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小班教案《蚕豆花》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25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小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蚕豆花,懂得要关心、爱护它,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是蚕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蚕豆花》含反思教案吧。

教案目标:

1、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是蚕豆。

2、喜欢蚕豆花,懂得要关心、爱护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案准备:

日常散步时观察过蚕豆花;自然角内增添蚕豆种子。

教案过程:

1、寻找蚕豆花,引发幼儿观察兴趣。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内寻找像眼睛一样的花,知道这种花的名称。

2、观察蚕豆花,会用语言相互交流。提问:蚕豆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书自己的见解)蚕豆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是怎么长的?蚕豆花开在什么地方?是怎么开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蚕豆花好像一只只小蝴蝶,也像人的一只只小眼睛,他是一丛丛开放的,它的叶子的绿绿的,呈椭圆形,一根枝上长着许多片叶子。

3、幼儿自由地欣赏、观察蚕豆花。幼儿结伴观察、欣赏蚕豆花,大胆、自由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4、提出疑问,引发幼儿继续探究。你们知道蚕豆花凋谢之后会是什么吗?它的种子是什么呀?

活动延伸:

在自然角内寻找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和幼儿一起做蚕豆发芽的实验。

反思:

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具有较强的农村特色。春天的幼儿园里,麦苗儿绿绿的,油菜花一片金黄,最吸引幼儿的是像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的蚕豆花。本活动并在“《春天》里的春天”中应运而生了。在活动中,幼儿如小鸟一样快乐,他们置身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充分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在找寻蚕豆花、观察蚕豆花的过程中,了解了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春天的认识又有一个新的提高,激发了幼儿关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

幼儿百科:蚕豆花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唱歌曲《蚕豆花》,掌握附点、顿音的唱法,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蚕豆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

学唱歌曲《蚕豆花》,掌握附点、顿音的唱法。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出示图片认识蚕豆花

师:这是什么花?

幼:蚕豆花。

师:你见过蚕豆花吗?

幼:见过,我家就种了这个蚕豆。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的花像一只只蝴蝶

幼:像是一只只小喇叭

师:什么颜色的?

幼:紫紫的,有点白,中间是黑黑的。

师:它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

幼:长在泥土里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蚕豆花’。

分析:通过观察画面,随机设疑,和幼儿共同观察蚕豆花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_@我是分割线@_@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

2、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

3、教师再次唱歌曲一遍,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相应的歌词。

4、让幼儿感受附点音符和顿音的唱法,按节奏唱念歌词。

5、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句唱的时候和下面几句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老师出示,第一句的节奏图,请幼儿感受并掌握第一句中的附点并按歌曲节奏念一念歌词。)你们还发现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出顿音)并学一学带有顿音的歌词。

分析:教师范唱歌曲,培养幼儿仔细倾听,找出歌曲中附点、顿音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感受到歌曲的欢快。

三、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

2、等幼儿熟悉后,小声哼唱,并唱准有附点的部分,在跳音部分,指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3、请幼儿完整地跟教师学唱歌曲几遍。

4、分小组(男女)唱。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设想的动作表演此歌曲。

5、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表演出蚕豆花像蝴蝶一样漂亮一样在风中飞舞。

分析:以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演绎歌曲。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小百科:蚕豆豆科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主根短粗,多须根,根瘤粉红色,密集。茎粗壮,直立,具四棱,中空、无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短缩为短尖头;托叶戟头形或近三角状卵形,略有锯齿,具深紫色密腺点;小叶通常两面均无毛。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蚕豆和豌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孩子收获的蚕豆和豌豆植株蚕豆生长PPT幼儿记录单(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1.观察蚕豆,感知蚕豆的特征。

师:蚕豆是什么样的?我们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感知它们的不同。

(1)幼儿自主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的不同点。

师:蚕豆和豌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幼儿有序的观察并记录。

(4)师生交流并共同小结。

3.打开蚕豆荚和豌豆荚,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4.观看PPT,了解感受蚕豆和豌豆的生长过程。(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结合大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幼儿百科:蚕豆(学名:ViciafabaL.),别名南豆、胡豆等,属于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豌豆花》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豌豆花》”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积极思考,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学习并理解字词: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通过图画,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情境的语言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理解字词: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

2.理解故事内容,积极思考,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

3.通过图画,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情境的语言能力。

4.从豌豆花对豆子的爱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5.学习豆茎、豆叶乐于助人的精神。

6.了解豌豆的生长过程。

7.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字词卡: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学习单,CD。

3.豌豆花、豆茎、豆叶、蝴蝶头饰各1个,豌豆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1.教师出示实物豌豆,请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豌豆)你们吃过吗?知道豌豆是怎样结出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并描述自己看到的豌豆的成长过程。

3.教师播放CD,让幼儿听故事一遍。

4.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导出字词卡“豌豆花”“泥土”“豆茎”“豆荚”“挡”,带领幼儿分别指读。

①春天,豌豆花开了。他是什么颜色的呀?这时,飞来了一只什么昆虫?他对豌豆花说了些什么?

②豌豆花有一个什么愿望?如果蝴蝶帮他实现愿望,豌豆花会怎样?

③蝴蝶帮豌豆花实现了愿望了吗?豌豆花有了什么样的改变?

④豆茎和豆叶看到豌豆花越来越苍白瘦弱,对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⑤许多天以后,豌豆花变成了什么样子了?他对豆茎和豆叶说了些什么?豆茎和豆叶是怎么回答的?

⑥后来,豌豆花怎样了?

⑦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四颗豆子从豆荚里滚出来之后,它们做了些什么?

⑧这时,豆茎和豆叶变成什么样子了?有谁会把豌豆花的故事告诉给豆子们呢?

5.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豌豆是怎样长大的了吗?请你们说说,豌豆花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呢?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豌豆的生长过程,理解和感受豌豆花儿伟大的母爱。

6.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爱不爱自己,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护之情。

7.请幼儿谈谈,如果自己是豆茎和豆叶,看到豌豆花的情况,自己会怎样做。启发幼儿懂得乐于助人的道理。

(二)带领幼儿理解、记忆故事

1.请幼儿佩戴豌豆花、豆茎、豆叶、蝴蝶头饰,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师与其他幼儿朗读故事作为旁白。

2.幼儿看幼儿用书自主阅读故事一遍,教师巡回观察,纠正错误发音。

(三)玩字游戏:《豆子宝宝找妈妈》

教师将大字卡“豌豆花”“泥土”“豆茎”“豆荚”“挡”设计为豌豆花的形状,贴在黑板上,将小字卡“豌豆花”“泥土”“豆茎”“豆荚”“挡”设计为豌豆的形状,请幼儿认读后,说:“XX豆子宝宝,我带你去找妈吗”然后将豆子宝宝送到黑板上相应的豌豆花出。

教学反思

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身感受,想象豌豆花的生长过程,感受到豌豆花的母爱,同时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学会豌豆花为了自己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的精神,让幼儿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别人,就连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幼儿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都抢着要当豌豆花,这堂课幼儿能积极思考问题,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

幼儿百科:豌豆花为一、二年生蔓性攀援草木植物,别名香豌豆、花豌豆。高90~180厘米,茎长常达2m,有翅,羽状复叶,着花2~5朵。

幼儿园中班教案《豆及豆制品》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豆及豆制品的愿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难点:

帮助幼儿了解豆类及其制品的特征、用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豆类,区分豆制品。

整个活动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难,围绕这个重难点来设计的。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本活动我既作好了物质准备,又作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黄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绿豆、红豆。

豆浆机一台,牙签若干,活动配套多媒体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1分钟)→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10分钟)→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8分钟)→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6分钟)。

(一)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

活动开始,我先以“猜猜谁在唱歌”的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我摇一摇装有各种豆子的包装盒,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谁在唱歌?”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观导入法引出活动,本活动中我有意的创设变魔术情境(将黄豆、绿豆、红豆装在包装盒子里)让幼儿听盒子里的“歌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初幼儿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在其它幼儿“变变变!”的呼声中打开盒子看是什么,这样做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重点所在,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二个小环节:

1、每组发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试性地找出黄豆、绿豆和红豆。

2、探索黄豆、绿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并相互交流对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豆子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①这些豆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③它们表面上有什么?

④它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豆宝宝分别是黄色、绿色、红色的,它们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椭圆形的,但大小不一样,黄豆个儿最大,绿豆个儿最小。

3、根据幼儿回答,让他们“送豆宝宝回家”:把黄豆、绿豆、红豆送回相应的盒子内,让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再进行归类摆放。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系列的探索、提问、观察、比较中,在玩豆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儿掌握并表达三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同时渗透了数学活动中比较大小和分类的内容。

(三)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环节:

1、提示幼儿:“豆宝宝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躲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地叫叫豆宝宝。”随着叫声,我出示课件中豆浆的图片,请小朋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图片中找找豆宝宝。在这里,我通过这些提问来引发幼儿讨论:“你在图片中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2、创设第二次变魔术的情境,让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配班教师用豆浆机把黄豆做成豆浆。)

②倒出准备好的豆浆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③小结:像豆浆这样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制品。

3、通过看课件,了解豆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豆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除了变成豆浆,还能变成许多好吃的东西呢!”然后提问:“豆宝宝还可以变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制品。

②引导幼儿看过课件后小结:豆腐、千张、豆腐干、油豆腐等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③通过课件依次了解绿豆制品和红豆制品,再播放其中“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幼儿对豆制品的了解。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是让幼儿再一次加深对豆及其制品的了解。在这里,让幼儿不仅参与了自主探索,还尝试了更深层次的分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这也正符合《纲要》精神: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只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法、比较法,促进了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都能主动进行学习。

(四)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

让孩子们赏一赏,尝一尝各种豆制品,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我提问:“什么东西这么香?”然后边出示几种豆制品边说“原来是这些豆干、豆沙等豆制品发出的香味,你们吃过吗?”

2、请小朋友听优美的音乐,一起品尝豆浆、豆腐干等豆制品,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以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过豆制品后,喜欢吃,养成常吃豆制品的好习惯,最后收拾桌面让他们自己动手,培养了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渗透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

(五)活动延伸,观察豆豆的生长。

引导幼儿平时去自然角观察豆宝宝的又一个魔术:豆豆发芽,通过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为幼儿有兴趣的进行下一个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反思: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并让幼儿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次活动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操作材料等方面都呈现出较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本活动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黄豆、绿豆、红豆及各种豆制品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他们发现和感受豆类的神奇,了解豆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结合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在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的同时,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以及探究的乐趣,也会产生新的好奇,推动他们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成长的喜悦!我们从中也发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操作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用到的材料,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豆浆机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收集,自己的身体去感观,不断理解豆、豆制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孩子们从这个活动中学会了科学探索的方法,如:通过观察、感知、比较能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增强了探索的主动性。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在实际组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为保证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中展示的豆制品实物是事先准备好的,没有再进一步加工成菜肴,要凑近闻才有香味,如果用了课前设计中一个的环节:老师现场烧制一个豆腐炒肉末,将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豆制品的美味,更加爱吃豆制品,在今后的活动中这个环节也可以加到活动延伸中去。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这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幼儿百科: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青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大豆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欢迎大家...
    2022-07-1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蚕豆和豌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2020-09-2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豌豆花》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豌豆花》”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积极思考,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学习并理解字词: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通过图画,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情境的语言能力。 学...
    2020-06-0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豆及豆制品》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020-11-1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花花衣》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花花衣》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激发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花花衣》含反思教案吧...
    2021-04-16 阅读全文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教案《蚕豆花》含反思”,欢迎大家...

2022-07-1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2020-09-27 阅读全文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豌豆花》”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积极思考,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回答问题,学习并理解字词:豌豆花、泥土、豆荚、豆茎、挡,通过图画,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情境的语言能力。 学...

2020-06-0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020-11-14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花花衣》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激发亲近动物喜欢动物的情感,认识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不同,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花花衣》含反思教案吧...

2021-04-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