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小班教案《不一样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7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不一样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不一样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2.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孩子们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教育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让幼儿知道瓶子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空瓶子、豆子、大米、布、餐巾纸等。

2.音乐《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听听摇摇。活动开始,教师出示一个铃鼓,摇一摇,请幼儿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请幼儿拍铃鼓,感受到声音。

2.出示空瓶,听听有没有声音,然后请幼儿说说怎么样可以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基本环节yJS21.cOm

3.幼儿讨论结束后,出示几个里面装有东西的瓶子,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4.幼儿了解了不同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经验后,我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猜很感兴趣,都为自己能猜对里面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5.听了能发出声音的瓶子后,请幼儿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开始孩子们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个示范,放了餐巾纸在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放布没有声音,有的说放棉花没有声音。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请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试试,放什么东西放入瓶中可以发出声音,什么东西放入瓶中不能发出声音。

结束环节

5.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瓶子,然后跟着音乐的空拍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游戏几次后结束活动。

活动策略:

科学区的重点在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并且具有自主的自发性的猜测和探索,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有效开展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到了示范法、谈论法以及讨论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使得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但相对比较单一,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声音,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教育目标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真实再现的生活情景中,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发现、表达,提升经验。活动中,在讨论在瓶子里放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在瓶子里放的都是各种豆子或米,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

幼儿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听辩出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难点:能根据指示找到不同的罐子。

活动准备

1.装有核桃,花豆,沙的罐子若干,空罐子一个。

2.《幸福拍手歌》伴奏,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罐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们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

2.老师变戏法,把核桃放进罐子里,摇一摇,问:“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因为里面有东西)

二.听一听,猜一猜

1.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让幼儿为自己的罐子,找相同的朋友,老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教师:“今天老师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沙宝宝,花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让孩子依次认识沙,花豆,核桃标记牌。

“请你们猜猜哪个罐子里的是沙(花豆,核桃)宝宝?”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延伸探究活动

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听觉能力。能达到教学目的。

不足:可能在最后加上一些品德教育效果会更好一些。(如:声音虽然好听,但在别人休息或工作的时候,我们不能发出太大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

幼儿百科: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声音的过程,学会认真听,认真分辨,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奇妙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

通过认识声音的过程,学会认真听,认真分辨。

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

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各种物品(包括塑料玩具、花生、小沙子、玻璃球、水果糖、螺帽、棉花,布片,树泡沫、海绵纸、毛线等)

活动过程

1、发现声音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老师出示各种玩具一一介绍给小朋友。

(2)师:请小朋友把瓶子打开,将塑料玩具放进去,摇一摇瓶子,我们发现了什么?

2、听听声音,给物品分类

(1)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我们都能听到声音呢?”

(2)师:“好,让我们来试验一下”老师操作,放海绵纸到瓶子里摇一摇,问:“我们听到什么?

(3)老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我们都能听到声音的,有的有声音,有的没声音。

(4)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画有喇叭,一个没有画喇叭,现在老师要请能干的小朋友帮忙,帮老师把盘子里的物品分类,把放进瓶子里摇动有声音的物品放到画有喇叭的盒子里,没有声音的物品放到没有喇叭的盒子里”。

(5)将幼儿分小组,开始自己动手操作。逐一尝试放置物品,给物品分类。(教师要巡回指导)

(6)师:“好了,现在小朋友仔细的把这些有声音的、没有声音的物品分出来了,我非常开心,不过,我要亲自检验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对不对?

老师操作,得出结论。

3、根据声音,感受物体的质量

(1)老师提问题:“为什么这个盒子里的物品放进瓶子里摇会有声音?那个盒子里的物品摇动没有声音?”。

(2)师:“现在我要小朋友拿出你的小手摸一摸,捏一捏这些物品,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启发幼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轻、有的重些)

(3)老师小结:“对了,硬的、重一点的物品放进瓶子里摇动都会有声音,软的、轻一点的物品放进瓶子里使劲摇动也不会有声音”。

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对声音的好奇心。

二、在活动中认识声音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三、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发。

四、对物品选择的类别还要更巧妙。

五、活动的过程要设计得更有趣。

幼儿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制造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不足之处: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幼儿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的声音大》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谁的声音大》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尝试记录,参与科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谁的声音大》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参与科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与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①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瓶子;②记录表、笔若干;③豆子、沙子、纸片、会唱歌的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他的歌声很好听,小朋友想听他唱歌吗?好,下面我们欢迎小娃娃入场,小朋友请安静,小娃娃要为我们唱歌了。

二、会唱歌的瓶宝宝

小娃娃的歌声真好听!咦!箱子里面谁在动,原来是我的瓶宝宝,瓶宝宝你也要给小朋友吗唱歌吗?

预设问题:小朋友们,瓶宝宝也要唱首歌,他能唱歌吗?

小朋友想个办法来帮助它。

幼:噢!沙子姐姐能帮助他,豆子哥哥也能帮助它……

师:现在沙子姐姐、豆子哥哥、纸片宝宝都来帮助瓶宝宝唱歌了,认识记录表。

预设问题2: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沙子豆子纸片谁的声音大?

师:讲解如何记录。你认为谁的声音大就在谁的下面打对号,反之打叉。

三、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幼儿分组动手探索操作,注意卫生。

四、幼儿做记录表,教师巡回指导。

你认为谁的声音大就在谁的下面打对号,反之打叉。

五、教师小结。

六、延伸活动。

可以拿着瓶子去户外再找一找还有什么可以让瓶宝宝发出更大的声音?

教学反思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小朋友们,瓶宝宝也要唱首歌,他能唱歌吗?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但由于小班的幼儿知识经验有限,在记录环节中,有的幼儿需要老师帮助,在以后的活动中,多为幼儿创设类似这样动笔记录的活动。

幼儿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
    2021-04-2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声音的过程,学会认真听,认真分辨,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奇...
    2021-04-2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制造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借助各种...
    2021-04-1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的声音大》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谁的声音大》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尝试记录,参与科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
    2021-04-2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
    2021-04-16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辩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在听听玩玩中,感受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

2021-04-20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声音的过程,学会认真听,认真分辨,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奇...

2021-04-21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制造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制造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借助各种...

2021-04-14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谁的声音大》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尝试记录,参与科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不同材料与瓶子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

2021-04-20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辩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

2021-04-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