你能诚实的告诉我一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逃避心理,而是坦然面对,回顾事情的经过,此时,老师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孩子一起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孩子认为只要不承认,就不用道歉。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他会有明显的好恶情绪和行动。如:他忘了跟长辈打招呼或者不想跟某人打招呼,家长逼他也没用,这是孩子反抗期的早期表现。因此,当孩子需要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承担责任时,不能逼他,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引起别人的反感,让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帮助他确立自信心,相信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事情。
还有的孩子会把愿望、幻想、和现实生活混在一起,说出一些没发生过的事,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通常只为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已,此时老师不能过多的责备小朋友。
孩子刻意撒谎并不多见,有意说谎一般是具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为了取悦家长、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是因为恐惧导致撒谎。在孩子不断增加的社交行为中,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父母老师的态度、声音、表情所传递出的信号开始揣测,慢慢察言观色,当觉察到成人生气、震怒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责罚和负面情绪,孩子否认自己做错的事,希望自己没做错事,其实是想让事情很快平息,让成人不生气,自己不要觉得难过与受罚。
所以在处理孩子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幼儿说谎实质上与道德、本性没有太大的关联,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过多使用“不许”开头的责罚口吻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与孩子爱的抚慰,正向提示和使用建议性语言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说谎的真正动机,帮他去消除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减少孩子隐藏自己不当行为的可能性,从根源上让孩子去除谎言,从而面对错误。孩子就不会因为太担心而隐瞒真相,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老师在处理孩子说谎不肯面对错误这类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隐蔽处理孩子的错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日后表现要表示信任,在生活中老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园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当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不能敷衍塞责,否则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说谎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老师让幼儿明白行为后果时,要和孩子一起对不当行为做出补救。当孩子面对了错误,承担了责任,做出了补救时,老师要表扬孩子直面错误,积极改正,帮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人生态度。
微笑对教学的帮助
看一本书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是微笑”。我觉得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每天是不是多微笑了。幼儿园教师的微笑跟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正比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平常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大多精力大多高度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微笑。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在体能游戏活动中,我们的精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观察和保护孩子上,表情严肃,难得一笑。只有幼儿休息睡觉的时候才能放松下心情来展现自己的笑容。可能是因为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让幼儿教师时刻保持在高度警惕中,所以无形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给了她们这样的表情。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教师的美不会在于其容貌的美,更在于其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微笑对幼儿的老师或许因为热爱自己的职业,或许因为孩子们能好好的照顾自己感到欣慰,或是能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感到开心,或是被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所感染。其实我觉得我们的职业没得选择,但是我们的表情可以选择,我们的想法可以选择。放松开心的站在他们中间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让孩子体会帮助的的快乐
以前我一直认为,孩子终归是孩子,不可能做大人做的事情。可是和我们班的宝宝们相处后,我才发现我的这个想法真是太愚蠢了。
今天早上,我来到教室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我们班的孙杰航和王英杰就已经跑到我的面前大声的对我说:“老师好!”我很担心,毕竟我还没有做完工作不能很好的看管他们。无奈之下我只能把他们放在一边自己忙自己的!当我刚把一张桌子摆放好后,刘永浩便主动的跟我说:“老师,让我们来帮你抬桌子吧!”我内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果他们帮我那说不定会磕着或者碰着。我不能这么做!我笑着对他们说:“没关系,你们两个就安静的坐在板凳上,老师一会就忙完了。”看着他们失望的走回板凳上坐好,我的内心又开始犹豫了,毕竟他们是热心,愿意帮助!我为什么不给他们一次机会呢!
我走到他们两个的面前,问他们:“你们真的想帮老师吗?”他们抬起小脸用天真的眼神望着我说:“真的!”“好,老师让你们来帮我,可是前提是你们必须要小心,如果做不来就要告诉老师,好吗?”“好!老师我们来啦!”说完他们两个就很兴奋地跑到桌子旁边,而我在一旁帮忙并且指挥着他们,没一会我们三个就齐心合力的把桌子摆好了。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在想,是不是我太过于保护他们而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锻炼自己呢?他们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我总是压抑着他们的这种欲望,使他们因为能力不被重视而感到失望!
经过了这一个早上的事情后,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宝宝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他们有热心肠,他们都有想展示自己的心理。并且我还发现了,那些调皮的孩子在受到重视之后总是表现的很棒,很听话!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别人的机会,他们就会感到很满足,很快乐!这样不仅让他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